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廳星級虛標、評價不真實、搜索結果排名混亂……最近,大眾點評的餐飲競價排名模式遭遇了許多商家和用戶的質疑聲
法治周末記者 仇飛
美團拖欠商家錢款的事還沒完,大眾點評的商業競價排名模式又遭質疑。
「今年生日,我打算DIY一款蛋糕送給自己,於是在大眾點評網輸入『DIY蛋糕』,選擇了搜索結果中排名第一的『樹苗DIY烘焙屋(中關村(000931,股吧)店)』的DIY手工坊體驗,雖然距離有點遠,但這家店被評為五星,網友點評全部都是好評。」家住北京望京的王淼特意預約後前往,但到店後卻傻眼了——據其描述,這家手工坊在一個居民區內,房間狹小,只有四張桌子,店員說只要等四五分鐘就輪到他,結果一等半個小時過去了,做蛋糕時店員還愛搭不理……
而像這種線下切身體驗與大眾點評網線上評價大相逕庭的情況,並不是只有王淼遇到過。法治周末記者在微博瀏覽發現,有關對大眾點評「評價不實」「刷好評」「餐廳星級虛標」等的吐槽多達幾百條。大眾點評的餐飲競價排名模式遭遇了許多商家和用戶的質疑聲。
商戶:
不出錢很難獲推薦
「我的店剛開張,在大眾點評網註冊後,就被他們的業務員粘上了,回絕他們的當天晚上,店鋪評價下面就接連出現了幾條默認點評的差評。」北京昌平「燉燉香東北菜」餐館的老闆小劉認為,差評的出現是大眾點評營銷人員所為。「默認點評是等級較高的用戶才能發出來的,我家餐館位置比較偏,當天就餐的那幾波人也都是常來的,差評不可能是他們寫的。」小劉說。
法治周末記者注意到,大眾點評為幫助商戶營銷推廣,推出了「推廣通」等營銷產品。
按照官網介紹,「推廣通」分為CPC(按點擊付費)、可設置自主預算CPM(千人成本)、CPT(圖文廣告)三種方式。例如,某商戶採用CPM方式,千次曝光是15元,1萬人看到就需要支付100元。
「要想曝光率越高,就需要在搜索結果中的排列位置更靠前,而要想『實至名歸』地排名靠前,就需要評級更高,商戶的這種需求也就催生出更高的營銷費用,而這其中也就涉及到了競價排名的問題。」網際網路分析師郭靜告訴法治周末記者。
有業界人士稱,大眾點評的競價排名中,至少有20%至30%的比例是4.5星以上的餐廳。
不過,法治周末記者用兩部手機在同一地點點擊「美食」選項後,大眾點評網顯示出的「智能排序」餐廳結果是完全不一樣的,其中一部手機搜索結果中,排列第一的餐廳距離記者2.9km,而另一部手機的搜索結果中並沒有顯示這家距離2.9km的餐廳;記者將排序方式更改為「離我最近」後,兩部手機的排序結果一致,距離2.9km的餐廳也不再顯示。
「這個肯定是跟大眾點評設定的推廣有關,『樹苗DIY烘焙屋(中關村店)』離我的距離有十幾公裡,卻是排列第一的,一般來說都是顯示就近的線下商戶。」王淼對記者表示。
用戶:
好評能刷差評能藏
7月14日,法治周末記者就相關問題聯繫了美團大眾點評公關部門相關工作人員,但截至記者發稿時尚未收到回復。
記者注意到,大眾點評開展積分獎勵活動,即對於評價曬單的消費者,獎勵平臺積分,且積分可直接抵現使用。按照大眾點評的評分標準,會員積分達到一定等級後,其點評即被列入默認點評,默認點評及其打分系統將影響商戶的評分結果。
「可以說沒有好的默認點評,商戶的評分很難上得去;相反,如果是新開的店就得了幾個差的默認點評,影響也會很大。」小劉告訴記者,網上有很多代刷點評的業務。
記者在百度貼吧「大眾點評吧」中看到,類似於「大眾商家需要默認點評」的帖子比比皆是;而在淘寶中輸入「大眾點評口碑維護」後,出現的商品也有幾十條。
記者隨機選取一家名為「博時網絡設計推廣」的淘寶商戶詢問後得知,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代刷不同等級的好評,需要的費用不一,例如,北京地區餐飲行業刷普通點評的價格為15元/條,默認點評的價格為45元/條。
央視今年的「3·15」晚會也曾曝光:一些專門提供刷單業務的公司,專門在大眾點評上為店鋪刷單提高好評,這些刷手甚至幾分鐘就能刷出一個三星好評。
對於是否可以刪差評,上述淘寶商戶明確表示不可以,但向記者透露「只要交給大眾點評相應的營銷費用,可以讓差評隱藏」。
「我在體驗完DIY蛋糕後認真地寫了評價,給店鋪打了三星,但即使在店鋪中選擇顯示全部點評,也看不到我的那條評價,我只能在登陸後臺『我的點評』中看到。」王淼說。
追問:
競價排名是否該反思
對於競價排名的問題,大眾點評相關負責人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承認存在競價排名,「凡是在店名右側標明『推廣』的都是付費商家,他們享有靠前的『廣告位』,這是官方推薦的默認排名,如果消費者不願意按此排序瀏覽,可以在下拉列表中選擇其他標準排序,這些排序根據評價內容自動生成,不存在人為因素」。
法治周末記者在大眾點評網頁中選擇「小吃快餐」後搜索看到,第一頁顯示的商戶全部帶有「推廣」字樣。但記者在使用手機APP搜索的過程中,之前提及的距離2.9km商戶,並未標註「推廣」字樣,而在按照「離我最近」的自然排序結果中,也未出現該商戶應屬「推廣商戶」的標識。
按照《網際網路信息搜索服務管理規定》,網際網路信息搜索服務提供者提供付費搜索信息服務,應當依法查驗客戶有關資質,明確付費搜索信息頁面比例上限,醒目區分自然搜索結果與付費搜索信息,對付費搜索信息逐條加注顯著標識。
「儘管大眾點評跟傳統的搜尋引擎不同,但其提供的服務也是檢索信息,只要存在商業付費後改變自然搜索結果的情況,就存在付費搜索服務,應該進行顯著標識。」福建天凱律師事務所律師吳迪告訴法治周末記者,如果大眾點評未對付費推廣商戶做區分標註或超過頁面比例顯示付費推廣信息,會涉嫌違規。
對於刷好評、藏差評的問題,大眾點評相關負責人此前表示,對於某些商家僱人寫好評或寫競爭對手差評的現象,大眾點評有一套誠信系統進行鑑別。
「大眾點評網作為中介平臺,儘管不產生評價內容,但對平臺上持續出現的不實評價信息理應採取相關措施甄別,如果任由虛假點評發布,將會影響用戶體驗,長期積累還可能會產生信任危機。」郭靜指出。
更有業內人士指出,大眾點評目前的競價排名滲透率已經影響了客觀實際的消費推薦,嚴重幹擾和影響了用戶的選擇和判斷;大量無效、無序、失真信息的存在,也會使大眾點評失去本身存在的意義。
(責任編輯:馬郡 HN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