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做教育的張桂梅老師,值得我們致敬

2020-09-10 大地沿河流

以前教師節,除了想起自己的老師,就是想到那些比較有名的老師,比如講刑法的羅翔老師,因為經常在看他講刑法,有趣有意思又能增長法律知識,心情不好是還能哈哈大笑,還有張文宏老師,疫情期間,可以說是靠著看他的疫情及流行病科普視頻,增長了很多關於疾病和健康的知識,對我們能夠戰勝病毒也充滿希望。但是今年的教師節,一個很平常的名字突然就竄出我的腦海,那就是張桂梅老師。

如果不是張桂梅老師做出來成績,獲得關注,並接受了央視新聞面對面採訪,我真的不知道,原來在雲南大山深處,有一位老師默默為女學生們付出了這麼多。當時看張老師的採訪視頻時,一邊看,一邊感動得淚如泉湧。雖然感慨自己沒有遇到過這麼好的老師,當時的想法是,我的老師可以不用跟張老師那麼好,他們只要不嫌棄我的學習差,不放棄我,給我鼓勵,我就很開心了,也更加充滿動力,但是事實老師一直在嫌棄我拖班級後腿,這也大大打擊了我的自信心,但是我依然感謝他們,在這裡說聲:老師,節日快樂!

雖然我沒有遇到像張桂梅老師那麼好的老師,但我真的為她的事跡感動,為她的堅強,為她的堅韌,為她的不放棄,一直堅持建一所全國都沒有的免費女子高中,讓大山的女孩走出去,圓自己的大學夢。

女孩兒也是家裡的希望,同樣有接受教育的機會


作為一個農村女孩,我深知,重男輕女,根深蒂固地紮根在邊遠山區或者貧困農村人的思想裡。在他們看來,女孩兒就是幹家務,務農,或者去城市打工賺錢養家,到一定年齡嫁人傳宗接代,沒有必要上學。家庭經濟條件不好的,可能還會隨意遺棄女嬰。

張桂梅本是一名普通的支邊教師,所在的學校,女生接二連三地輟學,當她走進這些孩子家裡的時候,發現8個孩子,有的已經嫁人,只勸回來兩個。

在丈夫病逝,自己得了嚴重的病,是大山裡的人捐錢讓她治病得以重生,張老師想自己一定要回報他們,她便有了一個夢想,建一所免費的女子高中,讓這些女孩兒有讀書的機會,改變早早嫁人,生子,勞作,生了女孩兒在的現狀。


她自己籌錢建設學校,還要說服那些重男輕女的家長們讓女孩子回學校念書,想起她說的:「女孩子受教育,可以改變三代人。

女人有文化,她會輕易丟掉自己的孩子?不會的。

她的初衷就是解決低素質的母親、低素質孩子的惡性循環。」

她就是這樣在艱苦籌備建校基金的同時,用這些觀念去說服那些輟學的女孩子,讓她們重回學校讀書。同時告訴家長:女孩兒也是家裡的希望,同樣有接受教育的機會,女孩子也有機會上一本,上清華北大,我想讓山裡的孩子也能走進最好的學校!」


艱難的建校過程,張老師用了整整六年時間


為了建一所免費的女子學校,讓這些大山裡的女孩走出去,張桂梅從2002年開始,每年都利用寒暑假,帶著自己的身份證和「優秀教師」證明,像「乞丐」一樣地滿大城市籌集善款。

那時的她見人就問:「我想辦一所學校,你能不能支持我五塊、十塊,哪怕兩塊都行?」

可她的滿腔真誠,換來的卻是各種鄙夷和憤怒。

「騙子!好手好腳的你不幹活,普通話也會說,戴個眼鏡出來騙錢花!」

一個四肢健全的正常人,在大街上到處讓人捐錢,有多少人會對她心生憐憫呢?

更何況還說要建一所全國都沒有的免費女子高中,簡直就是痴人說夢。

可即便這樣,為了圓山區女孩的讀書夢,備受質疑和責罵的張桂梅還是沒有放棄,仍舊在各大城市四處奔走。

這一走,就是五年。在這五年間,受盡冷眼的她僅僅籌集到了一萬多元,對建校來說,這無疑是杯水車薪。

可那時,張桂梅已經50多歲了,身體也不好,真的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只能遺憾放棄時,轉機出現了。

到北京參加會議的張桂梅,因穿的褲子破了個洞,被記者注意到。

記者在與張桂梅交談中,張桂梅說出了自己的故事。

第二天,一篇名為《我有一個夢想》的文章見報,張桂梅和她的「女高夢」得到了全國各界人士的支持。

在各界人士的支持下,學校建起來了,最難的第一步終於邁出了,但是後面依然難。

為了提高學生的成績,為了留住教師,張桂梅在用生命做教育


隨著學校的建成,更大的困難在後面等著張桂梅。

因為學生們的基礎普遍較差,建校時吸引來的17名老師,因教學壓力大,學校條件簡陋,有9人提出了辭職。

讓張桂梅更不能接受的是,竟然有學生因為聽不懂老師講課,直接回到了家裡。

那時的張桂梅,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敗。

但張桂梅仍不死心,開始走進一座座大山,一家一家探訪,做思想工作。

後來,幾經周折,離開的6名同學,最終被她喊回來了兩個。

但情況並沒有好轉,最困難的時候全校有96名學生,但老師只有8位,教學工作近乎癱瘓,學校一度面臨著倒閉的危險。

但張桂梅不甘心,她把幾位老師聚到一起開了個小會,並當場宣誓,絕不放棄這所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女高。

在宣誓的過程中,誓詞還沒念完,幾個老師全都哭了。

自那之後,在張桂梅和各位老師的帶領下,學生們每天早上五點起床,夜裡十二點以後休息,就連吃飯都不能超過十分鐘。這樣的日子有多難,我們不知道,我們也不知道張桂梅他們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難,我們唯一知道的就是,這批學生參加高考的時候,本科上線69人,綜合上線率高達100%!

到現在依然記得,張桂梅自豪地對著記者說:「我的學生可以考到浙大,可以考到廈大、川大、武大……都可以上!」她的眼裡有光,有希望。

但是我們又怎麼知道,為了提高學生的成績,為了留住教師,張桂梅在用生命做教育。

希望有更多的像張桂梅一樣的老師,向他們致敬,也希望國家更加重視教育,再窮不能窮教育不是一句口號,而是能真正落實。祝願天下所有老師節日快樂,心想事成!

相關焦點

  • 向張桂梅學習如何做老師:用良心做教育,做值得人們尊敬的好老師
    張桂梅老師是我教育生涯中的新偶像。我不追星,但我也有偶像,他們是陶行知和張桂梅。陶行知老師的四顆糖的故事一直是我的教學行為標杆。如今,張桂梅老師的用良心做教育的精神更是讓我對「什麼是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 張桂梅老師:生命誠可貴,教育價更高
    在張桂梅老師眼裡,「生命誠可貴,教育價更高!」在高考成績揭曉的當下,最該高興的人當屬張桂梅老師了。我們必須致敬拿命教書的張校長!她是學校的「大喇叭」「大鬧鐘」「校長」「服務員」,更是一千多個女孩的「媽媽」!在她眼裡,華坪女子高中本科上線率高達94%以上,也是不滿意的!因為她希望所有女孩都能考上國家一流大學,都能實現自己的夢想,都能改變家庭的命運!
  • 貧困是隱私,女孩受教育可以改變三代人|致敬張桂梅老師
    就像一位教育者所說:成功不是將來才有的,而是從決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續累積而成。於是2002年。張桂梅老師開始了艱難的籌集資金的路。一開始別人看到她拿著優秀教師資格證和一些相關的報導去五塊,十塊,五十塊的募集資金時,別人會把她看成騙子,她也因此受盡冷風熱嘲。
  • ...孩子的心靈——「時代楷模」張桂梅先進事跡引發教育戰線熱烈反響
    11日,光明日報微信公眾號第一時間刊發了時代楷模張桂梅的感人事跡,眾多網友紛紛留言,向「燃燈校長」致敬。  北京一零一中學校長陸雲泉深深地為張桂梅的事跡所感動:「張桂梅老師長期紮根大山深處民族地區辦教育的事跡,不斷地感動著我們。
  • 讓更多「燃燈者」點亮鄉村孩子的心靈——「時代楷模」張桂梅先進...
    她表示:「學習了張桂梅老師的事跡,我的心靈受到了很大的震撼。她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她超負荷工作,用生命辦學;她扶弱濟貧,大愛無疆;她以驚人的力量,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臺。她是我們教師學習的楷模!」四川省宜賓市高縣來復鎮中心校校長何宇反覆看了幾遍關於張桂梅的報導,深受觸動。她表示:「作為一名農村小學的校長,我為張桂梅老師身上這種崇高的師德與教育情懷所震撼、折服。
  • 63歲的張桂梅身患多種癌症傲視病魔,稱「生命已值得」
    每一項看起來都是超高難度,張桂梅幾乎用生命的代價完成了這些壯舉。癌症奪去了愛人的生命,也徹底改變了張桂梅的生活。那時候就是「活著,喘著口氣。」張桂梅班級裡的學生在作文裡寫到,再也看不到老師美麗的笑容了。悲傷過度、睹物思人,張桂梅一方面覺得給別人添了麻煩,一方面也給學生造成了影響,她申請調到條件艱苦的麗江華坪工作。
  • 鍾南山、張伯禮、張桂梅……致敬這些偉大的老師們
    今日讓我們感受老師曾帶給學生的力量和感動向所有老師道一聲:張桂梅莞爾一笑:「我付出的幾乎是生命,我們這裡面是用命換來的。」一些90後老師會在作業批語後畫上表情包用風趣幽默的方式貼近學生,都是我們人生路上的一盞明燈陪我們一起經歷我們絢爛的青春雖然只有一程
  • 他們值得!一起致敬教育的燃燈者
    【他們值得!一起致敬教育的燃燈者】昨天,教育部公布2020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名單,鍾南山、張伯禮、張桂梅等12位教師入選。「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致敬所有用匠心守望初心的教育燃燈者!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 我們是用命換來的!面對「填鴨式教育」質疑,奇蹟校長張桂梅回應
    有一次,張桂梅到大山裡的第一個高中生家裡家訪,女孩的爺爺奶奶告訴她說,「我孫女讀高中了,我們可以放心地死了。」認識到知識在山裡人心裡分量有多重的張桂梅回去之後,就把學校的老師集中起來,「幹就幹,不幹你們辭職走人,給我教出來最少二本!」
  • 時代楷模張桂梅:用生命改寫三代人命運,用行動詮釋了生命的意義
    生命的意義她用生命改變了1800多個孩子的未來,用行動向我們詮釋了什麼是生命的最高價值。無兒無女、沒有房產,對於她來說,孩子們就是她的一切!20餘種疾病纏身,這些病經常以不同的方式折磨著她。到底是什麼支撐她一路上走過來的,我覺得是信仰的力量,共產主義的信仰力量,為我們美好家園默默奉獻的力量。一個教師的初心,一個信念:通過改變山村教育進而改變幾代人的命運,改變一方水土貧窮落後的命運。
  • 「時代楷模」張桂梅先進事跡引發強烈反響
    致敬「時代楷模」張桂梅!」11日,光明日報微信公眾號第一時間刊發了「時代楷模」張桂梅的感人事跡,眾多網友紛紛留言,向「燃燈校長」致敬。  北京一零一中學校長陸雲泉深深地為張桂梅的事跡所感動:「張桂梅老師長期紮根大山深處民族地區辦教育的事跡,不斷地感動著我們。
  • 說張桂梅老師是填鴨式教育的人,其實根本不懂山村孩子的無奈
    張桂梅以羸弱的身軀、一己之力在雲南麗江創辦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公辦女子高中,專門免費培養那些失學的孩子。在學校裡,張桂梅老師為孩子們制定了嚴格的作息制度,要求孩子每天早上5點半起床,晚上自習到24點後熄燈休息,午飯時間只有10分鐘。
  • 大山深處的「老師媽媽」張桂梅
    張桂梅老師用實際行動兌現了「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的諾言,在堅守與奉獻中為教育扶貧事業鞠躬盡瘁。青春芳華在哪裡綻放,哪裡就有感人至深的故事。時針撥回到1997年,患有嚴重子宮肌瘤的張桂梅,怕耽誤畢業班學習,忍著劇痛在4個教室間來回奔忙,直到把學生送進考場才住院手術。之後,當地組織捐款,被鄉親們的情義所感動的她,淚水奪眶而出,「華坪給了我第二次生命」。看到山區孩子因家庭困難而失去改變命運的機會,她更加堅定了「想為華坪做些事」的決心。  用教育扶貧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是張桂梅的夢想。
  • 時代楷模——張桂梅!她的故事感天動地,值得一看再看……
    63歲的張桂梅堅守滇西深貧山區教育事業數十年,12年前創辦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迄今幫助1800多名貧困女孩圓夢大學,創造了大山裡的「教育奇蹟」。「一個女孩可以影響三代人。」張桂梅說,如果能培養有文化、有責任的母親,大山裡的孩子就不會輟學,更不會成為孤兒。今天,讓我們一起致敬張桂梅校長!
  • 「麗江頭條」致敬!63歲的張桂梅,12年來送16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
    在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際,我們向人民教師致敬。2020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張桂梅,紮根滇西貧困地區40多年,立志用教育扶貧斬斷貧困代際傳遞,幫助1600多名貧困山區女學生圓夢大學,在教育助力脫貧攻堅中作出重要貢獻。
  • 點亮生命之光 照亮人生之路——致敬人民好教師
    那些身處偏遠地區的孩子對知識的渴求,是支教老師不畏艱辛執著前行的動力。那些傾盡畢生之力,託舉孩子走向更加廣闊天空的老師,稱得上是可敬可愛的人!他們是孩子的生命之光,照亮孩子們的人生之路。站在三尺講臺之上,他們帶著滿腔熱忱,數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精心澆灌和培養著祖國的希望之花。只待有一天桃李滿天下,那是教師們最大的榮耀和驕傲。
  • 思考:如果張桂梅的學生成績不好,現在女校和張桂梅老師會怎樣?
    張桂梅的學生成績就算不好,張桂梅也是時代楷模,也是非常值得尊敬的老師。但是咱們應該討論一個現實問題,就是張桂梅老師的成績要是不好,現在的女校和張桂梅老師會怎麼樣?之所以討論這個問題,是因為還有一些和張桂梅老師一樣值得尊敬的老師。他們雖然也燃燒了自己,但是他們沒有照亮別人。如果是這種情況,如何看待這種燃燒自己。
  • 林格:在「拿命做教育」的人面前,我們是很低的
    在「拿命做教育」的人面前,我們是很低的作者:林格這幾天,一直在讀關於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中創始人張桂梅校長的相關文章,數次淚如泉湧。於我,是一次重要的教育。有人批評張桂梅老師搞應試教育,你有權利批評,但你根本就不知道教育的根本意義是幸福,在大山裡,尤其女孩兒,幸福就是通過知識、通過高考走出去,否則,所謂的生命價值和生命質量,只能停留在各種論壇上、各種書籍裡。這個問題,不僅僅是雲南的老少邊窮地區的問題。
  • 了不起,159人參加高考150人上本科線,張桂梅老師卻說不滿意
    ,我們的學生之所以能夠取得上述成績,之所以能夠考上武漢大學、四川大學、廈門大學,這是我們用命換來的!,為社會做貢獻的時候,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我從來不需要她們感謝張桂梅,不需要感謝女子高中,我希望她們感謝黨和政府就夠了。
  • 這條家訪路,張桂梅走了十二年
    黨和人民沒有忘記貧困山區的老師們,溫暖了老師學生們的心,激勵著我們更加努力做好貧困山區的教育工作。」張桂梅誠懇地說。 (本報記者 張勇) 光明日報評論員:張桂梅為何讓人熱淚盈眶 「如果我是一條小溪,就要流向沙漠,去滋潤一片綠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