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舉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有關專家解讀最新公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無症狀感染者也可能成為傳染源,「呼吸道症狀」列入疑似病例判斷標準,而氣溶膠和消化道等傳播途徑尚待明確。
對於病毒的傳播途徑,第四版診療方案中的描述是「經呼吸道飛沫傳播是主要的傳播途徑,亦可通過接觸傳播」,第五版診療方案則為「經呼吸道飛沫和接觸傳播是主要的傳播途徑,氣溶膠和消化道等傳染途徑尚待明確」。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郭燕紅表示,目前大部分病例都是以呼吸道傳播、飛沫傳播為主,但是糞便當中也檢查出核酸檢測陽性,所以也不排除經消化道傳播的可能性。方案中對於傳播途徑的描述是基於疾病的臨床和發生、發展特點,及時把相關經驗納入其中,以指導臨床的實踐。
「第四版診療方案中已經把糞便的檢查作為送檢標本之一。」國家醫療專家組成員、北京地壇醫院感染性疾病診療與研究中心首席專家李興旺表示,包括鼻咽拭子、痰液、下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糞便在內的標本,都是可以送檢的,因為在這些標本中都可能會發現核酸陽性。
李興旺表示,新型冠狀病毒有沒有氣溶膠傳播的情況,目前是不明確的,包括在糞便中查到病毒後會不會有腸道傳播途徑,目前也沒有更多的證據。
無症狀感染者也可能成為傳染源新版診療方案將傳染源改為「目前所見傳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患者。無症狀感染者也可能成為傳染源。」病例診斷分型裡增加了「輕型」,變為「輕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四類。
「隨著檢測能力的提高,我們發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不僅有肺炎的表現,有一部分病人表現比較輕,沒有肺炎。」李興旺表示,這部分病人有發熱,有中低熱、輕微乏力,偶爾有乾咳,病程史中沒有肺炎。這些患者雖然病情輕,但是仍然具有傳染性。「在診斷分型中,我們把這一型加在裡面,是為了把這部分病人進行隔離治療,更好地控制傳染源。同時也對病人的基本特徵進行了更加詳細的描述。」
「有呼吸道症狀」可能被列為疑似患者在第五版診療方案中,有關疑似病例判斷的標準,除了「發熱」,還加入了「有呼吸道症狀」。「我們發現輕症病人有低熱或者呼吸道表現,所以,對疑似病例中的發熱症狀做了更正,增加了『發熱或有呼吸道症狀』。」李興旺透露,目的也是為了早期發現病人,早期診斷、早期隔離治療。「未來有可能因此導致疑似病例數量的增加。」李興旺說,如果能夠及早把這部分不太典型的病例搜索出來,對於控制疫情、控制傳染源也是很有好處的。
來源:北京晚報
本報記者 劉歡
流程編輯:TF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