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13日訊 在寧津縣的劉營伍鄉,有一支來自大學校園的省派第一書記工作組。一年來,工作組五位大學老師作為駐村第一書記,不僅為鄉親們辦了很多實事,自身也收穫了很多。暮春四月,這幾位第一書記,他們一直在自己的崗位上忙碌著。
梁平、郭連軍、戚昭君、朱建德、柳廣軍,在冀魯之交的華北平原,寧津縣劉營伍鄉的田間地頭上,經常會出現五個人的影子。他們每天會用煙臺話、普通話以及少量的德州話交流當天的工作情況和村子未來的規劃。
「像混凝土路面一樣。」
「便於找平,便於鋪路。」
「在上面壓平了,直接鋪磚就行了。」
「我們給你磚,你自己鋪上。」
又到了暮春四月。這個來自煙臺魯東大學的省派第一書記工作組在寧津縣劉營伍鄉的駐村工作已經剛好一年。他們五個分包了劉營伍鄉的四個村的工作。起初這些村子經濟相對落後,村莊環境上也出現了一些問題。
寧津縣劉營伍鄉周莊村第一書記戚昭君說:「去年剛來的時候,一進村就覺得這個村子特別小,好小啊!感覺特別奇怪的是,在村子的最中央有那麼大的一個坑塘,雜草叢生。」
商西村第一書記梁平說:「老百姓的意識比較落後,因循守舊。」
龍潭村第一書記柳廣軍說:「跟自己原來的想像還是有差別。」
抓黨建、促脫貧攻堅、促鄉村振興,這些都是駐村第一書記的重要任務。這一年,不管是誰分包的村遇到了大事,他們五個都匯聚到一塊群策群力。
劉營伍鄉周莊村村民李海玲說:「給俺們村辦了一些實事和好事,我們心裡覺得挺高興的。」
原來的黃泥路變成了水泥路,原來的髒水塘變成了村廣場,種植經濟作物鼓起了村民們的腰包,這些都屬於大事,不過小事他們也做了不少。
煮不了飯的電飯鍋、燒不開水的電水壺以及村民家中各種工作不了的電器,都是可以免費維修的對象。他們所在的魯東大學每逢假期都會派電子專業的學生作為志願者來村子裡進行社會實踐。
戚昭君說:「比如說村民有個小物件壞了,又不捨得扔,又不捨得掏錢修。但是有人義務來修,包括換件什麼的都不要錢,然後他們就特別的開心。」
劉營伍鄉周莊村支書周福深介紹:「村委會面積小,一共三間,50多平。」
每一位第一書記來自不同的崗位,充分發揮他們的專業特長才能有針對性的幫扶,比如這位老朱,在高校的時候就是做基礎建設工作的,按說建新村委會這事,應該是他的專長,不過在一開始他跟村委書記老周,卻因為選址問題起了點分歧。
周福深說:「你來這一兩年走了,我說得算,你說得算?心裡有自私的成分。其實仔細一想,人家領導說的也是對的。」
新的村委會建在哪裡?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爭執呢?實際上,這樣的交鋒和爭執,在駐村第一書記工作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但是大傢伙的初衷和目的都是為了能夠更好的解決問題,為了讓村民能夠更好的發展。那麼最終這事是怎麼解決的呢?
周莊村的村委會建於上世紀70年代,如今不僅房屋老舊,只有50平的大小裡也已經無法滿足使用的需求。
戚昭君介紹:「我們這個村委會面積特別小,我們所有的制度上牆,這幾面牆幾乎全都用完了,最後沒辦法了,這是做成活頁的。我們好多的牌子掛不了的,沒辦法就放在這了。包括這個文化服務中心的牌子。應該上牆的,但是牆上實在沒地方了,就上門了,這是上門服務。」
建一個新的村委會。這事得到了大夥的共識。萬事俱備了,可是在選址的問題上,駐村工作隊員朱建德卻和村支書老周有不同的看法。
周莊村駐村工作人員朱建德說:「原來想選在現在村委會的對面,那塊空地上。」
村支書周福深說:「在那裡修不花太多錢啊,不用修啥也不用動別的。
朱建德說:「一是可以把旁邊村民的院牆,破破爛爛的院牆直接遮住,另外也可以省錢。」
周福深說:「修上不就完了嗎?管在哪修呢,能修起來,能在這開個會就行。」
朱建德說:「那塊地是村民個人的宅基地。」
周福深說:「後來咱一想,確實人家書記說的是對的。」
村支書老周的初心也是好的,村子本來就不富裕,建村委會能省一點是一點。但朱建德一直堅持自己的意見,建設村委會必須合法、規範,資金的事由他們來想辦法。
戚昭君介紹說:「我們魯東大學,給我們幫包村,每年十萬塊錢捐助。我們在這兩年每年十萬,兩年就是20萬,四個村一共就是80萬,整個用於我們幫包村的經濟建設,村民生活條件提升,各種扶貧的資金都可以使用。」
朱建德說:「村委會建在那個地方,應該是不錯的。從這個方位來講,這個廣場。停車也方便,咱們一定要按照程序來辦,該走四議兩公開的程序,該怎麼走就怎麼走?」
如今,建設新村委會的構想已經躍然在圖紙上,等疫情結束後就能開工。
暮春四月,天又下起了雨。考驗他們一項工作成果的時候到了。前不久他們剛剛幫助村貧困戶周大哥家的房子進行了一次徹底的翻修。
工作組人員和村民周福起對話:
「吃飯了嗎?」
「沒呢,還沒吃呢。」
「過來看看,不漏了吧?」
「不漏,不漏。」
「不漏水就行。」
周福起曾經是村裡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在第一書記工作組和村委的鼓勵和幫助下,他已經在村裡找到了一份保潔的工作,年收入能保證在一萬元以上。
扶貧要先扶志,扶志是扶思想、扶觀念、扶信心,幫助困難群眾樹立起擺脫困境的鬥志和勇氣。他們的任期還剩下一年。這一年好像還有很多很多的事要做,第一書記的工作做的好不好?每一位村民都是評委,他們希望能在自己離開的時候,能給鄉親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編後:對於這五位第一書記來說,又是一個忙碌的春天。其實每一位第一書記在這一場脫貧攻堅戰中,都發揮了主力軍的作用。相信他們都能為鄉親們交一份滿意的答卷。同時,能和所有鄉親們一起,讓鄉村越來越好。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4-2687669,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4-2687669,誠邀合作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