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鮮亮麗的背後,是一場盛大的財富幻覺,關於中產返貧的扎心真相

2020-12-22 東東有魚

中產財富幻覺

近幾年,我國中產迅速崛起,大多數中產都是各行各業的精英,在一二線城市紮根立足, 有房、有車、有存款,有著不錯的經濟收入和生活品質。

而實際上,中國的中產財富都被綁在房子上,看似財富殷實,實則終究是「紙上富貴」、不堪一擊。明明手握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資產,過著有車有房的日子,中產們卻焦慮萬分,不敢生病,不敢休息,不敢辭職。

我們曾在《看似財富殷實,實則不堪一擊,存量經濟與內卷博弈下的中產返貧之路》一文中提到,中產家庭還面臨著房貸、子女教育、醫療和養老四座「大山」。房貸擠壓了中產的消費和儲蓄空間,更掏空了6個錢包和未來二三十年的現金流,扭曲的教育軍備賽,不僅是一場偏離軌道的「賭局」,更是一場階層保衛戰。一人生病,全家返貧,不可預估的醫療費用將成為壓倒中產家庭最後一根稻草。養老,更是場曠日持久、彈盡糧絕的硬仗!

中產光鮮亮麗的背後,是一場盛大的財富幻覺。脆弱的家庭負債表岌岌可危,面對風險毫無抵抗之力,一旦遭遇現金流斷裂,手中的財富就會化為泡影。焦慮於階層地位的城市中產,一旦面臨經濟增速停滯,階層的固化甚至下滑,將從焦慮變為現實。

中產返貧是必然規律

一切建立在虛無之上的東西都不會長久,真正的財富是能夠持續帶來現金流的資產。

根據凱文.費雪的「貨幣幻覺」理論,即人們往往只從名義價值的角度去度量手中持有的貨幣,卻沒有考慮到通貨膨脹對名義價值的侵蝕,比如工資漲一倍而物價漲兩倍,實際工資不僅沒有增長反而減半。

如果把資產價格納入通脹考慮,經物價修正後的真實收入水平,或大大超出我們的想像。同時,絕大多數居民財富的背後,是巨量的債務和高企的槓桿。資產膨脹帶來的財富擴張,被樓市泡沫和通脹裹挾,共同製造出一種財富幻覺假象。

社會分層研究專家、清華教授李強的一項研究顯示,中國的中產階層中,超過七成屬於接近下層的邊緣層。也就是說,超過七成的中產,隨時都有滑落至底層的危險。

看似殷實的中產,實則活在財富假象的「空中樓閣」中,一旦遭遇經濟危機、健康危機,很容易就從原本階層滑落。

由於中產階級本身背負了大量債務,且現金流面臨不可持續的風險。所以,一旦現金流中斷,很容易就會掉出中產階級隊伍,中產的財務結構決定了中產返貧將是必然規律。

中產返貧的幾個扎心真相

1、中產收入陷阱

根據美國經濟學者Amelia Josephson的統計,一般人在45歲時邁入收入水平的巔峰,而後的收入水平便趨於下降,「收入天花板」真切存在。而代表著「美國夢」的中產,正在經歷收入坍塌、階層滑落的現實。

1947~2011年平均每小時和每周工資變化趨勢

1959~2011年所有全職全年受僱者的年收入中位數

1947年-1973年,中產階級的收入穩步上升,從1959年-1973年,14年漲幅為22%;此後1973年-2011年這三十年,以通貨膨脹調整後的美元為單位,中產收入反而大幅下降,然後常年維持在低位:中產年收入中位數下降了8.2%,實際收入從1973年的45748美元降到了2011年的42000美元。

70年代後,隨著全球化的深入和技術性變革,美國製造業大幅萎縮,國內的就業崗位開始急劇減少。美國中產收入停滯不前,中產階級處境每況日下,貧富差距不斷擴大,中產階級逐步塌陷。美國引以為豪的「橄欖型」社會一去不復返,再也難以回到父輩時期的繁榮。

中產階級的滑落與消失,都是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曾經歷過的。可以預知的是,我國也難逃中產消亡之路。

2012年以來,我國經濟下行壓力與日俱增,告別了過去GDP高歌猛進的增量經濟時代,進入了一個新的存量經濟模式。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也開始進入下行通道,2016年僅比2015年增長了5.74%,遠遠低於2000~2016年的平均增速12.7%。

隨著經濟增速的放緩和物價水平的提高,中產的收入增長或遠遠落後前20年,甚至相當一部分人的工資增速跑輸通脹。「收入原地踏步,物價卻坐上了火箭。」辛辛苦苦30年,工資連通脹都沒跑贏,或在未來成為現實。

2、教育改變階級的機制正在失靈

教育軍備競賽從娃娃抓起,從幼兒園鄙視鏈到入學「順位優先級」,20萬一年的國際幼兒園,「月薪3萬撐不起一個暑假」,各種課外班補習班,動輒上百萬的教育支出...... 「雞娃」家長們削尖了腦袋擠進稀缺教育資源,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期望自己的孩子能站在自己的肩膀上,超過自己當年的階層與成就。

教育焦慮背後,是一場階層保衛戰。中產家長有兩個願望:希望孩子不要像自己一樣辛苦,同時保住現有的階層和財富。

精英教育要求每個人都成為「人上人」,激烈的內卷並沒有帶來教育的真正進步,反而造成了資源的浪費與精神的內耗。

內卷並不是中國的專利,根據美國勞工部的數據,2010~2020年間總計有1600萬大學生,但僅有856.2萬個工作崗位空缺。1600萬大學生,競爭856萬個工作崗位,剩下700多萬大學生,面臨畢業即失業的命運。並且「學歷冗餘」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高學歷不對就業穩定的保障作用下降,大學學歷與高中學歷失業率的差距不斷縮小,教育改變階級的機制正在失靈。

在中產教育焦慮背後殘酷事實是,大部分孩子長大以後都很難超越自己父母所在的階層,孩子不如自己優秀、孩子收入不如父母將是大概率事件。

中產階級上升的通道極其狹窄,只有極少部分的人能夠上移到富人階層,很大部分的人重返貧窮階層,而在留在中產階層的人,也面臨著階級滑落的危險,始終不能安穩。

數據來源:美國皮尤研究中心

上升通道極其狹窄,下滑通道卻暢通無阻。而學區房、課外班補習班、外教、留學……,中產在重壓和焦慮下,不惜傾盡所有為教育慷慨解囊,成為一波一波商家眼中最肥沃的韭菜。

3、養老靠國家,靠子女的時代已經過去

隨著人均壽命的延長和老齡化的加劇,養老正在成為我們躲不過的危機。

曾何幾時,「計劃生育好,政府來養老」是我國的核心養老模式,而眼下,養老靠國國家、靠政府正在變得不現實。

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19-2050》,養老金將在2028年首次出現當期結餘赤字,養老金累計結餘2035年耗盡。

當前我國社保形勢已非常嚴峻,高度依賴財政補貼,養老金缺口十分突出。到我們真正要退休的時候,可能已經領不到足額的養老金,現在交的保險並不能保證我們退休後的養老金。

同時,在少子化危機下,養兒防老也在逐漸失效。一對夫妻至少要供養4個老人、1個子女,每個月都入不敷出,生活成本與房價高企壓縮了養老空間。

老來失能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因老致貧」將家庭拖入深淵。中國式的養老最後拖累成兩代人的雙雙破產、彈盡糧絕,最終「家庭的溫情,最終都毀在缺錢上」。

無論什麼關係,受制於人,從手心朝上開始。而養老靠國家、靠子女的時代已經過去,「終生自立」、靠自己養老才是真正行之有效的途徑。

如何保衛我們的財富

對於中產來說,如何才能避免在財富晉級的路上掉隊,保衛我們辛苦賺來的財富?

過去幾十年,貧富差距不斷拉大的根源就在於資產配置,在寬鬆貨幣政策和低利率環境下,誰擁有金融資產,誰就受益。中產的財富結構過度集中在房產上,且槓桿和負債率過高,擠佔了資產配置與財富升值的空間。富有群體因為投資分散、有很多金融資產,其收入增長速度秒殺只擁有現金的中產和窮人。

財富管理,是一輩子的事情。合理的財務規劃能夠幫助我們避免「老鼠賽跑的陷阱」、實現財富的平穩增長。

收入結構才是決定一個家庭富有還是貧窮的關鍵因素。中產家庭財務最大的癥結在於收入單一,一旦停止工作,現金流不就就會中斷。因此,開闢多種收入來源和睡後收入才是根本解決之道。同時還要避免享樂主義和消費主義,避免掉入消費陷阱。

中產返貧的主要途徑集中於因病致貧、失業、創業、投資失敗與老後破產,合理配置必要的險種也是中產財富的「穩定器」。同時,還要找到穩定的現金流為家庭資產的升值保駕護航。

終身增額壽險被稱為「與生命等長的現金流」,可以實現鎖定利率、強制儲蓄、潛在教育金、養老金準備和現金流轉換等功能。

同時,終身增額壽險是剛性兌付的,哪怕公司倒閉了,還有保險保障基金、再保險等兜底。

年金險是目前金融界公認的最持續、最穩健、最安全的「長期穩定現金流」,始終會讓你有確定的錢去抵抗不確定的風險。

除此之外,增額終身壽還可以資產進行保全、債務隔離與財富傳承。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單獨擁有自己的財富,而不希望自己辛苦打拼而來的財富被孩子未來的「另一半」收割。增額終身壽可以確定財富不受婚變和糾紛的影響,將未來的「不確定性」變成了一定。

增額終身壽財產傳承是免稅的,可以精準、安全地把錢交接到指定繼承人的手上,就算父母生意破產或者欠下高額債務,受益人也不需要用這筆錢來還債,孩子的養育金和教育金依舊可以得到保障。

窮人只有支出,中產階級買他們以為是資產的負債,富人分散配置金融資產。經濟風險來臨時,最受傷的往往是中產階級,窮人早已被財富浪潮無情拋棄,而富人不僅不會受到波及,財富反而還會繼續增加。如果錢不能流向我們的口袋,那我們就要流向財富聚集的地方。中產註定無法擺脫財富焦慮,未雨綢繆、做好家庭財務安排才能有備無患。

相關焦點

  • 看似財富殷實,實則不堪一擊,內卷博弈下的中產返貧之路
    中產返貧之路中產是一個國家社會結構的中流砥柱,為國家經濟提供頭腦和市場,對維持社會良性運轉起著重要的作用。中產滑落並非個例,貧富差距不斷拉大、中產階級塌陷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難題。近年來,中國中產不斷崛起,而在光鮮亮麗的背後,卻是無奈又尷尬的現實處境。
  • 當下,我國多少人、家庭是「偽中產」?光鮮亮麗背後,是另一模樣
    2019年我國胡潤發布的《2019胡潤財富報告》中就顯示了,那時我國居民家庭財富的狀況,也對於我國家庭的中產標準作出了明確的劃分。報告中,將我國中產階級的家庭標準設置在了300萬元,也就是說你的家庭資產達到了300萬元的話你就算是中產階級了。
  • 考研熱潮中,為什麼很少出現「寒門學子」的身影?背後真相扎心了
    考研熱潮中,為什麼很少出現「寒門學子」的身影?背後真相扎心了近幾年,在各大高校中掀起了考研熱潮,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的上漲,這其中有一個問題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過,那就是考研的大軍中,很少出現寒門學子的身影,這是為什麼呢?難道他們就不想考研深造,更好的去改變自己的現狀嗎?經過對一些寒門學子的問答,不考研背後的真相讓人心酸。
  • 內容產品如何讓你萌生「中產幻覺」
    內容消費升級背後不過是一個樸素的願望:我想像個精英一樣去看這個世界。然而,精英的題中之義註定了這是一個無法量產的概念。一個APP很難讓你速成精英,畢竟,一個平凡的我,如何拯救一個平凡的你?不過,它有一百種方法讓你覺得自己是個精英,這就是所謂的中產幻覺。
  • 「二手女神」深得男心?光鮮亮麗的背後,卻是「拼」出來的?
    引言世界之大無奇不有,隨著網絡的盛行,也讓我們了解很多關於生活的趣事,但在近段期間,也會爆出了上海「名媛」的事件,從外表上來看雖然是光鮮亮麗也是深得男心,但是這背後都是「拼出來的」,這一幕也是瞬間引起了廣大人們的熱議。
  • 背後真相扎心了
    背後真相扎心了九年義務的普及,寒門家庭不用再擔心孩子上不起學,農村孩子紛紛有了受教育的機會,這一舉措看似把孩子們拉向了同一水平線,可為什麼寒門卻還是難出貴子呢?因為教育的差異依然存在,今天就來重點分析一下這背後的真相,做好扎心的準備吧。
  • 財富金瑞21走紅,背後的真相值得深思
    靈魂發問背後,有兩大現象值得關注,一是人逃不過生老病死,一場大病可能毀掉一個家庭,凡事都要未雨綢繆。二是保險已經越來越多地成為家庭「剛需」,除了疾病理賠,還肩負了家庭財富配置的重任。傳統財富配置是存到銀行吃利息,遇上低利率+通貨膨脹時代,存的越多,縮水越多,只能做個低保障的「打工人」,或者「尾款人」,遇到點緊急事都成為「扎心的老鐵」。炒房?P2P?炒股?沒有個十八般武藝,是應對不了市場的七十二般變化的,錢就像龍捲風,來得快,走得也快。
  • 大連的中產階層扎心了!他們是如何被房地產榨乾的
    0中產這個詞,今天已近乎一個笑話。前幾年,當媒體上流行的中國「中產階層消失」這樣的說法時,筆者就指出過,其實中產階層在當今的中國並沒有消失,只是應該改換一個說法。把「中產」兩個字改為「中慘」,即是中等程度的悲慘,或許更加符合現在中等收入階層的真實情況。
  • 人類在一場曠日持久的「幻覺」裡狂歡
    人類在一場曠日持久的「幻覺」裡狂歡 這個世界是真的存在的嗎? 讓我們走進這個感官下的世界, 一探被幻覺包裹的真相。
  • 【餘情餘理】身份認同的真相與幻覺
    如果我們認識到每個人都有很多身份認同的真相與幻覺,每一個真相與幻覺又各不相同,那就能理解人們對同一問題的不同反應了電影《天啟四騎士》正在臺灣公映,章子怡在影片中扮演的角色被拍下成疊的豔照,並在洋人面前屈膝調情。
  • 夜讀丨中國式婚姻背後扎心的真相:你活成了方丈,我活成了師太
    作 者:北叔中國式婚姻背後扎心的真相:你活成了方丈,我活成了師太09:33來自中國搜索主播 | 小梅前段時間,和同事出去聚餐,聊天中談到關於婚姻裡夫妻關係的話題。中國式婚姻背後,有著怎樣殘酷的真相?01 知乎上,有一個瀏覽量很高的提問:夫妻兩人一天下來不超過5句話,將近三年沒有性生活,這樣的日子該怎麼過?評論下方很多人表示自己也是同樣的情況,每天身心備受煎熬,只是奔著孩子在過罷了。夫妻過成了單身,無性無愛,沒有溝通,沒有交流,想離婚沒藉口,想堅持沒盼頭…...
  • 北京河北兩屆高考狀元背後折射出的扎心真相(深度好文)
    他的原話是這樣的:"高考是階層性的考試,農村地區越來越難考出來,我是中產家庭孩子,生在北京這種大城市,所以在教育資源上能享受到得天獨厚的條件,是很多外地的孩子或者農村的孩子享受不到的,所以就決定了我在學習的時候確實能走很多捷徑。
  • 《獅子王》「真獅版」特效逆天 背後真相卻很扎心
    原標題:《獅子王》「真獅版」特效逆天,背後真相卻很扎心最近,迪士尼大招不斷,從發布「真人版」《花木蘭》預告片到上映「真獅版」《獅子王》,引發了網友一波又一波回憶殺。影片中,無論是老獅子王木法沙與辛巴之間的父子之情,丁滿、彭彭對辛巴的撫養之恩,還是長大後的辛巴在重奪家園的鬥爭中領會到的責任真諦,無一不令人動容。
  • 盛大金禧為客戶打造穩健的財富管理平臺
    盛大金禧嚴格把控風險控制這條生命線,堅守原則,恪盡職守,保證各項工作平穩進行,做保障客戶財富安全最堅實的後盾,而我們也將繼續加強風險控制能力,並採取強有力的風控手段,為盛大金禧的發展戴上抵禦風險的防護口罩,為投資者的資產安全保駕護航。
  • 你以為自己是中產,實際上是幻覺!
    既然你誠心誠意的發問了,那我就大發慈悲的告訴你,他們有一個統一的名字,叫中產。 讓百度準確回答你什麼叫中產。 那到底什麼標準算中產?中產是有時間?有錢?有追求?還是其他的什麼? 《福布斯》對天朝的中產定義是年入1-6萬美刀,生活在城市裡,年齡45歲以下。按照這個定義,我驕傲的宣布:帝都所有人,都是中產!可喜可賀!恭喜恭喜!
  • 全球中產財富分布版圖
    全球中產財富總額排名前10位有哪些國家呢?全球家庭財富分布如何?瑞信研究院發布的第6份全球財富報告——《2015年度財富報告》,提供了當前全球家庭財富和人均財富的分配直觀的信息。報告以美國作為基準國家,按當地擁有5萬~50萬美元的財富標準(按2015年年中的價格計算)來界定中產階層成年人。
  • 陳冠希分享育兒經驗,聲稱從不讓女兒碰電子產品,背後真相太扎心
    我們都知道明星是一份高強度的工作,他們每天遊走在片場、晚會、商演中,行程滿滿當當,很多明星當了父母后都曾公開表示很愧對子女,沒能全身心用更多的時間去陪伴他們成長,甚至也有些明星父母情願隱退來陪伴子女,哪怕犧牲掉如日中天的事業,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 關於家暴,背後的3個扎心問題
    現實生活中有不少的施暴者,自身有較高的教育程度,也有不低的社會職位。他們不會把人渣二字寫在臉上,但卻由於自己的身家背景,和憨厚模樣讓不少人替他說話。 那些表面是老實人又或者是有一定背景的人,總會受到很多人的偏袒罔顧事實,也正因為這些輿論,所以讓被害者不敢輕易聲張,那個人背後的精神支柱太強大,以至於讓人心生畏懼。
  • 中國3000多萬中產家庭「財富」地圖
    胡潤研究院新近就發布了《2018年新中產圈層白皮書》(China New Middle Class Report 2018)。白皮書一共36頁,從規模、分布、生活現狀、情感現狀、財富觀等各個維度描繪了我國新中產的畫像。槓桿遊戲覺得很有趣,和杆友們一起分享下。
  • 別傻了,真相太扎心
    甄嬛從入宮到成為太后,她的一生中曾經經歷過兩個男人。一個是雍正,一個是果郡王,那這兩個男人到底哪個才是甄嬛的真愛呢? 其實並不是,真相實在是太扎心了。今天小奕就給大家深度解讀一下為什麼甄嬛對果郡王並不是真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