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說法】到處要「刷臉」,臉刷「丟」了咋辦?

2020-09-02 賽罕區金河鎮人民政府



上車,請刷臉!

進小區,請刷臉!

到站了,請刷臉!

……


如今,「刷臉」已成為常見的公共交往交易方式,如住酒店得對著攝像頭驗明正身,點餐後看下攝像頭就能完成支付,上公廁用廁紙需要跟機器「對視」幾秒才能限量取紙等。


但越來越頻繁的刷臉,也帶來了越來越多不可預知的風險。那麼,「臉」到底屬不屬於隱私?「臉」洩露風險有多大?臉部信息丟失了誰來管?採集臉部信息的邊界在哪裡?


事關每個人,想知道答案的,朝下滑——


刷臉場景,多如牛毛


據媒體報導,2020年7月1日,哈爾濱地鐵1號線、3號線一期全線27座車站全部啟用「刷臉」乘車。哈爾濱地鐵車站利用人臉識別過閘功能,大大減少過閘客流壓力。


豈止是出行,環顧四周,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都繞不開人臉識別了。


有網友調侃說,「我這張老臉使用從未如此頻繁」。



隨著應用場景日益多元,「刷臉」正在成為通行證。不過,不少應用場景卻十分不可思議。


比如,北京、重慶等多地公廁安裝了刷臉裝置,市民只需站在廁紙機前的識別區,臉正對前方的攝像頭,經過識別過程,可以領取一段廁紙。



再比如,某地要求遊客進動物園時刷臉,還惹出了一樁官司。


2019年,動物園將入園方式從按指紋改成「刷臉」,因不願意使用人臉識別,浙江理工大學副教授郭兵將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告上了法庭。該案也成為國內消費者起訴商家的「人臉識別第一案」。



郭兵質疑說:採集我隱私,洩露誰負責?


這個問題,是靈魂之問。


臉部信息,是隱私嗎?


要回答刷臉安全不安全,首先要回答人臉信息是不是個人隱私。對此,業內人士看法存在分歧。


北京師範大學法學院教授劉德良認為,在公共領域採用人臉識別技術沒什麼問題,人臉外部特徵並不屬於隱私範疇,被一個機器識別和被別人的眼睛識別區別不大。


北京工商大學法學院教授呂來明則認為,與其他個人信息比較,生物信息具有唯一性和終身不變性,人臉等通過生物識別技術收集的信息一旦被洩露,受害人無法通過更改信息加以防控和補救。


通俗點說,就是手機、電腦密碼可以隨時隨意更換,但「臉」要是「丟」了,可能就再也換不了了。


事實上,很多網友也認為,臉部信息與其他個人隱私一樣,同樣屬於個人隱私,而不能因為有了新技術,就排除它是隱私的意義。


臉部信息,會洩露嗎?


事實上,目前,個人臉部信息的保存、管理都存在著一些漏洞。全國政協委員、上海眾人網絡安全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談劍鋒表示,目前人臉識別技術安全防護還不完善。


由於隱私信息易於獲取,也催生了買賣個人信息,進而實施詐騙等網絡犯罪。

近期,就有記者調查發現,一些網絡黑產從業者利用電商平臺,批量低價倒賣非法獲取的人臉等身份信息以及「照片活化」工具和教程。


他們不僅買賣人臉信息臉,與此關聯的身份證、銀行卡號、手機號等信息,一起打包兜售。


刷臉刷臉,邊界在哪?


疫情發生後,各地都有小區、物業強制居民刷臉進門,否則就不能出入小區,引發了不少爭議。


2019年7月份,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司長李偉在公開場合表示,要糾正部分機構「有技術就濫用、有技術就任性」的亂象。


那麼,如何給人臉識別技術融入生活劃條線,防止技術和機構的任性?


我國網絡安全法明確規定,個人信息收集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


也就是說,如無必要,小區也好、機構也罷,不能打著安全需要,甚至疫情防控需要的幌子,強制收集個人面部信息。


目前來看,收集人的臉部特徵信息的商業機構,大多數是出於身份驗證的需要。企業收集信息後,能不能妥善保管並按照事先所告知的方式去使用相關信息,這也是大家最為擔心的。


呂來明表示,除了「用戶同意」這一原則外,對於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應當通過強制性規定明確應用原則、範圍和條件、程序等,對人臉識別的應用領域加以限制。同時,對徵求用戶同意的方式予以限制,不得要求用戶與其他信息一起進行概括式授權或一次性授權,而應當單獨、定期或逐次授權;明確在超過授權期限和實現特定目的之後,收集、使用的一方對人臉識別信息的刪除義務。


1


來源:網信內蒙古官方微信

編輯:段抒怡

初審:牛昆

覆審:王文禮

終審:韓玉梅

相關焦點

  • 【以案說法】到處要「刷臉」,臉刷「丟」了咋辦?​
    上車,請刷臉!進小區,請刷臉!到站了,請刷臉!2019年,動物園將入園方式從按指紋改成「刷臉」,因不願意使用人臉識別,浙江理工大學副教授郭兵將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告上了法庭。該案也成為國內消費者起訴商家的「人臉識別第一案」。
  • 這也刷臉,那也刷臉,如果「臉」丟了,不擔心嗎?
    上車,請刷臉!進小區,請刷臉!到站了,請刷臉!「刷臉」無所不在點完餐看一下攝像頭就能完成支付,住酒店刷臉後才能登記,上公廁用廁紙也得刷個臉才能取。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人臉識別技術得到廣泛應用,「臉」的應用場景被不斷拓寬。在屏幕上點餐,選擇刷臉支付,人臉比對後,輸入手機號碼後四位就完成付款。
  • 刷臉被賣房?刷臉要方便更要安全 刷臉時代如何保證「臉」的安全
    如今,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已經相當普遍,比如刷臉解鎖、刷臉取款、刷臉付帳、刷臉支付、刷臉進校園、刷臉進小區、刷臉坐高鐵、入住賓館、上班打卡……我們正在進入刷臉的時代。「刷臉」已經不算新鮮,甚至在商場購物時,衣帽間前刷一刷臉,AI(人工智慧)導購就能根據用戶畫像向你精準推薦個性化的服飾搭配。
  • 評論|「人臉識別第一案」判了,但「依法刷臉」依然任重道遠
    由於可以極大節約人力時間成本,很多小區、園區都開始「刷臉」進門,不少商家也推出「刷臉」支付,看上去又方便又高級,大家也樂於配合,背後的安全隱患卻被忽視了。這一案件的判決和傳播,至少可以引起人們的警覺,喚起大家的思考,提醒更多人去拒絕對個人生物識別信息的過度採集,不要讓管理者的方便省錢,以個人信息洩露的風險為代價。
  • K12刷臉支付,智慧學校校園刷臉支付解決方案
    其中以K12刷臉支付為核心,將刷臉支付與校園就餐及超市購物相結合,加速食堂就餐場景流轉,便捷學校管理,學生消費信息家長也可實時查詢,做到在校消費一目了然。校園刷臉支付亦是當前校園管理的大勢所趨。  學生攜帶校園卡不便:傳統刷卡就餐方式學生需要隨身攜帶校園卡,因而存在丟卡,忘卡以及卡上餘額不足的煩惱;同時因為充值需要學生在校園內攜帶現金也存在現金丟失或其他不安全因素。  家長信息不透明:家長對孩子在校用餐及消費情況一無所知,不能及時準確地了解到孩子的營養攝入,在校花費等。
  • 拿個廁紙都要刷臉!黑產滋生 你的臉或只值幾毛錢
    (原標題:拿個廁紙都要刷臉!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15日電 (記者 吳濤)進小區刷臉、去看房刷臉、打車刷臉、註冊APP刷臉、甚至取個廁紙還需要刷臉,你碰到過嗎?這些真有必要嗎,還是人臉識別被濫用了?處處要「刷臉」,取廁紙也不放過近日,東莞某公廁取廁紙竟然需要人臉識別,媒體報導後,雖然該設備終止使用並改用常規的方式免費提供紙巾,但還是引發網友熱議。
  • 上班打卡刷臉、進出公園刷臉、收快遞刷臉…人臉識別深陷爭議漩渦...
    上班打卡刷臉、進出公園刷臉、回到小區刷臉、收取快遞刷臉……不知不覺間,人臉識別設備已經侵入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人臉識別在金融領域中的應用——刷臉支付,曾經一度成為「網紅」,但因各種爭議在現實中的推廣受到極大局限。「所以現在刷臉支付的推廣情況其實不是很好。」有業內人士對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表示。
  • 刷臉引發的「面子風波」波及面越來越廣
    刷臉引發的「面子風波」波及面越來越廣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0.12.10 星期四     近期,戴頭盔看房、人臉識別第一案、天津出臺條例禁止採集生物識別信息等相繼成為熱點
  • 上個廁所都刷臉?你的臉到底值多少錢?
    來源:中國新聞網原標題:上個廁所都刷臉?你的臉到底值多少錢?記者:吳濤進小區刷臉、去看房刷臉、打車刷臉、註冊APP刷臉、甚至取個廁紙還需要刷臉,你碰到過嗎?這些真有必要嗎,還是人臉識別被濫用了?處處要「刷臉」,取廁紙也不放過近日,東莞某公廁取廁紙竟然需要人臉識別,媒體報導後,雖然該設備終止使用並改用常規的方式免費提供紙巾,但還是引發網友熱議。部分網友評論。微博截圖「好害怕哪天去廁所都要人臉識別,通不過不讓上廁所。」
  • 要「臉」還是要安全? 刷臉支付遇到的質疑多過支持
    上班打卡刷臉、進出公園刷臉、回到小區刷臉、收取快遞刷臉……不知不覺間,人臉識別設備已經侵入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但近兩年來,人臉識別技術的迅速普及也使得相關實踐運用泛濫,引起了部分用戶的反感以及監管層面的關注。
  • 小杜說法 | 刷一下臉,你的房就成了別人的?關於個人信息保護法律...
    小杜說法 | 刷一下臉,你的房就成了別人的? 近年來,人臉識別技術逐漸成熟,刷臉購物方便生活
  • 「刷臉支付」被破解?有人用馬雲照片刷臉彈出這4個大字!真逗
    現如今是全民掃碼支付的行動支付時代,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到處可見它的影子。無論大小城市,街道上的地攤小販都在使用著掃碼支付;就連街頭行乞之人身上也掛起了二維碼!可見掃碼支付涉及方方面面了。大家剛習慣掃碼支付後,馬雲的支付寶就推出了新的支付方式—刷臉支付。美公司破解「刷臉支付」?
  • 進小區刷臉,取張廁紙都要刷臉!這些人臉信息都去哪了?
    本文轉自【錢江晚報】;進小區,人臉識別;住酒店,人臉識別……在刷臉時代,你去樓盤售樓處看個房子,也很可能被人臉識別。 有人覺得方便,不用帶卡,刷個臉就能進門。有人表示擔憂,錄入的信息會不會洩漏,隱私要如何保護?
  • 無處不在的刷臉,真的有必要嗎?
    近期,戴頭盔看房、人臉識別第一案、天津出臺條例禁止採集生物識別信息等相繼成為熱點,透露出人們對人臉信息洩露的焦慮。走到哪都需要「刷臉」,有必要嗎?人臉信息被「弄丟」的風險高不高?我們又該怎麼保護自己的「臉」?它正跑步進入生活各個場景日前,天津市一售樓處因未經客戶許可收集人臉信息上了熱搜。
  • 拿個廁紙都要刷臉!誰來保護我的信息安全?
    處處要「刷臉」,取廁紙也不放過   近日,東莞某公廁取廁紙竟然需要人臉識別,媒體報導後,雖然該設備終止使用並改用常規的方式免費提供紙巾,但還是引發網友熱議。 微博截圖   「好害怕哪天去廁所都要人臉識別,通不過不讓上廁所。」「如果趕上拉肚子,會不會刷臉的時間就『一瀉千裡』?」「十步一刷臉,如廁也艱難。」不少網友留言。   其實,取廁紙人臉識別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2017年,在北京天壇公園的公廁裡出現了6臺「人臉識別廁紙機」,「刷臉」才能取出60釐米至70釐米的廁紙。
  • 校園無卡化 杭十一中「刷臉」初體驗
    在浙江省杭州第十一中學(簡稱杭十一中)僅憑一張臉,就可以實現刷臉就餐、刷臉借閱、刷臉看病、刷臉考勤、刷臉購物、刷臉喝水、刷臉借還體育器材……國內首家「無卡校園」業已建成。「學校每天有千餘名學生用餐,但是每天總有50多個同學因為沒帶飯卡或者飯卡丟了吃不上飯、不能到圖書借書、無法進行刷卡考勤。採用刷臉完成各種身份認證,就是為了解決學生把卡弄丟、或者忘記帶卡所帶來的麻煩。」杭十一中副校長張冠超道出了「無卡校園」的建設初衷。
  • 刷臉支付靠不靠譜,代理刷臉支付真能賺錢嗎?
    2、做刷臉支付到底能不能賺錢?今天我就來幫你解答這兩個問題!央行收編二維碼我們先來說一下——為什麼今年微信和支付寶會力推刷臉支付,為什麼是今年,難道刷臉支付的時機真的到了嗎?微信和支付寶開始力推自己的刷臉支付系統。刷臉支付是不是風口那講到這,現在理解沒?不是刷臉支付的時間窗口已經打開了,而是微信和支付寶的二維碼被央行「收編」了。沒辦法,所以他們今年才會力推刷臉支付!
  • 尷尬→全國首條刷臉支付商業街五馬街刷臉支付並不頻繁!你在擔心...
    五馬街31號的「康龍」專賣店工作人員表示,該店安裝了支付寶刷臉支付收銀系統,但半年前壞了,因要使用的顧客比較少,一直未維修。「目前,顧客還不太願意刷臉支付,我們店刷臉支付有滿15元減4元的活動,這麼大的促銷力度,一周也僅一兩個人刷臉支付。」樂清虹橋天元廣場「快樂檸檬」茶飲店負責人管先生透露。
  • 使用支付刷臉還是要當心
    提起刷臉支付,現在絕大多數人都已經不陌生了。無論是在餐廳、銀行、醫院還是商超、交通等場景,我們經常能看到刷臉支付的行為。那麼刷臉支付有哪些弊端呢?目前人臉識別技術的精準度還達不到100%,對相似度高的臉容易出現識別誤差,人臉識別系統就有可能在識別時出現混淆,從而會導致支付存在一定的風險。
  • 「人臉識別第一案」原告上訴 逛動物園刷臉有必要嗎?
    ,郭兵的朋友們發來「祝賀勝訴」的簡訊,但他卻對這起被媒體稱為「中國人臉識別第一案」的一審判決結果不服,已經向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教授張建文對記者表示,「人臉識別第一案」的意義可能僅僅止步於個案,我國個人信息保護的諸多難題、困境依然待解。 逛動物園強制「刷臉」有必要嗎2019年10月17日,郭兵收到了杭州野生動物世界發給他的「指紋識別入園方式升級為人臉識別」的簡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