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成立公益組織 堅持15年關注退役運動員轉型

2020-12-11 公益時報網
李寧成立公益組織 堅持15年關注退役運動員轉型

2016-08-24 來源 :公益時報  作者 : 張璇

 2015年中國運動員金融教育調研報告顯示,中國運動員普遍缺乏金融教育知識,但其中大多數人渴望接受金融教育,保持財務健康。

運動員培訓項目之一《冠軍夢想中心》為運動員提供多媒體教室及圖書館。

8月22日,第31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巴西裡約正式閉幕,中國隊以26枚金牌、18枚銀牌、26枚銅牌的成績名列獎牌榜第三。

值得一提的是,回顧整個比賽歷程,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僅是對冠亞季軍的爭奪,還有眾多中國運動員表現出的個性以及在世界舞臺上的自如應對。

中國運動員在世界賽場上正拋棄千篇一律的木訥和呆板,逐漸展現出個性的一面。如今,很多運動員可以從容自如地接受媒體,甚至是外媒的採訪,用英語和記者們打趣開玩笑,不再像以前,連對讓自己評價一下比賽表現的問題,都只能支支吾吾說出一句「no comment(不予置評)」。

把時鐘撥回到30年前,如此「國際範兒」的中國運動員鳳毛麟角。缺少國際視野和與國際同行溝通交流的能力,讓中國體育人在國際體育項目的規則制定上一度處於劣勢。

「中國第一代體操王子」李寧對此深有體會。或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卸任國際體聯職務的李寧在從商多年後,於2001年捐資10萬美元成立中國運動員教育基金,為中國退役運動員和教練員(包括港、澳、臺地區)提供外語技能、體育管理、商業行政、創業等運動以外的知識,藉以幫助國家體育專業人員做退役後轉型準備。

李小鵬、羅雪娟、滕海濱、張怡寧等都接受過基金的英語培訓。

英語好一點,發言權會更大

作為80年代中國體操界的標誌性人物,李寧在退役後進入國際體操聯合會,任職技術委員會委員。「賽而優則仕」的李寧在國際體聯感受到了甚至比比賽更大的壓力。

體操聯合會內歐洲國家的委員往往協同作戰,在規則的制定和解釋上作出有利於歐洲選手的決定,裁判亦是如此。雖然此前有國家體委的行政官員出任過國際體聯的副主席和理事,但受制於語言等問題,對中國體操的助益甚小。李寧同時也遇到諸多此類的問題,深刻地意識到:如果英語好一點,發言權會更大,運動員會更好。

要在國際場合爭取民族和國家利益,自己首先就要更國際化,而語言是國內體育界人士進入國際性體育組織爭奪話語權最大的障礙,背後的癥結是運動員綜合素質普遍不高。

或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卸任國際體聯職務的李寧在從商多年後,於2001年捐資10萬美元在香港成立中國運動員教育基金會。(在大陸主要以「中國運動員教育基金」的主體來開展項目。)

6000多名運動員接受英語培訓

2004年5月,中國運動員教育基金為中國國家隊4名運動員(李小鵬、羅雪娟、滕海濱、張怡寧)實施運動員學習計劃。2005年1月,英語項目推廣到國家隊,但實施的過程卻不是一帆風順。未形成體系的英語課程、對英語項目知之甚少的運動員等問題,成為現任秘書長關心怡所面臨的最棘手的問題。

出身於香港、成長於多倫多的關心怡一直是從事教育培訓,在2005年受李寧的邀請來北京開展這一項目。起初,她完全不知道從哪裡入手,因為很多運動員的第一印象:「這是李寧公司的一個廣告項目」或「你需要運動員做什麼」。為了能夠順利地開展項目,她開始從各隊總教練下手,為他們上英語課,進而形成自上而下的推動。

關心怡記得,有次去找射擊隊總教練王義夫上課,30分鐘的課程,工作繁忙的王義夫打了20分鐘的電話。即便是這樣的效率,但面對全新知識的攝入,上過兩節課後的王義夫果斷接受了英語培訓,並且要求成為射擊隊的必修課。在幾乎給所有大項目的總教練上過一輪課後,才有大批運動員開始參加英語課程培訓。

根據運動員的需求,基金的英語課程偏向於日常的交流,會安排教練員和運動員參加英國聖三一(Trinity College London)考試,以評核運動員的英語水平。至今,已有約1000名運動員考過一級至九級不等的成績。

「基金成立的最初目標是為那些頂尖的運動員(約200名國家級運動員)服務的。在08年的時候,我們發現不僅是國家隊,很多其他的運動員很喜歡學習,也有學習的能力。」關心怡表示在北京奧運會之後,基金會為運動員進行免費英語培訓的地區越來越多。截至目前,因英語培訓項目受惠的運動員已累計達6000多名,他們分別來自國內20個省市地區,109支隊伍。

做培訓多年,關心悅也會問自己:為什麼還在堅持做這個項目?「很多人看到運動員最輝煌的一面,最好的一面。但很多年輕運動員是沒有人支持的。」她說。

在這裡,老師猶如這些年輕運動員的父母或朋友,平日會和他們進行交流。「正是這樣一份普通的愛,起碼讓他們覺得有人關注他們。」關心怡表示。

為退役運動員提早做職業規劃

英語培訓並不是唯一的培訓內容,因為對於運動員來說,一旦退役就必須面對新職業的挑戰。根據國家體育總局統計,我國每年約有3000多名運動員面臨退役,大多數都沒有奧運冠軍或世界冠軍的光環。做什麼才適合?對運動員來說這是個關乎生存的重大問題。

2006年有媒體發現我國前舉重冠軍鄒春蘭在大眾浴池為顧客搓澡,每月收入不到500元;曾獲得世界長跑冠軍的艾冬梅,退役後一家三口租住在北京一個10多平米的小屋裡,2007年她聲稱要變賣金牌,以緩解家庭生活困難;曾獲得兩枚大運會金牌的體操運動員張尚武,由於得了跟劉翔差不多的傷病--跟腱斷裂,在2005年無奈退役。幾年後,有網友發現他在北京的地鐵裡賣藝,生活窘迫他還把自己的金牌以150元的價格賣掉。

「平日裡看到的運動員大都是奧運冠軍和世界冠軍,但他們背後有很多與其年齡相仿的運動員。他們20多歲,早就是省隊的冠軍,或者拿過很多獎牌。但可惜卻沒有參與世界比賽的機會。」關心怡說。

因此,基金也專門開展了一系列針對退役運動員的課程。基金致力與國內外著名大學學府合作,並提供獎學金名額,幫助更多運動員完成學業。應運動員的學習需求,基金為即將升讀大學的運動員提供綜合培訓課程,增強他們的學習技能,以便及早適應今後的大學生活。

退役運動員運動體能康復訓練職業培訓計劃主要聘請國內外資深專家授課,培訓退役運動員及教練員成為專業的體能康復培訓師。

為了促進教練員和運動員全面發展,基金還開辦專題知識講座,包括「愛周末」活動和媒體應對策略課程,幫助備戰奧運的體操隊、羽毛球隊、舉重隊、跳水隊等,正確的面對媒體以及輿論。「愛周末」活動曾舉辦了「與人溝通」、「情感心理」等講座,以及「日本文化」、「印度尼西亞文化」、「中國服裝文化」、「傳統工藝」等文化活動。

現服務於浙江遊泳隊,原全國蹦床錦標賽冠軍韓臣表示:「作為一名退役運動員,我們對運動損傷有著更切身的體會,看著那些現役的運動員,猶如看到曾經運動場上的我。我要去幫助那些運動員從傷病中走出來。」

曾經接受過韓臣幫助的2008年北京奧運女子蹦床金牌何雯娜及2012年倫敦奧運會男子蹦床冠軍董棟都表示,韓導(韓臣)的幫助延長了他們的職業生涯,才讓他們有機會參加這屆裡約奧運會。

沒有站到世界最高領獎臺的運動員雖然很多,但那些曾經站上過世界最高領獎臺的運動員在退役之後也會陷入迷茫。

據媒體報導,前奧運冠軍程菲在退役後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起初程菲出差回來後不知道有報銷一說。曾經出門吃飯,她只帶著銀行卡,遇到刷不了卡的地方,只能餓著肚子。要出國,連辦個護照都不知道去找誰。之前在國家隊封閉的環境下,運動員的衣食住行都被包辦了。然而退役後想融入社會,卻又是另一種挑戰。

程菲說,之前國家隊為短期內快速達到爭金奪銀目的,從地方隊囤積了大量人才,優中選優,而囤積起來的這些人,大部分要麼被老隊員壓制,沒有比賽出頭的機會,要麼因年齡、傷病等問題最終離開,進入國家隊時的那份榮耀變成了苦澀,念及此,程菲感慨,國家隊才是浪費人才的地方。

面對這種情況,關心怡表示:「來我們這邊上課的運動員會比那些沒有來上課的運動員,更早打算自己退役之後的路,是去上學,還是做體育產業,或者做教練,或者準備去培訓。」因此,基金近年也增加了財商管理培訓,目的是幫助運動員掌握個人理財知識,促進金融知識的普及。

她回憶道,有段時間孫楊在經歷人生的最低潮,他的父母來北京陪他。這時他找到我說:「您幫我找些課程吧,我想學習。」

「運動員不會在最輝煌的時候找中國運動員教育基金,他們往往會在最低谷的時候過來。這也是基金的抱負,為運動員提供教育培訓的服務和機會,與他們一起同行。」關心怡說。

■ 本報記者 張璇

相關焦點

  • 攜手冠軍基金,FESCO Adecco助力退役運動員職業轉型
    上海2018年10月23日電 /美通社/ -- 10月20日,由冠軍基金、中國青年創業就業基金會、寶成國際集團、FESCO Adecco(外企德科)聯合舉辦的2018年全國退役運動員行政管理職業培訓班在上海順利結業。
  • 退役運動員運動體能康復訓練職業培訓班結業
    2012年2月27日, 「第一屆退役運動員運動體能康復訓練職業培訓班」結業典禮在國家體育總局訓練局舉行了結業典禮!
  • 全國退役運動員轉型健身教練培訓班就業實習工作圓滿結束
    4月27日,體育總局人力中心就2017年全國退役運動員轉型健身教練國家職業資格培訓班運動員就業實習工作組織召開了實習工作總結座談會,對職業轉型培訓的就業實習工作進行了系統的總結梳理。為促進運動員就業,幫助退役運動員全面熟悉了解新職業的工作環境、工作內容、工作方法, 體育總局人力中心在總結2016年工作基礎上,於2017年4月1日至4月30日委託江蘇省體育人才服務流動中心,在2017年全國退役運動員轉型健身教練培訓班後期組織了運動員職業培訓就業實習工作
  • 30名香港運動員獲頒發約100萬獎學金 助其退役進修轉型
    中新社香港10月21日電 (記者 韓星童)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港協暨奧委會)轄下香港運動員就業及教育計劃(HKACEP)主辦的「超越理想成就非凡」嘉許典禮21日舉行。30名香港運動員獲頒發「教育獎學金計劃」獎學金,金額共達100多萬元(港幣,下同),用於支援他們進修不同課程,協助他們退役轉型。據悉,HKACEP自2008年成立,致力於為計劃退役及已退役運動員提供就業、教育、生活技能及諮詢支援。HKACEP過往曾提供的服務計劃共有791名香港運動員參與,計劃推出至今已批出獎學金600多萬元,給予116名體育成就卓越的運動員。
  • 體育總局人力中心2019年全國退役運動員轉型戶外指導員培訓班在...
    體育總局人力中心2019年全國退役運動員轉型戶外指導員培訓班在廣州開班 發布時間:2019-04-23 來源:人力資源開發中心 字體
  • 轉型!2020山東省退役運動員健身教練國家職業資格培訓班開課
    來自賽艇、皮划艇、帆船、田徑、遊泳、跳水、自行車、武術散打、拳擊、跆拳道、柔道 、摔跤、網球、排球、橄欖球等十餘種項目的30名優秀退役運動健將將參加為期6天的集中職業轉型培訓。本次培訓班旨在貫徹落實國家體育總局和省體育局關於做好退役運動員保障工作,積極為退役運動員就業創業提供指導和職業培訓,幫助他們順利實現職業轉換。
  • 從運動員李寧到國潮「李寧」,疫情下三十而立,仍然一切皆有可能
    【從運動員李寧到「李寧」】 提到李寧,幾乎人人想到的都是運動員李寧以及他的運動品牌「李寧」,二者缺一不可。 作為二十世紀最傑出運動員之一,李寧憑藉十四項世界冠軍、106枚金牌創造了世界體操史上的神話,成為人盡皆知的「體操王子」。
  • 體育總局人力中心第二期全國退役運動員轉型教練員培訓班結業
    體育總局人力中心第二期全國退役運動員轉型教練員培訓班結業 發布時間:2019-10-09 來源:人力資源開發中心 字體:
  • 兒童運動能力培訓牽手退役運動員
    全國首個面向退役運動員的兒童運動能力指導師公益培訓班日前在京啟動。該培訓班由冠軍基金、中國青年創業就業基金會、寶成國際集團聯合主辦、超我多功能中心協辦,旨在幫助運動員掌握從事兒童運動能力指導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對接市場需求,助力運動員轉型。
  • 劉翔姚明孫楊、林丹李寧劉國梁,究竟誰是中國最有影響力的運動員
    一是1982年,第六屆南斯拉夫世界盃體操比賽,19歲的李寧一人單槓自由操跳馬鞍馬吊環和全能6項冠軍,奪得男子全部7枚金牌中的6枚,創造了世界體操史上的神話,一時被譽為「體操王子」。二是1984年,中國第一次參加第23屆洛杉磯奧運會,李寧在男子體操比賽中奪得男子自由體操鞍馬和吊環3項冠軍,三金兩銀一銅,他一人拿到的獎牌,接近中國代表團獎牌總數的1/5,也是該屆奧運中獲獎牌最多的運動員。成績斐然。今天看起來,李寧這些成就也許已不算特別輝煌。
  • 2020年首屆甘肅省退役運動員轉型遊泳救生員國家職業資格培訓班結業
    12月16日下午,由甘肅省體育局、中華全國體育基金會主辦、甘肅省社會體育管理中心和甘肅省體育工作第二大隊承辦的2020年甘肅省退役運動員轉型遊泳救生員國家職業資格培訓班在省體工二大隊順利結業。
  • 對話李寧:運動員和企業家是兩種人生
    最引人注目的還是桌上那座半人高的黑色雕像:雕像中的人右手高舉火炬,左手後擺,身體前傾,大腿高抬,做出奮力奔跑的姿態——那正是李寧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吊著威亞在鳥巢上空行走的形象。「運動員基因是我給公司注入的最大財富。」李寧對來訪的《財經》記者說道。他說,李寧公司比任何同行都更有能力做好一個受消費者喜愛的本土體育用品品牌。
  • 57歲體操王子李寧現狀:身價百億頭髮已脫落,妻子依然貌美有韻味
    這句話用在我國著名體操運動員李寧的身上,亦是十分合適。有著「體操王子」的李寧是國人的驕傲,在賽場時,他為我國獲得了無數的榮耀,而在退役後,他同樣成為了中國體育品牌的佼佼者。而在他成功的人生中,也同樣有過短暫的失敗,那麼李寧又是如何應對的?現如今57歲的李寧近況如何?一、輝煌的體育生涯,當之無愧的體操王者李寧,1963年3月10日出生於廣西來賓市。
  • 舉辦2017年全國退役運動員綜合素質培訓班的通知
    體育總局人力中心關於舉辦2017年全國退役運動員綜合素質培訓班的通知、中央軍委訓練管理部訓練局軍事體育處:為落實國家關於運動員保障和職業轉型工作的要求,幫助退役運動員提升綜合能力,國家體育總局人力資源開發中心將委託陝西省體育局人力資源開發中心於2017年7月舉辦「2017年全國退役運動員綜合素質培訓班
  • 告別賽場迎接嶄新人生 150名江蘇優秀運動員退役
    今天(7月31日),2020年江蘇省優秀運動員退役儀式在南京舉辦。褪下戰袍、告別隊友,150名江蘇優秀運動員正式告別賽場,迎接嶄新的人生。  今年23歲的江蘇省田徑隊退役運動員王格格告訴記者,她正在南京體育學院讀研一,專業是體育教學,準備畢業以後當一名體育老師。
  • 他與李寧關係不俗,被比作綠葉,退役國外發展不順,回國帶拉拉隊
    我國在體操領域的成就十分顯著,自李寧那個時代至今,體制內的優秀人才也是一批批被發掘。說起與李寧同時期的體操選手樓雲,估計很多人都會感到陌生,樓雲一生至今經歷過大起大落,曾經被競爭對手蓋住過光芒,也曾在創業途中遭遇過困苦。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樓雲的過往事跡和現今狀況。
  • 中國運動員職業發展跡
    5、加大職業轉型過渡期的心理調適和職業培訓力度。從2008年開始,國家體育總局面向全國體育系統舉辦的實驗性、探索性、典型性職業轉型培訓班共計40多期,初步培育和確立了包括教練員、社會指導員、體育經紀人等多樣的適合運動員的職業轉型培訓項目。     6、為運動員辦理退役證書和舉行退役儀式。2010年起,黑龍江省體育局開始為退役運動員辦理退役運動員證書。
  • 當世界冠軍走下賽場——熊國寶的退役之路
    熊國寶在進行體能訓練。據奧運冠軍楊揚和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共同發起設立的體育公益專項基金——冠軍基金的數據,全國在役運動員約14000人,按照優秀運動隊15%-20%的年更新率,平均每年有近3000名運動員退役。現實中這個數字會因為統計範圍的擴大而上升。運動員走出賽場,擺在他們面前的選擇更加豐富。「第二次人生」儘管有迷茫,但也意味著新的機會。熊國寶就抓住了這個機會。
  • 退役運動員華麗轉身 健身教練國家職業資格培訓班開課
    來自賽艇、皮划艇、帆船、田徑、遊泳、跳水、自行車、武術散打、拳擊、跆拳道、柔道、摔跤、網球、排球、橄欖球等十餘種項目的30名優秀退役運動健將在全時健身嶗山區大拇指店進行為期6天的集中職業轉型培訓。本次培訓班旨在貫徹落實國家體育總局和省體育局關於做好退役運動員保障工作,積極為退役運動員就業創業提供指導和職業培訓,幫助他們順利實現職業轉換。
  • 中國知名度最高的運動員
    姚明姚明,出生於上海,前中國籃球運動員,司職中鋒,綽號「移動長城」,中國籃球的代表人物,現任中國籃協主席、十三屆全國青聯副主席。姚明球員時代手感柔和,是球隊內線防守支柱。他2002年以NBA狀元秀身份被火箭隊選中,NBA生涯8次入選全明星,5次入選最佳陣容。李寧李寧,奧運冠軍、企業家,生於廣西來賓,畢業於北京大學,現任李寧體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長,被稱為「體操王子」。體育生涯中先後摘取14項世界冠軍,贏得一百多枚金牌。在第6屆世界盃體操比賽中,一人奪得6枚金牌,創造了世界體操史上的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