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寧概況_中國扶貧在線_國家扶貧門戶

2020-12-22 中國網新聞中心

西寧是青海省的省會,古稱西平郡、青唐城,取」西陲安寧「之意,是青海省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教、交通和通訊中心,是國務院確定的內陸開放城市。

西寧位於青海省東部,湟水中遊河谷盆地,是青藏高原的東方門戶,古「絲綢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經之地,自古就是西北交通要道和軍事重地,素有」西海鎖鑰「、海藏咽喉之稱,是世界高海拔城市之一。

西寧歷史文化淵源流長,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絢麗多彩的民俗風情,是青藏高原一顆璀璨的明珠。先後榮獲全國衛生城市、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全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園林綠化先進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等榮譽稱號。

位置境域

西寧市位於青海省東北部,青藏高原東北部,地處在湟水及三條支流的交匯處。呈東西向條帶狀,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四周群山懷抱,南有南山、北有北山。2012年底西寧市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是150平方公裡,地理坐標東經101°77′、北緯36°62′。

氣候

西寧屬大陸性高原半乾旱氣候,年平均日照為1939.7小時,年平均氣溫7.6℃,最高氣溫34.6℃,最低氣溫零下18.9℃,屬高原高山寒溫性氣候。夏季平均氣溫17-19℃,氣候宜人,是消夏避暑勝地,有「中國夏都」之稱。

水文

市區海拔2261米,年平均降水量380毫米,蒸發量1363.6毫米,湟水及其支流南川河、北川河由西、南、北匯合於市區,向東流經全市。

旅遊

西寧是一座有著兩千一百多年歷史的高原古城,古稱西平亭,曾是漢後將軍趙充國屯田的地方、南涼的都城、唐蕃古道的咽喉、絲綢南路的要道、青藏高原通向中原的門戶、河湟文化的發祥地之一,自古就是一顆璀璨的「高原明珠」,北山煙雨——西寧古八景中遺留最完善的一景。

人口民族

根據201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結果顯示:2015年末西寧市常住人口為231.08萬人,其中市區人口126.76萬人,佔54.86%,三縣人口104.32萬人,佔45.14%。

西寧是典型的移民城市,多民族聚集、多宗教並存,是青藏高原人口唯一超過百萬的中心城市,移民人口達100萬之多。

青海是中國多民族聚居地區之一,全省除漢族外,世居青海的主要有藏、回、土、撒拉和蒙古族,在長期的生產、生活過程中,各民族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情。全市少數民族人口為58.81萬人,佔常住人口的25.9%,其中:回族人口36.87萬人,佔16.3%;藏族人口為12.45萬人,佔5.5%;土族5.86萬人,佔2.6%。

 

相關焦點

  • 泰康在線連續兩年榮獲中國扶貧基金會頂梁柱健康扶貧公益保險項目...
    2020年12月2日,中國扶貧基金會頂梁柱健康扶貧公益保險項目階段成果報告會在京召開,國務院扶貧辦、國家衛健委、國家醫保局、中國扶貧基金會、阿里巴巴公益相關領導,相關行業專家及項目區代表參加會議。在會上,泰康在線獲評中國扶貧基金會頂梁柱健康扶貧公益保險項目「優秀合作企業」,這是泰康在線連續第二年獲得該獎項。
  • 【西寧市】13家企業入選西寧河湟文化創意扶貧工坊
    記者從西寧市文化旅遊廣電局了解到,12月15日,西寧公示13家河湟文化創意扶貧工坊,扶貧工坊將擴大就業崗位,拓寬當地貧困群眾增收致富渠道。  近年來,西寧市通過啟動西寧河湟文化產業園建設、舉辦西寧河湟文化旅遊藝術節等系列品牌活動,推進河湟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扶貧》中英文版首發
    中國網 孫宇攝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記者白韻之)10月16日,《外國人眼中的中國扶貧》中英文版在2019中國扶貧國際論壇上首發。國務院新聞辦副主任郭衛民,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副局長方正輝,國務院扶貧辦開發指導司司長、中國國際扶貧中心主任左常升,財政部國際財金合作司二級巡視員劉偉華為該書揭幕,並向部分發展中國家官員及國際機構代表贈書。
  • 中國國家畫院扶貧美術展開幕,用藝術語言講述扶貧故事
    歷時4個多月的採風寫生,中國國家畫院60餘位藝術家創作了100餘件扶貧主題美術作品。9月30日,「美麗的事業·中國國家畫院扶貧主題美術作品展」在國家畫院美術館正式拉開帷幕,用藝術語言講述扶貧道路上的動人故事。
  • [扶貧名錄] 中國扶貧基金會
    機構簡介:中國扶貧基金會成立於1989年3月,是以扶貧濟困為宗旨的公益機構。20年來,中國扶貧基金會堅持扶貧公益理念,貫徹對捐贈人和受援人高度負責的原則,奉行公開透明的方針,提倡艱苦奮鬥的志願精神,以嚴密的內部管理和優異的業績,獲得了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社會各界高度評價,取得顯著成績並得到迅速發展,社會知名度不斷提高,良好的社會形象得到公眾的廣泛認同,現在已經成長為我國扶貧公益領域最大的公益組織。
  • 扶貧故事|舟山電信助力嵊泗黃龍南港村搭建「微平臺」
    南港村位於嵊泗黃龍島東南部,是舟山電信公司的扶貧結對村。「魅力南港」官微共設置走進南港、南港門戶和便民服務三大模塊。三大模塊下又分別設置了相應子目錄。目前發布了信息近50條。「鄉村概況」提煉鄉村特色,讓訪客快速了解鄉村信息。「鄉村黨建」展示黨建學習、黨建活動。「百姓問政」提供百姓意見反饋窗口。「人文歷史」挖掘村莊人文歷史。
  • 李金早:旅遊扶貧是產業扶貧的主要方式
    原標題:鄉村旅遊已成農村扶貧主渠道  8月18日,全國鄉村旅遊提升與旅遊扶貧推進會議在安徽省黃山市召開。會議由國家旅遊局和國務院扶貧辦共同主辦,主要任務是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促進旅遊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研究安排下一階段全國鄉村旅遊和旅遊扶貧推進工作。
  • 國家能源集團扶貧大事記
    9月,《國家能源集團2018-2020年扶貧工作方案》印發。9月29日,青海省剛察縣實現脫貧摘帽。10月17日,開展「扶貧日」愛心捐款活動,籌集員工善款1209.73萬元,全部用於教育扶貧。5月14日,國資委扶貧開發工作領導小組向集團公司通報:國家能源集團2018年定點扶貧工作的考核等次為「好」。投入10164萬元實施教育扶貧,援建普格縣株木樹小學等16所學校(幼兒園);成功幫助涼山州引入兩家外部投資企業。7月黨組書記、董事長王祥喜於赴右玉縣調研定點扶貧、8月赴剛察縣調研對口支援工作。
  • 中國精準扶貧經驗幫助東南亞國家減貧
    廣西壯族自治區扶貧辦供圖新華社南寧11月28日電 近日,隨著最後8個縣退出貧困縣序列,作為中國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的廣西54個貧困縣全部「摘帽」。在致力消除自身貧困的同時,廣西還利用毗鄰東協國家的優勢,與一些東協國家分享減貧經驗,積極開展減貧合作。「新橋已經建好,村民出村便利多了。
  • 劉文奎:百美村宿——中國扶貧基金會旅遊扶貧項目探索
    我今天給大家分享的主題是「挖掘本土資源,激發鄉村活力」,這是中國扶貧基金會最近幾年在旅遊扶貧方面做的一些探索。其中,河北省保定市淶水縣南峪村一個叫「麻麻花的山坡」的民宿就是我們百美村宿中的一個。後來,這個項目由中國三星捐贈1500萬,委託扶貧基金會來實施,周期三年(2016年到2018年),項目總體規劃是15套農家院,34間客房。2016年9月21號正式啟動試運營,目前三期都已經建設完成了。第二,南峪村共五個居民集中小組,我們做了四個片區的規劃。
  • ——記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扶貧研究中心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時期扶貧開發戰略思想,在國家有關部門指導下,北京師範大學成立中國教育扶貧研究中心,掛靠在繼續教育與教師培訓學院。  中心聘請北京師範大學兼職研究員、國務院扶貧辦原黨組成員、中國老區建設促進會副會長司樹傑同志擔任中心首任主任。
  • 中國扶貧的「高校方案」
    黨的十八大以來,教育部75所直屬高校、14所部省合建高校統籌人才、學科等優勢資源,精準對接貧困縣實際需求,舉全校之力把先進的理念、人才、技術、經驗等落地到貧困地區,推動各類資金、項目、管理等要素向貧困縣聚集,探索形成了教育扶貧、智力扶貧、科技扶貧、產業扶貧、健康扶貧、消費扶貧、文化扶貧等具有「高校品牌」的中國特色扶貧路徑,取得了顯著成效。
  • 科技點亮扶貧路——中國科大金寨扶貧記
    「咱們引進的薇菜種苗繁育項目,採用了先進的漂浮式育苗技術,具有國家專利,苗子長大後移植到山地上,每畝每年可收入6000元到8000元。」中國科大駐龍馬村扶貧工作隊隊長、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金長江介紹。目前,該基地前期已投入40餘萬元,首期建立70餘畝薇菜種植示範區,未來幾年計劃開展千畝以上的規模種植。扶貧要從輸血轉向造血,產業扶貧是關鍵。
  • 凝練教育扶貧的中國經驗
    一方面,面向扶貧攻堅這一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高校不僅應該肩負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深度參與教育扶貧的實際工作過程,還應該加強教育扶貧的政策研究、理論研究、應用研究,通過紮實深入的田野調查,持續跟蹤、多學科協作等方式,從點到面,從扶貧政策實施效果的量化分析,到某一地區教育扶貧模式的概括提煉,再到宏觀的教育扶貧政策與其他扶貧政策之間協調共進的理論分析,紮根中國具體國情探索形成符合中國實際的教育扶貧理論模式,並將其轉化為切實可行的公共政策
  • 通江縣「點線面」做活科技扶貧在線平臺
    圍繞「四川科技扶貧在線」平臺信息員、專家、管理員(「三庫人員」)能力提升,強化平臺業務培訓,以點拓面打造一支能力強、素質高的科技扶貧隊伍,對信息員報送產業技術諮詢要求、專家在線解答、管理員「分診」、誠信服務等方面進行分級培訓,2020年,累計舉辦培訓14期,涉及1304人,佔「三庫人員」的56%,該縣計劃在2021年完成「三庫人員」全員培訓,確保「一個都不能少」。
  • 中國社區扶貧聯盟第三屆理事大會在國家會展中心召開
    原標題:從「社區的力量」到鄉村振興,中國社區扶貧聯盟第三屆理事大會在國家會展中心召開中國小康網訊 記者金朝暉報導 2020年12月12日,由中國扶貧志願服務促進會、中國物業管理協會指導,中國社區扶貧聯盟主辦,易居樂農承辦的「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暨中國社區扶貧聯盟第三屆理事大會」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順利召開。
  • 美好學校·圓夢未來 中國扶貧基金會助力鄉村教育扶貧
    日前,為助力鄉村教育發展,阻斷貧困代際傳遞,中國扶貧基金會聯合上海百特公益發展中心、湖南弘慧教育發展基金會、重慶市大渡口區山城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北京四中校友促進教育基金會聯合發起「美好學校·圓夢未來」助力鄉村教育扶貧活動。中國扶貧基金會美好學校形象大使範丞丞、林彥俊參加本次活動並號召社會大眾共同關注鄉村教育,助力教育扶貧。
  • 中國國家畫院藝術家深入貧困縣區 描繪扶貧攻堅「春華秋實」
    展覽現場7月15日,「春華秋實——中國國家畫院扶貧主題採風寫生作品展」在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開幕,展覽由中國國家畫院主辦,中國國家畫院創研規劃處與《中國美術報共展出61位藝術家創作的200餘件作品,涵蓋國畫、油畫、版畫、書法篆刻等藝術門類,展示了中國國家畫院扶貧主題採風寫生創作的階段性成果。
  • 中國扶貧故事
    知名攝影師、《家園》總導演左力認為:「不管是個人、企業還是國家,都是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用不同的方式踐行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精神。」早在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左力就曾徒步重走長徵路,從江西瑞金走到陝北吳起鎮,用374天時間,獨自走完了一個人的長徵路,並寫下著作《一個人的長徵》。
  • 國家精準扶貧評估理論體系及其實踐應用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貧困問題是世界性難題,消除貧困是全球可持續發展共同面臨的一項艱巨任務。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減貧與發展一直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成為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提出並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把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和底線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