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全國人民眾志成城,勠力同心,全力以赴,共克時艱,來勢洶洶的新冠疫情最終得到遏制。居家隔離多日的師生不久將重返校園,開始正常的學習生活。根據上級有關做好復學複課工作的相關要求,周密部署、抓重點和關鍵,積極做好線上與線下教學銜接工作,確保教育質量不因疫情防控而滑坡,現對各部門及全體科任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一、工作思路
堅持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原則,樹立時不待我的緊迫感,強化安全意識,落實疫情防控工作。在確保全校師生安全防護紮實到位的情況下,有計劃開展線上線下教育教學銜接工作。
二、澄清師生復學認識誤區
學校要及時澄清師生思想上的模糊認識,緩解其在疫情防控上的觀望心理、僥倖心態和敷衍情緒,及時化解師生在教與學過程中遇到的認識誤區。比如:教學工作與疫情防控並重,如何處理疫情防控管理和教學活動正常開展的思想矛盾;各科課程教學時間緊張,原有課程內容多,如何科學解決教學內容取捨的認識難題;線上線下學習課程效果存在個體差異,如何把握深度複習與新授課教學銜接的困惑;加強學校質量管理,如何確保疫情防控不鬆動與教學質量不滑坡的現實矛盾等。因此,各處室、班主任、科任要加強教學思想的統一,加強疫情常態防控與教學工作開展之間關係的平衡指導,保證師生認識到位,各項行動聽指揮,課程學習不停步,學習效果不降低。
三、返校復學後的教學策略
(一)及時摸底學生學情
鑑於學生線上學習效果的不確定性,目標性的展開線上學情摸底,教務處、備課組、各科任要統籌安排分層階梯式教學計劃,使課堂教學與「停課不停學」期間的居家學習有效銜接。
1.返校前,通過網絡調查問卷、在線家訪等形式,對「停課不停學」期間的線上教學進行學情摸底,並聽取家長和學生的合理建議。同時,安排學科備課組通過集體備課會議或線下會議認真全面梳理線上教學的所學內容,針對課程目標、重難點,精心設計復學前後的學情摸底測試卷,並先行組織線上學情階段摸底測試並分析,建立問題清單。
2.返校復學後,備課組不急於上新課,各年級各學科邊深度複習邊測評,通過課堂小測+單元大測等方法檢測學生知識掌握情況(條件允許以年級分教室組織摸底聯考),教師評閱所帶班級試卷並分析,整合、歸類問題清單,進一步有針對性的師生面對面摸底、把脈。
學生居家學習情況各異,通過復學前後的摸底測評大數據分析和問題清單,精準把握教學起點,老師要了解:學生已知什麼、未知什麼,學生想知道什麼、能知道什麼,學生網上學習疑難、關鍵性問題有哪些,為什麼有這些問題等等,完成線上學情診斷,摸準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現有的學習起點。並遵照課程大綱目標要求分析匯總形成共識,與學生一起找到他的「零起點」。另外,各科任在復學前提早備寫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教案(各章節重難點及歸納易錯點)【復學第1天檢查第一章節或第一單元內容】。(以上工作建議老師們在返校前一周至復學後半周內完成,為深度複習做好充分準備。)
(二)科學調整課程計劃
因疫情防控,假期延期復學接近10個周左右。教務處要做好統籌考慮已進行的線上教學內容與原定教學計劃的銜接。
要明確復學後實際教學時間,明確線上與線下教學的精細安排,保證課程計劃,時間節點清晰,提前讓學校、教師、學生和家長早知道,一目了然心中有數。避免課程計劃安排的混亂現象,努力讓課程計劃與學生的接受能力相適應,與教師的工作負擔相匹配,保證規定的課程計劃能夠落實到位,實現學生校內學習活動緊湊紮實有序。
(三)精細編排教學進度
教務處要統籌備課組適當調整課時和進度。進度調整需要考慮以下四個因素:一是本學科課程內容的總課時量;二是學校原課程計劃安排的調整與線上教學的進度;三是學生學習實際接受能力與效果;四是部分課程內容的調整和合理取捨或壓縮。
比如:可以將一些章節內容調整為專題,適當合併章節,幾個主題相近章節檢測整合,能適度減少章節課時總量以及原定每個章節的檢測頻次,節約一定的測試佔用的時間和每個章節測試試卷評講時間。
(四)合理控制教學容量
課堂容量會影響學生課程接受的效果。在教學總體時間相對縮短時,課堂上教師應重點加強精講環節,把一些內容適當整合。
課堂上,要堅持以學定教、以教論學與以評促學的原則,最大限度的保證學生課堂學習目標的達成;課前,教師可提供章節串講的微視頻或下發導學任務,幫學生理清基礎知識脈絡;課中,突出重點精講;課後,及時進行評價,檢查課堂學習效果。
教務處協同備課組要把控好教學過程教師處理新課教學與舊知複習串聯教學的關係,避免追求進度而不顧效度,或者採取「滿堂灌」的方式,全面複習、面面俱到。對學生已經掌握的內容避免重複講解,要依據重難點。在知識梳理時,可採用知識框架和思維導圖的形式,整體呈現章節知識結構,讓學生整體性建構章節知識的內在聯繫。
(五)多樣選擇教學方式
各科任根據所帶班級學生的學情,採用多樣化的「滴灌」教學,以拔優、輔差、促中為出發點,分層分類指導、關注個體差異為重點,認真規劃各類學生分層分組深度複習的目標計劃與教學形式。一要科學統籌教學內容,面向全體,突出當堂精講,及時反饋。避免片面追趕教學進度導致學生學習掉隊,加劇學生群體中兩極分化現象的出現。二要重視教學方式的多樣化選擇,讓學生充分參與學習過程,獲得學習體驗。三要加強自主學習與小組合作學習,藉此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四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學生能夠自學會的、能上講臺講的課程學習內容,教師就不重複講,減少滿堂灌和以講代練的行為,充分調動學生上課的主動性和課堂學習的適應性。若班級學生掌握情況較好,可將學習新課與複習鞏固並行;對於兩極分化現象突出的班級或學生知識掌握參差不齊的情況,可採取分層教學與小組同伴互助教學。同時,要根據班級學情有針對性地實時科學調整複習進度及後期課程計劃與教學方式。另外,在可能的情況下,利用周末繼續嘗試線上輔導與線下學習的混合方式,採取「線上推薦,線下答疑」的學習形式,交互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形成多種學習方式互相協同、互相補充的格局。
(六)精準定人課後輔導
各學科面臨著課程計劃偏緊的問題。儘管學校在課程內容上作統整,但是一些學習接受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可能會出現學習掉隊的情況。也會出現部分學習困難、注意力不易持久、獨立性自覺性較弱而產生的新學困生,教師要給予特別輔導。針對學生學習脫節、掉隊現象,合理控制作業的數量,及時安排課後的學習補償或分層指導、輔差。同時,以優生帶學困生「兵教兵」「生幫生」的形式組成小組合作互助幫扶,有利於彌補學習基礎薄弱學生個性化學習指導的不足。
教師要結合各類數據分析和形成性評價,及時反饋學生課堂掌握情況,根據學生課堂學習達成的情況,科學安排課後輔導的內容。在課後輔導中,要及時跟進教學補償。可以藉助微視頻或導學任務,幫助學生進行疑點、難點和薄弱點的講解,化解疑點,突破難點,解決盲點。在輔導一定時間後,要及時進行檢測,精準了解每個參與課後輔導學生學習成效。
(七)細化指導師生心理
「停課不停學」期間,大多數學生採取居家線上觀課和線下自學相結合,因缺少教師的及時指導與督促,線上學習缺乏必要的情感交流,不少學生容易出現以下四種心理狀態:一是擔心線上學習效果不紮實,新課學習跟不上或掉隊的焦慮不安的心理;二是對課堂學習不滿足和對線上推薦的名師課程眷念不舍的患得患失的心理;三是對復學後的課程難度大、學習時間緊的現狀缺乏必要認知,隨波逐流、盲目跟風的心理。
針對問題,教師在提前做好開學教學準備的同時,應通過與家人、朋友、同事、同行交流的方式,調整自己的情緒狀態,以便以全新的精神面貌迎接復學。教務處和政教處要做好學生居家學習和復學後學習銜接的心理準備,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關注師生的心理健康,加強生命教育、主流價值觀教育,普及科學防疫的知識,加強防護個人指導,引導學生崇尚科學理性、堅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懷、砥礪責任擔當、致敬逆行英雄、塑造陽光心理。待疫情結束後,學校和班級應當對表現突出的老師和學生進行表揚和獎勵,倡議全體師生向他們學習,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
(八)開展校本研修活動
要充分利用好網上教學平臺,借鑑先進經驗,強化師生互動,加強教學質量評估與研究。教科室要從以下兩方面推動校本研修活動開展:一是以本次疫期線上教學策略、案例為研修對象,提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信息化教學手段、教學資源優選與製作等方面的典型做法,形成教研成果和學科資源。二是以返校後如何快速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為關鍵,如何關注學習效果差的學生,及時查漏補缺,研究有效措施,落實補救辦法。並以備課組為單位採取案例分享、交流研討、自主反思的形式進行,把本次疫期線上教學當成一份有價值的研修資源。
四、返校復學後的關鍵舉措
(一)指導師生做好角色轉換
部門要切實加強師生線上教學期間狀態和復學後狀態的角色轉換,儘快進入學習正常軌道,減少學生、教師進入開學慢狀態的問題。過長的線上教學,讓學生和老師已經有些疲態,鬆散有餘。開學的課程、課表和課堂管理要有重點突出的管理要求,保證學生、老師進入狀態快,減少效率不高的其他工作。
(二)精細安排復學校內活動
為了減少學校教師和學生人群的過於密集的現象,教務處要整體上考慮全校集體性活動的安排,採取避免或減少人員集中次數、人員聚集規模,來適度適當減少人員密集機會。根據活動安排學生加強體育鍛鍊,豐富美育活動,落實體育、音樂、美術、社團等課程內容,做好返校後的身心調節。
(三)保證必要的教學活動開展
活動前,要精心設計活動安排,最大限度控制活動場所、餐廳、宿舍等人流量較大公共場所的人員交叉流動,每個活動場所學生人數不宜過多過密,保持一定的距離。同時師生相應的聚集場所應定期消毒,課間及時通風。對於外來的學習交流、培訓以及研討活動,適度控制頻次,或通過分散調整活動的批次,避免或減少人員一次性聚集的規模。
(四)切實加強教學專題研究
返校復學教學後,教學時間緊,課程進度難免會有加快,但各班各學科要兼顧學情,教務處和教科室尤其注重加強「兩項研究」。一是作業布置的專題研究,提高學生作業和練習質量,減少無效率和無效果的作業。同時,加強課前集體議課和專題研究,提高課堂練習或課外練習的設計,減少盲目性練習,浪費學生寶貴時間,也浪費老師批改無效練習時間。
(五)重視家校密切溝通聯繫
要加強家校之間的密切聯繫,重視溝通渠道,政教處適時組織班主任召開網絡家長會,做好家長家庭教育的方法指導。告知家長學校學期的調整和應對的辦法,通報家長顧慮的或關心的問題。避免因溝通不暢,導致家長對學校一些教學調整或工作安排的不理解,出現不必要的投訴與學生流失現象。
(六)精簡過多教學評比檢查
精簡教學視導與頻繁性的過程檢查,讓備課組長和教務處安排教學,抓實課程計劃調整的落實,減少不必要的幹擾。特別是減少那些非重要又不緊急的檢查,保證學校、老師有充足時間安心教學,有足夠的時間做好學生個體的輔導和作業批改答疑。
總之,在新的學期,擺在我們面前的是時間較短、工作繁重,任務艱巨,希望廣大師生釋放正能量,堅定信心,振奮精神,積極進取,務實拼搏,以飽滿的激情、昂揚的鬥志、紮實的行動,凝聚新活力,合力推進我校教育工作再上新臺階、譜寫教育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