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露是誰?雷婷、張瑋伽、譚豔、龔玥……這些人都是誰?相信對於普通大眾歌迷來說,一個個都是挺陌生的名字。但他們都是歌手,而且是讓你初聽都會有一種「驚為天人」般感覺的歌手。他們也不是什麼新人,其實都是非常有名的歌手,只不過限於某個圈子而已。
這個圈子就是音樂發燒圈,所以他們都是發燒歌手,孫露就是此類歌手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大家說他們不紅,只是在主流歌壇不紅。但如果你去問問那些「老司機」,可能沒幾個不知道「車載女王」孫露。今天,華語樂談就以孫露為例,來談談這些發燒歌手。
孫露生於1986年,畢業於瀋陽音樂學院,2006年她發行第一張專輯《寂寞情人》而出道,開始了她的演唱生涯。到今年9月初孫露宣布推出最新專輯《忘不了》為止,13年過去了。13年,26張HIFI專輯,孫露一方面被譽為「發燒天后」「車載女王」,另一方面在主流歌壇卻依然籍籍無名。
說實話,我以前也沒太關注孫露及其他發燒歌手,有次特意去聽過以後,我驚呆了:這聲音太性感了,從沒聽過這麼好聽的聲音。突然我才想起,這是發燒歌手的聲音。那麼問題來了,她唱得這麼好聽,為什麼卻不能走紅於主流歌壇呢?我想了想,大概主要是以下四方面的原因:
1、他們唱得真有那麼好嗎?
孫露等發燒歌手,最大的殺器就是音色——近乎完美,毫無瑕疵。但我們知道,發燒歌手的聲音都是在錄音棚裡,藉助昂貴的設備,經過精心「調製」而出的;再加上他們翻唱的歌曲,基本都是一些旋律性好、口水化的經典情歌,且每首都是重新編曲加工的。最後呈現出來的效果,就是驚豔,好聽到極致。所以,也有人將此類發燒音樂稱之為「味精歌曲」,即初嘗大讚,吃多了膩。
雖然他們的音色極為動人,但聽他們演繹了很多不同風格的歌曲後,發現全變成了同一種調調,甚至說沒有風格。就像菜餚中整天靠添加大量味精雞精,令其變得無比美味,久而久之,各種菜餚味道趨於雷同,你的味蕾已經感覺不到食物本來的滋味了。
當然,我並不是說孫露及這些發燒歌手本來的聲音不好、沒有唱功,而是限於他們「發燒歌手」的定位,讓我們難以更真實地傾聽他們。
2、這個時代翻唱還有前途嗎?
上面說了,發燒歌手基本靠翻唱,而且以翻唱華語樂壇幾十年來傳唱度廣的經典歌曲為主。比如孫露剛剛發行的《忘不了》專輯,就翻唱了《不了情》、《似是故人來》、《但願人長久》、《忘不了》、《愛我的人和我愛的人》、《陽光總在風雨後》、《遇見》等經典老歌。我買了一張來聽,比起原唱,還真是別有一番味道。她26張專輯,數百首歌,想必也把華語歌壇那些耳熟能詳的歌曲翻了個遍吧。
從前有一個女歌手,叫卓依婷,堪稱華語歌手翻唱第一人。當年她的歌聲,那可是傳遍了大江南北街頭巷尾。但現在這年代,歌手靠翻唱似乎基本沒多大市場了,最多是選秀歌手在臺上翻唱後帶來短暫的熱度,如果真正想在樂壇發展,沒有原創作品是容易遭人鄙視的。那麼,孫露有原創嗎?有,她也推出過兩張原創專輯,超過30首原創歌曲。但是,原創歌曲中好歌極少,常常被忽略。也許他們做原創的目的是嘗試「出圈」,獲得更多肯定,但出圈失敗,依然只能靠翻唱當一名發燒歌手。
唱紅一首原創歌曲與唱好一首翻唱歌曲,這兩者差距其實是非常大的。我們經常在選秀舞臺上看到一些歌手,翻唱別人的某首歌曲甚至勝過原唱,但這並不意味著TA的實力就超過了原唱。翻唱是站在原唱的肩膀上,對原唱進行模仿或稍加改編,即使看似超越,其難度與原唱也不可同日而語。
3、發燒歌手為什麼都好聽不好看?
雖然發燒歌手一般只聞其聲,不見其人,但如果你去搜他們的照片來看,你會發現每個人的容貌都只能說普通,包括孫露、雷婷、張瑋伽、譚豔、龔玥、劉芳、門麗……或許他們都有天賦異稟的嗓音條件,但外貌都不算特別出眾。孫露的顏值,在發燒歌手中都算能打的了,可見整體水平不容樂觀。
對於歌手來說,一把好嗓子,是老天爺賞飯吃,但老天爺是公平的,給了你好嗓子,就不肯給你一副好皮囊;就像那些偶像女團,個個青春靚麗,一開口卻五音不全。對於天天要拋頭露面的流行歌手來說,好的外表自帶流量,而長相普通的就相對比較吃虧,沒辦法只能當發燒歌手咯——外表驚豔不了你,就靠聲音打動你。
這種對外貌的看重,在這個「得粉絲者得天下」的年代尤為重要,而在以前就不一定,外貌一般,憑好的原創音樂,還是可以成名。如蘇芮、齊豫、蔡琴、田震、韓紅等,雖然都不是什麼大美女,但依然憑音樂本身,成就了天后級的地位。
4、歌手背後的運作,平臺與機遇至關重要
一個歌手的成名,除了要有好的唱功+好的外表+好的原創作品,至關重要的還得依靠好的平臺。哪怕前面三項稍有欠缺,碰上有實力、善於運作的經紀公司,碰到影響力大的音樂選秀或綜藝等機遇,成名的機率就大得多。藝人本是菜,不炒不火,再有實力,沒有曝光,也很難為人所知。
比如李宇春,相比孫露等發燒歌手,她唱得更好嗎?她長得更美嗎?她出名的原創作品多嗎?但她就是紅了,而且多年來地位莫名其妙地高,每次群星薈萃的大型晚會,她都是妥妥的C位,你怎麼解釋?而發燒歌手,不知是背後經紀公司的原因,還是歌手已經定型,反正破圈很難。即使如金池,曾經是發燒歌手的她,當年憑《好聲音》紅了好一陣,但最後還是泯於眾人。還有唱《滴答》的侃侃,唱《白狐》的陳瑞,也無一不是在作品短暫的熱度過後就基本消失了。
鑑於以上原因,發燒歌手註定很難在主流歌壇走紅。即使在發燒圈,真正達到一定「段位」的發燒友,也沒幾個聽這些所謂HIFI人聲,他們以聽古典為主,他們認為,所謂「發燒天碟」「HIFI歌手」其實只是發行商的營銷噱頭,這些唱片最多只能算「車載音樂」,面向的是普通汽車音響和中低端器材。所以,孫露這些「發燒歌手」聽眾面其實還挺廣的。要不她也不會成為廣大老司機心目中的「療傷歌后」,她在網上粉絲也不少,每發一條動態,評價少則幾百,多則幾千,遠勝過那些過氣的天王天后級老牌歌手。
當然,網上對於孫露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很多人非常喜歡她的聲音,稱她是被上帝吻過的嗓子;也有不少人嗤之以鼻,稱她唱得一點感情沒有,自己聽著一點感覺沒有。
不管怎樣,都不能否認,孫露等發燒歌手,本身都是很優秀的歌手,只是自身條件及定位的差異,而走上了不同的發展路線。客觀地說,如果放下對翻唱歌手/非知名歌手/發燒歌手的偏見與挑剔,孫露的歌聲確實很磁性、很好聽,這符合絕大多數人對音樂的需求與目的。同時,我認為通過他們的演唱,將華語歌壇那些優秀而雋永的旋律,經重新編曲,以更精緻的面貌呈現出來並傳承下去,也不失為一件美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