山西曲沃51歲農民種了80畝葫蘆 你聽過葫蘆的藥用價值有多高嗎

2021-01-08 騰訊網

我叫王輝,今年51歲,是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南賈村人,在曲沃縣的文明村種植了80畝葫蘆,安置了十餘名村民在地裡幹活,村民們給我們種的葫蘆起名叫「扶貧葫蘆」,願望是種植葫蘆要帶動村民走向致富路。

原先我曾從事電腦耗材的生意的,後來有一次,我去山東,在朋友那裡得知種植葫蘆是個好項目,很多藝術家在葫蘆上藝術創作,需求量很大,於是把原來的生意交給孩子,來到曲沃縣找到文明村的村支書,商量著一起合作,承包村裡的80畝地,種植葫蘆,帶動村民脫貧致富。

剛開始種植葫蘆,缺乏技術,長勢不盡人如意,很多葫蘆長不大都落了,還有的葫蘆長的畸形,形狀不美觀。後來從山東請來種植的技術專家,手把手的教,我們很快就學會了合理的施肥,灌溉等多項技術。

這幾天是大熱天,太陽火辣辣的毒,也是葫蘆長勢最快最好的時候,村民們在葫蘆園裡忙碌的同時,摘幾個葫蘆,讓廚師大媽給做幾道葫蘆菜,葫蘆炒肉片、青椒炒葫蘆絲、葫蘆肉絲湯。清熱解毒、潤肺利便、癰疽惡瘡、降溫消暑。

葫蘆長勢很好,葫蘆園裡葫蘆藤秧搭成涼棚,引來一些市民到園子裡欣賞葫蘆。我們就在園子裡種植了一些無公害的蔬菜,讓遊客賞完葫蘆再採摘一點新鮮的蔬菜,吃上一頓葫蘆飯,讓他們高興而來盡興而去。

種葫蘆是個細心活,對水質要求高,她比別的農作物特別的能喝水,我們就把水直接引到秧苗下,定時定量讓他喝個夠。

為此,我還專門投資修建了井房,安裝了水泵,打了一眼深井......

現在,我一有時間了,就坐在家裡,研究葫蘆的開發,藝術加工和銷路。

葫蘆成熟後,除了一部分有專門銷往山東、河北的渠道外,我還在網上尋找新的銷路,讓這80畝的葫蘆,一個不剩,儘快銷往全國各地,讓藝術家能找到我們的扶貧葫蘆,創作出更多的藝術佳品。

我的葫蘆園在文明村,文明村的愛心葫蘆園就是我們的種植園、大家來了感受採摘葫蘆的樂趣吧。

這張照片是一個攝影家航拍的我的葫蘆園,宏觀大氣。我希望今年種植的葫蘆能豐收,能賣個好價,能銷的快,讓葫蘆成為我們村裡脫貧的項目,帶領大家走向致富路......最後,我還要告訴大家一句話:「葫蘆真是好東西,藥用價值特別的高,尤其適用免疫力低下、高血糖、癌症患者,網上說,葫蘆除了能盛藥,本身就是藥,葫蘆甘味,性平滑無毒,其蔓、須、葉、花、子、殼均可入藥,醫治多種疾病。」 張旦原創作品葫蘆

相關焦點

  • 山西「葫蘆農莊」 藏著這些「寶葫蘆」文化!
    新華網聯手山西省文化和旅遊廳 帶你足不出戶感受山西之美 這期,讓我們一起走近 被稱為「葫蘆村」的 山西省長治市屯留區豐宜鎮的石泉村 位於山西省長治市屯留區豐宜鎮的石泉村,又被稱為「葫蘆村
  • 蘭州有對男女因葫蘆結緣,種了個葫蘆長到1.60米,成了「葫蘆王」
    為使蘭州葫蘆雕刻這一民間工藝從以往「高處不勝寒」的境地上走出來,走進尋常百姓家,齊鴻民決定親自去種葫蘆以滿足市場的需求。十多年前,齊鴻民從蘭州市郊區的劉家堡承包了4畝農田,開始了自己的種葫蘆生活。有人勸他僱幾個農民來種植,但他怎麼也不放心,成天一身汗一身泥的,把自己變得比農民還農民。每年春節一過,他就得進入溫室育苗,清明過後,他又得將溫室裡育的苗移入大棚。在種植蘭州地區原有的小寶葫蘆、雞蛋葫蘆的同時,2000年的一天,極具創新意識的齊鴻民腦子裡忽然就產生了種些大葫蘆出來創作幾幅大作品的想法。
  • 葫蘆怎麼做好吃 葫蘆的做法有哪些
    葫蘆既是一種菜也是一種藥,葫蘆的做法有很多,那麼葫蘆怎麼做好吃?葫蘆的家常菜有哪些?葫蘆的營養價值是非常高的,那麼葫蘆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呢?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吧。葫蘆的功效與作用葫蘆除了能盛藥,自身也可為藥。葫蘆味甘,性滑潤無毒,其蔓、須、葉、花、子、殼均可入藥,治療多種疾病。據古代醫書記載,葫蘆花味甘,性平,無毒,可做解毒之藥,對各種瘻瘡尤為有用。蔓、須藥性與花相同,可治麻瘡。葫蘆瓤及子,味苦,性寒,有毒,可治牙病,牙齦或腫或露,牙齒鬆動。又可治面貌、四肢腫,小便不通,鼻塞,及一切癰疽惡瘡。
  • 西葦村工藝品葫蘆成了「寶葫蘆」
    但鐵嶺市昌圖縣寶力鎮西葦村的秀峰葫蘆種植基地內,黨員幹部、民間藝人和當地農民在葫蘆上烙畫、刻字,忙得熱火朝天。今年,西葦村迎來大豐收,收穫品相過關的葫蘆近11萬個,全部賣上了好價錢。 「咱鐵嶺地區非常適宜葫蘆生長,葫蘆的品相普遍較好,未加工的葫蘆也不愁銷售,每年10月份都會有外地客商前來批量收購。」基地負責人於秀梅告訴記者。
  • 小葫蘆是怎麼變成「寶葫蘆」的
    韓玉梅事跡短片 視頻來源:阜陽文明網  對於自幼殘疾的韓玉梅來說,她從沒想過,40多歲時做起了葫蘆夢,而且夢想成真。我體力勞動不如正常人,但是我感到自己的思維能力很好,眼、耳、鼻反應比較快,對事情考慮比較細緻,判斷準確率也比較高。  她從一位嫁到河北省的女同學那裡得到了養蜥蜴能賣錢的信息,便辭掉工作,養起了蜥蜴。2013年,她把家裡唯一的一套住房作抵押,辦了10萬元郵儲貸款,在親友的支持下,總共湊夠20萬元,在孔李莊村租了5畝地,從山東東營花6000元買了兩萬條蜥蜴種苗,養了8個池子的蜥蜴。
  • 幸福村的「葫蘆秘籍」
    「葫蘆,諧音是『福祿』,自古以來,人們把葫蘆做成工藝品,就是討個吉祥如意的意思,沒想到現在做成了產業,我很高興。」86歲的陶延山說。陶延山自小喜歡葫蘆雕刻,幾十年鑽研雕刻技藝,對各種圖案的寓意也是如數家珍。「每當新的圖案在葫蘆上雕刻成形,我心裡就有一種成就感。」1995年,從教師崗位退休後,陶延山便將大部分時間投入到葫蘆雕創作上。
  • 葫蘆的歷史:康熙皇帝特愛種植「範制」葫蘆
    伴隨幾代人成長的經典動畫《葫蘆娃》中葫蘆兄弟化身七座神山鎮壓蛇精匡扶正義的佳話為人津津樂道,但你了解這個神話的人類學民俗學意蘊嗎?從古至今,葫蘆是如此切近人們的生活,對它的存在我們太過熟悉,以至於無力回答甚至發出這些問題。既然如此,就讓我們一起看看葫蘆這種平凡作物背後隱藏的歷史敘事。
  • 喜歡文玩葫蘆的你,可能不知道,文玩葫蘆居然有13種形狀!
    文玩葫蘆現在已經淪為一種平民文玩,價格極低,但是文玩葫蘆的玩家還是非常多的,並且相較於文玩核桃,甚至都有趕超的情況,在過去,人們對於文玩葫蘆的盤玩方法,保養方法,還有一些研究和討論,但是現在文玩葫蘆的價格如此的低,除了一些形狀奇怪的文玩葫蘆,其它的已經讓大家提不起興趣了,所以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不同形狀的文玩葫蘆吧
  • 院子裡種爬山虎太單一,養幾株金絲指葫蘆,觀賞價值高還可食入藥
    但是它的觀賞價值確實非常的高,而且還可以食用入藥。這種植物叫金絲指葫蘆。單聽名字的話,大家應該能想像得到,這會是一種非常美麗的綠植。金絲指葫蘆是一種藤本植物開花的時候花朵呈喇叭狀,和牽牛花類似,但與鮮花不同的是,它開出的花朵顏色各異,有紫色,紅色,白色,藍色,非常的耐看。不僅如此,金絲指葫蘆還會結出小巧玲瓏的花朵,就像小葫蘆一樣,這也是它被稱作「葫蘆」的原因。
  • 葫蘆的打磨
    國外葫蘆打皮都是用幹葫蘆打皮,成功率高,不足之處是老葫蘆外皮大多都會陰皮。這種葫蘆的打皮方法是將葫蘆外皮用水浸溼,然後用鐵刨花將其擦除。    加工葫蘆之前,花點時間把它和已經切開過的對比感覺一下。很快就會獲得對外皮厚度和密度的準確判斷。如果是準備保留完整的葫蘆做彩繪,那麼對葫蘆的厚度要求不高,但應避免選擇那些特別薄的葫蘆。
  • 百畝葫蘆品種多,最大長達兩米,民間藝術製成工藝品
    在洛陽一個叫「福祿溝」的山溝裡,有二百多畝40多個品種的葫蘆,其中還有20多種是從國外引進的,進入溝內大爺正在忙著整理這個大葫蘆。聽著景區內播放的《葫蘆娃》音樂,仿佛進入了一個葫蘆世界。這些大大小小的葫蘆還沒有熟透,懸掛在支架上,那麼多葫蘆兄弟,感覺一點不孤單。
  • 為什麼國人喜歡葫蘆造型的吉祥物?葫蘆有什麼寓意呢?
    以流暢的8字形線條、微斜的角度、優雅細緻的鑽石鑲嵌,讓原本富有民俗色彩的葫蘆變得極為時尚的護身符,輕易與現代時裝搭配個性造型,同時也讓配戴者有「福祿纏身」的幸運感受。關於葫蘆的材質介紹現在越來越多關於葫蘆的設計,常見的黃金葫蘆或者K金葫蘆、專屬葫蘆、彩寶葫蘆等等。下面欣賞幾款出自微博晶石上的舞者的個性的葫蘆設計。
  • 蓄養、繁殖油葫蘆,溫度多高最合適?
    鳴蟲愛好者大概都聽過這句話,叫做「餓不死的蟈蟈,凍不死的油葫蘆」,說的是蟈蟈耐飢餓,而油葫蘆耐低溫。作為「鳴蟲之首」的油葫蘆,它們在孵化、發育、生長等不同階段對溫度到底有怎樣耐受度呢?《溫度對北京油葫蘆生長發育的影響》這篇論文能告訴我們答案。一、卵需經過低溫刺激,才更容易孵化。
  •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奇花異果葫蘆,變種推薦主要價值
    主要變種:1 瓠子(變種)扁蒲與葫蘆(原變種)不同之處在於:子房圓柱狀;果實粗細勻稱而呈圓柱狀,直或稍弓曲,長可達60-80釐米,綠白色,果肉白色。全國各地有栽培,長江流域一帶廣泛栽培。果實嫩時柔軟多汁,可作蔬菜。2 小葫蘆(變種)與葫蘆(原變種)的區別在於:植株結實較多,果實形狀雖似葫蘆,但較小,長僅約10釐米。我國多栽培。
  • 河北大城:巧奪天工的工藝葫蘆(高清)
    工藝葫蘆成品具有很高的觀賞、收藏價值,每年都會吸引各地收藏家前來收購。目前,全村工藝葫蘆種植面積達300多畝,年純收入達300多萬元。新華社記者 李曉果 攝  9月21日,河北大城縣九間房村村民呂炳為(左)和蘇恆展示他們創作的「發財葫蘆」。
  • 呼圖壁縣打造新疆鄉村葫蘆文化第一村
    「幸福村適合種植葫蘆,今年我們調整全村種植產業,種植了1200畝葫蘆,準備打造新疆鄉村葫蘆文化第一村。」4月22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圖壁縣委組織部老乾局黨校駐五工臺鎮幸福村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鄭睿提起今年的發展規劃如數家珍。
  • 油葫蘆品類幾十種,人們獨寵這一種!
    黃臉油葫蘆鳴聲悠揚動聽,抑揚頓挫,具有「悠」的特殊韻口,鳴叫聲中又帶著一些顫音,聽起來像」居居居……居居居……居居居……「,有一種寒秋的悲愴感在裡面。明代劉侗的《帝京景物略》裡這樣描述:「促織之別種三,肥大倍焉者,色澤如油,其聲呦、呦、呦,曰油葫蘆。」黃臉油葫蘆為我國傳統的鳴蟲,飼養歷史悠久。
  • 小小葫蘆大千世界 「葫蘆烙畫」傳承人鄭小良做客徽派
    鄭小良:我受家庭的影響從小就開始畫畫,十幾歲開始便在報紙上發表速寫、插畫。1982 年我從安徽省輕工業學校畢業後,分配到當時的合肥工藝美術廠擔任設計師。那時候的工藝美術廠是合肥的「 花園工廠」,有很多東西,國畫、木雕、發繡等等,其中就有火筆畫,就是烙畫。當時這些作品都是對外出口的。而且市裡只要一來外賓就帶到我們廠參觀,楊振寧也來過三次。
  • 葫蘆的吉祥寓意
    民俗研究者認為,吉祥的葫蘆滿足了人類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中華葫蘆文化,是中華吉祥文化的一支,是全人類的財富。    道觀及佛廟也多以葫蘆寶頂作為鎮寺廟之靈寶。與世界其他國家和民族比較起來,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特殊思維方式的民族,象徵主義就是這種特殊思維方式的重要特點和標誌。
  • 津南非遺故事|兩代人的葫蘆情
    內容提要:薛士岱和張坤賓是津南區八裡臺鎮西小站村的村民,自退休後,他倆重拾了年輕時的愛好,一個把葫蘆種得風生水起,一個用燙畫的手藝在鄉間鄰裡打響了名聲,他們既是搭檔還是舅甥關係,張坤賓是薛士岱的表舅,兩人的無間配合讓非物質文化遺產「葫蘆燙畫」成為了西小站村的一塊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