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127批茶飲大抽查!當你喝下一杯奶茶時,你喝下的竟是……
深圳商報2019年2月26日訊 關於奶茶的文章吧,網友說得好:"想喝的不看,想看的不喝"。商報君在寫【奶茶問題】的時候,承受的壓力也是很大的,比如來自四方同事的怒視……
這次商報君要說的茶飲問題,與環境衛生因素無關,愛喝東西的小夥伴估計也不在乎……
今天關注的主題是——當你喝下一杯奶茶,你喝了什麼
有人認為,奶茶作為減肥的天敵,主要是因為其糖分過高,那麼選擇少糖甚至無糖的茶飲就可以了。
因為這樣的消費趨勢,現在深圳的茶飲店,基本全都在飲品的選項下面添加了"無糖、少糖"或"n分糖"的選項。
可是,少糖或者無糖的奶茶真的沒問題嗎?
香港消費者委員會與食物安全中心檢測了市面上127款非預先包裝調製茶類飲品的糖含量以及部分樣本的能量值——結果有驚人發現……
檢測發現
——5款含糖超每日攝入上限,其中1款超出上限四成,籠町茶番、CoCo都可等門店產品上榜。
——8種茶類飲品樣本中,以珍珠奶茶的平均能量值最高。
——78款原味樣本中,能量值最高為1款芋香奶茶的樣本,飲用一杯,等同於一餐所需攝取能量的9成。
5款糖含量超出每日攝入上限
抽查的127批次樣品中,78批次為原味(即店鋪預設的調製配方)樣本、39款不加糖(即要求調製過程中走糖)樣本,以及10款不加糖的珍珠奶茶中的珍珠樣本。
這127批次樣品包括珍珠奶茶、芝士奶蓋/奶蓋綠茶、抹茶拿鐵、芋香奶茶、茉莉綠茶、蜂蜜綠茶、芒果綠茶和百香果紅茶等8種類型。
世衛曾建議,每日從膳食中攝取2,000千卡能量的成人每日應攝取少於50克的游離糖,以減少患肥胖症,或高血壓、心臟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風險,並建議進一步將攝入量減至少於25克,以降低蛀牙的機會。
而在78款非預先包裝的原味樣本中,
有5款的每杯糖含量
超出世界衛生組織(世衛)
每日游離糖攝入量建議的上限,即飲一杯已超出全日游離糖攝入量的上限。
最高1款"籠町茶番"抹茶拿鐵(72克)更超出上限4成,喝一杯相當於攝入14粒方糖(每粒方糖約5克糖)。
每杯含糖量最高的五款產品分別是:
而每杯糖含量最低的五款分別是:
低糖到底什麼概念?
根據《食物及藥物(成分組合及標籤)規例》,每100克 /毫升飲品如不超過5克糖及0.5克糖,可分別稱為"低糖"及"無糖";而根據衞生署發出的"學生小食營養指引",每100毫升飲品若含多於7.5克糖,便屬"含高糖分飲品"。
此次檢測發現10款原味樣本,每100克含7.6克至11克糖,被視為"含高糖分飲品",另有34款屬"低糖"。
但消費者須留意每杯飲品的分量,如果分量較大,即使飲品屬"低糖",其總含糖量亦可能比不屬"低糖"而分量較少的飲品為高。
八種產品中
每款的糖超量數據
去糖可以避免多糖分攝入?
不一定,原材料本身已含糖
有消費者可能會在下單時,要求店鋪去糖或走甜,以避免攝入過多糖分,但測試顯示所謂不加糖的樣本,糖分不一定較少。
據了解,一般來說,不加糖樣本的糖含量均較原味樣本少,其中,茉莉綠茶每100克的平均糖含量更可減99%。
不過,加入濃縮果汁、蜜糖或果汁糖漿的樣本,例如百香果紅茶、蜂蜜綠茶等,由於必需使用的原材料本身已含糖,所以即使要求不加糖,也只能減少用來調節飲品甜度的糖或減少該原材料的分量,糖含量減幅有限,以百香果紅茶為例,不加糖樣本每100克平均減少17%糖,每杯所含的糖分仍達每日游離糖攝取上限的6成。
珍珠的糖分和能量不可小覷
此次檢測發現,珍珠奶茶內的珍珠,也是糖分和能量的重要來源,從10款珍珠奶茶不加糖樣本抽出的珍珠作測試,發現每份珍珠的糖含量由1.1克至11克不等,差距達9倍,最高的樣本等同每日游離糖攝取上限的22%,香港消委會表示,這個數據證明業界在採購或烹調材料時有空間改善。
另外,珍珠的能量值也不容忽視。以此次研究的珍珠為例,一杯"原味"珍珠奶茶平均的能量值為400千卡,當中170千卡,即超過4成能量來自珍珠。因此,香港消委會也提醒喜歡喝珍珠奶茶的消費者,須留意進食珍珠的分量,以免攝入過多糖分及能量。
測示結果顯示,8種茶類飲品樣本中:
——以珍珠奶茶的平均能量值最高,每100克含78千卡;
——其次為芋香奶茶、芝士奶蓋/奶蓋綠茶和抹茶拿鐵,分別有74千卡、57千卡和56千卡。
78款原味樣本每杯的能量值,由最低87千卡至最高600千卡。其中能量值最高為1款芋香奶茶的樣本,以每日攝取2,000千卡能量計,佔每日所需能量的3成。若以一日三餐計,則飲用一杯,等同於一餐所需攝取能量的9成。
香港消費者委員會
給消費者的建議:
1、選擇糖含量較少的飲品,並應儘量選擇「不加糖」或「少糖」配方;
2、應留意飲品的分量,選擇分量較少的飲品或與人分享;
3、小心選擇添加的配料,應留意配料會否增加飲品的糖含量和能量值;
4、購買預先包裝飲品時,可參考營養標籤上的糖含量及能量值。
給飲食業界的建議:
1、業界應檢視飲品的預設調製配方,並選用較低糖 /脂肪含量的配料,例如採用不含糖分的綠茶粉,讓消費者可選擇糖的分量,或選擇用脫脂牛奶代替奶精;
2、做好質量管理,確保產品有穩定的質素,制定標準程序製作飲品,及使用標準量匙添加所需分量的糖或其他含糖原材料等;
3、業界除提供中杯或大杯的飲品外,亦應提供分量較少,例如250毫升的飲品,讓消費者有更多選擇;
4、在菜單、價目表及其他印刷品上展示所供應飲品的營養成分資料(尤其是能量/卡路裡和糖),讓消費者作出知情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