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車一族越來越多,除了停車的問題,加油卡也成為了「剛需品」。一些不法分子就打著「拼團」為由可以低價購買加油的名義從而實施詐騙。
案例
8月27日,報警人吳某在其微信朋友圈看到一條「下載某APP,加油卡充值7折」的信息。因想到自己經常出門跑車,車子用油量大,此活動又划算,便立馬通過手機商店下載了該APP,並往裡充值了2000餘元。充值完之後,吳某就立馬查看自己油卡的金額,發現與未充值之前的金額一樣,便返回APP詢問客服原因,客服稱「24小時之內到帳」。吳某便便不再追問。第二天,當吳某再次查詢油卡時,發現裡面的金額依然沒有增加,於是又再次找到客服詢問,無人回應,客服電話也無人接聽,吳某這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了。遂選擇報警求助。
警方提醒
加油卡是適應成品油市場形勢發展的必然產物,但隨著加油卡發行量的快速增長及發展規模與日俱增,內外部法律風險也越來越突出,不法分子利用加油卡本身的高保值性和剛需型等特點和加油卡管理中存在的漏洞,開展非法集資、詐騙、龐氏騙局、套取票據等活動,獲取非法利潤。對此,警方總結了加油卡「坑人」的這七種套路:
1.傳銷型詐騙
網絡傳銷及詐騙通常以高額的提成吸引消費者投入資金,客戶預存一筆加油卡資金,取得會員資格,通過推薦下級會員收取提成獲利,再用後期資金填補前期返利資金缺口,待資金餘額達到一定的規模時,詐騙者攜款潛逃,造成消費者血本無歸。
2.金融平臺非法集資
金融平臺通常以高額的返利吸引消費者預存資金,通過分期返還等模式,短期內籌集大量資金,再以投資或者借貸等方式謀取差價。但這種操作模式具有極大的風險性、不可預知性和不穩定性,金融平臺一旦出現資金鍊斷裂,消費者的經濟損失將難以挽回。
3.網絡企業團購、倒賣、代充值賺取差價
網絡企業通過合法或非法渠道取得折扣、低價的加油卡或充值卡,通過其企業網站、APP、微信等方式辦理網上團購、倒賣、代充值業務,一旦該類型企業倒閉或進行惡意註銷,消費者權益將無法得到保障,銷售企業也將承擔較大間接風險。
4.通過網絡技術實施盜刷
網絡詐騙團夥利用網際網路技術假冒中國石化網上營業廳(APP或微信)連結地址,一旦客戶登錄虛假網上平臺並輸入真實全國充值卡卡號和密碼後,密碼與卡號就被詐騙團夥盜走充值到其他加油卡上,客戶受騙進行投訴,企業形象受到影響。
5.通過加油卡套現進行「洗錢」
不法分子私刻印章,偽造證明,冒用單位和自然人名義辦理加油卡主卡和若干張副卡,通過在加油站POS機刷信用卡的方式對加油卡主卡進行充值,再分到若干張副卡裡。然後收回主、副卡,用讀卡器讀出副卡充值金額,扣除該金額一定比例的手續費,支付現鈔給需要銀行信用卡套現的人。該行為不僅侵犯了國家金融政策,嚴重擾亂了國家金融市場秩序,違反了國家對使用銷售點終端機具(POS機)的規定,構成非法經營罪。
6.套取增值稅專用發票
套取增值稅發票在營改增後成為很多物流企業非法獲利的手段。營改增之後,部分地方稅務機關對物流企業的用油按固定比例控制,即物流企業的用油成本不超過運費收入的35%-40%(不同地區標準不同),因此他們將低於稅務部門控制用油比例的部分,通過加油站員工協助套現、打折銷售副卡等方式,實現惡意避稅的目的。
7.利用加油卡銷售管理漏洞實施詐騙
社會單位與自然人惡意串通,共同辦理大額加油卡充值卡。後採取付款人、確認人和領卡人分離操作的手段,分別完成加油卡充值卡的款項支付、籤字確認和卡片交接。付款人以未領取到充值卡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石油公司繼續履行合同並承擔相應違約責任,石油公司因各環節操作流程不規範而導致舉證困難,最終可能被判決承擔賠償責任。
【來源:渭南網警巡查執法】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