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成武5月10日訊(見習記者 李慶波 王文博)菏澤市成武縣九女集鎮潘樓村,是菏澤市外事辦「第一書記」孟曉文的幫包村。自2019年7月駐村以來,孟曉文便經常陷入「我還能為他們做點什麼」的深思。隨著扶貧工作的進一步開展,她總結出最大的心得就是用真情扶貧、用真心扶貧、用真力扶貧。
在駐村之前,孟曉文長期在市機關外事部門工作,近十年來一直在中國駐外機構工作。「別說基層工作經驗沒有,扶貧工作也從未接觸過。」她說,「儘管如此,當組織把扶貧任務交給我的時候,我毫不猶豫就接受了。」從機關到基層,從「外交官」到「村官」,對孟曉文一個女同志來講困難重重。
孟曉文(左二)和村班子成員了解村內情況
從「外交官」到「村官」,深入基層從零開始
潘樓村全村共計235戶916人,其中60歲以上人口198人,初中、小學生210人,高中生56人,享受貧困政策的 68戶163人。全村耕地面積2050畝,糧食作物(主要是小麥、玉米地瓜,不含大豆)1840畝,基本無其他經濟作物與瓜果蔬菜,部分村民訂單養殖肉鴨。全村在外務工人數較多,在村生活的多為老人、留守婦女與兒童。村內有黨員13名,村班子4人。村集體收入主要來源為一組光伏發電,年收入 4萬元,村集體收益30%,該收益中的70%分給貧困戶。
孟曉文擔任「第一書記」後,全面了解村情民意,深入田間地頭,尤其是貧困戶基本情況。她努力克服小孩上學無人接送、老人摔傷無人照看、駕車不熟練、女同志駐村不方便等各種困難,堅守工作崗位,盡職盡責,盡心盡力;頂烈日、冒寒風,進村入戶,在前期摸排的基礎上紮實開展調研,了解村情民意和貧困戶情況,積極同鄉鎮、村幹部、老黨員深入座談交流,共商脫貧對策。
在調研基礎上,她對潘樓村的扶貧工作和未來發展進行了深入思考,撰寫了《菏澤市派成武縣「第一書記」調查報告》,就如何開展扶貧工作提出意見建議。該報告作為市派成武縣「第一書記」調研代表作品,提交給組織部門參閱。
為村民孩子送學習資料
把扶貧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把村裡的孩子當做自己孩子
孟曉文入村後,第一時間將聯繫卡發到村民手中,千方百計為群眾解決實際困難。貧困戶李某有六個子女,夫婦雙殘疾。為了幫助李某子女去慈善學校就讀、申請救濟款等,她上網查找相關慈善學校的聯絡方式,與多方聯繫,輾轉找到慈善學校免費就讀項目的成武縣負責人。最終在各方努力下,李某兩個女兒成功到濟南慈善學校就讀。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在採訪過程中看到,孟曉文的車中裝滿了學習用品,還有一箱物理實驗器具。「家裡有一部分閒置的學習用品,我又買了一些,一塊帶給村裡的孩子。」孟曉文說,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國的未來,再苦不能苦孩子。
基礎設施建設事關長遠發展。孟曉文把個別群眾的脫貧和村集體經濟的長遠發展統籌謀劃,把經濟發展和鄉村文明建設一併施策,充分發揮有限資金的效用。2019年市派第四輪「第一書記」扶貧資金20萬元交由成武縣統籌建設光伏發電項目,項目已完工,並已併網發電,預計年收入32000元,所得收入將用於村集體收入與貧困戶分紅。
據了解,自孟曉文在潘樓村駐村後,她對全村村民住房情況進行了排查,對村內5戶危房進行危房改造建設,對於村內極貧極弱不願改造的困難家庭,與有關部門反覆協調,目前均已建設完成,讓村裡的村民居有所安。為豐富潘樓村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孟曉文積極向市體育部門申請健身器材,支持該村文體活動開展。當前,嶄新的健身器材已安裝到位,不時有村民前來體驗。
孟曉文的工作筆記
重視基層黨組織建設,發揮基層組織作用
孟曉文說,為引導黨員充分發揮好先鋒模範作用,她在村「兩委」班子中認真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每月10號主持舉行「黨員活動日」,組織黨員幹部集中學習黨的方針政策,交流扶貧情況,提高全體黨員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認識。定期召開村兩委會、村黨員大會、村民代表大會,宣傳黨的政策,為村班子鼓氣,為貧困戶提氣,增強村班子解決難題、辦實事的能力,打通扶貧工作最後一公裡。
「在我第一次主持『黨員活動日』時,一對老黨員夫婦小心翼翼地坐在一個老舊的長條凳上學習的一幕,深深刺痛了我的心。」孟曉文說,她當即下定決心克服困難,首先改善村「兩委」班子辦公和黨員活動條件,引進扶貧資金2.5萬元,改造提升村黨員活動室,為活動室配置了會議桌1套、大小椅子各20把、立式空調1臺、檔案櫃2個、寫字檯3個、電腦1臺、印表機1臺及音響話筒1套,為發揮基層組織作用和黨員活動制度化提供了堅實物質基礎。2020年春節,爭取市外事辦近1萬元資金購置了米、面、油、軍大衣等物品,由辦黨組對困難群眾、老黨員進行了走訪、慰問,密切了與群眾的關係。
「村民現在最大的心願就是能在村裡修條公路,村民的心願,就是我的心願。」孟曉文說,她正積極多方聯繫,想辦法籌措資金,爭取早日完成這個心願。
【來源:大眾網菏澤】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