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讓我們一起簡單養水,輕鬆養魚!
這裡的觀賞魚攝食過度,主要指的是,觀賞魚的體質和狀態之前相對比較好,只是由於某一頓我們突然間餵多了,然後觀賞魚可能出現了消化不良或者壞肚子的情況,也就是所謂的急性腸炎吧。
一般來講,對於這種情況,如果我們發現及時的話,根本無需藥物治療,通過一定的調理方式,它們是完全可以自愈的。
看似腸胃功能較弱的羅漢魚,還是被我餵多了,怎麼辦?慢慢調吧
這就不得不說起我的那條馬騮羅漢了,雖然在它到家之後,我就隱約感覺到,這個東西,可能它不是個東西,也就是腸胃功能不咋地。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同樣到家的兩條羅漢魚,它根本沒有什麼壓抑期,屬於心比較大的那種,狀態和精神頭比起另一條泰金要強得多。
但是,人家泰金毫無不良糞便排出,腸胃功能一直很好。
這傢伙倒好,到家立刻給我整出來一堆白便,而且在三天後開始攝食,仍然出現不斷什麼,氣泡便、段狀便的,很是讓人惱火。
當然了,畢竟我一開始的判斷還需要驗證,再者有時候自己也會手賤一下下,好像哪一次就餵多了,直接餵了兩條較大的麥穗魚。
之後,這個傢伙那就是天天白便啊,在一周以內,幾乎沒有好的時候,而另一條羅漢,吃多少魚它也沒事。
所以,我也只能通過停食、投餵比較容易消化的蚊子幼蟲、和它積極地互動,讓它得到適度的鍛鍊,把它的狀態調理到最佳,然後穿插投餵蚊子幼蟲和小麥穗魚,個體還不能太大,一點點的經過了大約半個月的時間,如今可以持續排出黑便了,已經好轉半個多月了,應該趨於正常了。
因為是新到家的魚,水質還不能動,水溫已經高企在32度,其他招數統統失靈,只能如此慢慢調理了。
如果是我們平時飼養的觀賞魚,不小心投餵多了,可以進行如下的一些操作。
立刻停食三天,在這三天內,不是沒事去做了,一定要觀察兩點
如果我們的觀賞魚哪一頓不慎投餵過多,導致了排便異常,比如說出現了上述的白便、氣泡便等,還有一點我忘記說了,就是:腹部不回縮。
也就是無論我們餵不喂,它都是不太消化,腹部一直鼓著,這可是個很不好的現象,如果嚴重了,就是腹水了,那可就不好玩了。
遭遇到這些情況,可以採取下述方法:
首先第一點,一定是堅決停食,至少三天,不要因為不能投餵它,而覺得可憐,死了更可憐。
第二點就是一定觀察它的排便情況是否有所改善,以及腹部略鼓的現象,是否可以消除,至少也要在一天以內消除。
直到這兩種症狀略微有所緩解,我們再去想投餵的問題。
加強體育鍛鍊,一定是絕對重要的,這條羅漢之所以能好,與它的互動性有太大的關係了
自從發現了這傢伙消化不良,我就整天和它鬥來鬥去的,主要是為了加強它的鍛鍊,有助其快速排便,只有這樣,才能把那些不消化的東西徹底排空,這一招很管用的。
這個體育鍛鍊包括了:和我們的觀賞魚互動,加大魚缸的水流或者氧氣量,在保證魚缸水質的前提下,讓觀賞魚動起來,多做適當的運動。
再者,我們也可以進行一次適度換水或者升溫處理,總而言之,就是要快速促進觀賞魚的新陳代謝。
這幾點都可以有效用到的,具體到哪一點,也不一定,具體到什麼效果,也不一定,我們要去看觀賞魚的排便情況、腹部鼓脹情況,以及它的體色和精神狀態。
基本上,只要是它的狀態不倒,魚鰭舒張有度,體表色澤不減,大部分情況是死不了魚的。
急性痢疾死人的案例不是沒有,但是很少,有的那是食物中毒了,單憑吃多了壞肚子,大部分都能自愈的。
投餵最容易消化的食物,也是很重要的一點
按理說,觀賞魚最容易消化的食物就是魚肉,但是我不想去把魚肉剪成小塊,其實這樣更有利於消化。
正好我院中的蚊子幼蟲在那個期間爆發了,我看到了鑽石藩王攝食良好,排便也很好,所以才會想到用這個東西,投餵羅漢、嘗試一下,蚊子幼蟲畢竟是野生的、小個體水生生物,應該對於羅漢魚的消化會有很大的好處。
就這樣,我才通過這個方法一步步給它調理,其實當我第一次投餵蚊子幼蟲的時候,它的排便已經是黑色的粗便了,可以說一次就有了明顯的改善。
但是,我們別忘了,蚊子幼蟲本來就是黑色的,它能排出來黑便,其實不足為奇,我還是要反覆試驗幾次,觀察它的腹部情況。
就這樣一點點的,在蚊子幼蟲和小魚之間穿插投喂,一直到攝食小麥穗之後,羅漢魚也能排出正常的黑便,腹部也不再鼓起為止。
雖然只是一條小小的羅漢魚,但羅漢魚的腸胃相比其他觀賞魚更弱,因此並不是那麼容易調理的,說起來當然容易多了,這個誰看了都會說很簡單的,做起來呢?
就這幾招,按理說應該足夠用了,不是招數的事,而是在於我們的觀察和判斷
因此來說,很多的觀賞魚病未必就是難治,難就難在我們發現不及時、處理不合理、胡亂瞎用藥、即使是投喂,我們也管不住自己的手,這就不太好辦了。
當然了,我這裡僅僅是以一條羅漢魚為例,未必代表著所有的觀賞魚,因為每一種觀賞魚的食譜和腸胃功能它也不一樣,有些觀賞魚,可能停食三天,自己就好了,再沒有其他的囉嗦。
而有些觀賞魚,如果發現較晚的話,調理也未必管用,這些全靠我們自行掌握分寸。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