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認命,我選擇拼命!
之前天涯上有一個帖子,叫《寒門再難出貴子》。 意思就是,在我們當下這個社會,寒門出生的孩子,要比父輩更難出頭。這個帖子瞬間在網上引起熱烈討論。對於這種觀點,你們認同人生的「本質」和人的「命運」嗎?
的確,出生那天,我們都不知道,這是一個不講道理的世界。有的人生 下來就有的東西,有的人要拼盡一生來擁有。
那麼,要認命嗎?
從不曾被命運垂青,我們一直都有選擇努力,在其中一次又一次的掙扎著,走到今天。面對現實的殘酷,我們該感謝的,是那個不甘落後的自己。
知乎上有個問題:從什麼時候開始不再是個普通人?
高贊回答是:當我意識到,我只是個普通人的時候。
曾經,在生活裡掙扎,我們都是無名之輩。後來,我們接受了這現實,但會努力去改變。
是啊,這世界從來都不講理,正因為如此,我們才要努力。
當我們發現自己與他人的差距,自嘲著自己的不足,但依舊努力著。慢慢的,我們不再普通。
我們常常聽到一些喪氣話,比如:「別人已經贏在了起跑線上了。」「再怎麼努力,你的終點就是人家的起點。」「人家出身比你好,還比你努力。」但是,那又如何?
郭德綱講過他小時候的故事:「我小時候家裡窮,那時候在學校一下雨,別的孩子就站在教室裡等傘,可我知道我家裡沒傘啊,所以我就頂著雨往家跑。沒傘的孩子,你就得拼命奔跑!」
有人說,沒傘的孩子真慘,拼命跑了還是被淋溼。可是我覺得,他是幸運的,至少他學會了奔跑。
成功從來不是得到了多少,而是面對起點,我們前進了多少。
當然,即便前路再多荊棘,也阻擋不了閩南人的愛拼精神,而閩南人的愛拼才會贏不光體現在個人的成就上,他們想的永遠是回報故土。就像老華僑說的那樣「建學校、開馬路、修祠堂」,所以我從小的記憶的我們學校的教學樓、馬路都是以華僑的名字命名,祠堂永遠有一個功德榜,上面捐錢最多的永遠是華僑,所以以陳嘉庚、李光前為代表的這些離開閩南的閩南人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愛平才會贏」再用畢生的心血回報故土延續著閩南精神。
所以閩南祖祖輩輩先是拓臺灣、下南洋,再到如今闖蕩天下做生意、紮根本土興辦服裝、鞋等中小企業……無論條件多麼艱難,無論前路多彷徨,閩南人永遠相信「愛拼才會贏」。
就像《愛拼才會贏》歌曲唱的那樣:人生可比是海上的波浪,有時起、有時落,好運、歹運、總嘛愛照起工來行,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愛拼才會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