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自媒體 / 侃科技頻道
大眾點評App或將消失的傳聞因美團的一紙聲明暫且告一段落,但這並不意味著這個已有15年歷史的老牌平臺真的平安無事了。
今年1月初,微信悄悄在廣州地區上線內測了「附近的餐廳」小程序。在微信7.0.2版本中,「附近的餐廳」小程序出現在了發現一欄的首頁位置,與購物、遊戲等入口平級。
當時據媒體報導,「附近的餐廳」小程序包含美食圈、找餐廳和我三個板塊,基本功能與大眾點評相同,因此也就產生了兩種說法。一種是微信PK大眾點評,另一種是微信為美團開闢入口。
兩種說法都有理有據,暫時無法分別誰對誰錯。隨著微信7.0.3版的更新,「附近的餐廳」也隨之下線,有鑑於微信難以捉摸的版本更迭,外界很難知道它何時正式上線,或者是否還會歸來。
不過對於風雨飄搖的大眾點評來說,任何風聲都值得警惕。
大眾點評何去何從
大眾點評App消失的傳聞出現之前,美團為提升DAU已將摩拜單車納入美團App,照此理論,美團會逐漸將所有產品整合進一個App中,包括大眾點評。至於原因,界面獲得的信息顯示王慧文在開會時親口承認投資人要求DAU達到6000萬。
商業收購層面的收編和整合十分普遍,優酷收購土豆後也是先保留雙品牌,然後逐步抽乾後者的核心資源,至於品牌或者消失或者棄之不理。
大眾點評目前對於美團的價值,在於其深入用戶內心的點評資源,這為美團的到店業務提供了很好的導流服務。
在最新的財報中,截至2018年12月31日美團三個業務板塊中到店、酒店及旅遊是唯一出現倒退的業務。佔總收入百分比已從2017年同期的29.6%下降至23.2%,而同一時期美團新業務及其他則是從7.2%增長至21.2%。
這與美團近年來的整體戰略調整有關。提出下半場概念的美團,將核心戰略轉移至2B市場,因此帶來的B端業務如快驢、小象生鮮等成為集團力推對象。
但要注意的是,大眾點評的定位在美團內部也已發生變化。最初,大眾點評試圖打造一個在線查找以及交易的閉環,彼時用戶通過大眾點評結算可以獲得優惠,為其獲得了不少留存和打開率。
不過後期隨著美團其他自有業務的發展,以及阿里系的強勢進入,美團內部對大眾點評的地位發生了改變,在最新的調整中,將其定位於在線查找平臺,並且還特別闢謠了傳聞中的弱化交易功能。
為此我們登錄大眾點評App查看後發現,瀏覽的十家餐廳中僅有2家支持買單功能,其中一家支持優惠,其餘餐廳均以售賣團購代金券為主。由此猜測,美團並未如同闢謠聲明中所言,而是在逐漸降低「買單」功能權重,甚至不排除未來會徹底砍掉。
弱化交易屬性的大眾點評將會更加注重內容,這也是其上次大改版引入社交元素的初衷。同時,也是其去年因搬運小紅書內容而遭到口誅筆伐的背後原因,以及試圖嵌入微信好友關係鏈以帶來社交曝光,但隨後被用戶以侵犯個人隱私為由,徹底關閉了該功能。
弱化交易也就意味著大眾點評對於美團整體盈利能力的貢獻不足,而這恰恰上市後美團最需要的東西。雖然到店、酒店及旅遊業務的毛利率更高,但在美團整體營收佔比上增速不如新業務、規模不如外賣,如今地位很是尷尬。
過去一年大眾點評在內容運營上摔的跟頭,與最新的一次調整形成了很好的呼應。看來從交易閉環到在線查找,大眾點評的轉變已是必然。隨著美團外賣和2B新業務的發展,到店及酒旅業務的戰略調整,大眾點評的歷史導流任務已經完成,等待它的最好的宿命似乎只有「美食圈的百度」了。
充滿未知數的同盟關係
文初我們提到微信今年1月低調測試了一波「附近的餐廳」,將其放到最醒目的發現入口,戰略意圖不可謂不大。
「附近的餐廳」基本可以看作是大眾點評的小程序版,但同時它又比大眾點評擁有更多優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內容。
在一些媒體的介紹中我們發現,「附近的餐廳」小程序下加入了一個「相關文章」板塊,而這個板塊中的內容則是來微信公眾號。
另外,「附近的餐廳」還引入了微信關係鏈作為評價餐廳的指標,類似於「好看」,想像一下,好友覺得好吃的餐廳應該會比陌生網友的評價更加可信,並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商家刷虛假好評。
回過頭再來看大眾點評的動作,就會發現它所希望速成的正是「附近的餐廳」不缺的。無論是內容還是社交關係,「附近的餐廳」依託微信都可以輕而易舉的拿到,而大眾點評則必須要甘冒風險。
當然,在「附近的餐廳」上線之前不能一言以蔽之,說微信要搶大眾點評的生意,也有聲音認為微信會把這個功能交給美團來打理,畢竟騰訊擁有前者20%股份。
秉持這一想法的人不在少數,因為之前騰訊與京東、搜狗都有類似的合作,但對於美團來說,它與京東、搜狗並不完全一樣。
微信對線下生活服務的滲透有目共睹,早在2018年1月,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微信事業群總裁張小龍在2018微信公開課pro版上公開表示,「(微信)希望能夠把目光放到附近各式各樣的生活設施裡面去,探索下面的生活,所以2018年我們希望能做一些新的嘗試,我認為探索線下的精彩生活,這是我們下一步想要嘗試的一個方向。」
之前附近的小程序改版增加16個一級分類,包含了美食購物、旅遊出行、公共服務、生活服務、休閒娛樂等各個領域。在一級分類之下,還有細分的二級分類,當時就有媒體發出了「這是要用附近的小程序再造一個美團」的評論。
微信這幾年的變動,基本都是圍繞一個目的展開,即基礎服務。張小龍說微信不是平臺不是生態,而是工具,這句話的延伸理解可以說是微信的終極定位。
作為工具,微信要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止是已有的線上生活,還要包括線下生活。在「吃穿住行」四個基本生活裡,「吃」的量級對於微信來說是最輕的,也是最容易產生連接的。
從流出的「附近的餐廳」功能來看,以社交分享來帶動用戶訪問並形成新的推薦維度,無疑是成立的。對於商家,這是店面在線上獲客非常好的方式,商家營銷和食客分享兩翼齊飛;對於普通用戶,每天解決吃什麼、去哪吃、哪好吃的世紀難題也是剛需,足以說明它的實用性。
並且,引入了微信公眾號的海量內容以及加入社交關係鏈,這些都很容易。
而對於美團來說,它與京東、搜狗的不同就在於與微信的線下滲透目標重合。這個摩擦需要美團和騰訊投資部以及微信事業群去協商解決,在騰訊內部最終的衡量結果出爐之前,美團的心應該都是懸著的。
所以,美團如果未來將大眾點評放入美團App,就不僅僅是為了提升DAU,而是間接接受了微信進入線下本地生活服務的事實,同時也是大眾點評最終消失的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