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第七版發布!注意,新增一項傳播途徑

2020-12-20 騰訊網

雲上融媒新媒體中心發布

3日,國家衛健委發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解讀

2020年3月3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以下簡稱「第七版」),現解讀如下。

一、前言

在前言部分,增加「通過採取一系列預防控制和醫療救治措施,我國境內疫情上升的勢頭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大多數省份疫情緩解,但境外的發病人數則呈上升態勢。」

「隨著對疾病臨床表現、病理認識的深入和診療經驗的積累,為進一步加強對該病的早診早治,提高治癒率,降低病亡率,最大可能避免醫院感染,同時也要注意境外輸入性病例導致的傳播和擴散。」

二、傳播途徑

增加「由於在糞便及尿中可分離到新型冠狀病毒,應注意糞便及尿對環境汙染造成氣溶膠或接觸傳播。」

三、增加「病理改變」

按照大體觀、鏡下觀分別對「肺臟、脾臟及肺門淋巴結、心臟和血管、肝臟和膽囊、腎臟、腦組織、腎上腺、食管、胃和腸管等器官」進行描述。以肺臟和免疫系統損害為主。其他臟器因基礎病不同而不同,多為繼發性損害。

四、臨床表現

(一)增加對孕產婦和兒童的臨床表現描述。

如「孕產婦臨床過程與同齡患者接近。」「部分兒童及新生兒病例症狀可不典型,表現為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症狀或僅表現為精神弱、呼吸急促。」

(二)病原學檢測。

刪除「為提高核酸檢測陽性率,建議儘可能留取痰液,實施氣管插管患者採集下呼吸道分泌物」,增加「採用RT-PCR或/和NGS方法」進行核酸檢測,同時強調「檢測下呼吸道標本(痰或氣道抽取物)更加準確。」

(三)增加血清學檢測。

新型冠狀病毒特異性IgM抗體多在發病3-5天後陽性,IgG抗體滴度恢復期較急性期有4倍及以上增高。

五、診斷標準

(一)對流行病學史中的「聚集性發病」做出解釋,即「2周內在小範圍如家庭、辦公室、學校班級等場所,出現2例及以上發熱和/或呼吸道症狀的病例。」

(二)臨床表現中的「淋巴細胞計數減少」修改為「淋巴細胞計數正常或減少」。

(三)確診病例在原有核酸檢測和測序基礎上增加「血清學檢測」作為依據,即「新型冠狀病毒特異性IgM抗體和IgG陽性」或「新型冠狀病毒特異性IgG抗體由陰性轉為陽性或恢復期較急性期4倍及以上升高」也可確診。

六、臨床分型

仍分為「輕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

重型按照「成人」和「兒童」分別定義。

成人的重型標準沒有變化,增加兒童重型標準:

1.出現氣促(5歲,RR≥30次/分),除外發熱和哭鬧的影響;

2.靜息狀態下氧飽和度≤92%;

3.輔助呼吸(呻吟、鼻翼扇動、三凹徵),發紺,間歇性呼吸暫停;

4.出現嗜睡、驚厥;

5.拒食或餵養困難,有脫水徵。

七、按照成人和兒童分別增加「重型、危重型臨床預警指標」

(一)成人

1.外周血淋巴細胞進行性下降;

2.外周血炎症因子如IL-6、C-反應蛋白進行性上升;

3.乳酸進行性升高;

4.肺內病變在短期內迅速進展。

(二)兒童

1.呼吸頻率增快;

2.精神反應差、嗜睡;

3.乳酸進行性升高;

4.影像學顯示雙側或多肺葉浸潤、胸腔積液或短期內病變快速進展者;

5.3月齡以下的嬰兒或有基礎疾病(先天性心臟病、支氣管肺發育不良、呼吸道畸形、異常血紅蛋白、重度營養不良等)、有免疫缺陷或低下(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者。

八、增加疑似病例排除標準

疑似病例排除需滿足:連續兩次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陰性(採樣時間至少間隔24小時),且發病7天後新型冠狀病毒特異性抗體IgM和IgG仍為陰性。

九、治療

(一)一般治療中的氧療措施,增加「有條件可採用氫氧混合吸入氣(H2/O2 : 66.6%/33.3%)治療。」

(二)抗病毒治療。

刪除「洛匹那韋/利託那韋相關腹瀉、噁心、嘔吐、肝功能損害等不良反應」,改為「要注意上述藥物的不良反應、禁忌症以及與其他藥物的相互作用等問題。」增加「對孕產婦患者的治療應考慮妊娠周數,儘可能選擇對胎兒影響較小的藥物,以及是否終止妊娠後再進行治療的問題,並知情告知。」

(三)重型、危重型病例的治療。

1.根據病理氣道內可見黏液及黏液栓形成,為改善通氣,有創機械通氣增加「根據氣道分泌物情況,選擇密閉式吸痰,必要時行支氣管鏡檢查採取相應治療。」

2.增加「體外膜肺氧合(ECMO)相關指徵」:在FiO2>90%時,氧合指數小於80mmHg,持續3-4小時以上;氣道平臺壓≥35cmH2O。

3.循環支持調強調「進行無創或有創血流動力學監測,在救治過程中,注意液體平衡策略,避免過量和不足。」

4.增加「腎功能衰竭和腎替代治療」:除了查找腎功能損傷的原因外,對於腎功能衰竭的重症患者可選擇連續性腎替代治療(CRRT),同時給出治療指徵。

5.對重型、危重型患者存在細胞因子風暴的,為清除炎症因子,阻斷「細胞因子風暴」,增加「血液淨化治療」。

6.增加「託珠單抗」用於免疫治療:適應證為「雙肺廣泛病變者及重型患者,且實驗室檢測IL-6水平升高者」。給出了具體用法、用量,要注意過敏反應,有結核等活動性感染者禁用。

7.其他治療措施中增加「兒童重型、危重型病例可酌情考慮使用靜脈滴注丙種球蛋白。妊娠合併重型或危重型患者應積極終止妊娠,剖腹產為首選。」

(四)中醫治療增加了危重型出現機械通氣伴腹脹便秘或大便不暢,以及人機不同步情況下的中藥使用。

十、「解除隔離標準」改為「出院標準」

(一)出院標準仍為4條,前3條沒變。第4條增加「痰、鼻咽拭子等」呼吸道標本核酸檢測連續兩次陰性,採樣時間至少「間隔1天」,改為「至少間隔24小時」。

(二)出院後注意事項。鑑於有少數出院患者出現核酸檢測復檢陽性的問題,為加強對出院患者的健康管理和隔離,將「應繼續進行14天自我健康狀況監測」改為「應繼續進行14天的隔離管理和健康狀況監測」,同時要求佩戴口罩,有條件的居住在通風良好的單人房間,減少與家人的近距離密切接觸,分餐飲食,做好手衛生,避免外出活動。

了解最新版診療方案詳細內容

出品:雲上融媒新媒體中心

來源:健康中國、央視新聞、人民日報、經濟日報、環球網

編輯:餘 倩

初審:餘 倩 覆審:陳新明 終審:李銀和

一校:楊 昇 二校:賀藝慜 三校:肖 蕾

餘倩 籤清發布

相關焦點

  • ...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中醫方案部分由上海中醫藥...
    英文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中醫方案部分由上海中醫藥大學專家翻譯完成並正式發布 http://shanghai.eol.cn/  中國教育在線    2020-04-23  大 中 小
  •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第五版診療方案公布 更正疑似病例判斷的標準
    在昨天舉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有關專家解讀最新公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無症狀感染者也可能成為傳染源,「呼吸道症狀」列入疑似病例判斷標準,而氣溶膠和消化道等傳播途徑尚待明確。
  •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三版)發布
    人民網北京1月23日電 (記者 鮑聰穎)據國家衛健委網站消息,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22日發布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三版)的通知。通知稱,為進一步指導全國科學規範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診斷和醫療救治工作,我們組織專家對診療方案進行修訂,形成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三版)》。
  • 國家衛健委印發第四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中醫藥管理部門:  為進一步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診斷和醫療救治工作,我們組織專家對診療方案進行修訂,形成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版)》。現印發給你們,請參照執行。
  • 武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三版)發布
    中新網1月23日電 據國家衛健委網站消息,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22日發布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三版)的通知。通知稱,為進一步指導全國科學規範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診斷和醫療救治工作,我們組織專家對診療方案進行修訂,形成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三版)》。
  •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摘要) (試行第四版)
    隨著疾病認識的深入和診療經驗的積累,我們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三版)》進行了修訂。一、流行病學特點(一)傳染源。目前所見傳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二)傳播途徑。經呼吸道飛沫傳播是主要的傳播途徑,亦可通過接觸傳播。(三)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七版)官方解讀
    國家衛健委解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七版)》   為進一步指導各地做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工作,在全面總結我國疫情防控工作經驗基礎上,結合全國疫情形勢變化及研究進展,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組織修訂了
  • 疑似新型肺炎症狀怎麼確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前期症狀
    疑似新型肺炎症狀怎麼確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前期症狀  日前,國家衛健委印發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版)。在新版的診療方案中提到,新型冠狀病毒通過接觸也可傳播。  通常病毒傳播主要有3種傳播方式。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七版)》增加冷鏈食品加工和交易...
    解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七版)》  為進一步指導各地做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工作,在全面總結我國疫情防控工作經驗基礎上,結合全國疫情形勢變化及研究進展,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組織修訂了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七版(全文)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七版)  為指導各地做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以下簡稱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的常態化防控工作,全面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防控策略,根據新冠肺炎乙類傳染病甲類管理的要求,在第六版防控方案基礎上,制定本方案。
  • 最新丨第七版新冠肺炎診療方案發布,重點來了!
    4日,國家衛健委發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在傳播途徑方面,新版診療方案明確,在糞便及尿中可分離到新型冠狀病毒,應注意糞便及尿對環境造成氣溶膠或接觸傳播。此外,在重型、危重型病例治療方面,新增血液淨化治療。
  • 「992|關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八版)》印發,修訂...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八版)》修訂要點一、流行病學特點對傳染源和傳播途徑進一步完善,增加「在潛伏期即有傳染性,發病後5天內傳染性較強」、「接觸病毒汙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近日,廣東陸豐市南塘鎮新增1例本地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4例無症狀陽性感染者,陸豐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最新通告,將陸豐市南塘鎮風險等級由低風險調整為中風險。
  • 國家衛健委發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二版)
    截至 1 月 22 日 19 時 20 分,全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確診 473 例,疑似 137 例,治癒 25 例,死亡 9 例。據悉,國家衛健委辦公廳近日向各地衛健委下發《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二版)》。以下為丁香園整理方案原文,供大家參考。
  • 新冠肺炎第七版指南發布,肺炎診斷標準變了,但是出院標準沒變
    2020年3月3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發布,與第六版相比較,內容出現了很多變化。曾醫生來給大家解讀一下,一些主要的變化。1、 警惕新的傳播途徑在糞便和尿液中分離到新型冠狀病毒,應該注意糞便及尿液對環境汙染造成氣溶膠或接觸傳播。
  •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防控方案(試行第四版)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版) 2019 年 12 月以來,湖北省武漢市陸續發現了多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隨著疫情的蔓延,我國其他地區及境外也相繼發現了此類病例。現已將該病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乙類傳染病,並採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
  • 新疆新增3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確診病例(附第四版防控方案)
    2020年2月6日0-24時,新疆(含兵團)報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新增確診病例3例,新增死亡病例0例,新增出院病例0例。其中,新增確診病例中,烏魯木齊市3例。截至2月6日24時,新疆(含兵團)累計報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39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32例、新疆生產建設兵團7例)。
  •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 (第三版)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  第三版為做好全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加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相關機構的組織協調,完善疫情信息監測報告,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控制疫情傳播,降低病死率,切實維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維護社會穩定,根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納入乙類法定傳染病甲類管理
  • 氣溶膠傳播:新型肺炎的第三大傳播途徑!普通人怎麼防護?
    新冠肺炎的消息牽動了每個中國人的心,2月8日除了日常通報的確診病例人數,還有一個消息:目前可以確定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傳播途徑除了之前的直接傳播、接觸傳播,還有氣溶膠傳播!
  • 兒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指南今天發布
    央廣網杭州1月31日消息(記者 王權 曹露浩)《兒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指南》312019-nCoV感染的肺炎診療指南。  傳染源主要是2019-nCoV肺炎病人,但有病例證據表明,潛伏期感染患者也可能具有一定的傳染性。  (二)傳播途徑。
  • 新型肺炎出現新特徵
    1月28日,國家衛健委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派出醫療隊支援武漢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有關情況。國家醫療專家組成員、北京地壇醫院感染性疾病診療與研究中心首席專家透露,新型肺炎出現新特點,部分病人沒有肺炎表現。發布會還就潛伏期病毒能否傳染人等問題給予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