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字當頭,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訪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王昌林

2020-12-25 中國經濟網

做好明年經濟工作,關鍵是要抓好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的方針政策落地落實。要穩字當頭,全力抓好「六穩」工作,保持經濟增長「換擋不失速」,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複雜局面,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關鍵要更多依靠改革的辦法,激活蟄伏的發展潛能——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經濟形勢作出了科學判斷,並對明年經濟工作進行了精準部署。如何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如何做好明年各項重點工作?經濟日報記者就此專訪了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王昌林。

堅定信心

辯證看待經濟形勢

「辯證看待當前經濟形勢,首先要堅定發展信心,保持戰略定力,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王昌林認為,中國經濟有基礎、有優勢、有支撐、有機遇、有潛力,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我國發展仍處在重要戰略機遇期,具備向高質量階段轉變的諸多有利條件。

王昌林表示,首先有黨的堅強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能夠把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充分結合,在應對風險挑戰方面優勢明顯。當前,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我國轉變發展方式形成歷史性交匯,中國強大的市場快速發展,對跨國投資吸引力增強,為我國更大規模、更大範圍參與全球分工合作提供了新機遇。

「我們還擁有改革開放以來積累的雄厚物質技術基礎,有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以及龐大的人力資本和人才資源。」王昌林分析說,從發展階段看,我國工業化、城鎮化仍有較大空間。2018年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9.58%,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只有43.37%,遠低於發達國家80%以上的水平。今年前三季度,服務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為54%,與發達國家相比發展尚不充分。我國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巨大,市場規模、產業體系、人力人才資源、基礎設施等綜合優勢和超大規模優勢突出,經濟發展有足夠韌性、潛力和迴旋餘地。中美達成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有利於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發展。

王昌林表示,當前我國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堅期,結構性、體制性、周期性問題相互交織。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講話中指出的,我們現在所處的,是一個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時候,是一個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時候。

「打個不很準確的比方,如果說中國經濟是一輛車,我們正進入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道路越來越崎嶇,外部環境越來越複雜嚴峻,內部面臨新舊動能轉換。」王昌林表示,對此我們既要有清醒認識,但也不必過於擔憂。

王昌林表示,從國際經驗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後經濟增速必然放緩,這是客觀規律。當前我國的經濟增速雖然比高速增長時低,但在世界範圍仍是較高增速,更重要的是我國經濟發展質量在提高、結構在優化。只要我們堅定信心、同心同德,一定能戰勝各種風險挑戰。

穩字當頭

全面做好「六穩」工作

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要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為「十四五」發展和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打好基礎。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實現明年預期目標,要堅持穩字當頭。

如何理解「穩字當頭」?「沒有穩就沒有進,穩是第一位的。穩本身也是進。」王昌林認為,現階段保持一定的速度和規模,對我國建設現代化國家仍然具有重要意義。當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面臨複雜嚴峻的國際形勢。做好明年經濟工作,關鍵是要抓好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的方針政策落地落實。要穩字當頭,全力抓好「六穩」工作,保持經濟增長「換擋不失速」,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穩就業,要穩定就業總量,改善就業結構,提升就業質量。明年面臨就業壓力依然較大,要突出抓好重點群體就業工作,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引導和鼓勵更多年輕人投身實體經濟,優化就業結構,大力發展和振興製造業。

穩金融,要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壓實各方責任。我國金融體系總體健康,具備化解各類風險的能力,關鍵是嚴控重點地區、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風險,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穩外貿,要推動對外貿易穩中提質,結合「一帶一路」建設,引導企業開拓多元化出口市場。加大對重點企業支持。

穩外資,要推動對外開放繼續往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方向發展,加強外商投資促進和保護,繼續縮減外商投資負面清單。「要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推進一批重大外資項目落地,充分調動地方政府招商引資積極性。」王昌林說。

穩投資,要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引導資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數效應的先進位造、民生建設、基礎設施短板等領域,促進產業和消費「雙升級」。

「當前,外需面臨不確定性,消費是一個慢變量,投資則是快變量,要把穩投資放在重要位置。」王昌林表示,要抓好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要抓一批既利當前又利長遠的重大投資,抓好那些早幹晚幹都得幹的重大投資。抓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落地實施,儘快轉化為實物工作量。同時,強化用地用能資金等要素支撐,加快推進具備條件的重大項目開工建設。在製造業投資方面,要切實採取措施,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增加製造業中長期融資,更好緩解民營和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穩預期,就是要加強和完善預期管理,保持政策穩定性、連續性和平衡性,做好輿論正面引導。」王昌林說。

深化改革

激活蟄伏發展潛能

王昌林認為,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複雜局面,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關鍵要更多依靠改革的辦法,激活蟄伏的發展潛能。

「比如,目前我們在社會事業領域投資潛力很大,特別是教育、醫療、健康、家政、託育等需求很大,但供給不足。」王昌林說,要通過深化改革,激發這些領域的發展潛力,做好供給和需求結合點的文章,培育新的投資和消費增長點。

王昌林表示,要通過深化改革,破除發展面臨的體制機制障礙,實現經濟結構的優化和再平衡。比如,要加快國資國企改革;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深化土地市場改革;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加快金融體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還有很關鍵的一點,要進一步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聚焦『堵點』和『痛點』,持續為市場主體鬆綁,更好激發廣大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王昌林說。

王昌林認為,當前要高度重視實體經濟發展,穩住傳統製造業的「基本盤」,核心是要降成本,進一步激勵企業通過創新邁向中高端。

同時,要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機遇,適應我國需求結構升級需要,建立健全審慎包容的監管機制,加快培育壯大新的支柱產業,比如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和新能源、高端製造、生物醫藥與健康服務、文化旅遊、教育培訓、家政服務,等等。越是面對複雜局面,越考驗駕馭經濟的能力。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要同消費、投資、就業、產業、區域等各項政策形成合力,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加油助力。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我們要持續推動全面深化改革攻堅,推進深度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和國際化,助力中國經濟行穩致遠。」王昌林說。(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熊 麗)

來源:經濟日報

相關焦點

  •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王昌林主講北大2019年秋季「形勢與...
    報告主題為「大變局大變革與戰略選擇」,主講人是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王昌林。北大1800餘名師生共同聆聽報告。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孫蚌珠教授、江長仁教授、林緒武教授、宋國興副教授等參加了報告會。報告會由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程美東教授主持。
  • 2020年經濟工作怎麼抓?"穩字當頭"做好全黨工作"重中之重"
    中國經濟無懼風雨穩步行、開路架橋勢如虹,呈上了一份高質量的成績單。 一年來,中國經濟發展成績來之不易。在工作中,我們形成了「四個必須」的重要認識:「必須科學穩健把握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必須從系統論出發優化經濟治理方式」「必須善於通過改革破除發展面臨的體制機制障礙」「必須強化風險意識」。
  • 正確理解和精準把握穩字當頭
    可以說,正確理解和精準把握穩字當頭是今後一段時期經濟全局的核心要義。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穩中求進既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也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穩是主基調,穩是大局,但是穩決非不作為,而是在穩的前提下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在關鍵領域有所進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奮發有為。堅持穩字當頭,實現明年預期目標。
  • 住建部部長:堅持「穩」字當頭,大力發展政策性租賃住房
    3月6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黨組書記、部長王蒙徽在《人民日報》發表《推動住房和城鄉建設事業高質量發展》的署名文章。王蒙徽表示,當前,要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統籌抓好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為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作出應有貢獻。2020年要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
  • 堅持穩字當頭,完善和強化「六穩」工作
    作者: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 胡敏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0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會議明確指出,實現明年預期目標,要堅持穩字當頭。這為明年經濟工作定下了基調。如何深入理解和把握這個「穩」字,對做好明年經濟工作十分關鍵。
  • 史上最密集調控奏效 2018年中國樓市「穩」字當頭
    史上最密集調控奏效 2018年中國樓市「穩」字當頭 原標題: 中新社記者 駱雲飛 攝  (經濟觀察)史上最密集調控奏效 2018年中國樓市「穩」字當頭  中新社北京12月28日電 (記者 龐無忌)2017年堪稱中國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史上最密集」的一年。
  • 傅顯明強調:穩字當頭 把握重點 發揮優勢 強化治理
    東陽市委書記傅顯明在會上傳達學習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傅顯明強調,全市上下要認真學習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穩字當頭,把握重點,發揮優勢,強化治理,認真做好年底各項工作,積極謀劃明年工作,抓住「五個關鍵時期」帶來的發展機遇,推動東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樓琅堅、朱志傑、卜亞男、胡勇春等市四套班子領導出席。
  • 「穩」字當頭「實」字託底
    透過本次會議,茅臺明確提出,圍繞「十四五」發展規劃,緊盯年度目標任務,堅持「穩」字當頭、「實」字託底,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守牢「質量、安全、生態」三條生命線,以提高市場工作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繼續著力抓重點、補短板、強基礎,多措並舉釋放新營銷體系的強大效能。
  • 中國經濟時報:2021年以高質量發展為導向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多位知名專家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認為,中央提出「推動經濟持續恢復和高質量發展」「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意味深長,表明穩增長仍是2021年重要主題,將為深化改革、轉型升級、化解風險等爭取更多時間空間。
  • 堅持幹字當頭 追求質量發展 勇當遼寧全面振興排頭兵——訪省委...
    堅持幹字當頭 追求質量發展 勇當遼寧全面振興排頭兵——訪省委常委、大連市委書記譚作鈞 作者:侯國政 2017-12-15 05:51  來源:遼寧日報
  • 中國宏觀經濟運行與政策國際論壇2020召開
    11月27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與廣州市社會科學院聯合主辦的「中國宏觀經濟運行與政策國際論壇2020」在廣州舉行。論壇主題為「邁向『十四五』的新發展格局與大灣區融合」。
  • 【博智宏觀論壇】劉世錦:中國經濟如何轉入高質量發展軌道
    2017年12月20日,由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主辦的博智宏觀論壇第二十五次月度例會召開。會議主題為「2018年經濟形勢分析」。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博智宏觀論壇學術委員會主席劉世錦主持會議並發表看法。
  • 實現更高水平的動態平衡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在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重大歷史關頭,面對一系列的困難挑戰和諸多不確定因素,謀劃好發展這盤大棋對於第一個百年收好官、第二個百年開好局,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表示。在他看來,會議強調要形成更高水平動態平衡,這是從經濟運行的系統、動態來謀劃發展,是對發展認識的深化。從供給方面來看,要在深層次改革上取得重大進展,加快完善支持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
  • ...精神解讀②丨2021:以高質量發展為導向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多位知名專家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認為,中央提出「推動經濟持續恢復和高質量發展」「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意味深長,表明穩增長仍是2021年重要主題,將為深化改革、轉型升級、化解風險等爭取更多時間空間。
  • 鄭永年擔任院長,港中大(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揭牌
    9月23日,由國際知名學者鄭永年擔任院長的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正式揭牌。今年8月24日,鄭永年參加了在中南海召開的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與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樊綱、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江小涓、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王昌林、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特聘教授陸銘、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張宇燕等9
  • 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和必須遵循的原則,其中強調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習近平總書記在關於《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的說明中指出,「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必須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
  • 劉偉: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和必須遵循的原則,其中強調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習近平總書記在關於《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的說明中指出,「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必須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
  • 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
    本次沙龍圍繞學習貫徹不久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開展交流,主題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推動高質量發展」。省部班(第68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研究專題支部書記、浙江省委常委、副省長馮飛,支部學員、國家統計局副局長、黨組成員毛有豐以及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黨委委員郭向軍分別作了主題發言。之後,現場人員進行了熱烈討論和互動交流。
  • 從實際出發 實事求是 以「穩」字當頭
    胡必亮 北京師範大學「一帶一路」學院執行院長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不論是從國內來看,還是從國際來看,今年我國經濟增長的壓力都很大。因此,我認為,應該抱著實事求是的態度,盡最大努力爭取實現三大目標同時完成;但如果盡力了,只是部分地完成了目標,那今年的經濟發展也是很成功的。現今基本策略仍然應該以「穩」字當頭,當前,我國的金融體系比較健康,不會出現大的金融問題;今年外貿和外資的不確定性很大。所以,今年應重點抓好穩投資、穩就業、穩預期這三穩。
  • 堅持穩中求進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新華社3月16日電(吳黎華)《經濟參考報》3月16日刊發題為《堅持穩中求進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評論。文章稱,全國兩會已經閉幕,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批准的政府工作報告對2019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