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講道理」當成教育,這幾乎是「問題家長」的通病

2020-09-11 海之聲助聽器旗艦中心

人們對「講道理」的偏好往往源於思維慣性。從小在家庭、學校接受太多「大道理」教育的人,往往會成為講道理愛好者。在他們的經驗和認識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關係,就是告知與被告知的關係;所謂教育,就是「明白人」對「不明白人」說話。

所以他們對孩子表示負責和愛,就是大事小事都要告訴他們如何做。不過,這種單邊主義思維方式,最容易讓人陷入教育困境中。

一位家長說他在沒孩子時,很瞧不上那些打孩子的人,覺得成人靠武力徵服孩子,真是無能。他自己有了兒子後,遇到問題,總是耐心地跟孩子講道理。但是,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他發現自己奉行的「以理服人」越來越行不通了。孩子經常很固執逆反,不管家長怎麼說,就是不聽。

所以他開始懷疑自己做得對不對,周圍又不時地有人對他說,教育男孩子就要粗野一些,只要告訴他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想讓他做什麼事,沒什麼好商量的,必須服從,不行就動用武力。所以,有兩次他和孩子發生衝突,真的沒能控制住,對孩子動了手。到這時,他才發現自己黔驢技窮,也墮落為自己曾經不齒的那類家長了。

這位家長的做法很有代表性,不少家長,包括很多學校老師,面對孩子的一些問題時,經常脫不了這樣的套路:先講道理,講道理不行就去批評,再不行就通過發脾氣來徵服。或者在孩子的感情上做文章,比如陳述我為你付出多少辛苦,你卻這樣不懂事……以此來「感化」孩子。

思想家盧梭說過,3種對孩子不但無益反而有害的教育方法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這句重要的提醒已存世百年,可這3種辦法恰是很多家長身體力行,運用最純熟的。每當我在不同場合引用盧梭這句話時,總是會引起別人的疑問和困惑:如果講道理孩子不聽,除了生氣或感化他,還有什麼方法呢?難道不要教育他嗎?

當然要教育孩子,但以大道理壓人,強迫孩子接受來自家長口頭的「道理」,這是在使蠻力,是思維懶惰和粗糙的表現,不但無助於問題的解決,反而會使問題之扣越系越複雜,越系越死。教育是門藝術,講究的是簡單和精巧。改變「講道理」的思維定式,變通一下,效果可能會好得多。

有位媽媽,從孩子一歲半時,開始每晚給孩子刷牙,可小傢伙怎麼都不配合,任憑媽媽講多少道理都沒用,刷牙成了天天必打的戰爭,總是弄得雙方都不愉快。後來,這位媽媽想了一個辦法,孩子有一個很喜歡的小熊玩具,媽媽在晚上要刷牙前跟孩子說:「寶貝,小熊這麼長時間沒刷牙,牙疼了,長齲齒了,你幫它刷刷牙好嗎?」孩子很樂意地接過媽媽準備好的牙刷幫小熊刷起來。

給小熊刷完牙後,媽媽表揚孩子刷得好,並說:「小熊真乖,給它刷牙它配合得真好。」然後問孩子:「寶寶想不想讓小熊看看你也很乖,也會好好配合媽媽刷牙?」孩子高興地說好,史無前例地配合媽媽刷牙。這樣幾天下來,孩子再也不厭煩刷牙了。

還有一位家長,說他4歲的孩子有兩個毛病,一是不聽話,一是愛哭。問我怎麼辦。我讓他舉出最近的一個不聽話的例子。他說孩子這幾天總是在晚上臨睡覺前要下樓玩,無論家長怎麼給他講外面天黑了,小朋友都回家了,明天再玩之類的話,孩子都不聽,就是哭著要下樓。

我說,你說的兩個毛病其實是一個,可以一起解決。從今天開始,一切事情儘量聽孩子的。如果他臨睡前想下樓,你就辛苦點,抱他下樓,他想在樓下待多長時間,就待多長時間,在其他事情上也採取類似的做法。家長有些吃驚,很顧慮的樣子,但回去還是按著我說的做了,結果讓他意想不到。

他後來告訴我,當天孩子在臨睡前又要下樓,家長沒說什麼,愉快地給他穿好衣服,帶他下去。外面很黑,冷風嗖嗖的,樓下空無一人,他剛把孩子放地上,孩子就要他抱著回家。家長故意說既然下來了,多待一會兒吧,孩子說什麼也不肯多待,說想回家睡覺。回家後,孩子一下變得很聽話,讓刷牙就刷牙,讓脫衣服就脫衣服。此後其他的一些小事上,家長也都少說多做,儘可能傾聽孩子的意見,結果孩子哭鬧大大減少。

兩千多年前的荀子把有效教育和無效教育區分為「君子之學」和「小人之學」。「君子之學」是從耳朵進來,進入心中,傳遍全身,影響到行為;而「小人之學」則是從耳朵進來,從嘴巴出去,只走了4寸長,所以難以影響到整個人。用思想家盧梭的話來說就是,「冷冰冰的理論,只能影響我們的見解,而不能決定我們的行為;它可以使我們相信它,但不能使我們按照它去行動,它所揭示的是我們該怎樣想,而不是我們應該怎樣做」。

現代心理學研究證實了東西方先哲們的觀點:從講道理到接受道理,中間的距離可能很遠。一個人能否接納別人的觀點,首先取決於情緒,其次取決於對方的行為,最後才是對方的語言——成年人尚且如此,何況孩子。

相關焦點

  • 作家說書顛覆家長認知:成功的教育是講故事,講道理的教育是教訓
    「有些家長總是說,自己對孩子要求不嚴,其實你會發現這些家長非常嚴格,但他們往往察覺不到。很多時候,應該先去理解孩子,要在寬鬆的環境中對孩子進行引導。」8月2日的作家說書活動中,高金國先生告訴現場提問的聽眾,他一直強調家長先要學會講故事,「故事的力量其實是無窮的,講道理的教育基本上沒什麼效果。」
  • 教育孩子「講道理」是下策,發脾氣是下下策,那麼上策是什麼?
    天下沒有不懂事的孩子,如果要孩子懂道理,家長首先要做得有道理,做得有道理,比說得有道理重要得多。教育家杜威認為,教育並不是一件「告訴」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個主動的和建設性的過程,這個原理幾乎在理論上無人不承認,而在實踐中又無人不違反。
  • 「太講道理」的家長,教育不好孩子。
    ​最近有家長跟我說,自己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面遇到了很大的困難:自己在家裡從來不打孩子,經常跟他講道理,但是為什麼孩子反而變的越來越不聽話了?有時候還故意要跟自己對著幹?「就比如說昨天吧,大冷天的非要出去玩。我跟他好好講道理,我說今天天氣太冷了,出去容易感冒,而且也沒有小朋友在外面玩啊。」
  • 越喜歡講道理的家長,孩子往往越不聽話,你錯在這兒了!
    但再一次下樓時,孩子又那樣,屢說屢犯,家長終於失去耐心,大發脾氣。孩子當著家長的面不敢那樣做了,卻找各種機會偷偷地那樣下樓,衣服袖子下面經常是髒髒的。把「講道理」當成教育,這幾乎是「問題家長」的通病人們對「講道理」的偏好往往源於思維慣性。
  • 孫儷育兒法則:講道理無異於"家暴",你還在給他講道理嗎?
    孫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也遇到過同樣的問題,在某一次採訪的過程當中談及育兒,孫儷說過:跟孩子講道理,無異於"家暴"。將這句話轉換為簡單直白點的意思,就是指當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也會出現不好的情緒。而此時孩子是沒有辦法去接受父母說的話的。
  • 「低層次」的家長,只跟孩子講道理,「高層次」的家長是這樣做的
    不知道家長們有沒有發現,有些父母看似不怎麼關心孩子的成績,他們的成績反而很優秀,那些越是被逼、被嘮叨的孩子,他們的成績反而不理想。其實孩子的行為與家長的教育方式密不可分。"高層次"的家長從來不是只跟孩子講大道理。
  • 學姐講道理:高中學習需的4大忌諱,第2點尤其重要
    學姐講道理:高中學習需的4大忌諱,第2點尤其重要。高中開學在即,不管是即將進入高中還是已經開始了高中學習即將進入下一年級,大家一定都對即將開始的學習生活充滿了期待吧,所謂不開學就盼,開學就拖,在校學生的通病!
  • 你越講道理,孩子越叛逆?父母學會不講道理,才是更有效的教育
    有家長跟我說,孩子越早懂道理就會越懂事。其實不然,在我看來,家長講道理一定要在合適的時間,將道理傳授給孩子,這樣才能達到教育的效果。在錯誤的時間,將道理「一股腦」塞進孩子腦中,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反而會適得其反。
  • 受歡迎的家長,從不講道理
    家長最喜歡給孩子講道理,比如,不要撒謊,當這話我們說了很多遍,就變成了有口無心的口號,可以視而不見。 因為道理對孩子來說,太遙遠,太抽象了,沒有具體的生活實例做支撐,孩子無法想像它的意義。 一些非洲的孩子,要在沙漠裡走好多天,這時,頗具智慧的非洲家長,一路就會給孩子們講關於遠方的山、水、星星等故事。 大人辛苦工作一天,回到家中,好不容易到了睡覺時間,這些搗蛋鬼,老是不肯上床睡覺, 這時睡前故事便可以登場。當你講的故事,足夠有吸引力,那麼這正是一天中孩子覺得最美好的時光。孩子便會天天憧憬著睡覺前的這一段特別時光,這將有助於幫助孩子入睡。
  • 「講道理」是無用的教育?家長用對了辦法,孩子自然知錯就改
    鄰居王阿姨聽了這件事,笑著對夫婦倆說:「你們跟三歲小孩講什麼道理,沒用!打一頓就好了!」其實這樣的事情有很多,很多父母都發現跟孩子講道理是非常沒有用的。其實真實的情況往往是這樣的,有很多孩子在聽父母講道理的時候,都會選擇左耳朵進,右耳朵出,有時候講多了,反而還會跟家長對著幹。
  • 孩子犯錯後就講道理?家長可用「自然法則」,給孩子更高級的教育
    很多家長在孩子犯錯之後,都非常苦惱,到底怎麼管教孩子才好。視而不見不太好,懲罰孩子太嚴重,而跟孩子講道理好像也沒用。案例分析寶媽小王最近就在煩惱孩子的教育問題,因為自己從小就受棍棒教育長大,小王決定要平等地對待孩子,絕對不會使用武力來傷害孩子。
  • 家長給孩子講道理不太有用
    一、家長不停給孩子講道理,存在哪些問題?現在很多八零、九零後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知道育兒書上提到過的,對孩子進行打罵是錯誤的教育方式。因此在孩子犯錯後,這些家長會選擇說教的方式,對孩子進行教育。但是又會發現,雖然不再對孩子進行打罵了,但是說教式教育,並不能起到自己所想像的效果,孩子該犯錯還是會犯,甚至變本加厲。這也讓一些家長感到非常奇怪,難道自己給孩子講道理還存在問題嗎?
  • 李玫瑾:家長跟孩子講道理很「無能」,高層次的父母這樣教育孩子
    ,而且一點都不講道理。關於孩子聽不聽家長講道理這方面的問題,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在觀察一系列家長與孩子的相處模式之後發現,家長越是和孩子講道理,越容易引起孩子的叛逆心理,導致孩子越發不想要和家長進行溝通,而聰明的家長往往會通過其他方式與孩子建立良性的溝通,從而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 教育孩子「講道理」是下策,發脾氣是下下策,那麼上策是什麼?
    這一個細節,足以讓我們對張中良夫婦更加敬佩,他們也許沒學過教育學、心理學,對教育的理解卻那樣透徹,沒有對孩子的真愛,是不可能有這份悟性的。「行不言之教」是傳誦千古的經典教育方法,理論上人們都認可,可遇到問題時,大多數人的第一個念頭總是如何勸說孩子,如何給孩子講道理。
  • 熊孩子聽不進道理?那就做個「不講道理」的家長!
    「道理」與兒童的天性是相反的一直以來,「講道理」是深受推崇的教育方式,特別是在全民教育理念進化、打罵教育已被大部分家長唾棄的今天,「講道理」以其溫和的外表、高大上的精神內涵和看似嚴密的邏輯,在家庭教育中佔據重要位置。在很多家長心目中,「講道理」是文明人的行為,顯得家長很有水平,也能對孩子產生不怒自威的氣場。
  • 寶寶發脾氣並不糟糕,千萬不要講道理!化解情緒問題只需這三步
    他們都是會對待這一切的事情來說都是一件非常的幸福的事情,其實孩子的性格和一些的事情都是取決於家長的教育的。寶寶發脾氣並不糟糕,千萬不要講道理!化解情緒問題只需這三步。1,不要跟寶寶發脾氣在很多的寶寶亂發脾氣的時候,都是會很容易的激怒家長的,有的家長在看到寶寶發脾氣的時候,有的家長都是無法的克制自己的脾氣,還有的家長應該冷靜的去和自己的寶寶去講道理,不要對著孩子亂發脾氣,這是一種最不好的表現的能力了,要和孩子將一些的道理這是會為孩子的基礎建立的最好的狀態了,讓孩子學會獨立的去完成自己的事情了
  • 教育孩子"講道理"是下策,那麼上策是什麼?
    &34;是很多家長經常使用的一種教育方式,但慢慢大家也發現講道理的教育效果真的很差,越喜歡講道理的家長,他的孩子反而越不聽話。要使兒童&34;,不要僅僅要向孩子講明白道理,還必須要讓孩子有機會通過親身體會來深刻理解並記住道理。有這麼一則新聞,廣州番禺張中良夫婦收養了很多孤兒,有一次,張中良讓小女兒慕恩帶著眼睛看不見的姐姐美春出去玩,但是慕恩將美春一個人丟在了外面,獨自回來了。
  • 聰明的家長,從來不和孩子講道理!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據魔方小編了解,在所有教育孩子的難題中,最讓家長頭大的問題就是孩子不聽自己的話。常常聽到一些家長對孩子說:「真是火大,我要說多少遍你才懂?和你講過多少次了,還是記不住?哭哭哭,就知道哭,你怎麼這麼不講道理?」
  • 孩子總把道理當成耳旁風怎麼辦?道理本身沒錯,可傳遞的方式錯了
    明明今天教了孩子飯前要洗手,孩子乖乖地配合了,但沒過幾天孩子就忘記了這回事。還有家長喜歡給孩子灌"心靈雞湯",以為孩子聽了之後就會懂得怎麼為人處世,可是孩子依然在學校受了委屈之後,回來就哭哭啼啼地倒苦水。我們常說交流是育兒的關鍵,可是"棍棒式教育"依然被很多家長們採用,原因就是交流的方式效率太低,好像還不比打罵來得奏效。
  • 別再和孩子講道理了,吃力不討好,聰明的家長都在用強權教育
    有些家長可能有一個疑問,那就是為什麼孩子無法長期的接受講道理這種教育方式。 其實這裡家長重點需要明白,孩子因為年齡尚小,各種生活經驗、技能都是比較欠缺的,心理也是不成熟的,對於孩子來說,道理這個概念有點陌生,和孩子們講道理,他們很難完全明白道理的意思,可以說跟孩子講道理就是在浪費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