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民生教育發布公告,在2020年9月15日(交易時段後),雲南大學、滇池公司及滇池學院就滇池學院轉設籤署了《關於雲南大學滇池學院轉設事宜的協議》(「轉設協議」)並自2020年9月15日起正式生效。根據轉設協議,雲南大學、滇池公司及滇池學院三方一致同意滇池學院申請轉設,轉設獲得教育部批准後,原合作辦學協議終止。而根據轉設協議,滇池學院(轉設後學院)將向雲南大學支付補償款總計人民幣2.8億元 (「補償款」),分四次支付。
據悉,滇池學院為滇池公司(民生教育間接持有的附屬公司)與雲南大學合作舉辦的獨立學院。據公告中的數據披露,截至2020年6月30日,滇池學院在校生總人數為21,187人;截至2018年12月31日的這一數據為18,948人;收入從截至2017年12月31日約人民幣2.57億元增長至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約人民幣3.46億元,複合增長率約16.4%;淨利潤從截至2017年12月31人民幣8840萬元增長至2019年12月31日約人民幣1.37億元,複合增長率約24.7%。
今年多所獨立院校完成轉設。僅從教育部今年發布的關於轉設的文件來看,2020年已有14所學院完成轉設。那麼從2008年開始,有多少高校通過教育部公示呢?我們根據教育部發布的相關文件,做了以下整理(如有遺漏,歡迎留言補充):
2008年至今,超過80所獨立學院通過教育部審批完成轉設。轉設後的新疆科技學院、浙大城市學院、浙大寧波理工學院、新疆理工學院為公辦學校,其餘均為民辦學校。
可以說,獨立學院迎來轉設高潮。
今年5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快推進獨立學院轉設工作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的通知。其中就提到,獨立學院作為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產生的一種辦學模式,為我國擴大高等教育資源供給、培養急需應用型人才、優化高等教育區域布局、促進高等教育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但獨立學院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法人地位未落實、產權歸屬不清晰、辦學條件不達標、師資結構不合理、內部治理不健全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育公平和高等教育健康發展。
因此,《方案》提到了如下工作重點↓↓↓
☞按照「能轉盡轉、能轉快轉,統籌兼顧、協調推進,分類指導、因校施策」的工作思路,既遵循高校設置標準程序,又體現政策支持導向,堅持好中快進推動獨立學院轉設。
☞把獨立學院轉設作為高校設置工作的重中之重,積極創造條件推動完成轉設。到2020年末,各獨立學院全部制定轉設工作方案,同時推動一批獨立學院實現轉設。原則上,中央部門所屬高校、部省合建高校舉辦的獨立學院要率先完成轉設,其他獨立學院要儘早完成轉設。
☞針對不同區域、不同類型、不同模式的獨立學院,堅持實事求是,探索適合的轉設路徑。當前主要的轉設路徑有三種,包括:轉為民辦、轉為公辦和終止辦學。
☞把獨立學院轉設擺在高校設置工作的首要位置,嚴格控制更名、新設等其他類型高校設置總量。
☞將獨立學院轉設情況納入省級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壓實省級人民政府統籌推進獨立學院轉設工作的責任。
來源:本文由麥可思研究綜合整理自北京商報、教育部網站、麥可思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