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教育真要完蛋了嗎?

2021-02-15 INSIGHT視界

疫情以來,關於反思美國教育的文章不斷冒出來,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美國教育要完!

這些內容如今集中出現,恐怕和美國疫情嚴重,推特治國的川普政府,以及陷入僵局的中美關係有關。雖然我從來也不想說美國政府的好話,也始終覺得美國在一些事情上犯了大錯。

但如果客觀理性來分析:美國教育是否已經糟糕到一文不值?它的優勢和劣勢到底有哪些?我們中國學生還有必要再赴美留學嗎?

作為一個在國內既接受過普通教育(菜小),也接受過頂尖教育(985),而如今孩子在美國接受基礎教育的人,我可以負責任地說:美國教育,真沒有刷屏熱文所描述的那麼脆弱,相反,它依舊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

01

低齡教育的快樂,是有道理的


美國教育受抨擊最多的,恐怕是它的「快樂教育」。

如今一些熱文會直接告訴你——快樂教育破產啦!

這些批評快樂教育的人認為:快樂教育就等於不學無術。根據咱們中國人的經驗,學習本來就是個痛苦的過程,不痛苦就學不到東西。

所謂:學海無涯苦作舟嘛!

那麼,美國教育究竟快不快樂呢?快樂,低齡教育很快樂。

比如,我家孩子在上幼兒園的時候,每天光腳在校園裡奔跑。他們春天種蔬菜,夏天採野花,秋天摘果子,冬天挖泥巴……

矽谷有所小學,因為谷裡不下雪,為了讓孩子們體驗到冰雪的樂趣,還特意搞了幾輛冷櫃車,跑去附近山上運了幾車雪,堆在學校的操場上讓孩子們去打滾兒。

你可能會問,能這麼幹的學校,莫不是超級有錢的貴族學校?並不是,普通公立而已。

哪怕上了小學,在一二年級的時候,孩子們也天天養個蟲子玩個小鳥,似乎總也學不到什麼「正經東西」。

但是我說過,美國教育的快樂,從來都是在低齡階段。

而無數教育學研究和名人故事都會告訴你——低齡的快樂教育,是很有道理的!

最早的華人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從小就在數學上天賦異稟。可他的父親楊武之(著名數學家),卻從不願意去急著去「開發兒子的天賦。

相反的,每當楊振寧拿著數論書去向父親請教問題時,父親都會勸他「慢慢來,不著急。」

於是,楊振寧的童年,有大把時間用來和小夥伴們做一些無用卻快樂的事情——製作簡易幻燈機,在牆壁上放電影;在家裡做化學實驗;在自家屋頂看北鬥星;跑到荷花池溜冰;在坡頂上騎自行車……

父親的「慢慢來」保護了楊振寧對科學的熱愛,所以楊振寧本人也從不贊成小小年紀就埋頭苦讀,他說:「如果你做一件工作感到非常苦,那是不容易出成果的。」

過早的苦讀,不光收效甚微,還容易磨滅孩子對學習的興趣。這一點上,美國在低齡階段的快樂教育是有道理的。

02

小學高年級起,快樂教育蕩然無存


在小學三四年級左右,其實美國教育的進度,就逐漸和中國教育相差無幾了。

就拿數學來說,我們經常開玩笑說美國人數學很爛,但美國的數學教育真的差嗎?我家孩子今年四年級,練習冊的差不多有一塊磚那麼厚。這和國內的教科書比起來,恐怕絲毫也不遜色了吧?

而美國老師,也絕不是很多人心目中,那種只會亂誇孩子的「傻白甜」。前段時間居家避疫,我家孩子上的全是網課。有幾次,我女兒作業大概寫得潦草了些,結果隔天老師就發來郵件,問我孩子一天會花多長時間在作業上。

我如實回答:「半個小時吧。」

沒想到老師十分嚴肅地表示:「半小時完全不行。四年級的小孩,每天起碼要寫三個小時作業。」

另外一次,我家兒子也是沒有認真完成作業。他們的老師更加乾脆,在給全班上完網課之後,直接開著攝像頭,專門盯著他一個人,活活做了一個多小時的練習。

說實話,這兩件事完全刷新了我對美國老師的印象——恍惚之中感覺穿越回了中國,面對的完全就是中國老師,特負責的那種。

總之,如果把受教育的整個過程看成「一條路」的話,那麼美國教育是一條開始容易,越往後就越艱難的登山之路。等進入大學教育,你會明白什麼叫做真正的「學海無涯苦作舟」。

03

壓力山大的高等教育


我曾利用業餘時間,在美國一所大學學習。第一個學期,為了「輕鬆一些」,我只選擇了三門功課。當時信心滿滿——我想自己堂堂一個985大學的「高材生」,應付這樣的學習還不是綽綽有餘?

沒想到現實「啪啪」打臉。

短短三門課,每天光是寫作業,就要寫到半夜十二點到一點。其餘時間,做社會調查,和同學開會討論,準備公開演講……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批完分數的考卷攤開,赤裸裸地擺在進門的地方自取,簡直比當年準備高考衝刺還要慘無人道。

但,不可否認的是,壓力山大的美國高等教育,依舊是全球領先的。

根據QS世界大學排行榜(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世界最佳的20所大學中,有超過一半位於美國。

△三大榜單Top20(綠色為美國大學)

美國名校,培養出一大批先進技術和研究領域的領導者——

MIT(麻省理工學院)至今已經誕生了80位諾獎得主;MIT校友創辦的公司年營業收入總和已經超過2萬億美元。如果將其視為獨立經濟體的話,能在全球排名第11位;

耶魯大學,畢業生裡包括了5位美國總統,多國政治要員,和13位在世的億萬富翁。截止2019年,大學校友和學者中,一共產生了62名諾貝爾獎得主;

△畢業於耶魯大學的美國總統,分別是第27任威廉·霍華德·塔夫脫、第38任傑拉爾德·魯道夫·福特、第41任喬治·布希、第42任比爾·柯林頓、43喬治·沃克·布希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培養出107位諾獎得主。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在此領導了「曼哈頓計劃」;諾貝尓物理學獎得主歐內斯特. 勞倫斯在此發明了回旋加速器;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西博格等在這裡發現了十六種化學元素,其中第97號元素「鉳(Berkelium)」即是以「伯克利」命名的。

此外,伯克利還培養了大批高科技界的創業者,比如英特爾創始人戈登·摩爾和蘋果公司的創始人之一斯蒂夫·蓋瑞·沃茲尼亞克,以及特斯拉的聯合創始人馬克·塔彭寧等等。

類似的美國大學,讓我一一列舉,估計要寫上一天一夜。

其實,越來越難的學習節奏,是符合人類生理和心理發展的特徵的。

就好比一個人,你在他三歲的時候給他背1斤重的東西,然後每年逐漸加碼,那麼等到30歲,他也許可以毫不費力地背著100斤的東西快速前進;但如果讓他三歲就背著100斤的東西前進,恐怕只會把他壓到身體崩潰、懷疑人生。

△截圖自知乎問題「美國孩子的學習壓力大嗎?」下面的回答(部分)

所以,儘管如今各個自媒體上,以及美國自己的媒體上,都在劈天蓋地地批評美國教育,但如果你真的信了「美國教育要完了」,那我還是勸你冷靜一下。

04

美國教育的幾大「頑疾」


說過了美國教育的優點,也不得不談一談它所面臨的最大問題。美國大部分地區的公立學區由當地城鎮運營,並由地方財稅提供資金。一個城鎮的居民越富有,房屋的價值越高,上繳的房產稅就越高,相應地,該地區的學校所獲得的資金就越多。 美國《大西洋》雜誌曾經刊登過一篇名為《好學校、富學校;差學校、窮學校》(Good School, Rich School; Bad School, Poor School)的文章,對教育不公平的問題進行了探討。

文章將康乃狄克州的幾個不同學區進行了對比,結果發現——富裕學區格林威治,每年光是針對一個學生的支出,就比貧困學區布裡奇波特多6000美元;高收入地區的學生可以在學校裡輕鬆獲得心理學專家的諮詢輔導,擁有(學校免費發放的)個人筆記本電腦和最新教科書;而貧困地區的學生,卻用著15到20歲的「高齡」教科書,合用電腦,沒有心理諮詢老師…… 另外,因為學區沒錢,貧困地區的老師工資也比較少,班級學生人數又偏多,造成優質教師工作壓力倍增,紛紛逃離…… 康州最近對學生的英語和數學技能進行了測試,結果發現:貧困學區的合格率僅為60%左右;而富裕學區的合格率高達90%以上。 美國教育的另一個問題,是過於強調「領導力」和「體育運動」的重要性,卻忽視了對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教育的推崇。 多年以來,「數學好」的孩子曾被許多美國人視為「書呆子」;啦啦隊長和橄欖球明星在學校裡的受歡迎程度,遠遠高於理科學霸…… 幾十年過去之後,美國教育界終於尷尬地發現——儘管擁有世界一流的STEM教育體系,如今的美國孩子,卻很少有人再願意去學習科學技術了! 2009年,美國大學生的人數比1985年增加了超過50%。但是在「數學」和「統計學」這樣的STEM專業,2009年的畢業生只比1985年多了區區400多人。 而學習「視覺和表演藝術」的美國學生,比學習計算機科學,數學和化學工程的三科的學生,加起來還要多。 在美國大學的理工科專業中,外國留學生佔據了主導地位。根據美國國家政策基金會的數據——國際學生佔電氣工程全日制研究生的81%,計算機科學79%,工業工程的75%,統計數據學的69%,機械工程的63%,土木工程的59%,和化學工程的57%。 

05

如今的美國教育,依舊值得去體驗嗎?


最後,回到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對於咱們中國人來說,美國教育,是不是還值得去體驗? 要搞清這個問題,先要來看看我們中國人在美國體驗的,究竟是哪個層次的教育。

美國知名教育研究者讓·安永(Jean Anyon)曾對美國教育的分層現象進行過深入的研究。當時,她對分屬三個經濟社會階層的5所學校進行了長期觀察。

1980年,根據觀察結果,安永發表了一篇後來在教育界被廣泛引用的論文《社會階層與隱藏的課程》(Social Class and the Hidden Curriculum of Work),詳細闡明了美國不同階層的學教育之間,所存在巨大的差別——

位於「工人階層」社區的學校強調「遵守規章流程」,教學充滿死記硬背的程序,老師就是絕對權威,教學方式就是「灌輸」,幾乎不給學生提供做選擇和做決定的機會;

中產階層的學校強調「結果」,學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去解題,目標是得到正確答案;

而在富裕階層的學校裡,學習成為了「充滿創造力」,和「需要獨立完成」的探索過程。學生們被不停地要求,去表達自己的創意和想法;學習對個人的提升遠比正確結果更重要,倡導獨立思考和作出正確的選擇。

而老師在對孩子們進行教育的時候,用得最多的一句話是:「請你再多想想……」

如今大部分中國留學生和華裔移民所接觸的,其實已經是屬於美國富裕階層的所謂「精英教育」了。

畢竟,如今大部分新移民都有足夠的經濟實力,能在好學區裡給孩子購買一套學區房。小留學生們,也很多在收費不菲的私立學校裡就讀。

在這樣的學校裡,他們的數學和科學水準其實都是遠遠「超標」的。比如,在我兒子即將進入的初中教學課程裡,甚至已經涉及到了當初我本人在國內上高中時所學習的內容。

而作為華人,因為深深植根於民族文化中的「重視理工科」、「重視數學功底」的特點,反而讓我們的孩子,超越美國孩子,有了更多進入名校、名企,和自主科技創業的好機會。

如何將「中國精神」,和美國教育中的「精華」(創新力、領導力、實踐力)更好地融合起來,創造出屬於我們本民族獨有的一片天地,這才是相比於吐槽「美國教育要完了」之外,更需要中國父母和孩子們思考的問題。

本文經授權轉載,By 愛麗絲,From 爸爸真棒,微信號:babazhenbang。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INSIGHT視界 誠意推薦

本期推薦閱讀:

後臺回復關鍵詞【教育】,閱讀文章《這部豆瓣9.1、全球5億人看過的恐怖片,拆穿了中國教育的騙局》

相關焦點

  • 實用英語俚語:倒斃,完蛋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實用英語俚語:倒斃,完蛋 2007-01-09 14:58 來源:中國日報網站 作者:   《聖經
  • 美國教育真的「要完」嗎?
    作為一個在國內既接受過普通教育(菜小),也接受過頂尖教育(985),而如今孩子在美國接受基礎教育的人,我可以負責任地說:美國教育,真沒有刷屏熱文所描述的那麼脆弱,相反,它依舊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01 。
  • 實用英語:Done完蛋了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實用英語:Done完蛋了 2007-08-31 21:14 來源:中國日報網站 作者:
  • 「我完蛋了」英語怎麼說?別告訴我是「I'm over」!
    或「我完蛋了!」這時,用英語你會怎麼說?"I'm over"?不好意思,這是中式英語的說法,歪果仁聽到了可要笑翻了!比如大家常常說的:「How are you?」、「I'm fine.其實,在美國,大家常用的卻是「How are you doing?"或者」What's up?」「我完了」 ≠ 「I'm over」,為什麼?在I'm over中,over作為形容詞,與Finished (結束)同義。
  • 「你完蛋了」英語怎麼說?可別翻譯成You're over
    如果你在月度報告中再犯錯誤,你就完蛋了!你真的得多加小心。I'm toast! I didn't study for the test!我完蛋了!這次考試我沒有複習啊!你如果不及時完成這個事,你就完蛋了。需要注意的是:這個表達一般只在熟人之間用,最好不要和陌生人說。3You're dead你完蛋了!如果一個人嚴肅的對你說:You're dead!
  • 鄭強教授:「把孩子送外國讀中小學,就完蛋了」
    最近,浙江大學的鄭強教授在一次演講中這樣說:「把孩子送外國讀中小學,就完蛋了」,得到很多人的贊同。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國外中小學教育的特點。以美國的小學教育為例,美國的小學不會按照考試成績給孩子劃分等級,也不會當眾公布考試成績,所以美國的小學生一般沒有什麼應試壓力。老師在教學中比較注重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多種方法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所以美國的小學老師,知識面也很廣,通常不會只教一科,一般都擔任兩科以上的教學工作。教學中,提倡創造教育,著重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
  • 為什麼母雞下完蛋之後,都會發出「咯噠」的叫聲?有什麼用意嗎?
    文/玉濁清為什麼母雞下完蛋之後,都會發出「咯噠」的叫聲?有什麼用意嗎?但是人們比較好奇,為什麼母雞在下完蛋之後總會發出「咯噠」的叫聲?雖然說這在農村比較常見,但是如果真正問到為什麼會發出這種聲音,似乎就有很多人直接蒙圈,不知道該如何作答,只知道這是一種常態。其實是因為母雞在下蛋的過程當中,會使母雞體內大量的腺上腺素逐漸產生,因此母雞在下完蛋之後10分的亢奮。
  • 下完蛋的母雞為什麼會發出叫聲?這樣做不會引來天敵嗎?
    下完蛋的母雞為什麼會咯咯叫呢?有觀點認為雖然母雞不像人類這樣可以通過語言來表達情緒,但是它們也能夠通過發聲來表達情緒,因此母雞下蛋之後的叫聲被認為是喜悅心情的體現,真的是這樣嗎?這可能是其中一種可能性,但還存在其他可能性,因為不同種類的雞會有不同的行為。以野雞為例,經過觀察它們在下完蛋之後會一直發出叫聲,持續時間長達15分鐘左右。
  • 「你完蛋了」英語怎麼說?別翻譯成You're over
    (音頻主播皮卡丘) 皮卡丘認為最有魅力的就是漢語 很多都沒辦法直譯成英文 譬如「你完蛋了」 真不是你想的:You're over!
  • 母雞生完蛋為什麼會叫一會兒?
    下過蛋的時候總是叫一聲不停,這是告訴主人要孩兒賞食。這門學問涉及心理學科,不懂心理學的人就無法理解!一、所有的動物繁衍都是它們的一項重要任務,母雞生完蛋也是完成繁衍的一步,雖然不一定所有的蛋都會孵出來,但下蛋本身就是為了能夠產生後代,所以出於本能,母雞生完蛋後也很高興。
  • 母雞為何在下完蛋後要一直「咕咕叫」?看完漲知識了
    今天為大家科普的內容是:母雞為何在下完蛋後要一直「咕咕叫」?在平常的時候,如果一個人身體不好,或者病剛好的時候,很多人就會選擇用雞蛋來給他們補身體。如果你細心的話就回發現母雞在下蛋之後就會一直叫,那你知道為什麼母雞下蛋之後一直「咕咕叫」嗎?母雞下蛋的感覺就好像是人類的母親懷孕一樣。
  • 「你完蛋了」英文怎麼說?
    Okay, so I'm screwing it up.好吧,我搞砸了。表示「某某完蛋了」Pikachu really made a bad mistake yesterday by yelling at his boss. He is toast.皮卡丘昨天犯了個大錯,他衝老闆大吼,他完蛋了。
  • 美國教育好嗎?
    哈佛大學「豬頭」校門(圖片來源:筆者自攝) 美國的教育好嗎?當然好了!——100個中國人裡至少有99個會這麼回答。誠然,美國是當今世界上當之無愧的教育中心,引領著世界教育的方向,多少華人移居美國不就是為了孩子能夠接受美國的良好教育嗎?多少中國的中產階級辛苦奮鬥的終極目標不就是讓孩子甚至孫子能夠去美國上學嗎?然而,美國的教育到底好在哪兒?真的值得花光家中積蓄,讓孩子承受異域未知的風險,來美國讀書嗎?去或不去,這是個問題!
  • 美國聯邦真優美評價?美國聯邦真優美效果?
    但是美國聯邦真優美(官網:www.lianbangzym.net  )雖然不是一款全新的豐胸產品,它在中國已經暢銷了三年之久,但依舊是今年夏季最熱的豐胸品牌,這是為何?聯邦真優美為何能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歸然不動?聯邦真優美有用嗎?
  • 那個曾立志要做中國阿拉伯語圈裡英語說的最好的,也要做英語圈裡阿拉伯語最強的姑娘說:高考完蛋 人生不能完蛋
    阿語/英語/中文三語翻譯石油上遊行業市場開拓高級經理高考完蛋 人生不能完蛋我的人生才開始 怕什麼我的交流經歷比較傳奇,美爸美媽是60歲網戀結婚的新婚夫妻,我美爸聖誕節前突發心臟病去世,所以,小小年紀的我參加了父親的葬禮之後變成了單親孩子。
  • 「我完蛋了」千萬別說成「I'm over」,老外不會這樣說!
    明天考試,然而腦子空空老闆急電,需要的資料還是沒找全忘記女朋友的生日,什麼禮物都沒準備真只能一拍腦袋「我完蛋了」不過英文千萬別說成「I'm over」老外可不會這麼說over 作形容詞,相當於finished,completed表示「結束了」的意思
  • 德甲要崩盤?豪門老總快急瘋了:損失30億還玩什麼,全部完蛋
    他就是德甲多特蒙德的CEO瓦茨克,瓦茨克在近日在接受採訪中表示德甲必須要儘快恢復開賽了,如果接下來幾個月還不比賽,那整個德甲都得玩完。儘管目前歐洲疫情的形勢還沒有得到完全的控制,但是瓦茨克表示真的必須要空場開始比賽了,不然真扛不住了。
  • 美國的教育就真的比中國好嗎?留學?你了解美國的教育體制嗎?
    【01】剛剛經歷完中國的高考,免不了有同學會抱怨中國的教育體制不好種種......美國作為一個中國留學生的絕好去處,它的教育體制又是什麼樣的呢?是否像人人說的那麼完美?在你打算出國前,你又真的了解美國嗎?
  • 「你完蛋了」英語怎麼說?可別翻譯成You're over!一起來學習
    我們在生活中總是會時不時地遇到不小心做錯了一些事情的時候,這時候可能我們的朋友會開玩笑地說一句「你完蛋了」。那麼,你完蛋了用英語怎麼說呢?那麼「你完蛋了」用英語到底應該怎麼說?1.You're screwed.你完蛋了。例句:If you don't get this finished on time, you're screwed.
  • 多元智能之父加德納:真、善、美還是藝術教育的目的嗎?
    可是,在真善美的定義模糊的時代,我們作為藝術教育工作者,究竟還應該將真善美當作教育的意義嗎?甚至說,我們有權利定義真、善、美,並把我們教師單一的價值觀傳遞給下一代嗎?他曾得到來自保加利亞、加拿大、智利、希臘、愛爾蘭、以色列、義大利、韓國和西班牙三十餘所高等學府的榮譽學位,還曾獲美國擁有「天才基金」之稱的麥克阿瑟獎金,和每年頒發給傑出學者、藝術工作者的古根海姆獎。1990年,他成為了獲得格文美爾大獎教育獎的首位美國人。《紐約時報》稱他為美國當今最有影響力的發展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