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鳴蟲葫蘆的名人軼事

2020-12-20 說葫蘆

近代時期,民間的葫蘆蟲具以北京、三河、徐水三地的製品最為有名,另外山東聊城的蟈蟈葫蘆也別有特色。

鹹豐時,北京有個專做蟈蟈葫蘆的太監叫梁九公,製品精美,售價非常高。《蝶階外史》卷四云:「梁九公者,太監也。居輦下種此為業,售必獲巨值。方葫蘆未成時,束以範,方圓大小,唯所欲。大者如鬥,可為果盒(嘗見一盒,蓋與底各一葫蘆,內外同色,不見其瓤,亦無合縫處;上下門筍,渾然天成,毫無枘鑿。質輕而堅,歲久不裂,尤奇。)。極小為婦人耳,尤精巧。其他奇形詭制,不可殫述。文備山水花鳥之狀,細入毫髮,非由刻鏤。空隙處皆有『梁九公制』小方印,他人效之不能及也。聒聒葫蘆尤佳,人皆呼為『梁葫蘆』。」

這位梁九公本為太監,在宮中時很可能就是專門範制有皇帝「賞玩」題款那一類葫蘆器的高級技師,所以手段非同一般,製品能高人一籌,風靡京城。他不光範制蟲具,還有「大如鬥」的果盒,說明大型葫蘆器的範制,至晚清並未完全消失,只不過數量極少罷了。而他又能範制精緻的葫蘆耳,作為女性的裝飾品,則是前代記載還不曾提到的,很可能是他的獨創。他範制的葫蘆蟲具主要是雞心形,不範制蟲具中最早出現的一種造型,也是最常見的一種;另一種扁葫蘆,可能就是繪畫刻花的扁圓葫蘆,這一種是不需範制的。梁九公除精於範制兼擅雕刻,能在葫蘆上刻出諸般花卉圖案,這又是有別於範制、砑花的另一種技法了。

三河縣也是晚清著名的藝匏之鄉,所出蟲具以劉姓較為著名,俗稱「三河劉」。他範制的葫蘆出音效果好,在當時的鳴蟲愛好者中很有市場,連宮內的太監、大臣中的畜蟲者,都喜歡用他的葫蘆。其制一律用六塊瓦的模,有自己的標記,不少人想模仿他,總無法以假亂真。

所謂「六塊瓦」,是說他範制蟲具使用的模子,是以六瓣組成的,由此說明他用的是泥範,而非木模。康乾時期的葫蘆模具,全用陰紋木模,只需兩瓣或四瓣即可。然木模的雕刻非常費工,且一具模只能範制一件葫蘆器,所以至晚清時基本上被泥範所淘汰。泥範先要做出陽文木胎,然後再翻製成陰紋泥模,這樣一具木胎便可翻出無數泥模。因木胎是由七塊木頭組成的,所以泥模及範制出的蟲具也有七瓣的痕跡。俗稱「六塊瓦」,是指蟲具的側面而言,底部還有一瓣常為人忽略,準確地說應該是「七塊瓦」。

河北保定徐水縣盛產「安肅模」葫蘆。《徐水縣誌》載:「縣西曲水村一帶產小葫蘆,冬季用以護養蟈蟈。春分下種,露降成熟,加以人工製造,用木質或骨角雕刻口蓋,並用火針劃成各種花卉、人物、山水、運銷各地,洵為徐水特產。」徐水葫蘆雖然比不上宮廷、王府的「官模子」那樣精雕細刻,逞華豔之美,但在形製圖案方面也有自己的特點。

「安肅模」的造型有扁、圓、方幾種。花紋有山水圖案、壽星、奇花異草、各種動物等,形象逼真,洋溢著濃厚的民間生活氣息,更受下層社會鳴蟲愛好者的迎。其工藝較為全面,既有模製,也有火繪、雕刻。晚清時,徐水葫蘆的種植集中在城西曲水村,著名藝人有王老上、張老朋、石老齊等多人。由於葫蘆的銷路甚好,後來以此為業的農戶越來越多,種植面積也隨之擴大。

關於徐水種植葫蘆的起源,還有一則神話故事:說是很早之前,有位老者發現滏陽山中藏著許多寶貝,但沒有開山的鑰匙。於是四處尋找,終於在馬鞍山下找到一顆小葫蘆秧,待到葫蘆長大後可用來開山取寶。老者委託曲水村一戶母子看管,待秋後葫蘆成熟後他再來採摘。剛一過秋,這戶人家中的兒子性急,不等老者到來便將葫蘆摘下。老者到後惋惜地說:「摘早了,摘早了。就是把寶山門打開,也取不出金銀財寶了。」說罷拿著葫蘆與母子二人來到浮煙山下,在山南找到山門,將小葫蘆插入山門後,果然山門大開,裡面金光萬道,各種寶貝發光,驚得母子二人目瞪口呆。就在這時,聽得一聲巨響,小葫蘆被壓得粉碎,寶貝未取出來。但曲水種葫蘆的傳統,從那以後卻流傳了下來。

山東聊城的蟈蟈葫蘆也是很有名的。聊城瀕臨京杭大運河,明清兩代為東昌府治所,是西平原政治、經濟、文化的樞紐,又是貿易中心和商品聚散之地,曾繁盛一時。昔日這裡商販雲集,商品齊全。其中蟈蟈葫蘆曾一度成為運河兩岸農家生產的重要商品,而是以天然扁圓葫蘆再作加工而成的,所以在形制和用途上不同宮廷、三河及徐水的製品。

聊城蟈蟈葫蘆的加工之法是將成熟的扁圓葫蘆摘下來先放鍋中煮,然後堆放在一起使其發酵,以去掉表層青皮,並使葫蘆顏色變黃。其後在葫蘆上面雕刻各種花紋圖案,在蒂柄處開口,作畜養蟈蟈之用。因雕刻題材和技法不同,聊城葫蘆分為「戲葫蘆」和「片葫蘆」兩種。「戲葫蘆」主要是用針劃,輔以刀刻而成,雕刻的內容取自古代戲曲及神話傳說,如「八仙過海」、「四處戲」、「二龍戲珠」、「武松打虎」、「一百單八將」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內容。「片葫蘆」則是用凹形刀將葫蘆的表皮片去,留下白茬,組成各種花草圖案。

相關焦點

  • 鳴蟲葫蘆的「五講四美」
    鳴蟲葫蘆,顧名思義就是蓄養鳴蟲的葫蘆。人們使用葫蘆蓄養鳴蟲的傳統由來已久,在此過程中,有很多經驗與做法被總結、流傳下來。深秋已來,寒冬將至,又到了蓄養冬蟲的季節,有必要再來審視、回顧一下這種鳴蟲器具了。
  • 養鳴蟲用葫蘆 一定選對器型
    鳴蟲葫蘆自然用來蓄養鳴蟲,因此在談論鳴蟲與葫蘆對應關係之前,首先需要明確兩個問題:一、鳴蟲的類型與習性;二、葫蘆的結構與對應名稱。
  • 蓄蟲葫蘆這麼挑,鳴蟲聲才夠響!
    但這時候,愛好鳴蟲和鳴蟲葫蘆的人內心卻燥熱不已,因為此時正是蓄蟲葫蘆初上市的時節,要想挑到美觀大方又實用的葫蘆,可得趕在人前!一想到在寒冷的冬天,在懷裡揣上個葫蘆,聽著蟲兒在暖烘烘的「小屋」裡肆無忌憚地歡唱,再在四周疑惑又驚異的目光中掏出葫蘆,聽著大家或是對精美葫蘆的誇獎,或是對鳴蟲洪亮嗓音的驚嘆,這樣的場景,怎能不讓人美滋滋的呢?說到鳴蟲葫蘆,據聞唐朝時代就已有之,直至清朝發展至鼎盛。
  • 文玩葫蘆不只你手中的手捻,還有鳴蟲葫蘆,是不是沒見過?
    而在眾多文玩葫蘆的種類當中,手捻葫蘆和鳴蟲葫蘆是我們經常所見的,鳴蟲葫蘆是一種非常具有特色,也非常具有文化底蘊的文玩葫蘆,在滿清入關之後,八旗子弟不需要工作,吃皇糧就可以生活,造成了一大批的閒散人員,而這些閒散人員,每天除了吃喝,研究的就是玩,文玩也就在這些人的手中發揚光大了,而鳴蟲是其中的一種玩物,用來裝鳴蟲的葫蘆,就是鳴蟲葫蘆。
  • 春季萬物復甦,陳年葫蘆配新蟈蟈,鳴蟲葫蘆你準備好了嗎
    善於種植葫蘆之人,會在葫蘆沒長成的時候,便將其用模具約束,然後培育出各種形狀的葫蘆。今天咱們就一起交流和分享一些鳴蟲葫蘆的知識:葫蘆之美,美譽天下!長成的葫蘆不管其尺寸如何,人們總能給它找到最合適的位置。
  • 懷揣葫蘆聽鳴蟲,北京人冬天的一大樂趣
    油葫蘆,胖司機一邊拍羽絨服一邊顯擺著。這就樣兩個蟲兒友在車上聊了起來。我接觸鳴蟲兒那還是1966年,文革停課學生有的是閒玩的時間。寒假裡的一天,我到同學宋大平家玩,看到他家一個玻璃魚缸裡,沙子上長滿綠油油的小麥苗,好幾十隻油葫蘆穿行在麥苗叢中。感覺分外新奇:怎冬天還有鳴蟲呀?
  • 四大鳴蟲之首油葫蘆——它「悠悠」的叫聲使我們回到了少年時代
    油葫蘆,別稱結縷黃、油壺魯,山東地區,特別是泰安、肥城、平陰一帶也叫它「油子」。它是動物界,節肢動物門 ,六足亞門,昆蟲綱 ,有翅亞綱,直翅目 ,螽亞目,蟋蟀科 ,蟋蟀亞科,油葫蘆屬。在全國各地均有分布。
  • 鳴蟲葫蘆中的「愛馬仕」,到底叫「三河劉」還是「沙河劉」?
    它是鳴蟲葫蘆界的「愛馬仕」,一百多年前單件精品就能賣到上千兩銀子,很多珍品傳世至今。但關於它的來歷身世卻仍無明確定論,目前流傳最廣的一種說法,來自上世紀六十年代一位蟋蟀愛好者的回憶。相傳,清鹹豐年間,京城內使用葫蘆養蟲已經蔚然成風。
  • 紙模葫蘆的好處,養過鳴蟲才知道!
    現在市面常見的鳴蟲葫蘆,根據範制所用模具可分為紙模與石膏模兩大類,而尤以紙模葫蘆受到玩家的青睞。為什麼紙模會這麼受歡迎呢?這還得從它的模具說起。紙模,顧名思義,就是以「紙」為基材,裱糊在木撞上乾燥成型的模具。
  • 冬季人工飼養的鳴蟲知道少
    冬季鳴蟲之一 蟈蟈說起鳴蟲的地域性,尤其是早些年的老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區針對鳴蟲的冬季飼養與把玩都是有著比較悠久的歷史的。說的話大一點,鳴蟲也是一種文化。鳴蟲之一的 油葫蘆可是,在嚴寒冬季裡,為什麼還會有那麼多的品類的鳴蟲活躍在冬季裡,供人們把玩呢?
  • 鳴蟲記趣二則
    原創 王紀銓 上海老底子鳴蟲記趣(二則)文/王紀銓鳴蟲 「交響樂」小時候到無錫大伯父家玩,看到大伯父家的閣樓上珍藏著當年在無錫、江陰一帶小有名氣的「養蟲高手」爺爺留下來的蟋蟀盆
  • 範制葫蘆也能當作「手把件」!
    二是實用盛納之器,它們個體較前者為小,但工藝同樣精巧,人們熟知的鳴蟲葫蘆、鼻煙壺葫蘆皆屬此類範疇,它們在充當實用容器之餘,兼具觀賞、把玩樂趣。小型鳴蟲葫蘆除了鳴蟲葫蘆,鼻煙壺葫蘆也是把玩佳品。蛉蟲葫蘆綜上所述,範制葫蘆具有外觀多樣化、把玩手感舒適等特點,此外由於器型、裝配的加持,使得它們與天然手捻葫蘆比較起來,不存在斷腰、掉龍頭等問題,是一類「稱職」的手把件,更為重要的
  • 鳴蟲葫蘆防蟲實用招式
    第一,葫蘆保存要充分乾燥水是生命的源泉,對萬物皆如此。溫熱潮溼的環境是害蟲滋生的溫床,這就像存放大米,乾燥處很少生蟲,而如若放在潮溼角落不久就能長出蟲子來。葫蘆也是同樣道理,如果我們保養不得當,讓葫蘆存下了過多水分,蛀蟲就會不請自來。
  • 「讓鳴蟲葫蘆錦上添花」認識民國押花三大家
    關於葫蘆押花最早的記載出現在清代道光年間,後來到清末民初,北京陸續出現了幾位葫蘆的押花高手,分別是陳錦堂、小雷與「怯郭」。陳錦堂生於晚清,天津人,有巧思,多藝能,養鳥育蟲,砑花火畫,優於儕輩,故贏得綽號「陳能根兒」。
  • 都是文玩葫蘆,養蟈蟈與養油葫蘆的區別在哪裡?
    在冬季的時候,有很多的玩家都會把蟈蟈、油葫蘆、蛉子、蟋蟀等一些鳴蟲放到特製的文玩葫蘆裡進行飼養。油葫蘆是一種喜歡鳴叫的昆蟲別看都是文玩葫蘆,但是,文玩葫蘆的樣貌與用途都是有區別的。圖片來自網絡上圖就是飼養蟈蟈的文玩葫蘆,它的名字叫做雞心葫蘆。由於這種蟈蟈葫蘆的外形特別像雞心因此得名。
  • 押花葫蘆的歷史
    據民國時期的北京鳴蟲玩家和葫蘆經營者口口相傳,北京有一個姓楊的先生,是民間的押花高手,其大名和年代已經無從考證,多認為是明末清初的人物,其押花手藝高超精湛,民間蓄蟲者及古玩行都稱之為『老押花楊』。至於清代還有無其他押花高手還需要進一步考證,現無從知曉。    到了民國時期,北京陸續出現了幾位葫蘆的押花高手。一位名叫小雷,北京人,身材瘦高,清代同治年間生人。
  • 蓄養、繁殖油葫蘆,溫度多高最合適?
    鳴蟲愛好者大概都聽過這句話,叫做「餓不死的蟈蟈,凍不死的油葫蘆」,說的是蟈蟈耐飢餓,而油葫蘆耐低溫。作為「鳴蟲之首」的油葫蘆,它們在孵化、發育、生長等不同階段對溫度到底有怎樣耐受度呢?《溫度對北京油葫蘆生長發育的影響》這篇論文能告訴我們答案。一、卵需經過低溫刺激,才更容易孵化。
  • 葫蘆頭就是豬痔瘡,誰說的?
    帶把肘子、白封肉、肉夾饃……當然,還有著名的「黑暗料理」——陝西「三大泡」之一的葫蘆頭。許多外地的朋友,不知道葫蘆頭究竟是什麼,就貿然去品嘗,平時喜食下水的人覺得是驚喜,但許多對下水深惡痛絕的朋友卻覺得是驚嚇。
  • 法治文苑 ▏​名人軼事——老舍
    法治文苑 ▏​名人軼事——老舍 2020-12-19 17: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樹灌棲、草棲、地棲類鳴蟲分別有哪些?各自有什麼特徵?
    鳴蟲按照棲息地的不同,可分為樹灌棲、草棲及地棲三類。每一類鳴蟲分別有哪些?各自有什麼特徵?本文為您一一講述。一、樹灌棲類鳴蟲日常棲息在樹木及灌木叢等較為高大的植物上的鳴蟲。主要包括中華樹蟋、雲斑金蟋、優雅蟈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