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動不動就哭?發脾氣?當講道理無效時,家長該如何做?

2020-08-26 童媽育兒記

在情緒管理中,其實有一個很出名的理論:冰山理論。什麼意思呢?指的是一個人情緒不好時候,我們一般只看到水面上的10%,要想讓自己或別人平復下來,最好嘗試挖掘水面下的90%。

所以,孩子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哭鬧,最重要的問題是先疏導孩子情緒,再挖掘孩子鬧情緒背後的需求,給予合理的安撫或引導。

不過很多時候,我們發現孩子的情緒是無釐頭的,或是很難找出他情緒背後的緣由。

這時候,建議可以陪著孩子,安撫他,與他共情,嘗試著讓孩子把情緒說出來,接納他的情緒。

因為當孩子情緒激烈時候,反觀我們自己情緒波動時候,是很難聽得進別人的話,所以千萬不要跟孩子長篇大論、否認孩子的情緒,這些反而更激起孩子鬧情緒。

一、有一些通用的兒童情緒應對方法,分享給大家。

(1)接納法。

情緒,是一種正常的心理行為,沒有對錯,有對錯的是行為。所以,作為父母,我們要儘可能接納孩子情緒,引導孩子做出正確行為。

接納法不需要太多語言,主要是家長站在孩子角度理解他感受,而不是站在自己角度表達自己對他表現的看法。

如「媽媽,知道你很生氣?能告訴媽媽原因嗎?」「哭的那麼傷心啊?」簡單安撫語言,要配合恰當的肢體語言、神態表情,如抱抱、拍拍肩膀、撫摸下額頭等。

需要注意的是,接納不等於滿足孩子一切無理要求,遷就孩子一切行為,接納的是孩子情緒,對於不恰當行為如踢打要讓孩子認識到是錯誤的

(2)共情法。

《培養高情商的孩子》裡面也提到,共情是幫助孩子情緒管理的基礎。簡單來說,懂得共情的父母才能具備充分理解孩子感受的能力。

要做到共情,一般要拋卻自己的立場或成見,與孩子共鳴,感受孩子的需求,而不是評價孩子情緒或行為。

錯誤:遇到一點事情就哭鬧,有什麼值得哭的。你脾氣怎麼這麼壞啊?

正確:「你現在的感受是怎樣?「「我明白你的感受,但是……」

不過切記,為了儘快把孩子哄下來,假裝共情,孩子是會感受到你的真情實意還是假情假意……

(3)傾聽法

傾聽,不但聽明白孩子說什麼,還要用心去感受,包括眼神、表情、肢體等都能向孩子傳達你是否在認真傾聽。

只有孩子真的感受到你在認真傾聽,孩子才會打開心扉與你談心。

對於關於情緒管理的繪本,與孩子共讀時候,確實能讓孩子更好的理解情緒、從中學會同理心。不過最重要的還是父母應對孩子情緒時態度與方式。

二、有助於孩子認知情緒、學會表達情緒的繪本

《我的情緒小怪獸》、《我變成一隻噴火龍了》、《生氣湯》、《我不想生氣》、《菲菲生氣了》、《斯賓奇發脾氣》、《怕黑的麥克》、《小怪物怕黑》、大衛系列——《大衛,惹麻煩》、《大衛,不可以》、《大衛,上學去》

我孩子比較喜歡的是以下幾本:

1、《我的情緒小怪獸》


這算是我大寶第一本情緒管理啟蒙書。這本繪本講的是一隻由紅色、黃色、藍色、綠色和黑色混合的小怪獸展開,不同顏色代表不同情緒,把快樂、憂傷、害怕、平靜等情緒生動呈現,還引導孩子學會把不同情緒收納在瓶子中,很溫暖治癒的一本書。

2、《我變成一隻噴火龍了》

這是挺有意思的一本繪本,故事性很強,講述了蚊子波泰是一隻專門叮咬壞脾氣的人,還會傳染噴火的毛病。當愛生氣的阿古力被波泰叮咬了一口後,後果就是不停的噴火,傷害物品、身邊的人……他想盡辦法滅火,最後發現眼淚是最好的滅火方法。

這本繪本形象的繪圖、生動故事向孩子傳達了生氣的壞處,很符合孩子認知和心理特質。

3、大衛系列——《大衛,惹麻煩》、《大衛,不可以》、《大衛,上學去》

這個大衛系列是大寶最愛,完全倒背如流。此外,偶爾還會當小老師給弟弟讀。不過對於這個系列,家長們對他評價毀譽參半,喜歡的很喜歡,不喜歡的話避之若恐。首先,視覺上大衛長的呲牙裂齒,專門幹各種出格壞事,經常被媽媽禁止「不可以」,無論在家裡,還是在學校都各種惹麻煩。

不過這真的是一個孩子真實寫照,所以虜獲很多小朋友的心,從中找到共鳴。不過最重要,讀到最好,我們發現作者委婉表達媽媽對大衛的愛,大衛對媽媽的愛。所以這是一本能夠帶給我和大寶共同心靈相通的體驗。

因為親子共讀讀的時候,完全可以感受到書中媽媽就是自己,大衛就是孩子,我們一起在親子共讀中感受到彼此的理解與愛。

另外,這系列書本剛好是我參加孩子早教機構的展會活動上,遇到本書翻譯作者,聽她講述繪本對孩子的好處,開始注重陪孩子親子共讀,所以對我來說,這系列繪本很有意義。

寶媽們,你們是如何應對情緒多變的寶寶呢?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呢?有哪些好的情緒管理繪本推薦?歡迎討論。

相關焦點

  • 2歲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家長別總是「講道理」,三招巧妙應對
    文丨耿倩倩(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亮亮總是喜歡動不動就發脾氣,對此亮亮媽媽很是頭疼,為此她常常會對朋友們吐槽說「家裡有一個混世魔王。」雖然亮亮才兩歲,但是卻已經讓媽媽感受到了教育的壓力。早上媽媽為亮亮準備好了早餐,可是孩子吃了一口後就把早餐推到了地上,理由是不愛吃!媽媽精心弄好的早餐,就這樣被孩子糟踐了。
  • 孩子動不動就哭,動不動就發脾氣?孩子有這兩種習慣,家長注意了
    孩子「情緒暴走」的兩個表現,家長要注意了動不動就哭,以「哭」為解決問題的主要手段。孩子還在嬰兒時期的時候,他不會說話,也不知道如何表達,所以只能通過「哭聲」來吸引父母,以此來表示自己的需求:餓了、拉粑粑了、不舒服了等。
  • 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巧用這3個辦法,幫助孩子做情緒的主人
    孩子「情緒暴走」的兩個表現,家長要注意了動不動就哭,以「哭」為解決問題的主要手段。孩子還在嬰兒時期的時候,他不會說話,也不知道如何表達,所以只能通過「哭聲」來吸引父母,以此來表示自己的需求:餓了、拉粑粑了、不舒服了等。但是很多孩子已經長大了,也已經擁有了語言的表達能力,但他在碰到不順心的事情還是會用哭來解決問題,如果父母不理他,他就會用「哭得更大聲」到你解決為止。
  • 2歲寶寶動不動就發脾氣?家長不妨試試這3招,改掉孩子壞脾氣
    2歲寶寶動不動就發脾氣?家長不妨試試這3招,改掉孩子壞脾氣看到同事在朋友圈求助,自己的寶寶2歲了,脾氣開始變得很壞,動不動就發脾氣。視頻中寶寶坐在地上大哭,雖然不會表達,但是可以從小傢伙邊哭邊揮動的胳膊看出他的憤怒。隔著屏幕我就感受到同事的頭大。
  • 孩子"玻璃心"動不動就哭?錯不在孩子,責任可能在家長身上
    今天要和大家說說的就是小孩子動不動就哭的問題。而判斷「玻璃心」孩子的標準就是「動不動就哭」,扛不住事。有時候在外面和小朋友不知道怎麼不高興了,回家什麼也不說,就是哇哇哭。生氣哭、委屈哭、不高興還哭,簡直就是行走的瀑布,每次哭還不容易哄好那種,讓我和她爸感覺特別頭疼,覺得這孩子實在是太&34;了。
  • 孩子動不動就生氣發脾氣被認為沒教養?給他講講這個小故事
    有讀者在後臺諮詢我說:我兒子最近動不動就發脾氣,發脾氣時特別壞,作為家長不由得說兩句,他就不讓了,摔物品,這時,作為家長我生氣了,他的脾氣就更加一等,甚至會將我的書撕的粉碎,將我的衣服泡到盆裡。的確,孩子小時候家長沒有幫助孩子控制好情緒,學會處理自己的情緒,長大了,會更加不會處理自己情緒,當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滿足時就會很生氣,發脾氣,這一點在青春期的孩子之中更常見。本來也是叛逆期到了,想自主自己的生活,卻又無法脫離父母獨立生活,這讓他們變得敏銳,暴躁,不知道發洩口在那裡,就會動不動就發脾氣。
  • 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家長要分清孩子的脾氣類型,才能對症下藥!
    上次有位媽媽私信我,講到自己實在是太難做了,父母也太難了。原來是這位媽媽四歲的女兒脾氣越來越差,非常的執拗,一旦無法滿足她無理的要求就大哭大鬧,甚至是撒潑打滾。"我是真的拿她沒辦法,她軟硬都不吃,動不動就發脾氣,扔東西,人家的孩子都是暖心的小棉襖;我家這就是可怕的刺蝟服啊!"
  • 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喜歡跟家長對著幹?錯不在孩子,在大人
    早上起床時間到了,讓孩子趕緊穿衣服,孩子一臉不情願,做事情拖拖拉拉,一副漫不經心的樣子……養育孩子真的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都說養育孩子不能大吼大叫,可是當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時,要怎麼教育、怎麼引導呢?託爾斯泰說:「養育孩子的實質在於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則是父母影響孩子最有利的方法。」
  • 孩子動不動就哭,還總發脾氣?家長巧用這四步,幫他改變愛哭習慣
    很多父母都發現自己的孩子,在某個階段會變得特別難搞,動不動就開始哭。孩子愛哭是一件父母反而讓別人更煩的事情,尤其是家裡是男孩子的。家長總覺得男孩子愛哭是脆弱的表現,所以總是用訓斥、勸說、甚至哄騙的方式來阻止他哭。
  • 教育孩子「講道理」是下策,發脾氣是下下策,那麼上策是什麼?
    有位家長說她7歲的女兒特別逆反,不讓做什麼就偏去做,她經常苦口婆心地給孩子講道理,孩子卻不聽,惹得家長常發脾氣。她知道打罵孩子不對,但不知該怎麼辦,她講述了這麼一件事:她家住公寓樓五層,沒有電梯,走樓梯上下。最近女兒特別喜歡這樣下樓:一條胳膊搭到樓梯扶手上,胳膊用力腳不用力地向下溜。
  • 教育孩子「講道理」是下策,發脾氣是下下策,那麼上策是什麼?
    做得有道理,比講得更有道理。「講道理」是很多家長喜歡的一種教育方式,一直以來被正面推崇。但人們也往往發現講道理對於很多孩子來說沒用,越喜歡講道理的家長,他的孩子往往越不聽話。有位家長說她7歲的女兒特別逆反,不讓做什麼就偏去做,她經常苦口婆心地給孩子講道理,孩子卻不聽,惹得家長常發脾氣。
  • 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家長這樣教,搞定孩子壞情緒
    當孩子年齡較小時,由於他們各方面能力還在不斷發展,包括思考能力。但孩子的肢體或語言能力往往跟不上他們的思維,有時大腦發布的一些指令,身體也不能很好地配合,講又講不清楚,這個時候孩子就爆發了。因為他們沒有辦法解決矛盾,心智也不夠成熟,不知道怎麼冷靜下來,於是只能通過發脾氣的方式來發洩自己的行為。
  • 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家長不要"以吼治吼"這幾種方法輕鬆搞定
    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家長不要&34;這幾種方法輕鬆搞定曾經看過一則報導:上初三的女孩因為一次考試成績不理想,被父母訓斥。正處於叛逆期的女孩聽到父母的數落,心中氣不過,和他們大吵起來。人在情緒激動的時候是聽不進入任何道理的,一時的氣話就有可能點燃情緒爆發的導火線,造成意想不到的嚴重後果。孩子生氣發脾氣是一種正常的情緒表達。那麼,我們在面對脾氣爆發的&34;時,應該怎麼辦?
  • 我哭!我鬧!我生氣!孩子動不動就亂發脾氣,媽媽怎麼辦?
    一不高興就大喊大叫;媽媽不同意就在地上打滾;誰勸也勸不住,不答應他就誓不罷休;……家有「暴脾氣」小孩,估計會讓媽媽非常頭疼。媽媽給他講道理,他不聽;媽媽耐心勸說,他根本不理;媽媽給他定規矩,他也絕不服從!無論是在超市、餐廳、車站等任何公共場合,他稍不滿意就大吼大叫、遍地打滾,勸都勸不住!讓媽媽感覺很沒面子!
  • 孩子總是「動不動就哭」,並非是因為「玻璃心」,父母應該要反思
    如果我們總是表現出一種非常厭煩的態度,抱怨孩子是個「玻璃心」的話,那孩子很可能會越來越自卑,越來越愛哭,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是很難有出息的。如果說,你發現你的孩子平時也總是「動不動就哭」的話,那就要開始反思自己了。因為孩子會這樣,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就是因為家長平時沒有做好這些,而並不是像有些家長以為的那樣,孩子天生就很「玻璃心」。
  • 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大哭,終於找到原因和治癒方法了!
    經常會有父母跟我說,孩子特別情緒化,經常無理取鬧,動不動就發脾氣大哭,不知道怎麼跟處理,甚至會因為處理不當導致親子關係緊張。其實很多情況下,都是我們不了解孩子的情緒所造成的。比如下面這3個典型的親子情緒暗礁。01、你不開心,孩子也不會開心。
  • 孩子無法管理情緒發脾氣,家長應該如何應對?
    很多家長抱怨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而且脾氣大得很。是的,面對孩子情緒失控的場面,父母常常不知如何應對。有的父母要麼急匆匆想要制止孩子哭鬧,甚至於批評打罵,要麼就是失去原則開始各種哄。但是,不管如何,這四句話不要對孩子說。
  • 孩子動不動就哭,什麼辦法是最好的?
    孩子是家庭的小天使,對於每個孩子家長的教育方法都不同,而每個孩子的性格也都不一樣,有的孩子有著非常活潑的性格,而有的孩子卻比較內向,而且動不動就哭,對於這個問題家長非常擔心,擔心寶寶會養成不好的習慣,那麼孩子動不動就哭怎麼辦
  • 如何改掉孩子動不動就生氣的毛病呢?四大原因,兩種辦法,錯不了
    導讀:對孩子的教育問題始終的各位家長的重中之重,怎樣教育孩子才算成功,沒有具體的標準,但是有些家長很苦惱自己的孩子在家動不動就生氣,雖然知道不好,但是家長卻無能為力,想問問有什麼辦法可以改掉孩子這個壞毛病呢?
  • 把「講道理」當成教育,這幾乎是「問題家長」的通病
    人們對「講道理」的偏好往往源於思維慣性。從小在家庭、學校接受太多「大道理」教育的人,往往會成為講道理愛好者。在他們的經驗和認識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關係,就是告知與被告知的關係;所謂教育,就是「明白人」對「不明白人」說話。所以他們對孩子表示負責和愛,就是大事小事都要告訴他們如何做。不過,這種單邊主義思維方式,最容易讓人陷入教育困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