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老何,今天我們繼續來講講,怎麼學英語這件事。
我之前的文章講過——學英語其實是學一門用語言溝通的技術。(參見我的文章《為什麼學了10年英語,你仍然不會講?》)
基本的常識是:要熟練掌握一門技術,需要一段時間的「刻意練習」。
這裡的「一段時間」,可不是指「從你一開始學習時就計算,經過半年、一年或者數年之後「你就可以掌握這門技術。
事實上,雖然時間看上去挺長,但你卻並沒有花多少」有效時間「在技術學習。
集中精力花費在技術學習上的有效時間,才是評價是否能掌握技術的基礎。
我把這有效時間稱作「專注學時」。
很多人英語學了很長時間,仍然沒學會。根本原因就是沒有花足夠「專注學時」進行英語練習。
你需要花多少「專注學時」,才能基本掌握這門溝通技術?
瑞典心理學家安德斯·埃裡克森曾經在柏林音樂學院做過調查。
他發現學小提琴的都大約從5歲開始練習,起初每個人都是每周練習兩三個小時,但從8歲起,那些最優秀的學生練習時間最長,9歲時每周6小時,12歲8小時,14歲時16小時,直到20歲時每周30多小時,共1萬小時。
電腦天才,比爾·蓋茨13歲時有機會接觸到世界上最早的一批電腦終端機,開始學習計算機編程,7年後他創建微軟公司時,他已經連續練習了7年的程序設計,超過了1萬小時。
暢銷書作家,丹尼爾·科伊爾的《一萬小時天才理論》與馬爾科姆·格拉德韋爾的一本類似「成功學」的書《異類》,其核心都是「一萬小時定律」,就是不管你做什麼事情,只要堅持一萬小時,基本上都可以成為該領域的專家。
不論柏林音樂學院的學生也好,比爾蓋茨也好,他們都是經過上萬小時的訓練,才能成為各自行業的頂尖專家。
掌握英語也不例外。如果刻意練習英語超過10000小時,那肯定能成為專家級別的人才,達到成為英文作家的潛質。
讀到這裡,估計有些人都想放棄了。
「10000小時,開什麼玩笑?我肯定堅持不下來的……」
「我現在怎麼擠得出這麼多的時間!」
……
別急!我可沒說要花10000小時才能學會英語。
仔細回想一下我們學英語的最初目標:如果我們只是希望達到」用英語進行基本溝通交流「,而不是達到專家級的」英語作家「水準,那是不需要這麼多時間的—— 我們只需要280個小時就能做到了。
根據我的研究,再「專注學時」上:
一個英語專業畢業生平均達到2200小時;一個孩子如果花上1800小時,就可以輕鬆考過雅思和託福考試,去歐美大學學習;800小時就可以輕鬆溝通交流。而生活中的」基本溝通「並不需要太多需要書寫以及深度閱讀的能力,去除360小時寫作練習時間,再減少160小時閱讀練習。
那麼,280「專注學時」,就是你基本掌握英語所需時間。
如果你計劃花一年時間來學習,除去85天節假日休息、生病、出差、旅遊等時間,實際上,你每天只需1小時訓練英語,就可以達到基本溝通的技術了。
怎麼安排每天的「專注學時」
那麼,到底每天怎麼來安排這1個小時,才能達到我們想要的效果呢?
這裡,你可能想的是:那還不簡單?每天專門安排出一個固定時間段,1個小時,找個地方,坐下來好好學就行了!
嗯,看上去好像不錯!但是,真的可以做到嗎?!
對大部分非學生人士來說,這種方式操作起來,有幾個無法克服的弊端:
1. 很難擠出集中時間
我們每天事物繁雜,除去除去吃飯(3小時)睡覺(7小時)和休息(飯前飯後4小時),再除去學校上學或者上班的時間(8小時),這就花掉了22小時,哪裡又有整段時間留下來呢?
2.很難達到學習效果
刻意練習是掌握英語技術的手段,它的核心是反覆刻意練習。如果是只是集中時間學習,很難達到反覆練習的效果。
如何正確規劃每天的學習、練習時間,就成了能否成功的關鍵!
我給大家提供兩個秘訣,輕鬆有效地利用這1 個小時:
秘訣一:利用碎片時間
我一直提倡,學英語一定要合理規劃時間,要積極地利用「碎片時間」來學習。
比如:你準備學習《核心詞彙720》,規劃每天練習英語1小時。可以這樣安排時間。
「早上7:00——8:00」
複習和回憶前一天學習內容(詞彙,例句)。只需抽出10分鐘時間,完全可以在刷牙洗臉、吃早餐的時候輕鬆完成;
「白天9:00-17:00」
抽出20分鐘學習新單詞(5個新詞彙,記憶詞彙的拼寫、讀音和主要意思)。
這段時間可能你在上課,或者上班,沒關係。上午、中午和下午,任何一個時間段在空閒時擠出20分鐘時間來完成這件事情。
當然,如果你太忙,實在沒有集中的20分鐘時間,你也可以將這段時間再打碎,分成兩個10分鐘或者3個7分鐘來學習詞彙。相信我,你是一定能找出時間的。
「晚上18:00-21:00」
回家以哈時間也相對充裕,用30分鐘時間繼續學習新詞彙(這個時段可以集中背誦新詞彙的例句,不但加深對詞彙的理解,更好掌握詞彙在句子中的用法,而且可以通過句子練習促進口語表達能力)。
「晚上9點-11點」
最後利用睡覺前的時間。在入睡前用大概10分鐘,閉著眼睛回憶一下當天的內容,背了哪幾個單詞,分別是什麼意思,有些什麼例句,重複練習,加深印象。
這樣安排一天的時間,既能夠讓你感覺不那麼累,還能夠起到反覆刻意練習的目的。效果非常不錯。
我的好朋友Eric,在高新西區一家合資企業上班。去年初,他得到了一個升職的競爭機會,但新職位有一個硬性要求:需要能看懂全英文郵件,以及用英語和外籍上級、同事以及客戶無障礙溝通。Eric的專業技能比另外兩個候選人更強一些,唯一讓他焦慮的就是英語這個硬性要求。
為了拿到這個職位,已經工作1年半的他決心重新把英語學起來。他想只要加大英語詞彙量,肯定就能聽懂,會說,會寫呀!於是就買了一本6級詞彙書,每天死啃單詞,堅持背了2個半月,結果背了一堆單詞,忘了一半,單個放著認識,自己說時卡殼……
後來他還是找到我。他對我說,英語學起來真的太難了,每天背了近兩個小時單詞,結果還是不會說,不會寫,不會用。考察的時間一天天過去,英語這個坎怎麼翻過去呢?
我重新幫他規劃了學習時間,學習內容。用我教給他的學習法,按照這種碎片時間的方式,邊上班邊學習。半年時間,Eric做到了英語無障礙溝通。現在他已經拿到這個公司駐新加坡的銷售經理職位,走馬上任了。
秘訣二:加入團隊,一起進步
找幾個有共同志向的同伴,組成團隊一起學習,效果絕對會更好。
約一到兩個也有強烈意願想學英語的同學或同事,組成學習互助小組;或者建立學英語的微信群,大家一起形成一個英語學習的小社群。與朋友一起討論英語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和困惑,大家互相支持鼓勵,可以讓學習更加有興趣,有歸屬感,也就更容易堅持下來。
想一想,你在漆黑的路上獨行,不知道路上有什麼在等著你,而且也不知道何時能到目的地。
這時的你,恐懼隨時隨地都存在,放棄的心魔也肯定會不斷冒出來。
而如果你有同伴同行,大家講著笑話唱著歌,彼此鼓勵,提醒大家走在正確的方向上,到達目的地的可能性一定會大大增加。
從心理學上分析,用上千上萬小時來做一件事並不是一件理性的事。常常會產生困擾,還會被人家認為是死心眼。
但這種極端的感受卻正是才能的組成成分,因為這裡包括我們不能完全控制的力量;我們的情感、我們的個性、我們的激情,這是維持與激發激情的鑰匙。
承認存在有我們無法控制的力量,然而,有人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他能依靠自身強大的自律,克服心理上總會懈怠的理性。
任何時候,要做成一件不那麼容易的事情,強大的意志力總是必不可少的能力。
寫這「老何說英語」的初衷,不止想給大家講授學習英語的方法,也希望能給想要真正學英語的朋友們建立一個學習的社群,學習的路上很孤獨,大家一起努力,一起進步,在相對輕鬆的氛圍中學會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