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個廁紙都要刷臉!誰來保護我的信息安全?

2020-12-17 荔枝網新聞

  進小區刷臉、去看房刷臉、打車刷臉、註冊APP刷臉、甚至取個廁紙還需要刷臉,你碰到過嗎?這些真有必要嗎,還是人臉識別被濫用了?

  處處要「刷臉」,取廁紙也不放過

  近日,東莞某公廁取廁紙竟然需要人臉識別,媒體報導後,雖然該設備終止使用並改用常規的方式免費提供紙巾,但還是引發網友熱議。

部分網友評論。微博截圖

  「好害怕哪天去廁所都要人臉識別,通不過不讓上廁所。」「如果趕上拉肚子,會不會刷臉的時間就『一瀉千裡』?」「十步一刷臉,如廁也艱難。」不少網友留言。

  其實,取廁紙人臉識別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2017年,在北京天壇公園的公廁裡出現了6臺「人臉識別廁紙機」,「刷臉」才能取出60釐米至70釐米的廁紙。

  部分城市甚至把它當黑科技宣傳,在2020年5月,南京某媒體報導《公廁用上黑科技 刷臉3秒取廁紙》,「周邊居民大都認為人臉識別取紙機好玩且便利。」

  刷臉取廁紙只是人臉識別應用的冰山一角,在現實中,貸款、取款、順風車、倒垃圾、在線課堂,甚至註冊個APP有時候都需要人臉識別。「我已經麻木了,要麼你別用,要麼就人臉識別,你選。」有消費者對中新網記者表示。

  據App專項治理工作組等組織發布的《人臉識別應用公眾調研報告(2020)》顯示,有九成以上的受訪者使用過人臉識別,六成認為人臉識別技術有濫用趨勢。

  黑灰產滋生,你的臉可能只值幾毛錢

  有人可能說,「不就是刷個臉嗎?又傷不了你一根毫毛。」可是人臉信息一旦遭洩露,可能對你造成重大損失,已有活生生的例子出現。上述報告就指出,有三成受訪者表示已因人臉信息洩露、濫用而遭受隱私或財產損失。

  據央視報導,今年9月,廣西南寧市好幾位市民在和置業顧問韋遠鵬完成刷臉認證後,房子當天就被過戶出去,而且立刻被買家抵押給第三方。售房者們說,僅僅被韋遠鵬一個人騙的受害者已經超過10人,受騙總額超1000萬元。

部分網友在社交平臺發布視頻演示用照片騙過人臉識別門禁。截圖

  記者在多家社交平臺發現,「照片騙過人臉識別門禁」的案例屢見不鮮,「兄弟萌,救救救。我的信息貌似被盜用,名下突然多出五張電話卡。」類似求助帖子也經常出現,即便是iPhone,也曾被曝人臉識別被騙過的案例。

  不僅僅是黑灰產,還有用人臉識別大數據殺熟的。有房企用人臉識判斷購房者是「自然到訪售樓部客戶」還是「渠道客戶」,以確定促銷佣金如何發放,最後逼得用戶「戴頭盔看房」,相關話題衝上微博熱搜。

  但你天天用各種高級護膚品保養的「臉」,在網上卻很廉價,甚至幾毛錢就能買到一個人的人臉信息。此前多家媒體報導,在閒魚、轉轉等二手電商平臺上,就有人臉信息售賣,5毛錢一份;還有照片活化工具包,可以模仿人「眨眨眼」「張張嘴」——目前使用普遍的人臉識別安全認證措施之一。

  到處都在刷臉,如何才能不丟「臉」?

  有不願具名的人臉識別方案提供商對中新網記者稱,其實人臉識別是一種加密技術,更安全便捷,隱患風險在於存儲安全,因為不少應用將人臉信息和個人隱私信息,如姓名、身份證號、電話、住址等信息綁定在一起。」

  「目前人臉數據一般存儲於人臉識別應用的運營方或技術提供方的資料庫中。無論是在本地伺服器還是在雲端,一旦伺服器遭到入侵,人臉數據就面臨著洩露風險。」

大部分人臉識別設備都支持本地存儲。電商平臺截圖

  記者調查發現,人臉識別的機器很便宜,多家電商平臺上顯示,便宜的幾百元就能買一臺,種類多種多樣。有人臉識別門禁、人臉識別考勤、人臉識別測溫、人臉識別開鎖,等等。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機器大部分都自帶存儲,部分甚至支持內存擴展和雲存儲等。

  據了解,目前一張高清圖片(1920*1080)約佔用空間幾百KB,即便按1MB計算,以常見的擴展64GB內存為例,也能存儲高清照片超6萬張。

  至於盜刷的隱患,上述提供商稱,「人臉識別分等級,金融級別原則上是最高級別(具體精準率要看不同的金融機構定製)。一些行業出現人臉識別盜刷,可能是精準率不夠造成的,畢竟不是每個行業都要用金融級別人臉識別,成本也是其中一個方面。」

  要「臉」和不要「臉」相互博弈

  目前看,什麼應用場景該刷臉,什麼場景不該用,精準率要達到多少,誰也說不好。如,取廁紙需要人臉識別的一個初衷就是有市民「薅羊毛」,據了解,部分公廁剛放上去的廁紙可能很快就被人拿走了。那該不該用人臉識別呢?

  有消費者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認為,判定該不該人臉識別,關鍵在於看它是否有必要搜集人臉信息,「你說我就看個視頻聽個音樂,需要人臉識別幹嘛?」

  「如果為了安全便捷,比如公共場合無差別測溫,可以人臉識別,進而方便快速發現體溫異常用戶,且這不和消費者隱私信息綁定;但如果搜集用戶人臉信息並將該信息和用戶隱私信息綁定則不妥。」還有消費者表示。

  不過,現實中,不少人臉識別都和個人隱私信息綁定,例如小區人臉識別,幾乎都和業主姓名、住址等信息綁定在一起。「要麼用,要麼別進小區」是消費者面臨的尷尬處境。

  未來,刷臉應用或不能任性了。工信部近日發布的《App用戶權益保護測評規範》10項標準和《App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最小必要評估規範》8項系列標準顯示,規定按「最小必要」等原則,規範個人信息收集,其中就包括人臉信息。工信部還會推動將團體標準提升為行業標準、國家標準。

國家網信辦關於《常見類型移動網際網路應用程式(App)必要個人信息範圍》 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國家網信辦官網截圖

  12月初,國家網信辦也出臺相關細則並徵求意見,擬規定,網絡直播、短視頻、新聞資訊、運動健身、瀏覽器、電子圖書、拍攝美化等App,無須個人信息就能使用。

  中國信通院網際網路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員楊婕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稱,個人信息保護是一項綜合性、系統性、全方位的工程,需要政府、社會組織、企業、公民等多元主體之間齊抓共管、協同治理、良性互動。

  你用過哪些人臉識別項目,擔心個人信息洩露嗎?

相關焦點

  • 處處「刷臉」有必要麼?誰來保護我的信息安全
    進小區刷臉、去看房刷臉、打車刷臉、註冊APP刷臉、甚至取個廁紙還需要刷臉,你碰到過嗎?這些真有必要嗎,還是人臉識別被濫用了?處處要「刷臉」,取廁紙也不放過近日,東莞某公廁取廁紙竟然需要人臉識別,媒體報導後,雖然該設備終止使用並改用常規的方式免費提供紙巾,但還是引發網友熱議。
  • 拿個廁紙都要刷臉!黑產滋生 你的臉或只值幾毛錢
    (原標題:拿個廁紙都要刷臉!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15日電 (記者 吳濤)進小區刷臉、去看房刷臉、打車刷臉、註冊APP刷臉、甚至取個廁紙還需要刷臉,你碰到過嗎?這些真有必要嗎,還是人臉識別被濫用了?處處要「刷臉」,取廁紙也不放過近日,東莞某公廁取廁紙竟然需要人臉識別,媒體報導後,雖然該設備終止使用並改用常規的方式免費提供紙巾,但還是引發網友熱議。
  • 「刷臉」時代,誰來保護我的個人信息安全
    「男子戴頭盔看房」曾引發網絡熱議,起因是 「樓盤用上人臉識別設備,為保護個人信息不得不戴著頭盔看房 」。「人臉識別」取廁紙 拷問公共管理精細化12月上旬,廣東東莞一公廁「人臉識別供紙機」引熱議,市民只需站在取紙機前3秒,通過機器自動「刷臉」功能,便能得到設定好的紙量。
  • 進小區刷臉,取張廁紙都要刷臉!這些人臉信息都去哪了?
    本文轉自【錢江晚報】;進小區,人臉識別;住酒店,人臉識別……在刷臉時代,你去樓盤售樓處看個房子,也很可能被人臉識別。 有人覺得方便,不用帶卡,刷個臉就能進門。有人表示擔憂,錄入的信息會不會洩漏,隱私要如何保護?
  • 上個廁所都刷臉?你的臉到底值多少錢?
    來源:中國新聞網原標題:上個廁所都刷臉?你的臉到底值多少錢?記者:吳濤進小區刷臉、去看房刷臉、打車刷臉、註冊APP刷臉、甚至取個廁紙還需要刷臉,你碰到過嗎?這些真有必要嗎,還是人臉識別被濫用了?處處要「刷臉」,取廁紙也不放過近日,東莞某公廁取廁紙竟然需要人臉識別,媒體報導後,雖然該設備終止使用並改用常規的方式免費提供紙巾,但還是引發網友熱議。部分網友評論。微博截圖「好害怕哪天去廁所都要人臉識別,通不過不讓上廁所。」
  • 刷臉被賣房?刷臉要方便更要安全 刷臉時代如何保證「臉」的安全
    不過,在刷臉的過程中,除了便捷以外,你的「臉」真的安全嗎?這些新技術應用在給人們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引發了一些信息採集與安全性方面的擔憂。尤其是在「刷臉」過程中,用戶的姓名、性別、年齡、職業,甚至用戶在不同情境狀態下的情緒等大量信息都被採集並儲存。
  • 【以案說法】到處要「刷臉」,臉刷「丟」了咋辦?
    「臉」洩露風險有多大?臉部信息丟失了誰來管?採集臉部信息的邊界在哪裡?豈止是出行,環顧四周,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都繞不開人臉識別了。有網友調侃說,「我這張老臉使用從未如此頻繁」。比如,北京、重慶等多地公廁安裝了刷臉裝置,市民只需站在廁紙機前的識別區,臉正對前方的攝像頭,經過識別過程,可以領取一段廁紙。
  • 公廁取廁紙也要刷臉?杭州火車東站回應:十分鐘後會自動刪除
    杭州火車東站回應:十分鐘後會自動刪除) 公廁取廁紙也要刷臉?乘客問:我的人臉數據會被偷走嗎杭州火車東站回應:人臉信息短暫識別,十分鐘後會自動刪除
  • 公廁取廁紙也要刷臉? 杭州火車東站回應:十分鐘後會自動刪除
    公廁取廁紙也要刷臉?乘客問:我的人臉數據會被偷走嗎  杭州火車東站回應:人臉信息短暫識別,十分鐘後會自動刪除  人臉識別,目前已經在我們的生活裡被廣泛運用,大到智慧城市,小到手機登錄解鎖,都能見到人臉識別技術的身影。
  • 【以案說法】到處要「刷臉」,臉刷「丟」了咋辦?​
    「臉」洩露風險有多大?臉部信息丟失了誰來管?採集臉部信息的邊界在哪裡?豈止是出行,環顧四周,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都繞不開人臉識別了。有網友調侃說,「我這張老臉使用從未如此頻繁」。比如,北京、重慶等多地公廁安裝了刷臉裝置,市民只需站在廁紙機前的識別區,臉正對前方的攝像頭,經過識別過程,可以領取一段廁紙。
  • 這也刷臉,那也刷臉,如果「臉」丟了,不擔心嗎?
    ……如今,「刷臉」已成為常見的公共交往交易方式,如住酒店得對著攝像頭驗明正身,點餐後看下攝像頭就能完成支付,上公廁用廁紙需要跟機器「對視」幾秒才能限量取紙等。但越來越頻繁的刷臉,也帶來了越來越多不可預知的風險。那麼,「臉」到底屬不屬於隱私?「臉」洩露風險有多大?臉部信息丟失了誰來管?採集臉部信息的邊界在哪裡?
  • 刷臉取廁紙?僅上海安裝上萬部 政協委員多年提案拒用人臉識別
    多地開始禁用人臉,政協委員多年提案,拒用人臉識別等唯一的生物特徵信息作身份認證。不戴頭盔看房我可能損失30萬,為了60公分的廁紙我出賣了自己的臉……是的,我知道我的臉正在被濫用,但是我有什麼辦法?很多人臉識別是強制使用的,如果拒絕刷臉,我可能上不了班、回不了家,因為門禁系統都升級為人臉識別,且沒有門禁卡等替代方案。
  • 進個動物園都要刷臉?浙大法學博士將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告了
    在實踐中,不管什麼機構以什麼理由採集個人信息,都要遵循「必要」「經得同意」「披露使用規則」「有效安全保護」等幾大要點。 2019年8月,一個名叫ZAO的App突然火了,用戶只要上傳一張照片,就能把自己的臉和偶像明星的臉交換,成為電視劇中的主角,劉德華、周潤發、張曼玉、周杰倫,想換成誰就換成誰。這款軟體掀起了涉及隱私安全的軒然大波,大量用戶對ZAO運營者保障數據安全能力提出質疑,之後ZAO道歉並火速修改了用戶隱私協議。
  • 刷臉可以免費取廁紙!這個星級公廁讓網友炸鍋,很多地方都在用
    進小區,人臉識別; 住酒店,人臉識別… 去樓盤售樓處看個房子, 很可能被人臉識別 現在取張廁紙 也要人臉識別了
  • 「刷臉」被濫用,生物信息安全如何捍衛?
    使用這套人臉識別系統需要業主拿房產證來註冊,並提供個人頭像照片,註冊登記完成後,居民「刷臉」進入小區,車輛則「刷牌」進入。「對於物業來講,這樣一套系統的好處是便於人口管理,包括租戶、長期家政等都可以管理起來。但多一套系統,也會多一項維修費用支出,對物業來講也多了管理的壓力。」小區物業負責人說。「有了這套系統我們真正成為全封閉式小區。
  • 我的臉「丟」不起
    不戴頭盔看房我可能損失30萬,為了60公分的廁紙我出賣了自己的臉……是的,我知道我的臉正在被濫用,但是我有什麼辦法?很多人臉識別是強制使用的,如果拒絕刷臉,我可能上不了班、回不了家,因為門禁系統都升級為人臉識別,且沒有門禁卡等替代方案。
  • 天壇"刷臉"公廁廁紙用量減半傳統公廁仍現蹭紙
    北京青年報5月1日報導,「天壇公廁免費廁紙被過度使用」,今年以來被媒體多次報導,天壇公園為了應對過度用紙的現象,3月在多個公廁安裝了「人臉識別廁紙機」,取廁紙必須先「刷臉」。同時,一個人9分鐘內無法在同一臺廁紙機上第二次取廁紙。
  • 靠「面子」進小區、取廁紙很方便,但未必安全
    原標題:靠「面子」進小區、取廁紙很方便,但未必安全   點完餐看一下攝像頭就能完成支付,住酒店刷臉後才能登記,上公廁用廁紙也得刷個臉才能取。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人臉識別技術得到廣泛應用,「臉」的應用場景被不斷拓寬。
  • 無處不在的刷臉,真的有必要嗎?
    資料圖進小區、住酒店、買房、存包、取廁紙、上班、上學、逛動物園……人臉識別已經全面嵌入生活。近期,戴頭盔看房、人臉識別第一案、天津出臺條例禁止採集生物識別信息等相繼成為熱點,透露出人們對人臉信息洩露的焦慮。走到哪都需要「刷臉」,有必要嗎?人臉信息被「弄丟」的風險高不高?我們又該怎麼保護自己的「臉」?
  • 要「臉」還是要安全? 刷臉支付遇到的質疑多過支持
    上班打卡刷臉、進出公園刷臉、回到小區刷臉、收取快遞刷臉……不知不覺間,人臉識別設備已經侵入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但近兩年來,人臉識別技術的迅速普及也使得相關實踐運用泛濫,引起了部分用戶的反感以及監管層面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