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非遺:木質獨杆推車!泥老虎!小時候的玩具全來了!

2020-12-19 半島網官網

大眾網濟南9月14日訊 14日,在第五屆全國非遺博覽會上,大眾網記者發現了眾多70後、80後兒童時代的玩具。例如,這隻鐵皮青蛙。80年代出生的人,記憶中都有一隻裝有發條的鐵皮青蛙,綠色的,還帶花紋。只要擰緊發條,青蛙可以在地板上撲騰好一陣子。(大眾網-山東24小時客戶端記者 李金珊)

傳統金魚風箏。傳統的中國風箏上到處可見吉祥寓意和吉祥圖案的影子。在漫長的歲月裡,我們的祖先不僅創造出優美的凝聚著中華民族智慧的文字和繪畫,還創造了許多反映人們對美好生活嚮往和追求、寓意吉祥的圖案。

80後90後男孩子小時候最愛玩的木質兵器。「顏值極高」,卻沒什麼殺傷力。父母也放心讓孩子玩的玩具。

手工縫製的虎頭鞋。它既有實用價值,也有觀賞價值,同時它又是一種吉祥物,人們賦予它驅鬼闢邪的功能。

傳統紙翻花。

木質蝴蝶獨杆推車。

還沒有被放入水中的荷花燈。農曆正月十五夜,是我國民間傳統的慶典元宵節,俗稱又叫「燈節」。舊習元宵之夜,城裡鄉間,到處張燈結彩,觀花燈,猜燈謎,盛況空前。

泥老虎本次也在百花洲非遺活動分會場亮相。

老式的手拉風箱燒水灶臺本次也在展會中出現。現場很多90後,00後都感到驚奇,之前從未見過這樣的「灶臺」。

老式照相機,本次也出現在了百花洲非遺活動的分會場。

返回半島網首頁>>

相關焦點

  • 話題| 古代的孩子玩什麼玩具?可能你見都沒見過
    「古時候的玩具大多是用泥巴和布製作出來的。」膠東民俗文化博物館的館長孫宏傑指著手邊的一個玩具介紹說,這個玩具就叫「小雞攆餑餑」,底座是用黏土製作的圓錐形,頂部安裝一個植物的刺起支撐作用,一般使用的是刺槐或者山棗刺。刺上頂著的起平衡作用有彈性的杆是用高粱杆外層皮製作的,杆兩邊再分別捏上一隻雞和一個饅頭。用手撥一邊,小雞和饅頭就會互相轉著追逐起來,非常有意思。
  • 【老物件】古時流行的孩童玩具--手工製作更貼近生活,流傳至今仍...
    天氣漸暖,街頭巷尾多了些小小的身影,他們機靈、淘氣又稚嫩,胖乎乎的五短小身體圓圓的「滾」過,一張張活潑的笑臉,像春天裡嬌豔的鮮花綻放,一雙雙烏黑髮亮的大眼睛忽閃忽閃的,仿佛對一切都很感興趣,任何東西都能成為他們手中的玩具。現代孩子的玩具各式各樣,多精巧細密、構思新穎,卻很少有能讓一代人都熱衷追捧的了。
  • 優秀稿件|寧海非遺之行-泥金彩漆
    寧海非遺之行-泥金彩漆今天,我要去一個地方,叫寧海,想必大家也不陌生吧!你們知道我要去幹什麼嗎?我要去體驗非遺活動-泥金彩漆呢!一天中我所期待的「重頭戲」終於來了,那就是--泥金彩漆,它也是在我們中國瀕臨失傳的一種工藝品種,主要工藝是將木製還件上,將打成薄片的金銀箔碾成粉狀,調入漆料後或塗或描或填;我選了一張老虎圖案的模子圖,把圖案貼在了紅色的泥碗中,然後把上面不需要的部分撕下來,隨後在上面塗上了膠水,緊接著就到了最重要的一步了,我拿起金箔,往泥碗上輕輕一貼,把金箔修整了一下,整個過程都要非常的小心
  • 當娃娃遇上非遺:河南讓非遺不只是古老的代名詞
    都市白領在體驗非遺項目淮陽泥泥狗製作  核心提示丨當非遺進入校園,孩子們會用想像力帶來怎樣的創意?當80後牽線讓非遺和文創聯姻,傳統與時尚又將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進校園】  非遺被娃娃們插上創意翅膀  「啊呀……」隨著配音,光透過皮影映照在幕布上,武松和老虎上下翻飛,一招一式像模像樣,一出精彩的《武松打虎》演繹得惟妙惟肖。戲罷,從幕布後邊走出來的竟是三位小學生,他們手中撥動皮影引杆,贏得眾人紛紛讚嘆。
  • 濬縣泥咕咕,捏的都是小時候,掰手腕、摸瞎兒,玩的不亦樂乎
    逛濬縣古城的時候,在世襲翰林府裡第一次看到濬縣泥咕咕,瞬間就被裡面刻畫的生活場景給吸引住了。後來查了一下,發現這些擺著的生活藝術品其實是現代升華版的「高級玩意兒」,真正的泥咕咕是濬縣民間的一種傳統泥塑小玩具。
  • 我15歲用泥巴做玩具,曾火爆兒童手遊市場,70歲的我被手機幹敗
    我的父親是一個挑著挑子走街串巷賣針頭線腦、兒童玩具等小百貨的人,開始的時候他前往100多裡地的山東高密、諸城一帶批發「小泥娃」和「叫虎」,回到我們這兒賣了換錢補貼生活。後來因為路途太遠,做泥塑的師傅看到我的父親很不容易,就把手藝教給了他。我們兄弟5個人,在父親的影響下,都慢慢的學會了做泥塑老虎的手藝。
  • 手繪風箏、自製泥老虎……今年國慶濰坊小朋友可在十笏園玩轉...
    為了讓濰坊市民度過一個豐富多彩的國慶節,從9月30日起,2018非遺嘉年華將在濰坊十笏園文化街區啟幕。作為本次活動的重頭戲,非遺親子體驗活動也將同期舉行。記者了解到,濰坊歷史底蘊濃厚,擁有眾多「非遺寶藏」。風箏、木板年畫、泥塑、剪紙……不僅聞名全國,而且在國際上也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 宜家鐵粉牆裂安利,這5款玩具最值得為孩子入手!
    雖然我們很喜歡逛宜家商場,但每次逛到宜家兒童部,內心都是這樣想的——「玩具顏色那麼土,小孩子會喜歡嗎?!」比如,用IKEA廚房專用的掛杆和收納籃子,變成大寶3歲時的遊戲角。直至半年前,某天一家大小去逛宜家商場,趁年中打折買了一件木質拼裝玩具,才發現其質量比想像好太多。
  • 當年從日本傳來的「跳跳杆」玩具,曾風靡一時,如今怎麼沒人玩?
    引言眾所周知,玩具是孩童最真摯的夥伴,缺少玩具的童年是不完整的!隨著科技的發展,市場上的玩具琳琅滿目,變得富有「科技感」。不僅是孩子們,甚至連許多「童心未泯」的大人們,對玩具也情有獨鍾——許多小時候買不起卻想得到的玩具,長大以後也可以好好體驗一下,過把癮。
  • 帶娃逛宜家|這些隱藏的母嬰好物媽媽們不要錯過哦~~
    3、RSKOG 拉斯克 249.00宜家的這款手推車可以說是收納神器,超級實用,推車底下帶小輪子,可以推著走,所以擺放十分靈活。寶寶房間可以用來放玩具、繪本,如果大一點的寶寶還可以文具、繪畫的工具架。我經常會給小柚子拿來裝稀一點的奶昔果泥,她自己喝的就很棒。
  • 近400輛缺陷兒童推車被召回 新晉爸媽請關注
    日前,記者從江蘇常州檢驗檢疫局獲悉,近日汕頭市澄海區正信玩具廠和崑山森夏兒童用品有限公司在國家質檢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網站分別發布了兒童推車的召回公告,召回本企業生產的部分兒童推車,以避免兒童在使用過程中受到意外傷害。
  • 古人也愛玩玩具,清代紫禁城裡玩具最多,工藝最精巧
    在紫禁城裡,皇太后、太妃們都有好多各式各樣的玩具,是預備著在年節時賞給小阿哥和小格格們的。到了清晚期,宮廷裡的玩具一度數量劇增,這是因為晚清皇帝多為年幼登基,同治6歲登基,光緒4歲,末代皇帝宣統登基時只有3歲。按照清宮舊俗,皇帝兒時的玩具一般不會傳給下一代,用過了就燒掉,但為了哄「娃娃皇帝」高興,太監宮女們使盡渾身解數,宮中的玩具數量自然與前朝相比增加了不少,而且大多得以保留。
  • 這些古代孩子們的玩具居然流傳幾千年,現在已入非遺文化
    在古代,孩子們沒有手機、電腦、pad玩,那麼他們有什麼好玩的玩具嗎?今天就一起了解一下,古代小朋友玩過的玩具。一、布老虎布老虎,一種極具鄉土氣息的民間工藝品,在古代就已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它又是很好的兒童玩具、室內擺設、饋贈禮品及個人收藏品。
  • 千年古鎮土城又一張非遺名片「獨竹漂」五一靚麗登場!
    後有詩云:「獨竹飛流飄然過,縴夫逆行步步難」。在清末,赤水河航運興起,「獨竹漂」不再是人們過河的首選方式,「獨竹漂」技藝瀕臨失傳。楊柳作為「獨竹漂」的傳承人,自幼跟隨父親與奶奶刻苦學習獨竹漂技藝,並將「獨竹漂」技藝發揚光大當成終身奮鬥的目標。
  • 購物節狂歡,帶你逛玩具
    本著「不能一個人還花唄」的原則 小編帶你來找玩具網逛玩具 小編在找玩具網的後臺發現,近期有不少網友紛紛曬出自己的購物清單
  • 福州東街舉辦「古厝+非遺」傳承活動
    福州新聞網6月11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劉珺 見習記者 王月玲 /文 記者 張旭陽/攝)昨日上午,由鼓樓區東街街道舉辦的「古厝+非遺」傳承活動,在歷史文化街巷朱紫坊舉行。活動通過在福州老街巷展示非遺產品、聽非遺傳承人講故事以及遊坊巷、逛書院等形式,讓市民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
  • 所有美好的童年,都少不了木質玩具的陪伴
    南京林業大學家具與工業設計學院的單徐榕、梁倪瑩等撰文,將木質玩具分為堆積式、拼接式、組裝固定式、互動式等結構類型,連接形式又分為榫接合、膠結合、機械接合、捆綁結合。堆積式木玩具的代表是積木、七巧板,工業上通常利用板材通過刨削、鋸開、銑削、車削成所需形狀,再根據需要鑽孔,最後打磨光滑,不留鋒利的邊角。
  • 西安高新區:搭乘互聯高速列車「泥叫叫」演繹非遺之歌
    作為民間流行的小型手工陶塑玩具,「泥叫叫」在半個世紀以前,一度是孩童們心中不可多得的玩具。 近日,筆者對話陝西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魚化「泥叫叫」技藝第五代傳承人楊帆,和他一同走近充滿文化烙印的非遺項目——「泥叫叫」。
  • 搶救淮河沿岸流傳五百年的泥叫吹,有人說能鎮宅驅邪,孩兒最愛玩
    她吹的小玩意在當地叫「泥叫吹」,是已經瀕臨失傳的河南省級「非遺」項目民間工藝品。這位正在簡陋的屋子裡做「泥叫吹」的是肖營村的鄭保民老人,他8歲就開始跟父親學做「泥叫吹」, 工作檯上擺滿了各色顏料和半成品。他把小老虎描繪得活靈活現。這是他祖上傳下來做「泥叫吹」的石模子,在當地不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