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爸爸媽媽擔心,多抱孩子會養成「抱癖」,真是這樣的嗎?不然

2020-09-21 荔枝姐姐diary

在抱孩子的問題上,民間和學術界長期存在著爭議。很多人認為,孩子哭不壞,不必一哭就抱,甚至認為少抱的孩子更容易「自立」。於是,很多的媽媽揪心的看著、聽著孩子哭而不敢伸手去抱,這無論是對孩子,還是孩子的爸爸媽媽都是嚴重的心理傷害。現代兒童專家認為,讓孩子身心健康和具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應該從小建立良好的母子依戀、父子依戀關係,讓孩子有安全感,這對其日後的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


擁抱是媽媽釋放母愛的一個不可替代的載體,也是寶寶感受美妙世界,沐浴媽媽的愛,獲得心智成長的需要。此外,國外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擁抱還能促進人體的免疫系統完善,降低血壓、心率,緩解人的緊張情緒,無論是對媽媽還是寶寶,擁抱的積極作用都是顯而易見的。然而,怎樣擁抱才科學合理呢?


抱孩子的好處


抱孩子,特別是抱著那些不會主動運動的嬰兒,是一件讓母子愉悅的事情。


(1)對孩子來講,抱起來比單調的躺著有意思多了。他可以看到、聽到更多事物。寶寶躺在媽媽溫暖的懷抱中,聞著媽媽的味道,聽著媽媽的心跳聲,如果還吃著奶,豈不是從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空間位置等方面都獲得了豐富的、良好的刺激!這些感知覺刺激傳遞到大腦,是有利於兒童早期腦發育的。


(2)如果孩子躺著時哭鬧,抱起很快就不哭了,哄一會就能入睡,再放下不再哭鬧。那麼可以推斷孩子開始時的哭鬧,多半是由於腸道內積氣造成腹部不適而引起的。當抱起孩子後,憋在腸道內的積氣改變了位置,不適感也就隨之消失了。


(3)有時孩子要抱著是為了調適情緒,那麼抱著孩子到戶外走走就顯得尤為重要。只要抱孩子能讓父母和孩子都感到高興,那麼你就不妨多抱抱你的寶寶,這對母子都是有利的。對媽媽而言,多抱孩子,多與孩子溝通,有利於提高做母親的敏感性。換言之,就是在做母親的過程中學會如何做母親。


抱孩子的方式


1,第一時間擁抱寶寶 寶寶誕生2個小時之內,需要感受媽媽溫柔的擁抱和愛撫,肌膚相親,就是母子建立終身依戀關係的第一步。媽媽把寶寶抱在懷裡,讓他能聽到媽媽心臟的跳動,聞到媽媽的體味,並伴以媽媽對寶寶親切的呼喚,足以讓寶寶感到安全和放鬆。


2,親密支撐寶寶的頭 新生兒的小脖子並不是生下來就能豎起來的,媽媽在抱寶寶時,一定要讓他的頭有所依靠。輕輕地把小腦袋放入肘窩裡,小臂及手託住孩子的背和腰,用另一隻手掌託起小屁股,呈橫抱或斜抱的姿勢,使他的腰部和頸部在一個平面上。


3,豎抱只能短時所為 寶寶越小,豎著抱的時間要越短。方法是一隻手託住他的臀部和腰背,另一隻手託住嬰兒的頭頸部或讓他依附在媽媽的肩膀上,最初控制在兩三分鐘,否則寶寶會不堪重負的。


4,別搖晃柔弱小寶寶 小寶寶頭部的髓磷脂還不能勝任保護大腦的工作,抱著寶寶用力搖晃會造成其頭部毛細血管破裂,甚至死亡。所以即使搖寶寶也應十分溫柔。


很多爸爸媽媽擔心,多抱孩子會養成「抱癖」,真是這樣的嗎?不然,孩子天生氣質不一。有一類不愛哭的孩子,怎麼抱他也不會形成「抱癖」;另有一類愛哭的孩子,總要人抱,一旦放下就大哭不止,抱著、走著、掂著、搖著,好不容易不哭了,往床上輕輕一放,立馬又哭鬧不止,緊接著又一輪抱、走、掂、搖……這就是我們生活中常說的有「抱癖」的孩子。

抱寶寶有講究

相關焦點

  • 寶寶養成抱癖?為何有嬰幼兒只有被抱才能停止哭泣?問題在哪裡?
    有種說法是經常哭泣的嬰兒,因為養成了被抱的習慣,一旦哭鬧起來,只有在被哄抱後才會安靜下來。 面對哭個不停的嬰兒,媽媽抱著就停止哭泣,不抱著就還哭。這就是常說的「抱癖」吧。那麼,為了「不嬌慣寶寶」,家長有必要放任不管嗎?本篇給擔心『抱癖』的媽媽們,講講嬰兒哭泣的理由。
  • 很多孩子走著走著就求抱,為何有的父母會拒絕?該不該抱?
    家裡有孩子的父母都會遇到過這樣的一個場景,當領著2、3歲的孩子去逛街時,沒多長時間孩子就會哭著喊著要抱抱,有的媽媽會心疼孩子,就抱了起來,有的是讓爸爸抱,而有的媽媽會告訴孩子都多大了,也不嫌害羞,所以也不抱孩子,他們怕太嬌慣孩子了,對於這個現象不同的父母不同的觀點,那麼該不該抱呢?
  • 把哭鬧的孩子抱起來,會養成習慣嗎?
    嬰兒哭鬧有很多種原因,因為餓而哭是最常見的,還有因為尿便溼了感覺不舒服而哭鬧的,也有因為腸腔中積存了氣體感到不適而哭鬧的。餵奶之後沒有多長時間寶貝就哭了,尿不溼還是幹的,那多半是想找人抱他了。有人擔心一哭就抱,會養成習慣,放不下了,家裡有老人的也有可能說過「抱成習慣就放不下了。」其實抱抱他,嬰兒心情變好了,自然就不哭了,那就在他不哭的時候,每天也抱抱他。
  • 寶寶哭鬧要不要馬上抱?你被偽科學欺騙了嗎?父母多抱孩子有講究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到這樣的話,孩子哭就讓他哭,越抱他他就會越淘氣粘人,別管他,一會他就好了,他知道哭不管用下次就不哭了。這是前段時間比較流行的一個哭聲免疫法,你有被這個理論說服嗎?一哭就抱孩子真的會寵壞孩子麼?少抱抱孩子真的可以培養孩子獨立自理嗎? 不知道說這樣話的人有沒有去追蹤孩子以後的成長。哭鬧是寶寶表達他們需求的唯一方式,因為他們還不會完整的用語言來表達需求。
  • 新手爸爸抱孩子就像「偷地雷」,新生兒身體嬌貴,不是說抱就能抱
    文|檸橙媽媽這個世界上有一個職業,沒有拿到合格證就上崗了,那就是父母。許多新手爸爸媽媽在有孩子前,從來沒有進行過學習,孩子出生後各種茫然無措,笑話百出。樣子笨拙也就罷了,最擔心的是對孩子造成傷害。既擔心孩子會掉下來,也擔心脊柱會受傷害。新生兒脊柱還沒有發育完善,如果不注意保護,很容易發生變形,以後再糾正將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像這位爸爸這樣的動作,還不是只有他如此,很多網友表示都有類似的經歷,看到新生兒都不知道如何下手。
  • 爸爸們的育兒方式真是不敢恭維!想讓娃更聰明,媽媽要學會這樣做
    前言:爸爸媽媽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既是孩子前進路上的明燈,又是孩子最堅實的港灣。可正如我們所見,爸爸們的育兒方式真是不敢恭維,喪偶式育兒、詐屍式育兒、補刀式育兒真是讓人不吐槽不快。與媽媽相比,爸爸陪伴孩子的時間比較少,再加上多數爸爸的耐心不足,因此在育兒方面總是顯得笨手笨腳。不過儘管如此,媽媽也要給爸爸鍛鍊的機會,讓他們感受到陪伴孩子成長的樂趣,也只有這樣做才能讓孩子獲得更多的愛。
  • 新生兒應該多抱還是多躺?醫生:「差距」很明顯,很多寶媽做錯
    抱孩子有很多講究,新手父母一定要多了解。新生兒出生那一刻,很多父母都覺得十分激動,甚至有不少父母不敢去抱孩子。很多父母都知道抱孩子需要學會一些抱娃的姿勢,抱孩子的姿勢不正確反而很容易傷害到寶寶。也是考慮到這個原因,很多新手媽媽都不太敢輕易嘗試獨自抱娃,一些寶媽在家獨自帶娃的時候,能不抱孩子的時候就不抱孩子。不抱孩子,讓孩子多躺真的是對孩子的成長有好處嗎?新生兒應該多抱還是多躺?小王是一位高齡孕媽,因為自己有足夠的積蓄,所以生完女兒後,便做了全職寶媽。
  • 孕媽擔心孩子會「隨爹」,孕期瘋狂吃葡萄,孩子出生後懷疑抱錯了
    每個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寶寶是擁有一個高顏值的外表,畢竟現在這個看外貌的社會,擁有一個好看的外表,今後不管是找工作,還是找對象都能為自己加不少分。 都說寶寶在媽媽肚子裡一天,就跟媽媽是「一體」的,所以,在孕期裡孕媽就會很注重自己的飲食,很多人說孕期裡多吃水果,寶寶出生後皮膚會很白。
  • 你知道為什麼,被媽媽吼哭的孩子,還要伸手找媽媽抱嗎?
    每一個當媽媽的一定很熟悉,這樣的一個場景。當孩子犯了錯誤或者是不聽話的時候,我們都會把孩子吼哭。但是他們一人伸著手喊著要媽媽抱。而且更肯定的是寶寶讓媽媽抱,不是讓爺爺奶奶抱,更不是讓他的爸爸抱。每到這個場面,媽媽總是又生氣又心疼,抱吧,怕孩子不長記性,不抱吧,看到他那可憐的樣子,又覺得心裡很難過。
  • 「新手爸爸」走紅,剛抱到娃就急忙還給護士,難道寶寶燙手嗎?
    不知道家長們第一次當爸爸或者媽媽的時候是什麼樣的心態呢?是不是有些緊張忐忑還有些激動呢?當護士把孩子送給自己,讓自己抱一抱的時候會不會感到手足無措呢?當爸爸看到護士懷裡的孩子的時候還十分的緊張,不敢確認眼前這一個小小的生命就這樣出現在自己的面前了。還小心翼翼的詢問護士「這是我的孩子嗎?」當護士向爸爸確認了是自己的孩子的時候,他臉上立即洋溢起了幸福的笑容。但是看著這樣一個弱小的生命,爸爸十分喜愛,想要分手去抱一抱他,但是卻又怕不小心將孩子弄得受傷了,所以就畏畏縮縮,想伸手又不敢伸手。
  • 「媽媽你為什麼抱姐姐」弟弟委屈忍淚,爸爸抱被忽視,網友:醋王
    「本文為糖果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現在二胎家庭越來越多了,不少家長表示,兩個孩子什麼都搶,而他們「火力交鋒」最集中之處則在於媽媽。寶寶黏媽媽很正常,有了二胎後為了「爭寵」,孩子會更加看重媽媽,因此還發生了不少爭端。這個小朋友就因為媽媽抱了姐姐而吃了飛醋,一臉委屈的樣子真是又好氣又好笑。
  • 碰上這樣的爸爸,孩子只會淪為籌碼,網友喊話孩子媽媽快逃
    可是孩子的外公這邊表示,他女兒不回去是有原因的,並不是拋棄孩子,是受不了被孩子爸爸打,所以才不願意回去。孩子的舅媽也曾在視頻底下發過評論,說是孩子爸爸經常打孩子媽媽,從來沒有悔改的意思。,一開始的看到視頻後很多網友很心疼孩子,覺得孩子很可憐,這麼點大沒媽媽在身邊怎麼行呢,也以為只是媽媽太狠心,拋夫棄子。
  • 孩子明明會走路,卻總是要「抱抱」,了解原因後,能抱就多抱抱吧
    「出來一天,也讓人抱了一天,明明會走路,這熊孩子偏偏要人抱著走,放下來就哭,還哭個不停,真叫人心煩啊,唉」、「現在的孩子出門都必須要人抱嗎?抱了一天可真是累趴我了,這種體力活可真是折磨人啊,下次熊孩子再這樣一直叫人抱著走,我一定再也不帶他出去玩了」。
  • 寶媽秘籍|還在圖省事抱睡寶寶?長期抱娃是會影響寶寶脊柱發育的!
    媽媽就喜歡把小伊伊抱在懷裡入睡,如果媽媽發現小伊伊睡著之後,就會把孩子抱到床上,但是她又開始哭起來。媽媽索性就把小伊伊一直抱在懷裡睡覺,長時間如此,這也就導致了孩子輕微脊椎變形。寶寶們總喜歡在媽媽的懷抱裡睡覺,一旦放下便會哭鬧不停。
  • 孩子入園早知道,爸爸媽媽心裡早準備
    我們作為父母,是不是要提早根據幼兒園的一些作息來幫助孩子調整,這樣能夠讓孩子更好的入園。 另外,入園以後,孩子會出現哪些焦慮或者階段呢?老師會怎麼處理呢?作為父母,我們能為孩子做些什麼呢? 所以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講一講孩子要上幼兒園以後,家長的一些擔心,希望能幫助到爸爸媽媽,也能讓孩子提早做好準備。
  • 3歲大的孩子,時常喊「爸爸抱」。你會怎麼辦?
    一是爸爸媽媽和孩子正走在一條不斷分離的道路上,珍惜現在能夠抱孩子的機會。孩子從不會走路,到獨立行走,到蹦蹦跳跳,到將來離開爸爸媽媽遠行,到將來成立自己的家庭撫養自己的孩子。孩子總有一天會長大和獨立,她會永遠離開爸爸媽媽的懷抱。
  • 「爸爸媽媽,你們在哪裡啊?」女兒走丟,爸爸媽媽擔心死了
    和夏教師一起學習全天下沒有家長想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外面走丟,這是爸爸媽媽最擔心,最害怕的事。可這樣的事情卻時有發生。就在這個國慶長假的時候,我的一個朋友就講起了發生在她家裡的的一件揪心的事。這天,爸爸媽媽帶著女兒去大街上玩。小嬌左手拉著爸爸,右手拽著媽媽,撅著小嘴,衝他們撒嬌:「爸爸媽媽好久沒有帶我出來玩了!我今天一定要玩個夠!」爸爸抱起小嬌,充滿歉意地說:「今天聽你的,你說要什麼就要什麼,你說去哪兒就去哪兒!」「你說的可是真的!我要氣球!」小嬌讓爸爸給她買了一個小兔子樣式的氣球,然後蹦蹦跳跳地擠進人群中。 「小嬌,慢點兒!等等我們!」
  • 為什麼很多孩子「做事磨蹭、好吃懶做」?專家:爸爸的作用很關鍵
    小朋友看起來很可憐,但其實我也很能理解這位媽媽的「氣急敗壞」。畢竟孩子磨蹭起來,是真的能讓人崩潰。但所有孩子做事都這樣磨磨蹭蹭的嘛?肯定不是的。孩子一切行為的養成,都和家庭的影響密不可分,尤其爸爸的作用更加重要。為什麼說爸爸這個角色,在對孩子行為的影響上更重要?因為家庭關係中,媽媽情感細膩,對孩子的影響和幫助大多是心理上的。
  • 正確抱寶寶安全又防手受傷 避免爸爸手,這樣抱孩子更正確!
    不是只有媽媽會有媽媽手,爸爸也要注意!只要過度使用大拇指、手腕就容易造成發炎,但要做家事又要抱寶寶,怎麼能不用呢?來看看如何正確抱孩子,以及避免錯誤姿勢抱寶寶,讓你抱的安心又安全!爸爸也會有媽媽手?俗名媽媽手,是因為常有這種症狀的人群多為媽媽,尤其好發於剛生產後的產婦。因為懷孕後期賀爾蒙改變,容易導致肌腱、韌帶較鬆弛,且新手媽媽也會因做家事、扭擰毛巾、抱孩子擠奶姿勢不良導致,但其實工作時需要反覆使用拇指或手腕的工作者,像是打字、裁縫、反覆點鈔等,甚至現在過度玩手機也是高風險人群。
  • 寶寶不喜歡刷牙,爸爸媽媽很擔心,幾個小套路讓孩子愛上刷牙
    提起給寶寶刷牙,可能每個媽媽大概都經歷過這樣的場景:睡覺前,拿著牙刷,追著寶寶滿屋跑。苦口婆心地勸寶寶要刷牙,不然牙齒會壞,但寶寶就是捂著嘴巴不張開。你越急他越跑,最後往往是媽媽擔心寶寶害怕,刷牙變成了寶寶的噩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