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關注 | 中國紀錄片發展報告2020

2020-12-23 澎湃新聞

導讀

在12月15日召開的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上,由廣電總局宣傳司、廣電總局發展研究中心及紀錄中國三方聯合課題組編撰的《中國紀錄片發展報告(2020)》正式發布。該報告全面揭示2020年中國紀錄片呈現多點突破、質量總體提升的發展局面,進入高質量發展關鍵期,產業鏈各環節日益成熟,整體發展態勢持續向好,體現出七大特點。

一、發展政策供給日益完善,政策引領機制不斷健全

作為重要視聽節目形態,紀錄片發展環境越來越好,形成從中央到地方,從政府到行業高度重視的良好局面。

國家廣電總局抓管理促發展並重。廣電總局堅持制度建設與制度執行並重,不斷推進行業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現代化,堅持一手抓管理,一手促發展,推動紀錄片高質量發展。一方面,推動和加強主題主線重大紀錄片生產製作。2018年啟動實施「記錄新時代」紀錄片創作傳播工程。三年來,廣電總局已扶持推出50餘部紀錄片精品項目。另一方面,推動紀錄片挺進主陣地,好作品進入好平臺。為紀錄片在主渠道主陣地播出提供機制保障,確保好作品進入好平臺好時段,實現好的傳播效果。

地方政府積極推動紀錄片發展。一些省把紀錄片發展作為文化建設的支點,高位布局,為紀錄片發展注入新動能。甘肅省多措並舉,確立建設紀錄片大省建設工程,投入專項經費,激發紀錄片製作積極性;組織優秀本土紀錄片評選活動,引領和壯大人才隊伍建設。

北京市廣電局今年出臺《關於支持北京紀錄片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把紀錄片高質量發展納入北京新視聽中長期規劃,從重點題材規劃、精品項目庫建設、推薦評優機制、扶持獎勵辦法等方面作出系列部署。江蘇省精心培育新鮮提案真實影像大會,打造紀錄片交流互動、展示創意、走向世界的平臺;積極推進江蘇百人紀錄片扶持計劃;加快推進紀錄片小鎮建設,探索「紀錄片+」新業態,推動紀錄片產業鏈條不斷延伸、跨界融合。

二、聚焦偉大時代,紀錄片創作取得重大成果和重要突破

從功能拓展看,紀錄片提升為主題宣傳重要節目品類,進入主題宣傳主陣地,成為主題宣傳主力軍。從節目類型來看,形成主題宣傳、人文歷史、社會、美食、自然、科技工程等多題材類型百花齊放的發展格局。從創作藝術來看,呈現出純記錄式紀實化表達與再現式劇情化表達多元發展態勢。

一是抗疫題材紀錄片記錄全民抗疫偉大壯舉。參與抗疫紀錄片生產傳播的主體包括中央和地方廣電媒體、優酷、愛奇藝、B站等新媒體以及大量自媒體,可謂全民參與創作和傳播。這些紀錄片以聯合製作為主要模式,以微紀錄片為主要形態,臺網結合、國內外傳播,從不同角度、側面,全面記錄了中國人民在黨中央領導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偉大抗疫精神,充分詮釋了中國取得抗疫決定性成果的制度優越性。

二是全面深入記錄脫貧攻堅偉大歷史進程。2020年,各級廣電機構生產製作播出了大量的脫貧攻堅題材紀錄片,多角度、多層面真實紀錄、展現了全國各地攻堅克難、全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壯闊歷程和鮮活故事,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中央臺、甘肅臺、雲南臺、河南臺、湖南臺、貴州臺等機構,都推出了系列脫貧攻堅紀錄片,真實生動呈現各地脫貧攻堅的過程與成就,成為決戰脫貧攻堅最真實的記錄者。

三是抗美援朝紀錄片擦亮偉大抗美援朝歷史豐碑。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廣電總局策劃推出一系列抗美援朝主題節目在全國衛視頻道播出,至紀念日當天播出時長佔比達到峰值6.811%,收視時長佔比同步增長,最高值14.687%。《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為了和平》等製作精良的抗美援朝題材紀錄片規模化播出,其收視率超過同時段電視劇,著力以抗美援朝精神鑄造時代精神,成為民族文化基因。

四是人文歷史紀錄片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人文歷史歷來是中國紀錄片創作的富礦,湧現出眾多優秀作品。2020年,傳統文化類題材紀錄片湧現出許多精品力作。其中,紀錄片《百年巨匠》是第一部關於中國20世紀畫壇巨匠、藝苑大師、文壇泰鬥的紀錄片大製作,各終端收看人次達102億;剛剛播出的紀錄片《中國》用極富原創價值的新影像方式和極富表現力的鏡頭語言,營造出極富審美張力的紀錄空間,直觀生動再現中國歷史文化精神血脈,堪稱現象級大製作;《西泠印社》再現百年名社的厚重歷史,描摹了印壇巨匠的家國情懷,謳歌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源頭價值。可以說,中國的人文歷史類紀錄片正在拓展全球同類紀錄片的新境界,彰顯中華文化自信。

三、生產投資主體日趨多元,為紀錄片製作注入活力

從生產投資和生產主體來看,形成傳統電視媒體、新興網際網路媒體、民營製作機構合作競爭與差異化發展格局。

廣播電視臺紀錄片製作呈現出一大四強格局。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保持第一大制播平臺地位,突出國家站位、國際視野,打造國字牌紀錄片品牌,推出系列現象級作品。如《舌尖上的中國》《航拍中國》《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等。

各省臺結合自身定位和獨特資源優勢,探索紀錄片差異化發展路徑。湖南臺保持穩定投入規模,著力打造「青春派」風格紀錄片。上海臺推動工作室制度落地,著力打造「海派」特色紀錄片。江蘇臺以頭部作品為抓手,著力打造「大歷史大人文大文化」風格紀錄片。廣東臺積極推動美食題材紀錄片發展,著力打造商業美食紀錄片IP。

視聽新媒體平臺形成四強競爭格局。優酷、愛奇藝、騰訊視頻、B站四大頭部平臺都將紀錄片作為重要布局,發力紀錄片產業。目前,網絡視聽平臺已成為紀錄片最大的傳播平臺,也是最大的投資生產製作主體,探索出了產業化生態化運營機制。

民營頭部製作機構形成均衡發展態勢。上海雲集將來、北京三多堂影視文化、北京伯璟文化傳播、北京發現紀實傳媒、北京大陸橋等都是國內紀錄片頭部製作機構,保持強大的節目生產能力。

四、商業模式逐步成熟,全產業鏈協同發展格局初步形成

從產業鏈來看,初步形成投資生產主體多元化、付費用戶規模不斷擴大、商業模式逐漸成熟、IP運營全產業鏈協同發展格局。

投資主體多元。從投融資與盈利模式看,紀錄片的典型投資主體為黨政機構、電視臺、新媒體平臺、民營製作機構、國際聯合製作方、企業品牌方、專業投資機構及多元化投資主體等。紀錄節展、提案大會及行業協會成為主要投融資服務平臺,紀錄片專項基金髮揮了重要的引導推動作用。各類企業以高級定製、贊助播出、整合營銷等方式積極參與紀錄片生產傳播。

商業模式漸趨成熟。主要商業模式有:會員付費、紀錄片+電商、IP化運營、企業贊助等。愛奇藝建立了紀錄片分帳模式,60%的紀錄片實現分帳;精品紀錄片具有良好盈利能力,如《生門》實現5000萬元的收入。優酷打造紀錄片生態平臺,探索紀錄片+電商發展模式。如《江湖菜館》《大地私宴》《一百年很長嗎》等聯合天貓、餓了麼阿里魚進行整合營銷。騰訊視頻著力打造精品化國際化產業化紀錄片,《風味人間》實現在奈飛平臺的播出。B站著力打造紀錄片IP,如《人生一串》,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發展。

五、融合傳播成主流傳播方式,形成線上線下聯動、大屏小屏共振的傳播新格局

從傳播來看,形成多屏跨屏互動融合傳播格局,需求導向引領現象級紀錄片不斷湧現。電視頻道仍然是紀錄片播出主陣地,新媒體平臺也上升為紀錄片傳播的主渠道主平臺。2020年,紀錄片還探索在戶外媒體上播出,實現紀錄片線上線下聯動、大屏小屏共振的傳播新格局。現象級節目實現了多屏跨屏融合傳播。

六、應用先進高新視頻技術,大幅提升紀錄片視聽體驗

中國紀錄片技術體系正在向電影工業標準看齊,為觀眾帶來絢麗影像和震撼音響的極致體驗。從技術應用來看,4K/8K超高清、航拍、微距、顯微、超高速拍攝技術應用不斷拓展紀錄片表達邊界,為用戶提供極致視聽體驗;VR、互動技術、人工智慧技術推動紀錄片形態業態不斷創新。

七、國際合作不斷深入,國際傳播力影響力持續擴大

紀錄片是當前中國國際化程度最高的節目類型,當前主要以三種方式加強國際合作,提高國際傳播力影響力。

一是國際合拍。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江蘇臺、優酷、騰訊、B站等,通過國際合作,提高紀錄片國際化程度。國際合拍也是實現國際傳播的重要方式。如《孔子》《習近平治國理政:中國這五年》《從長安到羅馬》等,都通過國際合作實現了廣泛的國際傳播。

二是多渠道推動紀錄片國際傳播。自有國際傳播平臺,如五洲的「絲路時間」「華彩中國」「神奇中國」欄目成為重要渠道。

三是商業化發行成為國際傳播重要途徑。《舌尖上的中國》《風味人間》等許多紀錄片被翻譯成多種語言文字,銷售到其他國家和地區,展現出市場化國際傳播的潛力,實現製作投入和發行收入的良性循環。

來源: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展研究中心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今日關注 | 中國紀錄片發展報告2020》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中國紀錄片發展報告》發布,美食紀錄片仍備受觀眾青睞
    近日,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辦,中國傳媒大學中國紀錄片研究中心、中國國際電視臺共同承辦的2019·中國(國際)紀錄片論壇在北京召開。中國紀錄片研究中心(China Documentary Research Center ,以下簡稱CDRC)主任何蘇六教授在論壇上發布了國家級「紀錄片藍皮書」《中國紀錄片發展報告(2019)》(以下簡稱《報告》)。CDRC自2006年起,連續14年對中央及省市級電視機構、國內知名新媒體紀錄片平臺、國內外大型紀錄片製作公司的紀錄片生產、傳播、營銷狀況進行跟蹤調查。
  • 2020年「中國保險業發展」圓桌論壇暨《中國保險業發展報告2020...
    2020年12月18日上午,由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和北京大學中國保險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CCISSR)主辦、上海商湧科技有限公司協辦的2020年「中國保險業發展」圓桌論壇暨《中國保險業發展報告2020》新書發布會在北京大學經濟學院101會議室舉行。
  • 《中國餐飲產業發展報告(2020)》總報告
    在此背景下,《中國餐飲產業發展報告(2020)》繼續秉承聚焦理論前沿、追求實踐價值、引領行業發展的一貫原則,凝聚了餐飲行業協會、高等院校、研究機構和產業鏈相關服務企業的研究力量,在研究餐飲產業運行狀況的基礎上,著重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對餐飲產業造成的影響,總結了抗擊和防控疫情的經驗,並從產業政策、餐飲企業運行、數位化建設、食品安全等多個角度提出了建議。
  • 烏鎮時間丨《世界網際網路發展報告2020》和《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報告...
    中國軍網烏鎮11月23日電(記者孫智英)23日下午,《世界網際網路發展報告2020》《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報告2020》藍皮書新聞發布會在烏鎮舉行。
  • 五國導演合拍中國主題紀錄片《高考2020》
    2020年的中國高考,因疫情變得特殊。解讀中國工作室邀請五位國內外知名導演,分別奔赴武漢、北京、上海、南京、鄂爾多斯,講述以不同形式參與高考的普通個體故事,生動展現普通中國人的疫時高考經歷,真實記錄2020年中國高考的歷史映像。這五位導演是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英國紀錄片導演羅飛、柬埔寨紀錄片導演潘西西、美國紀錄片導演米切爾·法卡斯、中國紀錄片導演康成業。
  • 尼泊爾官方電視臺首映《今日西藏》紀錄片(圖)
    圖為尼泊爾電視臺舉行《今日西藏》紀錄片首映儀式。 符永康 攝符永康 攝中新網加德滿都12月15日電 (記者符永康)尼泊爾官方電視臺15日舉行《今日西藏》紀錄片首映儀式。該臺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這部紀錄片向觀眾展示真實的西藏,增進中尼人民之間的了解。《今日西藏》紀錄片時長約25分鐘,由尼泊爾電視臺拍攝製作。
  • 時代性互文互動:改革開放40年與中國紀錄片的發展譜系
    關鍵詞: 作者簡介:   內容提要:從媒介生態角度出發,梳理了改革開放40年中國紀錄片的發展譜系,分析了40年來中國紀錄片的觀念、話語、美學變遷和與時代的互文、互動關係,以及紀錄片在
  • 2019年中國紀錄片生產總值約66.6億元
    原標題:2019年中國紀錄片生產總值約66.6億元 「中國紀錄片2019年生產總值約66.60億元,紀錄片產業實際上仍處在良性上升通道,但增速較2016年之前有所放緩。」
  • 中國飯店協會發布《2020中國團餐發展報告》
    近日,在中國飯店協會在深圳舉辦的第六屆中國團餐產業發展大會上,中國飯店協會團餐專業委員會秘書長何娟發布了《2020年度中國團餐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從中國團餐行業整體發展歷程及現狀、2019-2020團餐企業經營狀況分析、2020團餐行業發展趨勢展望以及團餐百強企業案例分析四個方面進行了分析。
  • 《休閒綠皮書:2019~2020年中國休閒發展報告》發布
    《休閒綠皮書:2019~2020年中國休閒發展報告》。《休閒綠皮書:2019~2020年中國休閒發展報告》。:2019~2020年中國休閒發展報告》。《休閒綠皮書:2019~2020年中國休閒發展報告》。
  • 《休閒綠皮書:2019~2020年中國休閒發展報告》發布
    :2019~2020年中國休閒發展報告》。《休閒綠皮書:2019~2020年中國休閒發展報告》。《休閒綠皮書:2019~2020年中國休閒發展報告》。《休閒綠皮書:2019~2020年中國休閒發展報告》。
  • 2020年,紀錄片行業格局正在發生變化
    文|犀牛娛樂 胖部編輯|夏添今年的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如期舉行。12月15日暨紀錄片節首日,由廣電總局宣傳司、廣電總局發展研究中心及紀錄中國三方聯合課題組編撰的《中國紀錄片發展報告(2020)》正式發布,提出了幾大關鍵特徵。
  • PPT|中國風電後市場發展報告(2019-2020)!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風力發電網訊:8月20日,中國農機工業協會風力機械分會《中國風電後市場發展報告(2019-2020)》重磅發布。《中國風電後市場發展報告》是國內全景描述中國風電後市場的權威年度報告,由協會組織後市場企業、行業專家共同撰寫,每年更新。自2019年首次發布後,業內反響熱烈。針對反饋建議,結合後市場發展情況,《中國風電後市場發展報告(2019-2020)》在更新數據的同時,新增了海上風電機組投運情況以及發展趨勢,內容更加完整和全面。
  • 《2019-2020年中國休閒發展報告》發布
    12月9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了《休閒綠皮書:2019-2020年中國休閒發展報告》。《2019-2020年中國休閒發展報告》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組織國內外相關學者共同編撰而成。
  • 跟隨這部獲獎紀錄片,關注中國邊緣村落的命運
    導筒策展的獲獎紀錄片首映、街聲StreetVoice帶來兩支獨立樂隊的不插電現場、說唱廠牌的現場演出、三青年志三聯生活實驗室的年度展覽「2020萬人日曆」……感官享受和精神生活,蹦迪和思考,並存不悖。這裡是北京。2020年就要過去了,這一年大家都過得不太順利,來屯兒裡敘敘吧。
  • 這四位外國導演,合拍了2020年中國高考紀錄片
    今年中國高考報名總人數達1071萬人。這1000多萬的考生參加的高考,還面臨著疫情帶來的前所未有的挑戰。想要全面完整地呈現2020年中國高考的模樣,十分困難。在解讀中國工作室邀請下,四位外國知名導演決定合作,分別帶組奔赴北京、南京、上海、鄂爾多斯,共同記錄疫情下以不同形式參與中國高考的個體故事。
  • 《中國》首播口碑爆棚,紀錄片市場要回溫?
    近年來,處於上升發展通道的紀錄片市場一直是各界關注的領域,每年也有多部高質量作品相繼亮相,但熱度卻往往相對有限。隨著此次《中國》的熱播,也不禁令人們好奇能否帶動紀錄片市場的熱度進一步提升。口碑、熱度雙豐收12月7日晚間,這部被業內號稱「豪華團隊」為創作班底的《中國》,終於在湖南衛視及芒果TV與觀眾正式見面。
  • 鼠年內容行業發展趨勢嚴峻?今日頭條發布自媒體報告激勵創作者!
    乍暖還寒間,2020已過去四分之一,但對很多剛復工不久創作團隊來說,挑戰才剛剛開始。 今天,新榜聯合今日頭條正式發布《2020內容創作發展趨勢報告》(下稱"報告")。在這份報告中,我們全面盤點了各平臺創作者過去一年在內容創作、運營分發和商業變現等方面的發展現狀,並對接下來的發展趨勢進行了幾點預判。
  • 超10部優質紀錄片待播!2020年下半年芒果紀錄片排播曝光
    已定檔官宣的《功夫學徒之走讀中國》將邀請十名來自不同國家、有著不同職業和專業背景的國際青年,深入體驗學習中國農村脫貧致富"功夫",共同見證2020年中國小康社會建設成果,向全球觀眾勾勒出中國通過改革開放實現經濟發展
  • 中國養老金髮展報告2020
    主 題:養老基金與資本市場  時 間:2020年12月19日  地 點:民族飯店錦繡宮  實錄正文內容:  鄭秉文:女士們、先生們,中國養老金髮展報告研討會現在開始。  在這本《中國養老金髮展報告2020》中,研究者們對養老基金與資本市場的互動關係做了深入探討。報告指出,養老基金是天然意義上的長期資金,建立養老基金制度是實現代際公平的有效制度安排,更是保障和促進民生的基礎性社會資產。養老基金需要藉助資本市場以更好地實現保值增值,養老基金又反過來推動資本市場健康發展,二者之間呈良性互動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