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深入貫徹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號召廣大青年學生「努力在為人民服務中茁壯成長、在艱苦奮鬥中砥礪意志品質、在實踐中增長工作本領」的背景下,浙江師範大學杭州幼兒師範學院(特殊教育學院) 「藝趣童生」民間藝術調研實踐隊「陶源布遺」小分隊為了近距離感受傳統陶藝的魅力,弘揚與傳承陶藝文化,開展了一場走進陶藝的實地考察之旅。
陶者,質樸為色,煅燒為途,厚重為實;穿越鳳煙,歷經烈火,化土為陶,孑然獨立。作為中國傳統民間藝術的代表之一,陶藝,不僅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器物,更是人類情感與靈魂的全部傾注。一陶一藝,人性為根,泥性為本,二者交融,異彩紛呈。
為了領略陶藝的獨特魅力,「陶源」小分隊的隊員們於7月6日來到了浙江省現代陶瓷藝術博物館。在這裡,各式各樣的陶藝作品琳琅滿目,而陶更是有了陶性,大到罈罈罐罐,小到生活中的把玩物件,盡透靈氣。每一件陶器都是匠人的心之所向,情之所系,這其中不僅有陶泥的質感,更有人性的品質。
圖為浙江省現代陶瓷藝術博物館 陸郅莉攝
陶藝的製作,從拉坯到塑型,從泥條盤築到素坯彩繪,一點一滴,一絲不苟,皆是日復一日的堅守與爐火冶煉出來的耐性。手藝人終身與陶相伴,以手制陶,用心養陶,歲月讓他們的身上帶有陶泥的韌性,更讓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滲透進陶藝作品中。
圖為浙江省現代陶瓷藝術博物館內未燒制的陶瓷 陸郅莉攝
在欣賞之餘,實踐隊員們來到陶藝工作室親身體驗了陶器製作的拉坯環節。看似簡單的拉胚過程,實則蘊含著無數的學問。不光手法要注意,就連坐姿都有講究。隊員們跟隨著師傅的指導小心翼翼地坐在操作臺前操作者,經過走泥、造型、壓口、吸水等數道工藝後,拉坯環節終於完成,小小陶器也漸顯雛形。
圖為陶坯製作過程 周碧璇攝
7月18日,實踐隊來到了幼兒園,開展了陶藝線下課堂教學,與孩子們一起進行泥塑和手繪創作,希望孩子們能初步感受美、表現美,並體驗陶藝的樂趣。
在之前關於讓更多的孩子感受陶藝文化的採訪中,陶藝工作者也提到「陶藝,並不是說要完成一件多麼漂亮多麼完整的作品,而是讓孩子們貼近泥土、貼近自然,豐富孩子們的想像力、創造力,在這裡他們可以不受約束的自由發揮,自信創作。」所以,「陶源」小分隊更希望藉此機會讓孩子們在接受傳統陶藝民間藝術薰陶的同時,也能近距離地觸摸泥土,感受自然的氣息。
圖為實踐隊成員開展泥塑和手繪陶瓷的線下課堂 沃睿萱攝
陶藝製作的材料很簡單,幾塊陶泥、幾個陶器、一些顏料,再加上泥塑工具以及繪畫工具。在正式開始製作前,老師準備了一些陶藝作品圖片,成功地引起幼兒陶藝創作的興趣,孩子們躍躍欲試,迫不及待地想要與陶土進行親密接觸。
圖為正在做泥塑的幼兒園小朋友 沃睿萱攝
可愛的臉龐,稚嫩的雙手,專注的神情,從圖上不難發現孩子們已然沉浸在陶土的世界裡。無需大人過多的指點,孩子們的內心仿佛住著一個陶藝藝術家,他們在自己的陶藝世界裡天馬行空,創造出一件件美妙的作品。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當下,傳統陶藝藝術沒有湮沒於現代化技術的洪流,而是在新時代的照耀下煥發出全新的光芒。有感於傳統陶藝的獨特魅力以及背後的灼灼匠心,實踐隊結合學前教育的專業特性,採用適宜幼兒的簡易、有趣的方式挖掘陶藝背後深層的文化價值,傳承和推廣陶藝文化,增進幼兒的家國情懷和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使陶藝不僅能夠保留和沿襲悠久的老手藝,還能更好地走進兒童,走進現代生活,與世界對話。(通訊員 祝爾珺 沃睿萱 金芷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