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工作、談規劃、辦實事,德州寧津5位省派第一書記每天走在田間地頭

2020-12-25 齊魯網

 

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13日訊 在寧津縣的劉營伍鄉,有一支來自大學校園的省派第一書記工作組。一年來,工作組五位大學老師作為駐村第一書記,不僅為鄉親們辦了很多實事,自身也收穫了很多。暮春四月,這幾位第一書記,他們一直在自己的崗位上忙碌著。

梁平、郭連軍、戚昭君、朱建德、柳廣軍,在冀魯之交的華北平原,寧津縣劉營伍鄉的田間地頭上,經常會出現五個人的影子。他們每天會用煙臺話、普通話以及少量的德州話交流當天的工作情況和村子未來的規劃。

「像混凝土路面一樣。」

「便於找平,便於鋪路。」

「在上面壓平了,直接鋪磚就行了。」

「我們給你磚,你自己鋪上。」

又到了暮春四月。這個來自煙臺魯東大學的省派第一書記工作組在寧津縣劉營伍鄉的駐村工作已經剛好一年。他們五個分包了劉營伍鄉的四個村的工作。起初這些村子經濟相對落後,村莊環境上也出現了一些問題。

寧津縣劉營伍鄉周莊村第一書記戚昭君說:「去年剛來的時候,一進村就覺得這個村子特別小,好小啊!感覺特別奇怪的是,在村子的最中央有那麼大的一個坑塘,雜草叢生。」

商西村第一書記梁平說:「老百姓的意識比較落後,因循守舊。」

龍潭村第一書記柳廣軍說:「跟自己原來的想像還是有差別。」

抓黨建、促脫貧攻堅、促鄉村振興,這些都是駐村第一書記的重要任務。這一年,不管是誰分包的村遇到了大事,他們五個都匯聚到一塊群策群力。

劉營伍鄉周莊村村民李海玲說:「給俺們村辦了一些實事和好事,我們心裡覺得挺高興的。」

原來的黃泥路變成了水泥路,原來的髒水塘變成了村廣場,種植經濟作物鼓起了村民們的腰包,這些都屬於大事,不過小事他們也做了不少。

煮不了飯的電飯鍋、燒不開水的電水壺以及村民家中各種工作不了的電器,都是可以免費維修的對象。他們所在的魯東大學每逢假期都會派電子專業的學生作為志願者來村子裡進行社會實踐。

戚昭君說:「比如說村民有個小物件壞了,又不捨得扔,又不捨得掏錢修。但是有人義務來修,包括換件什麼的都不要錢,然後他們就特別的開心。」

劉營伍鄉周莊村支書周福深介紹:「村委會面積小,一共三間,50多平。」

每一位第一書記來自不同的崗位,充分發揮他們的專業特長才能有針對性的幫扶,比如這位老朱,在高校的時候就是做基礎建設工作的,按說建新村委會這事,應該是他的專長,不過在一開始他跟村委書記老周,卻因為選址問題起了點分歧。

周福深說:「你來這一兩年走了,我說得算,你說得算?心裡有自私的成分。其實仔細一想,人家領導說的也是對的。」

新的村委會建在哪裡?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爭執呢?實際上,這樣的交鋒和爭執,在駐村第一書記工作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但是大傢伙的初衷和目的都是為了能夠更好的解決問題,為了讓村民能夠更好的發展。那麼最終這事是怎麼解決的呢?

周莊村的村委會建於上世紀70年代,如今不僅房屋老舊,只有50平的大小裡也已經無法滿足使用的需求。

戚昭君介紹:「我們這個村委會面積特別小,我們所有的制度上牆,這幾面牆幾乎全都用完了,最後沒辦法了,這是做成活頁的。我們好多的牌子掛不了的,沒辦法就放在這了。包括這個文化服務中心的牌子。應該上牆的,但是牆上實在沒地方了,就上門了,這是上門服務。」

建一個新的村委會。這事得到了大夥的共識。萬事俱備了,可是在選址的問題上,駐村工作隊員朱建德卻和村支書老周有不同的看法。

周莊村駐村工作人員朱建德說:「原來想選在現在村委會的對面,那塊空地上。」

村支書周福深說:「在那裡修不花太多錢啊,不用修啥也不用動別的。

朱建德說:「一是可以把旁邊村民的院牆,破破爛爛的院牆直接遮住,另外也可以省錢。」

周福深說:「修上不就完了嗎?管在哪修呢,能修起來,能在這開個會就行。」

朱建德說:「那塊地是村民個人的宅基地。」

周福深說:「後來咱一想,確實人家書記說的是對的。」

村支書老周的初心也是好的,村子本來就不富裕,建村委會能省一點是一點。但朱建德一直堅持自己的意見,建設村委會必須合法、規範,資金的事由他們來想辦法。

戚昭君介紹說:「我們魯東大學,給我們幫包村,每年十萬塊錢捐助。我們在這兩年每年十萬,兩年就是20萬,四個村一共就是80萬,整個用於我們幫包村的經濟建設,村民生活條件提升,各種扶貧的資金都可以使用。」

朱建德說:「村委會建在那個地方,應該是不錯的。從這個方位來講,這個廣場。停車也方便,咱們一定要按照程序來辦,該走四議兩公開的程序,該怎麼走就怎麼走?」

如今,建設新村委會的構想已經躍然在圖紙上,等疫情結束後就能開工。

暮春四月,天又下起了雨。考驗他們一項工作成果的時候到了。前不久他們剛剛幫助村貧困戶周大哥家的房子進行了一次徹底的翻修。

工作組人員和村民周福起對話:

「吃飯了嗎?」

「沒呢,還沒吃呢。」

「過來看看,不漏了吧?」

「不漏,不漏。」

「不漏水就行。」

周福起曾經是村裡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在第一書記工作組和村委的鼓勵和幫助下,他已經在村裡找到了一份保潔的工作,年收入能保證在一萬元以上。

扶貧要先扶志,扶志是扶思想、扶觀念、扶信心,幫助困難群眾樹立起擺脫困境的鬥志和勇氣。他們的任期還剩下一年。這一年好像還有很多很多的事要做,第一書記的工作做的好不好?每一位村民都是評委,他們希望能在自己離開的時候,能給鄉親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編後:對於這五位第一書記來說,又是一個忙碌的春天。其實每一位第一書記在這一場脫貧攻堅戰中,都發揮了主力軍的作用。相信他們都能為鄉親們交一份滿意的答卷。同時,能和所有鄉親們一起,讓鄉村越來越好。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4-2687669,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4-2687669,誠邀合作夥伴。

相關焦點

  • 山東費縣大田莊鄉19位縣派第一書記工作紀實
    ,把群眾的冷暖疾苦記在心間;又是他們,把飽含著黨和政府溫暖的物資和慰問金送到了貧困戶的手中;還是他們在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的同時,又謀劃好了今後發展的大局……在大田莊鄉,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稱號:第一書記。「齊魯地村」第一書記戚興麗、桑慶合駐村以來,積極開展幫扶工作,協調單位投入6萬元用於辦公樓建設,走訪慰問貧困戶、困難黨員40戶,帶去慰問金、慰問品12000餘元。協助省派第一書記工作,發揮民政局優勢,幫扶困難群眾,受到村幹部與群眾認可。
  • 走進田間地頭 為村民辦實事
    ——湟中縣上新莊鎮堯灣村駐村第一書記趙雅萍【我的得意之作】「咱們村裡的生態林業項目實施的怎麼樣了?」「節日的活動策劃出來了嗎?」一大清早,湟中縣上新莊鎮堯灣村的第一書記趙雅萍的手機就響個不停,工作隊的微信群裡信息一條接著一條發過來……這樣忙碌的工作狀態趙雅萍已經習以為常,在駐村的4年時間裡,她用弱小的身板一次又一次讓堯灣村換了新面貌。
  • 我是第一書記|德州「桃符書記」何慶平:把村裡的桃木工藝品帶向...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編者按:2019年5月,德州市派新一輪124名第一書記進駐全市農村一線。他們按照全市第一書記工作會議的部署和要求,堅守為民初心,務實擔當盡責,真心融入,真情付出,把群眾當親人,贏得了群眾的支持和擁護。2020年8月開始,德州市委組織部聯合大眾網德州頻道,特推出「我是第一書記」專題,深入全市農村一線,在田間地頭採訪這些第一書記,聽他們講下村後如何「乘風破浪」,如何紮根基層、做好富民強村「戰鬥員」。
  • 寧津農民自編順口溜 盛讚村幹部為民修橋鋪路辦實事
    德州齊魯網9月30日訊(寧津臺 柴志彬) 從支部書記的位置上退下來如何發揮餘熱,現任書記如何跟原來的書記相處,這一對看似不容易的問題在寧津縣柴胡店鎮普西村卻不成問題,新書記辦事公開,老書記退而不休,五任支書一條心,共同建設文明鄉村、和諧鄉村。
  • 「第一書記」陳承傑:工作做到老百姓心坎上
    大眾網菏澤8月21日訊(通訊員 李廣年 徐民)按照縣委選派縣鄉領導幹部到村擔任「第一書記」工作安排,定陶縣教育局局長陳承傑擔任孟海鎮琉璃廟村「第一書記」。工作開展以來,陳承傑認真落實縣委《選派縣鄉領導幹部到村擔任「第一書記」實施方案》精神,緊緊圍繞「五新」的目標要求,認真履行「第一書記」工作職責,全心全意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把工作做在了老百姓的心坎上。    一是查實情,摸實底。
  • 省派第一書記王長虎:新建村內幼兒園 腳踏實地辦實事
    據了解,山東農業工程學院派駐鄆城縣李集鎮張口村第一書記王長虎在入村後發現「我們所有的老師都非常感謝王書記為村裡所做的一切,以後孩子們上學方便多了。」幼兒園李老師高興地說。經常在張口村外大堤上放羊的常大爺激動地說:「還是黨的政策好啊,王書記來到我們村,給村裡辦了好多實事,以後孫子上學也不用擔心了!」
  • 海口甲子鎮民昌村第一書記:紮根鄉村做實事
    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海口3月28日消息(南海網記者 高鵬)完善村裡的基礎設施、為300多位村民組織兩次義診、開展環境衛生整治、修建文化體育設施......「我既然當了駐村第一書記,就要給村民做些實事。」海口市瓊山區甲子鎮民昌村委會第一書記陳亞彬3月27日對南海網記者是這樣說的,他更是這樣做的。
  • 市外事辦「第一書記」孟曉文:我還能為他們做點什麼
    大眾網·海報新聞成武5月10日訊(見習記者 李慶波 王文博)菏澤市成武縣九女集鎮潘樓村,是菏澤市外事辦「第一書記」孟曉文的幫包村。自2019年7月駐村以來,孟曉文便經常陷入「我還能為他們做點什麼」的深思。隨著扶貧工作的進一步開展,她總結出最大的心得就是用真情扶貧、用真心扶貧、用真力扶貧。
  • 惠城蘆洲:黨員幹部齊發力 田間地頭抗旱忙
    為打贏抗旱保苗這場硬仗,將旱情損失降低到最小程度,蘆洲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積極組織廣大黨員幹部群眾開展抗旱保苗、生產自救工作。在鎮黨委的號召下,廣大黨員幹部紛紛亮出身份,積極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奮戰在農業生產第一線,用實際行動帶領廣大群眾堅定信心、振奮精神,切實打好抗旱保苗攻堅戰。抗旱保苗,調運用水,蘆洲黨員幹部奔走在田間地頭。
  • 任職3年 駐村第一書記辦了61件實事_社會新聞_山西新聞網 - 主流...
    2015年8月,按照省委的安排部署,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派馮毅到忻州市河曲縣前川鄉南也村擔任「第一書記」。任職以來,他認真履職,紮實工作,攻堅克難,為村民辦了61件大小實事。2017年7月兼任了南也村黨支部書記。2017年年底村「兩委」換屆,全票當選為南也村黨支部書記……    8月的忻州大地炎陽似火。
  • 「我的扶貧故事」做群眾的「知心人」丨荔波縣力書村第一書記韋紅姬
    2018年3月,我很榮幸到黔南州荔波縣瑤山瑤族鄉力書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奔赴村寨開展群眾工作。自己能夠成為全縣下派脫貧攻堅隊眾多隊員中的其中一員,深感榮幸與驕傲。從此,我踏上扶貧之路,承擔更多的責任與擔當。
  • 優質稻培訓班辦到田間地頭
    近日,在萬安縣韶口鄉石坵村的田間地頭,來自省農科院的水稻專家舉辦了多場優質稻種植培訓班,該鄉石坵、南乾等7個村的貧困戶和種糧大戶共72人參加。這是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承辦的江西省科技特派團富民強縣工程——優質稻工程產業發展技術升級縣(市、區)巡迴培訓班中的一個鏡頭。
  • ...工作」——記天河區教育局派駐興寧市永和鎮林場村第一書記吳小帥
    ●本報記者 林德培  在興寧市永和鎮林場村,總能看到一個皮膚黝黑、面帶微笑的年輕人在田間地頭和鄉間村道上走訪調研,鄰裡鄉親遠遠見到都主動跟他打招呼聊上幾句:小帥書記,我兒子從深圳打工回來了,您有空就過來我家喝茶啊;
  • 走在田間地頭,依舊美好
    美好,或許就是走走停停于田間地頭所見的一花一木。這些野生植物,它們的不經意生長,在述說著:看,我多麼頑強,有風雨陽光,我便可以漫無目的地生長」。小時候很愛這田間地頭的野果香,父母也會帶我們來地裡,於是他們勞作,我們小孩就地梗邊扯這些野果吃,童年也因這些而美好。如今,我帶上我的孩子,似乎我不再貪吃這些野果,反而我的孩子也別得像我小時候那樣,滿地的野果似乎可以吃一天,玩一天。花兒,也可以讓孩子們玩一天,開心一天。
  • 盧剛:省城來的好書記
    2017年1月,盧剛同志受組織選派到富源縣墨紅鎮清水村任第一書記,履職以來,他牢記省派第一書記的職責和使命,紮根基層
  • 龐家鄉村振興服務隊深入田間地頭指導春管春種工作
    為確保糧食和「菜籃子」等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龐家鄉村振興服務隊分組分批深入田間地頭指導春耕備耕、節水灌溉、藥肥噴施、麥田管理等情況,積極幫助解決現階段服務村春季農業生產需求。     服務隊深入田間地頭指導  魯網3月24日訊 突如其來的疫情「大考」雖然給春季農業生產帶來了一些困難,但春耕到春時短
  • 寧津記憶:追溯歷史,砥礪前行——電視宣傳工作記實
    寧津記憶:追溯歷史,砥礪前行——電視宣傳工作記實(新聞類節目)文/關銳【寧津新聞】(三)1999年的4月、5月和7月,中國計生協先後三次在寧津召開計生協工作現場會。特別是5月29日,中國計生協會、國家計生委領導同志及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的計生協會會長,在山東省委、省政府領導同志及市、縣領導同志的陪同下,到寧津縣張宅鄉紅廟李村視察指導工作,並一起度過中國計生協的19歲生日,這也是第一個「全國計生協活動日」。
  • 這一年,牡丹區省派第一書記都幹了啥?
    1月6日,菏澤市牡丹區召開省派第一書記現場觀摩會,省派掛職區委副書記賈國斌帶領22名省派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員,先後到安興鎮、胡集鎮等7個省派第一書記村觀摩學習。會後,賈國斌對觀摩情況及第一書記工作進行了點評,並對2021年全區省派第一書記工作進行安排部署。   據了解,自2019年4月,牡丹區省派第一書記到位後,累計走訪黨員1757名,走訪群眾4727戶,發放調查問卷6102份,召開座談會424次,制定幫包規劃71個,外出學習考察156次,召開黨員大會305次,召開村民代表會議或村民會議236次,組織開展主題黨日等黨員活動295次。
  • 這就是山東丨南陽第一書記把實事辦到村民心坎裡
    時間:2020年1月22日(農曆臘月二十八)  地點:微山縣南陽鎮東姚村  記者:史欣欣  在濟寧市微山縣南陽鎮東姚村,提起這裡的「第一書記」,村民們個個豎起大拇指,誇讚他是一心為民辦實事的好書記。
  • 中國電信江西贛州分公司90後駐村第一書記溫棋萍
    2019年4月,26歲的溫棋萍受分公司黨支部選派,赴寧都縣固厚鄉橋背村擔任扶貧駐村第一書記。接到組織交給的任務時,她沒有絲毫猶豫,不講任何條件,義無反顧,從此一頭扎進鄉村,紮根服務在橋背村的田間地頭、農家舍院……從農村營業部主任到扶貧駐村第一書記,雖然環境變了,但溫棋萍的工作熱情沒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