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面子」進小區、取廁紙很方便,但未必安全

2020-12-14 人民網

原標題:靠「面子」進小區、取廁紙很方便,但未必安全

  點完餐看一下攝像頭就能完成支付,住酒店刷臉後才能登記,上公廁用廁紙也得刷個臉才能取。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人臉識別技術得到廣泛應用,「臉」的應用場景被不斷拓寬。

  人臉識別技術看似「高大上」,但其存在的個人生物信息被過度採集和濫用的風險也不容忽視。相關專家表示,人臉識別技術不是萬能的,收集、處理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基於身份驗證等需要收集相關信息後也應盡到嚴格保管的責任和義務。中央網信辦等部門近期也表示,針對面部特徵等生物特徵信息收集使用不規範等重點問題,App專項治理工作組將開展專題研究。

  便利支付+身份認證

  人臉識別應用場景不斷拓展

  在屏幕上點餐,選擇刷臉支付,人臉比對後,輸入手機號碼後四位就完成付款。在上海一家商場的肯德基餐廳,記者觀察發現,使用自助點餐機點餐的顧客中,選擇「刷臉支付」的消費者佔到兩至三成。

  除了大商場、大超市,部分便利店和街邊小店裡,刷臉支付設備也得到廣泛應用。在上海陝西南路一家便利店,市民洪浩晨在購買一瓶飲料後,也通過刷臉方式完成付款。「從去年開始用刷臉支付就比較多,感覺比二維碼方便。」洪浩晨說。

  除了消費領域的便利支付,身份認證是人臉識別技術的另一大主戰場。在全國機場和火車站的部分通道,乘客將身份證放在相應感應區,面部正視攝像頭,每人只需幾秒鐘就可完成相關信息核驗,快速進站。

  一些公共服務機構還利用人臉識別技術來打擊「黃牛」。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一半以上的患者來自外省份甚至境外,該院去年就推出「人臉識別+身份綁定」系統,強化早尖峰時段熱門專家(特需)現場號源的管理。通過人臉識別系統綁定掛號人的身份,使得號販子失去了現場「投機掛號」的操作空間。

  不僅是醫院,記者發現,各地政務類App中,刷臉登錄、人臉驗證已經廣泛使用,如某地公積金App,用戶就可通過人臉識別完成驗證,線上支取公積金。上海市民胡志國說:「年紀大了,密碼經常忘,尤其是登錄一些不常用的App時都需要重置密碼,刷臉就不存在這個問題。」

  過度暴露隱私

  人臉識別應用面臨三大問題

  不可否認,在人工智慧成為新基建的背景下,人臉識別技術有其先進性和高效率。但任何先進技術的應用,都有其邊界。在一些不必要的場景下,讓渡自己的隱私,來換取一張通行證,必然會引起越來越多的反彈。

  「現在上班刷臉打卡,工作時刷臉打開手機、筆記本電腦,午飯時刷臉支付,出差住酒店也得刷臉登記,甚至上公廁取廁紙都要刷臉,這張老臉是越刷越多,總感覺不對勁。」有網友如此感慨。

  ——強制刷臉遭質疑。記者梳理發現,關於公共場合使用人臉識別技術的爭議和投訴正在增多。在合肥市「12345政府服務直通車」上,7月份有市民投訴:「繁華逸城」小區更換新物業後,辦理門禁卡強制要求採集業主人臉信息。

  對此,肥西縣政府回復稱,該項目的初衷是創建智慧平安小區,系統最終接入公安後臺。「考慮老人和兒童人像採集不方便,可以辦理門禁卡。」

  上海一居民小區近期將小區門禁系統改為人臉識別系統。小區居民王女士說,改造前所有住戶均需到物業採集人臉信息,「其實大家對採用人臉識別系統還是認可的,只是不知道個人信息是否會得到很好保護。物業為了讓大家放心,出具了一份承諾書,承諾將嚴格保存收集的相關信息。」

  ——技術能力參差不齊。豐巢快遞櫃此前曾試點「刷臉取件」,其後被發現使用列印的取件人照片,也可以輕而易舉地刷臉打開快遞櫃取件。豐巢回應稱,「刷臉取件」功能僅為小範圍試運營,並將測試版下線。

  據悉,人臉識別技術可粗略分為基於2D人臉圖像的技術和基於3D人臉圖像的技術。通過照片即可完成人臉驗證,大概率是採用了技術門檻較低的2D人臉圖像認證。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說,快遞物流行業涉及消費者個人信息和財產,推廣使用新技術時應慎之又慎。

  ——信息安全存隱憂。「密碼洩露了,可以換一個,這臉部信息要是洩露了,可怎麼換啊?」不少網友表示。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薛軍表示,人臉信息作為生物識別信息,一般來說伴隨著人的一生,是不可更改的。這與手機號碼之類的個人信息不一樣,後者發生洩露,實在不行還可以換一個。但人臉信息發生洩露,不太可能去「換臉」。

  不宜普遍適用

  更不能在商業領域強制使用

  人臉識別技術雖然有其優勢,但並不能在生活各個領域普遍適用,更不能在部分商業領域強制使用。北京志霖律師事務所律師趙佔領認為,收集使用個人信息,需要遵循三個原則,也就是合法、正當、必要原則,但目前缺少判斷必要性的標準和依據。「目前收集人的臉部特徵信息的商業機構,大多數是基於身份驗證的需要。在企業收集這類信息後,能不能妥善保管並按照事先所告知的方式去使用相關信息,這也是大家最為擔心的。」

  薛軍認為,利用人臉信息來快速、精確識別個人主體,對於個人行動軌跡的追蹤非常高效,但因此對個人隱私權可能帶來的侵害,也非常嚴重。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說,對收集個人生物信息的管理,核心在於對獲取方的管理。「現實中遵循的原則應當是能不採集個人生物信息就不採集,而且宜通過立法,進一步明確具備採集資格的主體範圍。消費者面對商家,也應當有控制、註銷已被採集的生物信息的權利。」

(責編:趙竹青、初梓瑞)

相關焦點

  • 刷臉可以免費取廁紙!這個星級公廁讓網友炸鍋,很多地方都在用
    進小區,人臉識別; 住酒店,人臉識別… 去樓盤售樓處看個房子, 很可能被人臉識別 現在取張廁紙 也要人臉識別了
  • 拿個廁紙都要刷臉!誰來保護我的信息安全?
    進小區刷臉、去看房刷臉、打車刷臉、註冊APP刷臉、甚至取個廁紙還需要刷臉,你碰到過嗎?
  • 公廁取廁紙也要刷臉? 杭州火車東站回應:十分鐘後會自動刪除
    然而,這個網際網路時代的新生產物,給人們帶來方便快捷的同時,也引發了現代人新的不安——用戶人臉、行蹤軌跡等個人敏感信息的洩露渠道,又多了一個。  前段時間,因為有業主對小區門禁採用人臉識別不滿,引發了社會的高度關注,成為熱門話題。
  • 公廁取廁紙也要刷臉?杭州火車東站回應:十分鐘後會自動刪除
    然而,這個網際網路時代的新生產物,給人們帶來方便快捷的同時,也引發了現代人新的不安——用戶人臉、行蹤軌跡等個人敏感信息的洩露渠道,又多了一個。前段時間,因為有業主對小區門禁採用人臉識別不滿,引發了社會的高度關注,成為熱門話題。
  • 公廁免費廁紙讓人真沒脾氣:取紙時沒有紙 方便時不方便
    內容提要:2018年下半年,根據新修訂的《天津市公廁管理服務標準》,本市二類及二類以上標準的公廁開始免費提供廁紙服務,同時安裝人臉識別和微信掃碼機器方便市民隨時使用。這項便民服務措施實施1年多來,情況到底怎麼樣呢?記者進行了實地調查。
  • 瀋陽首批星級公廁下月啟用 刷臉取廁紙一天限兩次
    刷臉取紙一天兩次  瀋陽多年前曾在公廁中提供過免費廁紙,但經常一小時不到就全部用光。現在為了讓大家用多少取多少,這兩座星級公廁都安裝了人臉識別廁紙機。根據後臺設置,每人每天只能取兩次廁紙,每次廁紙長度為70釐米。  怎麼用:站在地面畫線位置,面對機器,等待機器識別人臉,廁紙從出口處出來後,拉斷即可。
  • 拿個廁紙都要刷臉!黑產滋生 你的臉或只值幾毛錢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15日電 (記者 吳濤)進小區刷臉、去看房刷臉、打車刷臉、註冊APP刷臉、甚至取個廁紙還需要刷臉,你碰到過嗎?這些真有必要嗎,還是人臉識別被濫用了?處處要「刷臉」,取廁紙也不放過近日,東莞某公廁取廁紙竟然需要人臉識別,媒體報導後,雖然該設備終止使用並改用常規的方式免費提供紙巾,但還是引發網友熱議。
  • 進小區刷臉,取張廁紙都要刷臉!這些人臉信息都去哪了?
    本文轉自【錢江晚報】;進小區,人臉識別;住酒店,人臉識別……在刷臉時代,你去樓盤售樓處看個房子,也很可能被人臉識別。 有人覺得方便,不用帶卡,刷個臉就能進門。有人表示擔憂,錄入的信息會不會洩漏,隱私要如何保護?
  • 免費廁紙有人整卷偷走 上海:加大供應 不會用刷臉取紙
    長久以來,廁紙的免費和浪費是一對難以調和的矛盾。許多公廁的管理員曾反映,因為廁紙免費提供,如廁的人不珍惜,往往抽取比實際所需多得多的廁紙。甚至有素質差的,把廁位內的廁紙盒打開後,整卷偷走。還有些人「突發奇想」,把廁紙當腳墊,或用來擦皮鞋。
  • 進小區難進了小區問題多 智能快遞櫃遭遇「兩難」
    然而,由于越來越多的小區對快遞車下了「逐客令」,導致快遞員無法上門送貨,居民不能及時收貨。原本智能快遞櫃是解決「最後一公裡」的好辦法,然而記者調查發現,智能快遞櫃想進小區困難重重,而衝破障礙進了小區的智能快遞櫃也面臨諸多問題。
  • 刷臉取廁紙?僅上海安裝上萬部 政協委員多年提案拒用人臉識別
    30秒快讀1、東莞一公廁的人臉識別廁紙機備受質疑,為了60公分的廁紙出賣自己的臉,而同一家生產的設備早已進駐上海,銷售人員還宣稱,上海已經安裝上萬部。2、商家不罷手,難道以後只能戴頭盔出行嗎?網友質疑,為了取60公分的廁紙,丟了自己的臉,簡直就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人臉識別的過度使用已經成為普遍現象,人臉識別廁紙機尚沒有將人臉與姓名、電話、住址等信息掛鈎。而在上海寶山區某一所高校的快遞代收點,來取快遞的學生、老師們被強制要求刷臉取快遞,為的是防止偷竊和誤拿。
  • 誰來保護我的信息安全
    進小區刷臉、去看房刷臉、打車刷臉、註冊APP刷臉、甚至取個廁紙還需要刷臉,你碰到過嗎?這些真有必要嗎,還是人臉識別被濫用了?處處要「刷臉」,取廁紙也不放過近日,東莞某公廁取廁紙竟然需要人臉識別,媒體報導後,雖然該設備終止使用並改用常規的方式免費提供紙巾,但還是引發網友熱議。
  • 東莞一公共廁所用人臉識別取廁紙,官方稱防止浪費,人們卻這樣說
    近日,廣東東莞的一處公共廁所內上架了一款需要人臉識別才能取用手紙的設備。官方聲稱此舉是為了杜絕手紙浪費。但公眾卻普遍擔心這樣涉及個人隱私,面部數據一旦被濫用,後果不堪設想。雖然目前該設備已經下架。取廁紙也要面部識別?
  • 免費廁紙遭遇文明尷尬 共享時代呼喚社會公德心
    中新網記者實地探訪後發現,不文明用紙現象曝光後,園方在人流密集的廁所內增派了管理人員,在取紙器上增加牌示,還用廣播提示往來取紙的民眾。而這些措施的實際收效並非一朝一夕就能顯現。在天壇公園北門附近的廁所,記者還是發現了有遊客離開廁所前順手抽取較多廁紙裝進包裡。其實,天壇公園的這一現象並非個例。
  • 廁紙是丟進垃圾桶還是馬桶呢?
    你瞅準了,按這裡衝一般人我不告訴他。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當時大家用的都比較粗糙,都是一些報紙、草紙等,尤其是報紙居多,這些紙張的吸水量很差,並且以前的老式馬桶衝力很小,扔進去的話很容易就會堵住,堵住之後因為馬桶管道是用鐵做的,很容易使管道生鏽變窄,所以會鼓勵大家把紙丟進垃圾桶裡,這也是會在衛生間放入一個垃圾桶的原因。
  • 刷臉引發的「面子風波」波及面越來越廣
    刷臉引發的「面子風波」波及面越來越廣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0.12.10 星期四     近期,戴頭盔看房、人臉識別第一案、天津出臺條例禁止採集生物識別信息等相繼成為熱點
  • 河北邯鄲老舊小區改造面子美裡子實
    同時,小區還開展了拆除違建、鋪設路面、粉刷樓體、樓頂防水等工作。「基層街道最了解群眾的所思所盼,最容易動員和組織群眾,最方便解決改造中出現的問題。」邯鄲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副局長李中華表示,將改造實施主體下放至基層街道,實現由上到下轉變,確保了改造的都是群眾最急需、最期盼的項目,從而使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更加接地氣、得民心。怎麼改?
  • 河北邯鄲:老舊小區改造面子美裡子實
    同時,小區還開展了拆除違建、鋪設路面、粉刷樓體、樓頂防水等工作。  「基層街道最了解群眾的所思所盼,最容易動員和組織群眾,最方便解決改造中出現的問題。」邯鄲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副局長李中華表示,將改造實施主體下放至基層街道,實現由上到下轉變,確保了改造的都是群眾最急需、最期盼的項目,從而使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更加接地氣、得民心。  怎麼改?
  • 飛行員靠著20卷廁紙迫降飛機,救人一命!
    你一定想不到昆州的飛行員,就靠燃燒的廁紙,在黑夜的荒郊緊急降落,救回了一名重傷女子的命! 2016年的一天,澳洲皇家飛行急救協會接到了一個求救電話。一名住在昆州北部郊區的女子被嚴重燒傷,急需救援!於是,救援飛機二話不說就往事發地點開了,飛行員叫做Geoff Cobden。
  • 上完廁所,廁紙是衝走還是丟進垃圾桶,別做錯了,差別很大
    導讀:上完廁所,廁紙是衝走還是丟進垃圾桶,別做錯了,差別很大。說到上廁所,當然就不能不提到廁紙,但是用完廁紙之後,究竟是該把廁紙直接丟進馬桶衝走,還是丟進廁所的垃圾桶,也許很多人都沒有考慮過。實際上廁紙用過之後如何處理也是有科學講究的,不妨一起來了解下。很多人廁紙用過之後,習慣把它們丟進廁所的垃圾桶,這樣的做法從專業的角度來講,是非常的不科學的。大家都清楚,用過的廁紙上面本身就會帶有一定的細菌,把它們隨手丟進垃圾桶,時間一久,不僅產生各種異味,甚至容易滋生各種細菌,也會吸引蒼蠅和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