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新聞網11月28日電(楊粉萍 譚浩聲)11月27日,由大學生國際創業大賽執行委員會主辦的「第四屆大學生國際創業大賽2019AW in 大阪」總決賽在日本大阪創新中心落下帷幕,經過現場激烈的競爭,我校「深藍立方水下多功能航行器」、「 Bridge Flaw Detection Sensor」項目分獲大賽二等獎,「3D列印生物陶瓷骨支架」項目獲得大賽三等獎。瑪麗女王工程學院孔傑院長和學生處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中心教師帶隊參賽。
大學生國際創業大賽已成功舉辦3屆,是在日本舉辦的有多國籍大學生參加的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國際創業大賽之一,吸引了美、英、日、德、中、越南等國家和地區的大學生參賽,我校2018年11月曾在京都舉辦的第三屆大學生國際創業大賽中獲得三等獎。本屆大賽10月份開賽,全球十幾所高校的上百名學生參賽。經過網上初評,京都大學、越南對外貿易大學、同濟大學、大連理工大學、西北工業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等全球9所高校的14個項目入圍在日本大阪舉行的複賽和決賽,決賽設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
26日,在大阪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的14進8複賽中,我校3支項目經過全程英文路演答辯,成功晉級總決賽。27日,在強手如林的決賽中,3支項目團隊脫穎而出,榮獲二等獎2項,分獲20萬日元獎勵;三等獎1項,獲10萬日元獎勵。日本京都大學參賽項目獲得大賽一等獎。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副會長、秘書長趙靈山,中國駐大阪總領館教育組參贊銜領事吳勁松在大阪同期舉辦第六屆日中教育交流大會閉幕式上為我校獲得大學生國際創業大賽二等獎的兩個項目頒獎。
二等獎項目「Bridge Flaw Detection Sensor」負責人為瑪麗女王工程學院大三學生劉雲驄、辛月鵬,成員為袁嵩、王馨蕊,指導教師為孔傑教授。項目以基於自修復高分子的納米摩擦發電機為前端傳感器探測橋梁損傷,通過收集橋梁振動信息,採用無線傳輸建立橋梁監測系統及資料庫,基於海量數據進行分析,提出未來高鐵、橋梁安全實時檢測和結構優化方案。該團隊2019年獲得第五屆「網際網路+」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銀獎。
二等獎項目「深藍立方水下多功能航行器」負責人為航海學院本科生王亦晨,成員為孫琦璇、李智敏,指導教師為申曉紅教授、毛昭勇教授。2018年,項目通過答辯立項入駐於我校飛天創客空間校內場地,並獲項目研發經費支持,致力於研發民用水下航行器,打造多款水下機器人,為大型養殖魚場的水質檢測和大型湖泊的水質勘探提供解決方案,建立民用水下多功能航行器新平臺。大賽評委京都大學高瀨進教授對項目頗感興趣,表達了合作意向。
三等獎項目「3D列印生物陶瓷骨支架」負責人為教育實驗學院大四學生陳小虎,成員為劉敏豔、馬昕宇、季康、尹光德,指導教師為汪焰恩教授。該項目使用3D列印技術實現生物陶瓷骨支架的常溫中性環境成型,所製備的骨支架從材料、結構、力學性能多角度仿生,給骨科患者帶來希望。
近年來,我校積極探索,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為核心,構建了全覆蓋、多層次、多形式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搭建了「學院苗圃+學校孵化器+校外加速器」飛天創客空間雙創孵化培育平臺,為創業團隊提供諮詢指導、企業註冊、投融對接等全方位的孵化服務。此次備賽期間,學校多次邀請雙創導師為3支參賽項目進行商業計劃書和路演輔導,對參賽項目進行反覆打磨,最終獲得優異的成績。
我校3支參賽隊伍在此次大賽全英文路演中表現出色,展現出了西工大學子敢於創新、勇於創業的雙創風採,提升了全球視野、跨文化溝通能力和合作能力,向國內外兄弟高校分享展示了我校創新創業育人成果,大家一致稱讚西工大學生工作實、創意新、實力強。今後,我校將持續推進雙創實踐育人工作,堅持以賽促學、以賽促教,為創客學子搭建更多的國際雙創交流平臺。
(審稿:査鋼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