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已炸!《黑鏡》又出神作,新電影長達5個小時?

2020-12-16 騰訊網

  就在昨天,榜樣君被一條突如其來的消息驚呆了——

  英劇《黑鏡》的團隊竟然製作了一部互動式的電影!

  這部電影名叫《黑鏡:猛獸》(Black Mirror: Bandersnatch),在網絡流媒體平臺Netflix上發布。

  電影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一位年輕遊戲程式設計師在製作一部遊戲時,將遊戲世界和現實世界混為一談,最終走火入魔的故事。

  電影由《敦刻爾克》主角小哥領銜主演,導演大衛·斯萊德還執導過《水果硬糖》、《暮光之城:月食》和電視劇版《漢尼拔》。

  消息來得非常突然,之前雖然有粉絲推測說這部電影就是《黑鏡》一直在籌備的互動式劇集,但Netflix方面在電影上線前完全沒有公開確認過,也沒有拿「交互電影」的關鍵字做噱頭。

  從上周剛發布的預告看起來,這只是一部普普通通的驚悚電影。

  說互動式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電影情節靠觀眾的選擇推進,根據選擇不同,總共有接近100個選項、16個結局!

  所有結局可以簡單概括為主角Stefan的情況+Stefan製作的遊戲情況,Stefan可能存活、死亡或入獄,遊戲可能評價好、評價糟糕、評價中立或未發布。

  據說每條支線平均需要花費一個半小時,也就是一部普通電影的時長,而所有劇情加起來總共有5小時的素材可供觀看。

  電影上線之後,網上幾乎要炸了鍋。

  很多人說,看得自己焦慮症都犯了,連主角吃什麼早餐都沒法決定,因為根本不知道一個小小的選擇會產生什麼蝴蝶效應。

  榜樣君不會說自己看了整整一下午,終於經歷了所有支線…

  以下這張圖是電影裡的所有選項,每個黑框即是一個大結局,可見劇情分支之複雜。

  其實Netflix先前也有實驗過交互類劇集。2017年,Netflix推出了動畫短片《穿靴子的貓:被困書中》,依靠觀眾的選擇來決定劇情走向。

  而油管上存在了很久的的Choose Your Adventure視頻類別,也算是交互類影視的先河。

  這部電影不僅講述了遊戲編程的主題,其以選擇為推進基礎的形式,也明顯受很多單機遊戲的風格影響。

  比如2015年的恐怖遊戲《直到黎明》,以蝴蝶效應為主題,玩家的每個選擇都會對未來的劇情走向產生很大影響。

  《底特律:成為人類》也是一部很優秀的互動電影遊戲,劇情分支非常複雜,總共有1000多種排列組合的方式。

  還有其他遊戲,比如《奇異人生》、《行屍走肉》等等,都給玩家提供了眾多結局和足夠的選擇空間。

  除了交互性的特點之外,影片裡探索的另一大主題便是「自由意志」。

  在電影中,主角Stefan無論如何總會在某個時間意識到,自己是被控制的,並沒有自由的意識。

  單純放在電影中看,主角反覆說自己被控制,有人在監視自己,像是妄想症和人格障礙症等等心理疾病的症狀,但作為觀眾的我們知道,主角所說都是正確的。

  「觀眾」在影視作品中的角色通常是無所不知的上帝視角,因為我們獲得的信息總比屏幕中的角色要多。這部電影更是讓我們覺得,是自己在掌控著主角和劇情,一切以觀眾為中心。

  然而,觀眾其實也是沒有自由意志的。

  很多選項都是死循環,根本無法推進;觀眾會被逼迫選擇自己不想選的走向;而有時無論怎麼選,結局都是不變的。

  這點也與許多遊戲系列非常相近。

  比如獨立遊戲Undertale,看似是一部普通的打鬥類角色扮演遊戲,但你可以選擇殺死或放走怪物。根據選擇不同,你會獲得「屠殺」、「和平」、「中立」或「偽善」四個結局。

  剛發布的時候,Undertale以其全新的戰鬥系統轟動了整個遊戲界。

  而在續作Deltarune中,作者完全拋棄了以前的多結局戰鬥系統,以「選擇不重要」(Choices don’t matter)作為關鍵標語。

  玩家仍可以做出選擇,但最終只有一個結局。

  在另一個遊戲《心動文學社》(Doki Doki Literature Club)中,這個恐怖遊戲偽裝成了戀愛模擬器的樣子。

  玩家看似可以從三個女生角色裡面選一進行約會,但最終玩家會發現,自己無論選誰,結局都是一樣悲慘。

  在上面這兩個遊戲裡,玩家都是沒有自由意志的。

  除此之外,在這部電影裡,沒隔幾句臺詞,角色就會「打破第四面牆」,明說或暗示觀眾的存在。

  電影理論裡有這麼一個概念,叫做「打破第四面牆」,簡單理解過來就是打破次元壁、具有自我意識的意思。

  這個概念最早來源於戲劇,因為舞臺上總共有三面牆壁,第四面牆即是表演者和觀眾之間的隱形隔閡,虛擬但仍是存在的。

  表演者通常只歸屬於戲劇故事的世界裡,但當任何角色認可了觀眾的存在、確定自己角色所處的世界是虛構的時,即被稱為「打破了第四面牆」。

  第四

  面牆

  在電影中,主角Stefan意識到觀眾的存在後,曾一度問我們自己應該怎麼做。我們甚至還有機會向他解釋Netflix的概念。

  片中科林的角色,可以被認為是全知全能的上帝視角。

  科林知道片中角色存活在虛構世界中,且不止一次向主角明確解釋說「有人在我們之外控制這個世界」,甚至試圖通過對話和屏幕外的觀眾交流。

  在觀眾選擇了指向平淡結局的選項時,科林對主角明確說:「不好意思,你選錯了。」

  而其中有一個結局,更是讓觀眾難以分辨電影和現實。

  在這條支線的末尾,已經開始放演職員表時,電影的「製片人」出現在屏幕上,正接受採訪。她講述了和Netflix合作,以及電影的真實製作過程。而在結局最後,我們發現這個「製片人」也是電影的一部分,觀眾仍控制著這個角色。

  其實打破第四面牆的影視作品並不少見。

  宏觀來講,只要電影中出現了電影和觀眾的畫面,都可以算作打破了第四面牆,所以很多上世紀的黑白電影都應用過這個概念。

  而如果僅考慮認可觀眾存在的影視作品的話,不得不提漫威的全知全能角色死侍。

  綽號「賤賤」的這位反派英雄以他的上帝視角為特點,不僅知道自己存在於漫畫和電影的虛構作品裡,還經常混淆扮演死侍演員和自己的身份。

  這部電影應該是首次大範圍使用打破次元壁概念的主流大片了,喜劇感、交錯感非常強。

  美國電視劇《處女情緣》中的畫外音也是一個全知角色,能預測甚至控制情節走向,經常和觀眾解釋並「討論」片中劇情。

  美國製片人丹·哈蒙的兩部作品《廢柴聯盟》和《瑞克與莫蒂》也都包含打破第四面牆的情節。

  《廢柴聯盟》的所有主角中,只有阿布一人知道他們活在一部電視劇裡;

  《瑞克與莫蒂》瘋狂科學家瑞克則經常認可觀眾的存在,和屏幕外的我們對話。

  這部電影目前IMDb評分8.5,豆瓣評分8.3,還是比較不錯的,但對於黑鏡系列來講不算優秀。

  很多人評價說「形式大於內容」,榜樣君個人不太同意這種說法。

  雖然黑鏡系列的質量下滑的厲害,但還是可圈可點的。

  從電影藝術的角度來看,攝影、剪輯和配樂等方面都還不錯,尤其是鏡頭切換和對焦失焦的運用,整體風格也很黑鏡。

  但客觀來講,這部電影的確有很多缺點,體驗也一般。

  雖然在給出選項的時候會提供過場畫面,儘量保持電影感,但整體看下來的感受更像是在玩單機遊戲。

  很多選項也都是死胡同,即使是想要強調「觀眾沒有自由意志」的概念,在觀眾被強迫做選項時,應該有更好的處理方式,增強體驗感。

  而從劇情走向和角色設定來看,這部作品又更偏向電影的範疇。

  這些落差導致觀眾評價參差不齊,很多人難以確定自己的看法。

  但我們不得不認可,這部電影的確是新形式的一次大膽實踐。

  雖然這部電影沒法下載來看,但也有人提出,未來的影院中是不是會出現這種互動類的電影,由觀眾投票來決定劇情和結局呢?

  我們拭目以待!

  最新閱讀

  作者:榜樣君Tiger

  來源:榜樣網GETOP(ID:bygetop)

  部分圖片來自豆瓣、微博、推特和谷歌

  與榜樣君互動

  大家對這部電影怎麼看?

  點擊可查看熱文

  被驚呆了的小夥伴請點「好看」

相關焦點

  • 神作!《黑鏡》交互電影上線 網友:不就是高配版橙光遊戲?
    神作!《黑鏡》交互電影上線 網友:不就是高配版橙光遊戲?Netflix上周五發布了第一部獨立的《黑鏡》電影《黑鏡:潘達斯奈基》(Black Mirror: Bandersnatch),該片歷時近兩年的精心製作,是一部互動電影,可由觀眾選擇故事情節走向。Netflix周四宣布的「Bandersnatch」預告片將其描述為一場「黑鏡盛事」,但Netflix沒有向公眾透露大部分細節。
  • 觀眾決定劇情走向 Netflix推首部互動電影《黑鏡》加長版
    觀眾決定劇情走向 Netflix推首部互動電影《黑鏡》加長版 ,美國東部時間本周五,流媒體巨頭Netflix發布了一檔新的互動影視作品《黑鏡:潘達斯奈基》(BlackMirror:Bandersnatch),允許用戶選擇故事的發展和結尾。
  • Netflix接手,《黑鏡》為何跌下神壇?
    《黑鏡》第五季口碑失守時光網特稿 黑色科幻劇《黑鏡》時隔兩年終於正式回歸,於月初通過Netflix平臺播出了第五季。編劇查理·布洛克創作的三個新故事繼續以科技與人性的衝突為敘事焦點,由「獵鷹」安東尼·麥凱、「莫裡亞蒂」安德魯·斯科特、小天后麥莉·塞勒斯領銜明星陣容全情演繹。
  • Netflix的互動電影《黑鏡》(Black Mirror)即將上映
    黑鏡:Bandersnatch是Netflix最新的互動視頻。但Netflix之前的努力都是針對兒童的動畫故事,而《黑鏡》則將這種新模式推向了一個更黑暗、更扭曲思維的方向。交互式視頻常常讓人覺得是一種噱頭,是對過去那些你自己選擇冒險書籍的數位化。
  • 盤點電影史上時長最長的十部電影,第一名長達87小時
    電影的長度一般都在一個半小時到兩個半小時左右。像前兩年上映的《黃金時代》將近三個小時的片長,就已經有觀眾嫌時長太長,坐不住。獲得金馬獎最佳影片的《大象席地而坐》長達四個小時,還有即將在大陸院線上映,已經在柏林電影節獲獎的《地久天長》也有三個小時。
  • 最長達12個小時!這八部時長超長的電影你看過多少?
    電影一般時長都在2小時左右,長一點的會超過3小時,之前電影《大象席地而坐》因時長問題,導致遲遲無法在影院上映,多方壓力之下,導演胡波自殺。時間超長的電影,你看過幾部?8部時長超過4小時的電影,你能挑戰多少部?
  • 現實版《黑鏡》,把魔幻的2020拍成電影
    本文作者是小萬家族的@諾斯在光影裡尋找每個人的精神角落2020年或許是人類有史以來最「魔幻」的一年:新冠疫情、奧運延期、英國脫歐、平權運動等問題不斷,全世界人民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儘管如此艱難,但我們還是堅強地挺過了這一年。如果把2020年拍成電影,那麼註定是一部魔幻災難狗血爛片,也許劇本都沒人敢想出來。
  • 神劇《黑鏡》回歸,可自己選擇劇情和結局,英劇果然會玩
    口碑直接炸了,豆瓣23萬人打出了9.4的分數。著名的英國首相X豬,就出自第一季。每一集看完,直讓人意猶未盡。《黑鏡》主打的是科幻,每一集都是一個獨立的世界觀和故事。聽起來好像是個蠻理想的社會。好人一定能過上更好的生活,壞人也能得到應有的懲罰?Too young, too naive.為了獲得好評,所有人都帶上了假笑的面具去討好別人。
  • Netflix最新"黑鏡"被告商標侵權 "黑鏡"使用了一家兒童書出版商已...
    時光網訊 一家來自美國佛蒙特州的兒童書籍出版商Chooseco,把Netflix告上了法庭,因後者在最新一集《黑鏡:潘達斯奈基》中使用了「選擇你自己的冒險」(Choose Your Own Adventure)這一短語(基本上也是這集的核心劇情),而該出版商認為,這是對於Chooseco
  • 《美國恐怖故事》開發衍生劇 採用《黑鏡》模式
    1905電影網訊近日,據外媒報導,由瑞恩·墨菲打造的經典美劇《美國恐怖故事》將正式開發衍生劇集,FX電視網宣布將為該劇給予綠燈預訂。全新的衍生劇定名為《American Horror Stories》,每集將推出一個約1小時的獨立故事,類似於《黑鏡》的模式。FX將每周播出一集,其他細節尚未公布。瑞恩·墨菲通過個人社交網絡公開了這個好消息,同時還分享了主創們的視頻通話畫面,讓影迷們期待不已。
  • 《黑鏡:潘達斯奈基》劇情可操縱 這到底是遊戲還是電影?_遊俠網...
    昨日,《黑鏡:潘達斯奈基》正式登陸Netflix平臺,影片對電影的體驗方式進行了顛覆性的改變,引發爆炸式的反響!《黑鏡:潘達斯奈基》模糊了電影與遊戲的概念,玩家……不對,觀眾可以通過互動選擇自己想要的劇情,通過不同的劇情發展得到的結局也完全不一樣。一起來看看吧!
  • 清華已完成「雲課堂」上萬場次 總時長達39.5萬小時
    自2月17日清華大學啟動「線上開課」以來,目前,全校新學期第一周教學工作已順利完成,共涉及3923門次課程,共完成課程10635場次,上課師生26.4萬人次,總時長達39.5萬小時。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清華大學做出「延期開學、如期開課」的決定。
  • 歌手Halsey「碰瓷」美劇《黑鏡》,製片人斥其炒作,撇清關係
    腦洞大又極具諷刺意義的美劇《黑鏡》已經更新到第五季了,第五季3個故事,當微電影看也不錯。第五季請來了歌手麥莉.賽勒斯(Miley Cyrus)出演歌手Ashley O,業界和觀眾對於麥莉回歸熒幕都十分期待,評價也頗高。
  • 內容質量超越《黑鏡》,三個異想天開的迷你小故事
    今天我們先來聊一部致敬黑鏡的迷你劇,《來自未來的故事》,這部同樣網飛出品的短劇,比黑鏡第五季晚上線五天,相當於三個加長版的宣傳廣告,但是豆瓣評分比第5季還高了一分多,有一種李逵耍完三板斧,結果被李鬼給砍死的感覺!咱們先來看一下第一集,主角小白在6:30的鬧鐘聲準時醒來,隨後在有觸控螢幕鏡子前,一邊刷牙一邊滑動屏幕實時熱點,然後就開始了自己流水帳一般的一天。
  • 你的社會等級由他人評分決定,《黑鏡》的設定是否會變成現實?
    》,較原文有刪節修改,已獲得出版社授權刊發。查利的大綱還只是個框架,但是整個想法和敘事都已經有了。這是一個非常新鮮的想法:在這個世界裡,五星評級系統已經失控,它現在正決定著社會地位和資源的獲取。這是一個令人難忘的完美「黑鏡」點子。太完美了,顯而易見,某個國家已經在使用它了。拉希達·瓊斯:我們都接到了幾個關於角色和情節的電話。邁克和我提出了一些新想法,然後寫了一份初稿。
  • 《黑鏡》主創新片來了:2020 去死吧!
    2020 年,可能是《黑鏡》也編不出的荒謬一年。這一年,發生了太多事 ——新冠疫情、澳洲火災、印尼洪水、非洲蝗災、美國大選、英國脫歐、種族抗議、高考延期、科比逝世……於是,《黑鏡》團隊乾脆把 2020 年做成了一部紀錄片:《2020 去死》。但實際上,這是一部「半偽紀錄片」。
  • 最近最火的電影人,肯定是他!
    這部電影的上映,開啟了諾蘭與IMAX在中國的全新篇章。 而此後他又拍出了《蝙蝠俠:黑暗騎士》。 在2014年上映的現象級科幻片《星際穿越》中,諾蘭使用IMAX攝影機拍攝了超1小時的場景,更將IMAX攝影機綁在片場幾乎所有可以想像的地方,包括頭盔、飛船、演員的身體上。 而2017年上映的《敦刻爾克》中,諾蘭使用IMAX超高清的2D膠片攝影機拍攝且達到創紀錄的拍攝時長,片中近70%的鏡頭為IMAX膠片拍攝。
  • 外媒爆料:LPL英文官方推特負責人,被拖欠工資長達9個月!
    最近除了S9全球總決賽之外,大家熱議度最高的應該就是GRF戰隊的管理問題,GRF這邊被曝出了虐待青訓替補選手,以及造成了kanavi的奴隸合同,目前LCK那邊已經開始重拳出擊,誓要查清楚這件事情。就在大家吃瓜的時候,沒想到吃到了自己身上。
  • 除了《寄生蟲》,我又選了8部韓國電影神作給你!
    #一場奧斯卡讓韓國電影出盡了風頭,連川普都公開「吃醋」表示:學院派竟然把獎項給了韓國?至於觀眾角度,《寄生蟲》的確是一部電影佳作,雖然在獲得奧斯卡四項大獎方面也存在不少爭議,但依然不得不說這是一部神作。那麼,除了《寄生蟲》之外,不得不說,還有不少韓國電影神作值得一看的。現在,我們就一起回顧一下這些神作。
  • 遊戲:一部講述遊戲編程者變為精神病的電影,看完之後心情很沉重
    然而很快現實和虛擬世界混合在一起,開始造成混亂,此片又被稱為電影交互式的遊戲,但是小編看了之後,心情一度很壓抑,《黑鏡》系列首部電影《黑鏡:潘達斯基奈》近日正式上映。體驗之後甚至不敢說已經看完了這部電影,還有未知的劇情和結局有待挖掘。也有觀眾表示作為遊戲他的娛樂性不夠,作為電影製作粗糙,很多網友都看的雲裡霧裡,心情壓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