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雲「雲網絡3.0」:構建應用、雲、邊一體網絡

2020-12-23 太平洋電腦網

  雲網融合、雲網協同、網絡雲、雲網絡、雲邊一體……隨著網絡與雲的結合越來越緊密,產業生態鏈上的重要玩家提出了一系列概念和各自的雲網發展規劃,以求佔據產業先機。

  以三大運營商為例,中國電信發布了雲網融合戰略和雲網融合白皮書,提出「網是基礎、云為核心、網隨雲動、雲網一體」。中國移動表示,正在大力推動網絡雲化部署,NFV網絡雲伺服器規模已達6萬臺。中國聯通也提出了雲網一體化戰略,並構建了雲聯網系統。

  如果說運營商是由網及雲,那麼雲服務商就是從雲到網,兩者之間更深入地連接、協同。作為雲計算行業領頭羊,阿里雲可謂典型代表,在雲網絡領域已經探索10年之久。在近日舉辦的2020中國雲網絡峰會上,阿里雲智能事業群研究員、網絡產品負責人祝順民首次提出了「雲網絡3.0」的概念。

  如何理解雲網絡?

  在會上,祝順民指出,雲網絡是雲和網相互融合的產物,網絡因雲的出現而發生變化,具備了雲的特徵,未來的網絡都會變成雲網絡。

  一方面,雲網絡是雲計算驅動下產生的。隨著雲計算應用深化,為了滿足雲計算用戶對安全隔離、自助管理、混合雲、多地域部署、訪問控制等能力的要求,網絡層面必須要有所作為。基於這樣的出發點,阿里雲十年前開始探索雲網絡,並逐漸意識到網絡流量最終為應用服務,越來越多的流量、連接上雲,雲網絡將以云為中心。

  另一方面,網絡本身也要雲化。用戶業務全面上雲,已經難以通過自行搭建網絡支撐,而是需要一張雲化的網絡,包括數據中心網絡、廣域網絡和上雲連接的網絡。「這張雲網絡要具備四個特徵:自助、易用、按需、彈性。」祝順民介紹。

  自助,即用戶可通過控制臺甚至API自行規劃管理網絡,無需通過服務商;易用是屏蔽底層網絡的複雜度,用戶無需變成網絡工程師也可以管理好。按需是根據需求開通,例如用戶可以今天需要6萬個虛擬機,明天變成10萬個,甚至是按量付費。彈性是指帶寬的彈性、網元功能的彈性、網元規格的彈性,能夠滿足用戶的突發需求。

  「雲的需求讓網絡出現改變、雲化。此前雲發展的更快,近兩年網絡發展速度明顯加快,讓業界看到了雲與網走向融合的大趨勢。」祝順民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雲網絡3.0:瞄準萬物互聯

  既然是雲網絡3.0,那就有1.0和2.0。祝順民講述,阿里雲早在2009年就開始探索雲數據中心網絡,以解決隨著用戶規模飆升帶來的數據中心網絡規模、易用性和彈性等方面的挑戰,其主要目標是解決「多租戶隔離」。在這個階段,網絡層的功能慢慢遷移到了雲端。

  從2016年開始是雲網絡2.0階段,主要目標是將廣域網絡雲化,即阿里雲數據中心互通的廣域網雲化,以幫助用戶的廣域部署、多雲部署。用戶在多個地域之間部署的阿里雲服務,能夠一分鐘開通,且用戶不需要網絡專業知識。

  從2020年開始,雲網絡進入3.0階段。未來的網絡將走向邊緣化、分布式化,一定是應用先邊緣化、分布式化。5G也開啟了規模部署,未來規模會越來越大,萬物互聯深入人心。雲網絡的主要目標,是構建應用、雲、邊一體的網絡。

  基於這一理解,阿里雲在「飛天」雲計算系統旗下,已經構築了「洛神」雲網絡平臺,成為其內核的核心組件和系統服務。阿里雲智能事業群資深產品專家吳天議表示,對雲網絡產品,阿里雲採取了自研的方式,能更好適應雲網絡架構調整,設備形態向專用硬體演進的分布式形態,並滿足快速迭代的客戶需求。「基於自研,我們也能更好地與運營商協同提供雲服務。」

  與運營商合作將加深

  隨著阿里雲深入打造雲網絡體系,構建完整的飛天雲計算系統,與運營商走向雲網融合,將出現怎樣的互動?接受採訪時,祝順民、吳天議均強調,阿里雲與運營商並非競爭關係,合作程度會進一步加深。

  祝順民表示,首先,隨著雲網絡演進,用戶更多的業務上雲,將需要更大的帶寬能力,促進了運營商的流量業務發展;其次,建設跨地域的混合雲網絡,意味著企業需要更多上雲的通道,需要運營商提供的專線和鏈路能力。「而到了雲網絡3.0,雲、邊、端拉通的底層基礎設施,都是由運營商構建,對運營商的連接能力產生了更多需求。」

  吳天議則表示,運營商主要為用戶提供傳輸的鏈路,連接的通道,和用戶之間多雲的連接,阿里雲在做的,則是雲網絡本身的能力提升,支撐用戶快速上雲、快速部署應用,且構築了雲網絡應用生態,與運營商相互協同。與此同時,企業逐漸將業務從數據中心遷移到雲,將會導致運營商的組網架構發生變化,支撐更多的新業務。這是運營商推進雲網融合的大邏輯。

  「展望未來,我們需要更強大的雲網絡,超大規模、超強彈性、超高性能,超級簡單易用性;融合雲、管、邊、端,為用戶提供更加豐富快捷的應用。」祝順民指出,雲網絡將以數據中心、廣域網雲化為基礎,進軍雲原生、邊緣、園區、IoT等更多的新領域。

  【來源:C114通信網】【作者:南山】

相關焦點

  • 阿里巴巴公布「雲釘一體」戰略:阿里雲與釘釘全面融合
    巴巴公布「雲釘一體」戰略:阿里雲與釘釘全面融合新浪科技訊 9月27日晚間消息,阿里巴巴公布新一輪戰略部署:將釘釘升級為大釘釘事業部,與阿里雲全面融合,並整合集團所有相關力量,確保「雲釘一體」戰略全面落地。
  • 將公共雲延伸至本地,阿里雲推出本地化部署服務雲盒Cloud Box
    9月18日,杭州雲棲大會上,阿里雲宣布推出的本地化部署服務阿里云云盒Cloud Box,基於自研「神龍X-Dragon架構」,融合計算、存儲、網絡三大公共雲前沿技術為用戶提供本地部署軟硬一體的全託管雲服務,為需要將業務部署在本地機房的用戶提供了和公共雲一致的服務體驗,滿足計算離數據更近的用戶需求。
  • 構建數智底座,阿里雲攜手零售企業雲上破局
    對此,阿里雲智能總裁張建鋒在峰會上演講時表示,阿里雲主要做了四件事情。第一個是IT平臺,即雲服務的基礎設施。第二個是中臺。第三個是打造了很多IoT平臺,在生產製造領域將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聯繫起來。第四個是基於釘釘做了一個協同平臺,在雲釘一體下,釘釘既是企業協同辦公的溝通平臺,也是企業的應用開發平臺。
  • 阿里雲2.0來了 張建鋒:讓不懂代碼的人也能用雲的能力
    原標題:阿里雲2.0來了 張建鋒:讓不懂代碼的人也能用雲的能力   9月17
  • 阿里「安利」雲
    「在1.0時期,雲像是一個『DOS系統的計算機』,需要掌握一套複雜的代碼指令來運行,而2.0的雲就像一個『Windows系統的計算機』,點圖形界面就能搭建自己的應用」,阿里雲智能總裁張建鋒解釋。他進一步說,阿里雲從1.0升級到2.0,是給原來的飛天雲平臺裝了一個數字原生作業系統,提供類似Windows窗口式的界面,任何企業和個人不需要看懂代碼,就能具備雲化、數據化、智能化、移動化、IoT的能力。數字原生作業系統由「雲釘一體」和「雲端一體」組成。其中雲釘一體讓企業開發應用更容易,釘釘是幫助企業開發應用的平臺。
  • 阿里雲越來越「硬」了!全球首發手掌大小雲電腦、騎「驢」殺入機器...
    ▲阿里雲2.0張建鋒說,今天「萬物皆可雲」,雲正成為這個時代的一個載體,也是數位化發展的一個標誌。從數位化的角度來看,釘釘上有超過3億用戶、1500萬組織,大量的企業都通過釘釘、通過雲在開展工作,特別是通過像視頻會議、遠程辦公這樣的方式來開展工作。
  • 關於阿里雲--雲翼計劃的介紹和問題分析
    專有網絡2. 預裝環境系統有多種鏡像供學生們選擇,包含兩大類鏡像:應用鏡像和系統鏡像;對系統配置及開發環境配置不清楚的同學可以選擇應用鏡像,方便快捷;而想要自己搞一搞系統或者開發環境配置的同學,可以選擇系統鏡像。1.
  • 阿里雲專業技術認證ACP之雲計算、大數據、雲安全介紹
    對於雲計算、大數據、雲安全等領域的專業人員,專業技術認證是雲計算、大數據、雲安全等人才的一種憑證,通過者具備在雲上設計、部署或管理應用程式和基礎設施的專業知識。 獲得阿里雲的專業技術證書有助於增加使用阿里雲產品的豐富經驗,同時還能提升你熟練使用基於阿里雲的雲服務應用的水平。
  • 阿里雲、華為雲、用友雲,企業服務的三種新生態
    觀察目前的入局玩家,我們發現了三個比較活躍的生態:阿里雲、華為雲、用友雲。共處企業服務這一片藍海,這三家企業有著不同的業務定位和優勢,下面我們將一一進行分析。一、阿里雲生態:不做SaaS, 要「被集成」以IaaS服務為核心基礎能力的阿里雲,是國內最早提出雲生態概念並踐行的企業,阿里雲的市場佔有率始終保持領先。
  • 阿里雲百度雲戰「疫」 引爆AI生態三大應用
    過去一年,人工智慧市場逐步回歸理性,由最初的概念炒作向應用落地、行業融合方向演進。「場景化」與「落地」正成為當前AI產業的關鍵詞,豐富的場景落地日益成為AI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人工智慧技術落地應用涉及到算法、晶片、數據、應用場景等多種關鍵環節,因而構建AI生態圈和開放平臺,與行業夥伴一起推動AI應用場景落地,已經成為行業共識。
  • 阿里雲網站全新啟航,重新定義2.0時代的「一站式上雲」
    關於阿里雲2.0,張建鋒如此定義:「阿里雲2.0,我認為就是雲+數字原生作業系統的一個組合。我們希望來改變大家使用雲的方式,也希望來改變大家開發應用的方式。最終,讓我們的組織,讓我們的社會、企業變得更智能,真正邁入數位化的社會。」在這樣的背景下,阿里雲官網在10月24日程式設計師節到來之際,進行了全面的改版升級,向程式設計師致敬,推出了更具數位化、科技感的首頁。
  • CDN爭奪戰【續】:阿里雲、騰訊雲、UPYUN之後,樂視雲、UCloud...
    顛覆者》阿里雲通過整合雲計算和CDN(內容分發網絡)服務,阿里雲CDN服務最高降幅為21.2%,調整後的最低價格為1Mbps帶寬一月24元或1GB流量 0.26元。只有在100TB以上,流量單價才從0.33降到0.26,符合其宣稱的21%降幅。0.3-0.4這個價格區間實際上在一些小型的CDN提供商上已經是一個常見的價格。
  • 阿里雲伺服器雙11活動與騰訊雲、百度雲相比較哪個更好些?
    雲伺服器優惠活動雙十一促銷的活動開始時間(2019年10月24日—2019年11月11日),主見針對(百度雲、阿里雲、騰訊雲、華為雲)這4個國內雲服務商大佬發表一個就活動力度、價格優惠、活動機型配置等作小小評測,主見,主見,就是幫助大家在雲伺服器購買時能夠有自己的主見,我們不做模稜兩可這種含糊其辭各自商業互吹的評測,力求真實客觀的呈現一個既定事實
  • 點評阿里雲、盛大雲等國內IaaS產業
    甚至一度要放棄IaaS,押寶阿里雲OS和手機,可惜現實的重錘砸碎了這個計劃,阿里雲OS和搜索、輸入法等應用基本沒有收入。IaaS的收入也是雲主機一家獨大。雲主機支撐了阿里雲的絕大部分收入,這裡就從雲主機為代表的IaaS說說為什麼阿里雲過大於功:沒有甚至沒有打算建立起共贏生態系統。
  • 引領雲網絡邁入新裡程碑,騰訊雲發布下一代超大網絡平臺VPC3.0
    12月20日,在騰訊2020 Techo Park開發者大會網絡分論壇上,騰訊雲發布面向雲原生的下一代超大網絡平臺VPC3.0,引領雲網絡邁入了新的裡程碑。據了解,VPC3.0全面提升VPC能力,單VPC最大可承載300萬雲主機和容器節點。
  • 連續兩年入選Gartner公共雲容器阿里雲在邊緣容器方面做了什麼?
    邊緣容器ACK@Edge針對邊緣及設備進行如訪問協議、同步機制、網絡兼容、安全機制的種種優化,實現有限資源的充分發揮以及高效管理運維,賦能開發者快速將業務下沉至邊緣,更加簡單、敏捷地應用邊緣計算,降低邊緣應用的運維工作量,提升邊緣計算業務創新效率。
  • 劍指雲內存資料庫,阿里雲在下一盤大棋
    「雲原生內存資料庫解鎖存算一體」。在 12 月 13 日剛剛結束的 2020 雲內存資料庫峰會暨 Tair 大賽頒獎典禮上,李飛飛如是說。為何他如此說?雲原生內存資料庫在企業實踐如何應用?今天我們從阿里雲的角度下,縱觀雲原生時代,內存資料庫的過去與未來。
  • 飛比科技與阿里雲深度合作:發布安全雲鎖網關
    ID²技術支持的安全雲鎖網關,進一步加強了產品的可靠性和安全保障,助力智能門鎖產業在行業中的應用落地。作為國內率先通過Zigbee3.0認證的企業之一,飛比以符合國際標準的Zigbee模塊及網關中間件,為全球數百家照明、安防、電工、智能門鎖及窗簾廠家提供產品智能化升級方案,同時為數十家智能家居雲平臺及系統整合廠家提供設備對接服務,目前已是國內外多家大型知名品牌的Zigbee標準產品供應商。
  • 3年2000億還不夠、再招5000名工程師,正在變厚的阿里雲
    除政務部門外,上交所、太平洋保險、立白等機構和更廣大的中小企業也基於「雲釘一體」的基礎設施開發了數百萬種企業應用。 「數字經濟時代最大的特點,就是雲+一個作業系統。」張建鋒總結。
  • 阿里雲、百度雲、西部數碼的雲伺服器評測對比
    其實,現在的雲計算技術已經非常高效、節能和安全了,從事雲服務的廠商也在隨之增加,如何選擇靠譜的雲服務商,成為擺在用戶面前的一道難題。常有用戶詢問「阿里雲、百度雲、西部數碼的雲伺服器哪家好」,本文將從這三家雲廠商的產品、價格、服務、網友點評等多角度入手進行評測,可供大家在選擇時多一份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