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葫蘆是怎麼變成「寶葫蘆」的

2020-12-13 中國文明網

韓玉梅事跡短片 視頻來源:阜陽文明網

  對於自幼殘疾的韓玉梅來說,她從沒想過,40多歲時做起了葫蘆夢,而且夢想成真。

葫蘆烙鐵工藝品。圖片來源:阜陽文明網

  就連縣委書記和電影人鄭愷,也為韓玉梅的「葫蘆夢」代言。她的亞腰葫蘆烙鐵工藝品,訂單接連不斷,遠銷世界許多國家,帶動了殘疾人就業和農民脫貧致富。

韓玉梅和她的亞腰葫蘆烙鐵工藝品。圖片來源:阜陽文明網

  初夢坎坷

  在常人眼裡,童年是最快樂的人生時光。對於韓玉梅來說,卻可望而不可及。

  在她8個月的時候,由於身患小兒麻痺症,造成右腿殘疾。她的童年、少年時期一直靠拐杖支撐才能行走。天生要強的她把精力放在學習上,如饑似渴地從書本中汲取力量。慢慢地,伴隨著韓玉梅的成長,未來的人生之路漸漸清晰。經過精心療養,17歲那年,韓玉梅丟掉了拐杖。

  1988年,韓玉梅高中畢業後,被安排到縣聯社搞財會工作。此後,她先後考取並進修了財會中專、大專。

  1991年,韓玉梅與一個勤勞能幹的大學生結了婚,小兩口恩恩愛愛過日子。韓玉梅不甘於坐在辦公室裡一直搞財會,開始尋找商機,想追求自己喜歡幹的事兒。輾轉幾個工作崗位之後,她決定自己創業。

  韓玉梅說,殘疾人經不起折騰和失敗,辦什麼事必須成功。我體力勞動不如正常人,但是我感到自己的思維能力很好,眼、耳、鼻反應比較快,對事情考慮比較細緻,判斷準確率也比較高。

  她從一位嫁到河北省的女同學那裡得到了養蜥蜴能賣錢的信息,便辭掉工作,養起了蜥蜴。2013年,她把家裡唯一的一套住房作抵押,辦了10萬元郵儲貸款,在親友的支持下,總共湊夠20萬元,在孔李莊村租了5畝地,從山東東營花6000元買了兩萬條蜥蜴種苗,養了8個池子的蜥蜴。

  她視蜥如命,精心照看,吃住睡都在場裡。經過苦心經營,獲得了一些收成。

  但是,考慮到養殖蜥蜴必須保持15度恆溫,而且每年秋冬,蜥蜴休眠後,有4多個月的閒餘時間,工人大都沒事幹,場地閒置,感到有些浪費。閒不住的韓玉梅開始謀求新的發展思路。

  一次偶然的機會,韓玉梅接觸到了葫蘆烙畫工藝品,發現勞動強度不大,工藝不很複雜,適合殘疾人做,便請了個師傅在葫蘆上畫畫,烙成成品,通過阜陽殘聯的同志拿到國外市場,沒想到竟大受歡迎。

  韓玉梅便由此轉行,做起了葫蘆夢,她想把葫蘆工藝做大做強,造福更多的殘疾人朋友。至今已經進入第六個年頭了。

韓玉梅在亞腰葫蘆上作畫。圖片來源:阜陽文明網

  韓玉梅種亞腰葫蘆的第一年,花5000元買的一把「優質」葫蘆籽,秋後發現結的葫蘆不理想,才知道第一次的「葫蘆夢」被人騙了。只有吸取教訓,繼續再來。

  2015年臘月二十七早上,韓玉梅下鄉去給工人發工資,因行走不便加之路滑,下車時摔傷。兒子韓磊用大貨車把她拉到上海去檢查,後到北京積水潭醫院,才發現股骨頭摔斷了11節!通過保守治療,從此她拄上了雙拐。

  艱難創業

  葫蘆工藝品,就是用烙鐵在曬乾的亞腰葫蘆上作畫。這不僅要有較高的藝術欣賞能力,還要有熟練的技巧,工藝要求很高。

韓玉梅(左)在地裡查看葫蘆生長情況。圖片來源:阜陽文明網

  為了掌握葫蘆種植和烙畫技術,不斷提高工藝水平,韓玉梅四處外出學習。她去北京東葫蘆峪參觀學習葫蘆育苗,赴山東、河南、山西拜師學藝,考察市場,聯繫產品銷路。

  韓玉梅因殘疾行走不方便,乘火車時怕上廁所,不敢喝水,很是辛苦受累。時常,為了一點事,就得費盡周折。

工人在製作亞腰葫蘆烙鐵工藝品。圖片來源:阜陽文明網

  為更好地指導工人提高技術,韓玉梅高薪從山西、山東高薪聘請工藝師作為技術指導悉心指導、全面培訓,她的葫蘆工藝品藝術水平不斷提高。

  2012年,韓玉梅註冊了姜尚工藝品有限公司,並註冊了「姜尚」商標。

  韓玉梅說:「創業以來,我未午休過。」

  2013年,在第三屆安徽民間雜技藝術節上,韓玉梅的展臺吸引了眾人的高度關注。工藝師現場用烙鐵作畫,一會兒工夫,原本再平常不過的葫蘆,變成了色彩斑斕、生動有趣、人物栩栩如生、景色異常迷人的工藝品。人們爭先恐後搶購一空,韓玉梅的葫蘆工藝品在社會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

  訂單不斷 「寶葫蘆」漂洋過海

亞腰葫蘆烙鐵工藝品。圖片來源:阜陽文明網

  很快,韓玉梅創辦的安徽姜尚工藝品有限公司很快發展起來。

  韓玉梅這樣體會說:「我有一毛錢,就幹8分錢的活兒,留下兩分錢作為備用。企業從小到大,慢慢滾動,穩步發展。」她注意把自己積累起來的經驗,及時與專家進行對接,達成合作協議。

  「高速路是封閉的,在路外是看不到路上的情況的。只有上到路上,你才能發現你所需要的東西。」韓玉梅說:「機遇把握好了,就能一步登天。」

亞腰葫蘆烙鐵工藝品。圖片來源:阜陽文明網

  韓玉梅靠勤勞和愛心去捕捉每一次機遇。企業開始時只有8名員工,每天工資5元錢。老員工其中5名員工留到了現在,每天工資已達150元。記得當初,第一次收到3萬美元的外匯訂單後,韓玉梅激動得大半夜沒睡覺。

  公司產品出了名,遠銷歐美、非洲、東南亞等地,產品訂單接連不斷。韓玉梅拖著殘疾之軀,跑海關、奔港口、赴展會。

  2018年10月17—21日,韓玉梅帶了300多件樣品,先後去澳門參加國際工藝品展覽、廣州廣交會,進行現場烙畫。外國朋友看到了整個展場上唯一的烙畫時,豎起拇指大加讚賞。當場,一位澳大利亞客商訂了1萬個生肖小葫蘆。一位馬來西亞客商訂了1萬個小葫蘆、3000個大葫蘆,並在訂單留言中寫道:「特別喜歡中國傳統文化的產品。」一位美國客商說,他們公司每年需要400—500噸帶水分的青葫蘆,作為製作花卉有機肥的原料……短短幾天,就有斯裡蘭卡、印尼、墨西哥、印度、菲律賓、奈及利亞、俄羅斯、德國、美國、澳大利亞、馬來西亞等國的客商,籤下了200多萬美元的意向訂單,現在訂單已增加到500萬美元。

  從開始的忐忑不安,到漸漸應對自如,她對自己充滿了信心,她對自己的產品也信心滿滿。2013年,公司對外貿易額100多萬美元,2014年達到300萬美元,隨後,以外貿易額連年上升,成為全縣乃至全市的外貿大戶。

  2017年以來,奈及利亞、愛爾蘭、印度尼西亞等國的訂單紛紛越洋而來。正在這時,臨廬產業園向她伸出橄欖枝,邀請她的企業進駐園區,為企業發展提供儘可能的便利。

  韓玉梅為之一振,這正是企業壯大的好機會。引入西方題材,提升工人技能,豐富產品種類,擴大企業規模,一幅企業全新前景浮現在韓玉梅的腦海中。

  助力扶貧 「我就是累死在葫蘆地裡也值!」

  身為殘疾人,韓玉梅對殘疾員工的關愛,有著她自己的方式和觀點。

工人在製作亞腰葫蘆烙鐵工藝品。圖片來源:阜陽文明網

  在韓玉梅的公司裡,工人大多數都是當地的殘疾人。韓玉梅說,她自己身有殘疾,知道殘疾人的不易,為他們找到一個謀生之路,自己心裡也坦然安寧多了。

  視工人如親人,這是韓玉梅與工人關係的真實寫照。善待員工是韓玉梅的一貫作風。

工人在製作亞腰葫蘆烙鐵工藝品。圖片來源:阜陽文明網  

  考慮到20多名殘疾人和遠路工人上班路途不方便,韓玉梅就讓他們把葫蘆原料和烙筆帶回家加工,定期把作品送來。

  50歲的張春清,雙腿殘疾,是公司的老職工,2018年起,因骨骼變形,不能坐了,無法再來廠裡工作。韓玉梅就每月發給他300元生活費,每個節日再加上100元。

  韓玉梅說,我的事業成功之後,最喜歡的是每次給員工發工資的時候。工人發了工資後,韓玉梅就讓兒子韓磊開車,送殘疾職工上街購物,再一個個把他們送回家。

工人在製作亞腰葫蘆烙鐵工藝品。圖片來源:阜陽文明網

  韓玉梅主動為工人買了各種保險,逢年過節都會組織工人開展一些慶祝活動,為每位工人挑選生日禮物。工人們說,這不是工廠,是大家庭,大家像家人一樣和睦相處,日子過得舒坦。

  韓玉梅把葫蘆夢中嘗到的甜蜜分享給社會。這些年來,她給政府已上交稅收600萬元,以扶持貧困戶為主體,向社會捐款捐物30萬元。她還多方協調資金150餘萬元,幫助10餘名殘疾人開辦了家庭網店和便利店。

  2016年4月,在政府的支持下,韓玉梅為韋寨鎮西李村的20戶貧困戶貸資入股,將每戶貸款5萬元為1股,共計100萬元貸款,集中用於發展葫蘆烙畫。三年來,每戶貧困戶年分紅3600元。

  除了葫蘆烙畫,韓玉梅還考取了心理諮詢師,去多個鄉鎮進行宣傳,扶貧首先要扶志。她免費提供葫蘆苗給貧困戶,自己再進行回收,並以更高的價格回收貧困戶所種的葫蘆。

  她說,葫蘆工藝品寓意吉祥,老百姓喜歡我的產品比我賺多少錢都好。

  在每年舉辦的臨泉文化特產展銷會上,韓玉梅總會免費把產品贈送給老人和兒童。別的商戶感到不解,她卻說:「產品似人品,我不僅做到產品優質,人品也得配得上社會的稱讚。」她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

  未來,在繼續經營好烙畫葫蘆的基礎上,韓玉梅想通過建一座葫蘆博物館的方式來更好地展現並傳承好臨泉烙畫葫蘆悠久的歷史文化,「每一個葫蘆都在敘述著自己獨特優雅的韻味,葫蘆是中華文化中獨有的豐富內涵的果實,它不僅僅是一種吉祥物品,還是我們中華的人文文化,我們會用心將葫蘆文化傳播下去!」談及以後,韓玉梅的眼神中滿是憧憬與堅毅。

(中國文明網綜合阜陽文明網報導 責任編輯 陶恆)

  快評

  身殘志堅的韓玉梅以「不畏霜雪寒,定要滿園香」的執著精神,帶領當地的農民、貧困戶、殘疾員工們一起,用勤勞與智慧將「臨泉烙畫葫蘆」這一安徽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發揚光大,譜就了人生自立自強的華彩樂章。

相關焦點

  • 山西「葫蘆農莊」 藏著這些「寶葫蘆」文化!
    從春種、夏管到秋收,從種植、除草、採收到打磨,小葫蘆逐漸成長為石泉村致富的「寶葫蘆」。 石泉村——北方的江南水鄉 圍繞「小葫蘆」,石泉村做起鄉村旅遊「大文章」。
  • 葫蘆貴大,更貴小
    高濂《遵生八箋》卷16《盆種小葫蘆》稱:「小葫蘆形僅寸許,……用為披風鈕子,有物外風致,但難於成功,亦難美好,為可恨也。」用小葫蘆作為衣服上的鈕扣,可謂別致,這大概也是明代的一種時尚。另一位明人屠隆所寫的《葫蘆》中也有這方面的記載:  有天生一寸小葫蘆,用以綴為衣紐,又可懸於念珠,有物外風致。若用杖頭掛帶盛藥二三寸葫蘆,亦妙。其長腰鷺鳥葫蘆,可懸藥籃左右,可為鷺瓢吸引。
  • 近代鳴蟲葫蘆的名人軼事
    河北保定徐水縣盛產「安肅模」葫蘆。《徐水縣誌》載:「縣西曲水村一帶產小葫蘆,冬季用以護養蟈蟈。春分下種,露降成熟,加以人工製造,用木質或骨角雕刻口蓋,並用火針劃成各種花卉、人物、山水、運銷各地,洵為徐水特產。」徐水葫蘆雖然比不上宮廷、王府的「官模子」那樣精雕細刻,逞華豔之美,但在形製圖案方面也有自己的特點。
  • 哈密:小小葫蘆畫裡的「新疆味道」
    以葫蘆做文創產品很有地域特色,這些不起眼的小葫蘆經過再次加工,與哈密旅遊資源緊密聯繫在一起,別具風格,真讓人愛不釋手。哈密市伊州區阿勒屯古街上有許多手工藝品店,要尋古麗阿旗力手工藝店並不算難。沿著古街往裡走,看見掛滿大大小小葫蘆的一棵大桑樹,就是她家了。拾級而上,抬眼望去,一間屋子裡,極具新疆元素的二維碼樹枝、葫蘆水壺、葫蘆碗、葫蘆水杯、葫蘆盤子等精緻的手工擺件,仿佛置身於「葫蘆王國」一般,令人應接不暇。店內,一面用圓形幹榆樹製作的牆飾,配以葫蘆、樹杈、裝飾畫,古樸的設計,展現出濃濃的「新疆味道」。
  • 二年級語文《我要的是葫蘆》備課筆記,輔導孩子預習複習,可收藏
    二年級語文《我要的是葫蘆》備課筆記,輔導孩子預習複習,可收藏。《我要的是葫蘆》是一個寓言故事,講述了有個人種葫蘆,眼裡心裡只有葫蘆,葫蘆葉子上生了蚜蟲他不管,鄰居勸他治蟲他不聽,最終蚜蟲越來越多,小葫蘆一個一個都變黃掉落了,他一個葫蘆也沒得到。
  • 二年級語文《我要的是葫蘆》知識點匯總,複習、預習都有用,收藏
    《我要的是葫蘆》是一個寓言故事,講述了有個人種葫蘆,眼裡心裡只有葫蘆,葫蘆葉子上生了蚜蟲他不管,鄰居勸他治蟲他不聽,最終蚜蟲越來越多,小葫蘆一個一個都變黃掉落了,他一個葫蘆也沒得到。文末有word版完整高清資料獲取的方法!
  • 二年級《我要的是葫蘆》,每十分鐘,知識考點全掌握
    二、課文內容知識考點 1、對比朗讀,說說體會 小葫蘆變黃了,都落了 >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了,都落了 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 答:「慢慢地」說明葫蘆不是一下子變黃的。
  • 小小的葫蘆,大大的世界
    迎著秋風,操場上的小葫蘆們搖曳著身姿翹首以盼,等下課鈴聲響起,就有一群可愛的小夥伴來看望它們了。「學校每個班級都有一塊自留地,從3月中旬開始泡種子育苗,4月初移苗,6月開花,10月收穫……這一份從春到秋的日常照顧,孩子們體驗的是付出與收穫的勞動教育。」
  • 陽臺掛著「葫蘆果」,一打聽可以自己種,4個步驟養出文玩葫蘆
    陽臺掛著「葫蘆果」,一打聽可以自己種,4個步驟養出文玩葫蘆前幾天小花經過一個小區,在一戶人家的陽臺上看到了一盆非常可愛的葫蘆盆栽。一個個小小的葫蘆掛在枝頭實在是可愛極了,原來這些小葫蘆也可以種出如此精美的盆栽,觀賞起來比一般的花卉植物有趣多了。可能大家平時見到的小葫蘆都是一些小玩意,大多都是喜愛文玩的人把玩在手裡的小物件。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原來只要經過播種就能種出這種可愛的小葫蘆,只要在春天去買一些葫蘆種子就行了。
  • 葫蘆的吉祥寓意
    葫蘆的枝「蔓」與萬諧音每個成熟的葫蘆裡葫蘆籽眾多,漢族就聯想到「子孫萬代,繁茂吉祥」;葫蘆諧音「護祿」、「福祿」加之其本身形態各異造型優美,無須人工雕琢就會給人以喜氣祥和的美感,古人認為它可以驅災闢邪祈求幸福,使子孫人丁興旺。因此,千百年來,葫蘆作為一種吉祥物和觀賞品,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和珍藏。
  • (部編)二年級語文上冊預習教案,《我要的是葫蘆》
    一、課文簡析本文講述了種葫蘆的人一心想要心愛的小葫蘆長大,認為葉子上的蚜蟲與葫蘆毫無關聯,最終葫蘆變黃,掉落了,他的願望也落空了的故事。>種:zhǒng(種子)(種類)、zhòng(種花)(種地)更:gēng(黃改)(更正)、gèng(更加)(更好)八、段落大意第一段,紹了有一個人種了一棵葫蘆以及葫蘆生長的經過
  • 清朝時期興盛的蟈蟈葫蘆,它從神話信仰演變成至今的「掌中寶」
    葫蘆,是我們華夏民族的信仰。在諸多神話故事中都有葫蘆的身影,如太上老君的紫金紅葫蘆,在《西遊記》中不僅能舵唐僧師徒一行過流沙河,還能吸噬天下萬物、降妖除魔,只要吸進去一時三刻便化為膿水。動畫片《葫蘆兄弟》裡也有相同功能的葫蘆法寶。
  • 你還相信這是葫蘆嗎?
    傳統葫蘆雕刻技藝是章丘古老藝術的組成部分,有著久遠的歷史。濟南市級非遺傳承人馬友誼,在葫蘆上雕刻出多種可能,件件作品精美絕倫,成為遠銷海內外的工藝品。他憑著堅韌不拔的創業精神和精湛的雕刻手藝,把小葫蘆變成大財富,讓傳統工藝發揚光大,實現著他葫蘆人生的傳奇。
  • 苦葫蘆中毒尚無特效藥!膠州一男子舔了一口葫蘆莖 被毒到吐膽汁
    半島記者 周茂平近日,膠州男子張鐵山(化名)見自家果園中的葫蘆長勢喜人,便摘下幾個準備食用。為了先嘗嘗味道,張鐵山用舌頭舔了舔葫蘆莖部,沒想到一小時後,張鐵山開始噁心嘔吐不止,直到將苦膽水都吐出來,隨後被緊急送往醫院救治。
  • 還在花錢買文玩葫蘆,簡直「弱爆了」,親自種手捻葫蘆才是大神!
    在文玩圈,文玩葫蘆雖然越來越便宜了,可是因為目前文玩市場上的文玩葫蘆品種太多,一不小心就買到不好的品種,甚至還有普通的大葫蘆,在沒有成熟的時候,就採摘下來,冒充文玩葫蘆,為了不上當受騙,自己種植文玩葫蘆可以說是一種最好的選擇。
  • 二上語文14課《我要的是葫蘆》知識點教學(複習重點)
    二年級上冊語文(部編教材)14、我要的是葫蘆知識點教學(複習重點)一、牢記(必考)注意:葫蘆的「蘆」讀輕聲;「感」是上下結構。二、讀熟課文。三、掌握和理解兩個詞語的意思:1、花謝:指的是花開敗了,花落了。
  • 走進鄉村教育︱許集小學與葫蘆結緣,深化特色教育
    這教室窗上掛著一張張竹簾,挨著天花板拉著一道道鐵絲,四壁擺著陳列架,學生課桌也三三兩兩圍聚在一起……這就是由吳全喜老師的「葫蘆教室」。01葫蘆教室:這葫蘆裡到底賣的什麼藥?吳全喜老師,佔城鎮陸井村人。2000年自師範學校畢業回鄉任教,至今已經20年。
  • 院子裡種爬山虎太單一,養幾株金絲指葫蘆,觀賞價值高還可食入藥
    這種植物叫金絲指葫蘆。單聽名字的話,大家應該能想像得到,這會是一種非常美麗的綠植。金絲指葫蘆是一種藤本植物開花的時候花朵呈喇叭狀,和牽牛花類似,但與鮮花不同的是,它開出的花朵顏色各異,有紫色,紅色,白色,藍色,非常的耐看。不僅如此,金絲指葫蘆還會結出小巧玲瓏的花朵,就像小葫蘆一樣,這也是它被稱作「葫蘆」的原因。
  • 二年級《我要的是葫蘆》,講的是故事,更是科學道理,應該這樣學
    葫蘆這種植物,少數農村孩子不陌生,但大多數城裡的孩子卻沒見過這種植物,對葫蘆的了解只停留在圖畫、電視劇,或者工藝店的櫃檯上,只見過葫蘆的果實,卻沒見過生長中的葫蘆植株。所以在學習課文之前我們先要對葫蘆進行了解。
  • 河北平鄉:「小葫蘆」大本領 美了庭院富了農家
    河北平鄉:「小葫蘆」大本領 美了庭院富了農家 2020-06-24 18:29:18 葫蘆喜水喜肥,勤掐尖常打杈,讓藤蔓爬到架子上,葫蘆就會長得更快更好。」馬二町村葫蘆種植能手馬金生一邊指導著務工民眾整理著枝蔓,一邊講解著葫蘆管理知識。馬二町村務工群眾在本村葫蘆觀光園進行夏管。 姚友諒 攝  馬二町村是平鄉縣鄉村振興示範村,全村140多戶500多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