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和大家一起輕輕鬆鬆養水、寬寬鬆鬆養魚,敬請魚友們關注!
只要看到了觀賞魚患病,就去下藥,這有可能只有很多新魚友才會那麼去做,原因很簡單,並不是因為我們多麼懂得各種藥物應用,而是因為我們根本不加任何分析,也不懂得去看觀賞魚的疾病輕重。
我們不能說,所有的觀賞魚病都不需要去下藥治療,但是,我們同時也應該知道,大部分的觀賞魚病,都是源於它們的心情或者水質問題,而不是說,觀賞魚本身就具有了某些疾病,特別是一些由於環境改變、水質改變、長途運輸等原因帶來的疾病。
正如我在上一篇文章中所說的,關於部分觀賞魚輕微蒙眼的問題,根本不必下藥,都是一個道理。
為什麼說下藥才是治療觀賞魚病,最低端的治療手法,哪些觀賞魚病不必下藥?
可以這麼說,只要是發現較早的各種觀賞魚初期疾病,不管是蒙眼還是體表傷還是腸炎、輕微白便等等,真正需要立刻下藥治療的情況,確實不多。
觀賞魚的心理問題,需要穩定情緒或者給予它們一定的食物刺激,讓它們慢慢興奮起來,不再懼怕魚主人的到來,那麼,這些心理疾病完全可以不治自愈。
由於水質問題或者水溫問題導致的觀賞魚體表黏液脫落,或者感冒初期,升升溫、換換水,然後靜養即可,它們也需要一個時間段去自行修復。
所謂的換水、升溫、下鹽的老三樣用法,其實對於大部分的觀賞魚都是通用的,無鱗魚例外,那就不必下鹽就是了,換水升溫即可,也不是不可以的。
腸炎類問題大部分源於投餵不當,那麼,投餵得當就可以了啊,為什麼偏要下藥呢?
本身觀賞魚的腸炎問題,也會與水質刺激、水溫刺激有關,再者就是環境巨變的心理問題,最後才是我們自己投餵不當。
這個投餵不當,有餵多了的,有長期挨餓的,無論是哪一種,都與我們自己的投餵方法和食物選擇有關。
與藥物的治療,關係反而不大,空腹停食治療或者選擇對於觀賞魚最易攝食和消化的食物,一定比過度用藥治療觀賞魚的腸炎要好的多,這樣對於觀賞魚的傷害會降到最低,也非常有利於觀賞魚的自我腸道修復,也不會引起觀賞魚的耐藥性問題。
這也是治療觀賞魚腸炎的最為溫和和有效的方式,就是一個早發現、早調理的問題。
任何的觀賞魚患病,一定先考慮心情、水質、水溫和食物是否對路,投餵方式是否得當,再去考慮其他
我們說無論遭遇到觀賞魚出現任何的不正常狀態,首先自查的原因,還是要從水質、水溫、心情和投餵不當查起,把這些環節上可能出現的一切問題,先去調理好,避免掉,之後再去觀察觀賞魚的所有病態反應,是否有所改善。
這是飼養觀賞魚的最基礎功課。
而不是說,只要見到觀賞魚患病,就去下藥,見到觀賞魚患病,就去下藥,那麼,乾脆把魚飼料改成魚藥得了,還省的我們天天往魚缸裡加。
還有很多魚友,問到了魚缸內發現魚蝨子、蜻蜓幼蟲或者錨頭蚤怎麼辦?
意思很明顯,就是問,下什麼藥物能去除?
為什麼我就可以不下藥,就可以想辦法人工捕捉?
別看這個方法最笨,但是最有效,而且最不傷魚,為什麼很多魚友做不到?
一個是懶、一個是發現太晚了,這是個人觀察力跟不上的問題。
如果真的想要下一些劇毒類藥物,必須把觀賞魚進行倒缸處理,然後整缸滅殺,這是最保險的方式。
而倒缸後的觀賞魚體表,還是會有這些大型蟲的,我們還是要捕捉的。
這不是費事,而是最省事的操作,可惜的是,很多新魚友,總以為這樣的操作最麻煩,為什麼呢?
那是因為我們過度依賴所謂的藥物了,形成心理依賴了。
根本沒有從那個完全沒有藥物的時代走過來,根本不能養成一個飼養觀賞魚的真正好習慣而已。
當然了,如果觀賞魚的部分疾病已經很嚴重,我們再去考慮下藥也不遲。
我們不是魚場,也不是魚房,完全沒有必要做到時時刻刻,把魚藥看的比觀賞魚的命還重要。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