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永州:「零陵」地名探源,別再道聽途說自稱「天下第一陵」了

2020-12-25 吉祥三煲
零陵區香零山,永山永水的代表景觀

雅稱「瀟湘」的零陵,因瀟水和湘水匯於萍洲而名世。

時值端陽,水何澹澹!

「萍洲春漲」,乃永州八景之一。而此地的「瀟湘夜雨」更是瀟湘八景之首。

萍洲春漲

瀟湘大地,人文永州;古城零陵,楚風餘韻。

這裡,乃全國歷史文化名城,湖湘文化發祥地之一。

湘水之畔的迴龍塔,鎮守著湖湘之源

零陵,以舜帝南巡狩所留下來的勝跡而聞名天下。

《史記五帝本紀》載:

舜「南巡狩,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嶷,是為零陵」。

寧遠舜帝陵,山環水繞,萬山朝聖

現在,一般將這一句話作為「零陵」地名之由來,也就是最早的依據了。

豈不知司馬遷寫《史記》,因其首創紀傳體,乃是依據前人資料而以人物所歷事件為中心的!

也就是說,他記人物記事件必須使用到地名,但不負責注釋」地名。

司馬遷畫像

由於西漢析長沙置零陵郡的同時,也新置了蒼梧郡。

所以,司馬遷分別將「舜崩之地」與「舜葬之地」按郡域詳寫,表示舜之死與葬不在一地。

由此,告訴了我們另一個史實:舜帝駕崩後,其隨從們曾有過扶柩北歸之舉。

從人文、地理和南巡轉北歸的路線幾個方面,綜合來看,這個記載,既相當具體又真實可信。

西漢、新、東漢時期蒼梧郡位置圖

稍有古漢語常識者都知道:「是為零陵」,是個判斷句。

聯繫全句,現代漢語應該解讀為:「這裡是(屬於)零陵」。

而不該解讀成:「所以叫零陵」。

永州市現政府駐地冷水灘區的黃昏美景

而零陵,是我國最古老的地名之一。

它是一個大地名,亦即為最古老的行政區域名稱。

史載:戰國時,楚國於國境南部即置有洞庭和零陵二郡(一說洞庭、蒼梧)。但具體設置的時間和行政區劃、治所已不可考。

長沙天心閣。

秦始皇伐楚功成、統一中國後,於公元前221年(始皇帝26年)置長沙郡,下轄零陵縣。

此為零陵建縣之始。縣治在今廣西全州縣西南的鹹水。

全州縣湘山寺

公元前124年,因「推恩令」而分封長沙王劉發諸子。

其中,封劉賢為「泉陵侯」,於瀟湘二水匯合處置泉陵侯國(今零陵區)。

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析長沙國,始置零陵郡,治零陵縣。

轄泠道、營浦等七縣,並領泉陵、舂陵等四侯國(不含旋即改縣的洮陽)。

西漢時零陵郡地圖,郡治在今廣西全州北

作為縣和郡名的「零陵」,其得名確實與舜帝陵有關。

最早、最現實、最有說服力的例子,恰恰是地名的更迭:

王莽建立「新朝」(公元9一25年),於始建國元年(公元9年)即改零陵郡為「九嶷郡」,郡治仍設於零陵縣。同時,廢泉陵侯國置「溥潤縣」,改營道縣為「九嶷亭」、泠道縣為「泠陵縣」。

這麼大手筆的一改,極完美地詮釋了零陵與舜陵的關係。

斑竹一枝千滴淚

儘管東漢建立後,因不承認新朝,又全部改了回來。

並且,又因漢光武帝劉秀出身舂陵侯國,而其祖最早封地又在舂水之濱。

於是乎,便將郡治東遷至泉陵縣(今永州市零陵區)。

這麼做,可以更有效地管理和更好地輻射帶動包括舂陵故國在內的郡域南部的經濟和社會發展。

江南人家,逐水而居

這一招果然有效。零陵全郡人口增長極快,經濟也得以迅猛增強。成為東漢名郡之一。

為區分郡、縣同名不同地,時稱治所泉陵為「大零陵」,零陵縣(今全州)為「小零陵」。

千裡湘江萬古流

談到零陵(九嶷、永州、泉陵、溥潤和芝山)地名的由來,就要先弄清舜帝南巡。

根據史料的有關記載,以及古零陵(永州)當地和周邊遺存的舜跡,再結合民間故事以及神話傳說,我們可以大致還原舜帝南巡的足跡。

東安縣舜帝雕塑。其地屬泉陵但西歸洮陽

舜以巡狩名義南下,估計是奔向其弟象的封地「有庳」而去的。

有庳,在今永州市雙牌縣境內的瀟水旁,江村一帶。

舜受堯禪後,德服三苗。即將其同父異母的弟弟象遠封外放至荊楚南荒「三苗」之地。

雙牌水庫大壩。有庳象王祠已沉入水底

這次「南巡」不是簡單的「省親」。

《史記》表述得隱諱,但按照《竹書紀年》的說法,這次「南巡狩」是不得已而為之的。

而且,似乎有些倉促。

舜帝南巡經過的主要區域

因為,這一行人從舜都蒲坂出發,受古時交通條件限制,行程雖然沿著大江大河和主要山系有所曲折,但大方向上走的幾乎是一條直線。

這說明,此行的目的地是十分明確的:就是到楚南苗地去!

並且,來到雲夢澤亦即洞庭湖之後,匆忙留下了女眷,並讓其隨後次第跟進。

而舜帝帶著人先行溯湘江而上,一路南下。

韶峰聳翠。韶山八景之首,舜於此奏韶樂

舜過長沙並未逗留,而是直赴衡山而去。

在衡陽,一行人捨棄了左側水量較大的耒水,卻逐水量相對不大的蒸水而上,至韶山。

在韶峰,短暫駐蹕,奏韶樂。

靜靜的紫水。湘江流域舜沿江廣布恩德

在瀟湘二水交匯處,舜依然選擇了繼續溯湘水而上。

隨後,尋紫水至大廟口,亦短暫駐蹕東安舜皇山。

此後,他並沒有折返萍島,再沿著古深水(瀟水)去尋找「象之有庳」。

而是又繼續逆流而上,轉往全州等地的湘水最上遊,並折往東南的群山之中。

這麼一來,就徹底錯過了與定居於瀟水支流旁的象的會面。

東安舜皇山,有「天設湖南第一峰」之譽

不料,舜帝剛出零陵郡界至蒼梧郡境內,即崩。眾人只得立即扶柩北歸。

北歸,因眾所周知的原因,自然須選擇最快最近的路徑。

水路,是當時毫無疑問的選擇。

因此,五嶺之間所有往北流淌、能歸於長江水系的、又能承載起帝王規制靈柩的、稍大些的河流,都被納入視野。

寧遠縣母親河一一泠江河,古稱泠水

舜崩之地,應該是距泠水最近。

於是,眾人直奔泠水而去。

有資料稱,扶柩隊伍千辛萬苦自「南往東北」方向翻越了九嶷山,至山之北麓。

舜帝陵北地形圖

九嶷山,東西向橫亙在蒼梧與零陵兩郡間,而南北向的萌渚嶺幾乎與之相連。事實上,大萌渚嶺就包括九嶷山。

其時,一行人扶舜柩,選擇了逕往東北方向翻越九嶷山,擬去往泠水,好經泠水下瀟水達湘江。

而沒有折回往西北方向走,選擇經深水、沱江下瀟水去洞庭。

據此推測,舜崩之地,應在萌渚嶺東麓、九嶷山南側的狹窄山坳處。漢時,確屬「蒼梧之野」。

九嶷山與「五嶺」關係地形圖

估計是由於山高林深、路途艱險,負柩而行、運輸又特別困難,加之九嶷山地形地貌相似(「疑焉」),從而耽誤了舜帝靈柩北歸的寶貴時間。

屍體已無法運回故土,只好就地掩埋在九嶷山下、泠水之畔。

所以,稱「泠陵」!

泠水河畔九嶷山下,宏偉肅穆的舜帝陵

舜崩後,演繹出娥皇、女英二妃千裡尋夫不遇、灑淚成斑竹的故事。

所以,又稱「零陵」。

「零」者,涕零也。「泠」,水名之外,亦有液體滴落之意。故可通用。

司馬遷著《史記》時,九嶷山的山脊是零陵、蒼梧二郡的郡界。舜葬之地已是山北,「是為零陵」。

永州零陵區的朝陽巖

文字之學,古人稱之為小學。

但為較好釐清各地名間的關係,探知其由來,確有必要就與零陵地名有關的「字義」先普及一下:

「零」,徐雨貌。

其用於數字義,得南宋之後了。最先出自羅泌所撰《路史》。

其書講,上天皇發明數字和天幹地支。數字中就有「零」,表示「沒有」。後又從零星義發展作為「不足整數」,從無到有了,如零頭。

而「零」作為空位數,則到十九世紀了。清代華蘅芳著《學算筆談》後才流行開來。

「零」,自始至終都沒有表示「最大數」的含義。

南宋羅泌撰《路史》。三皇記

順便說一句,舜在"五帝」中的排位,並不靠前。絕大多數的古籍中,還將舜排在最末。且「天下明德自舜始」,因而,其陵制也不可能僭越前移。

因此,把「零陵」當作「天下第一陵」,乃想當然,自以為是或以訛傳訛。

建國初期零陵專署駐地零陵縣芝城鎮地圖

「泠」,液體滴落。

用作水名時,《水經》裡共記有三條泠水:「又零陵有泠水」。《水經注》曰:泠水,南出九疑山,北流經泠道縣。

許慎《說文解字》現代通俗版封面

「陵」,《說文》對陵字的解讀為:從「阜(高土堆)」、從「夌(四方形)」,即高大的封土堆,從而專指帝王墓。

當然,也指非人工的山峰。例如「山無陵,江水為竭」。

泉陵等帶「陵」的地名中,凡沒有帝陵的,都是此意。

秦始皇陵。高大的人工封士堆雄偉壯觀

不得不說,除古零陵郡治兩地擁有「零陵縣」之名外,還有一地也曾設置為「零陵縣」,並且同在湖南。

它,就是今張家界市慈利縣。

這個另類的「零陵縣」,由武陵郡的零陽縣改名而來。自隋開皇九年至十八年,零陵之縣名共用了九年。

其「陵」,亦非帝王陵墓,而是壘土高臺之意。借指春秋末,周平王之孫白勝在零水河畔壘士築建的「白公城」。

慈利縣風光。隋朝改零陽縣為零陵縣

慈利縣也有著十分悠久的建制史: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這裡即置慈姑縣,屬黔中郡。故治就在今慈利縣的白公城。

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將慈姑縣改為零陽縣,以其治所在零水之北得名。黔中郡同時更名為武陵郡,零陽屬之。

零陽,吳永安六年(公元264年),為天門郡治所。魏恭帝二年(公元555年),為石門郡治所。

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改零陽縣為零陵縣。

秦始皇畫像。名郡黔中、武陵俱已揚塵

關於永州、泉陵、芝山等地名由來,在下另有專文解讀,本篇不贅述。歡迎關注在下百家號閱讀。

這裡,我們有必要深入探討和大膽揣摩下舜帝入湘後的行程特徵,以推測挖掘其文化緣由。

舜皇山上農家和古驛道。歷史須薪火相傳

舜最後的「南巡狩」,是為尋「象之有庳」,應該是確切無疑的。

未果,也是確切無疑的。

為什麼會這樣呢?

舜帝塑像。

史載,舜在位時曾有過多次「巡狩」。而南巡止於洞庭,一說止于衡山。

其實,兩者並不矛盾。古衡山國即包括整個雲夢澤。

據《史記項羽本紀》載,秦亡後,項羽分封十八王,「鄱君吳芮率百越佐諸侯,又從入關,故立芮為衡山王,都邾。」

「邾」城,即江陵,今武漢新洲區。

漢立後,以吳芮功大仍作為異姓王之一,改封長沙王。吳芮才遷都長沙。

項羽分封諸王領地地圖局部。衡山王吳芮

這就較好地解釋了,舜帝為何到洞庭後才將人馬分作兩批,留下了女眷於後,分梯次前行。

因為,接下來的路途,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紫水河畔的娥皇女英雕塑

象之頑劣,史書多有記載。封於荊楚三苗之地,主政牧民一方後,情形究竟如何?

舜帝並不了解。

源遠流長

我們現在知道,象王牧化當地苗裔取得了較好效果。潛心經營多年後,在百越民眾中建立了威望,並受祠祀。

此事,有唐柳宗元《道州毀鼻亭神記》和明李嵊慈的《重修象王祠碑序》,兩篇對象王祠截然不同態度的文章佐證。

柳子廟。

既然後人都對象之初和象之終,經過歲月沉澱後,依然態度迥異。

那麼,舜當時的耽憂也不算是多餘的了。

古泠道展新姿。圖為新田縣徐福天譽景觀

考慮到三苗歸化的程度有限,且象具體建國在何處亦不確定。

一到洞庭湖,舜帝毫不猶豫地留下了女眷,決定親自圍繞湘江水系去尋找象都有庳。

舜德隆天下,無不化之人

我們知道,古人建城,一般會選擇在大江大河的支流旁,或者是江河大拐彎處的平緩地帶。

原因很簡單,要盡「得水之利而避水之害也!」

象亦然。「有庳」,肯定是在洞庭以南、湘水之濱。

於是,舜帝帶領隨從先行溯湘江而上。

湘女多情。

舜過長沙時,之所以不停留,想必是前次南巡了解過,其弟象沒有在雲夢澤附近建國吧。

舜尋象國,把重點放在了衡陽和永州。也就是我們謂之的「蒸湘」和「瀟湘」。

眼光的確是犀利的,直觸本質和真相!

只是,有著非常不錯的開局卻最終仍然沒有達到目的。又因何故呢?

這就要談到文化因素了。

誦讀。古籍為我們撥開歷史的層層謎霧

我們知道,漢以前都是尊右的。王者、尊者,坐北向南,右即為西。所以有「西賓」一詞。

湘水雖北流,但舜自北南下溯流尋象都有庳時,卻仍以西為尊。並且依此來篩查眾多匯入湘水的河流。

他認定:象是來王荊南的,其擇地建國,若不在幹流大灣處,就必然會選擇在東來入湘水的較大支流邊上。

這就可以解釋比蒸水大的耒水、洣水、舂水等,被舜帝無視、自然過濾掉了的原因。

瀟湘大地上河流眾多,土地肥沃

事實上,衡陽最先建設的龐邑(酃縣)城郭,就在耒水入湘的地方。但卻是楚南人所築,因湘水北去、以地勢高的水源地方為上的結果。所謂「下洞庭」、「下揚州」是也。當然,其築城時根據地理環境之外,也遵循了尊右的文化習慣。

古酃縣築城地貌圖

那麼,新問題又來了:

象王當初又是因何緣由水選擇了深水(瀟水),並最終在瀟水邊的江村一帶建國都、修城郭呢?

湘江第一灣處的沉香寺

象來荊楚前,早有堯徵三苗並依舜之建議西遷三危為西戎,且又經舜不戰而化三苗之事。

象王既被外放,自然不能再如在父母兄長直接的庇護下一樣地生活了。

於是,他決心發奮圖強,一改過去的頑劣之性,立志去往三苗腹地建國牧民,建立功勳。

他溯湘水而上,直奔五嶺而來。沿途肯定是精心挑選城廓建造之地。

瀟水風光

前面說了,去往「三苗腹地」,蘋島以降,有三個較好的選項:一是沿耒水到郴州,二是沿舂水至寧遠,三是沿深水至道縣。

前二項,舜毫不猶豫地捨棄了。象估計斟酌了一下,也沒有看上。

湘江泛舟

來到蘋島,是繼續溯湘江而上還是逆深(瀟)水而行?

象王選擇了後者。

最終,在今雙牌縣的江村處找到了較理想的築城之地:瀟水在此出奇地迂迴寬闊,既有半島峙立,藏風聚氣,又有不大的溪流西來入江,亦遵循了尊右的文化傳統。

古有庳地形圖。瀟水於此自然成湖

象能這麼做,與蘋島和瀟、湘二水相匯時水勢的特殊性有關,一時難分伯仲。

蘋島將湘水一分二,一支直接入湘,一支匯瀟水而滾滾北上。

主要是看如何抉擇。枝與幹,於瀟湘二水而言,選哪個都對。

蘋島水勢圖

近年有個觀點,認為古人受技術手段的局限,對江河長度、流域、流量計算不夠「科學」。

比如,瀟水就比湘水長、水量大、流域廣,偏偏作為支流。並發出「湘江姓湘不姓桂」的「豪言壯語」。徒增飯後茶餘的笑談而已。

秦靈渠。這一片明洪武27年才劃到廣西

其實,古人的智慧不容低估!水名不能光看河道長短、水量多寡的。

僅「瀟」、「深」與「湘」三字就說明一切了。

瀟,水清且深。深水為瀟水上遊。而《說文》無瀟字,對深、湘均釋義為水名。其中「深水,出桂陽南平,西入營道」。南平,即今藍山縣!

若更進一步,去掉「從水」來看:

「罙」,冒也。本義是深與長。

「相」,審視也。本義是察看樹木的開杈和紋理,即枝節。

貴州象王祠舊址。據稱現已重修

既然逆二水而上,都是正確的。

那麼,舜帝終於自湘水西源,輾轉去了蒼梧古郡,並不幸崩於斯,又葬回湘水東源。

他錯過了兄弟相會,錯過了夫婦重聚,錯過了不可言說的期冀!

舜南巡狩,奏韶樂、歌南風、布德政、化萬民,成為歷史絕唱。

玉琯巖。今舜帝陵南二公裡為舜帝陵原址

而錦繡瀟湘的永州,舜風楚韻、德澤湖湘。因偉大先祖的陵寢安眠之地而名世,而流芳。

湘水,何其幸哉!零陵,何其幸哉!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物華天寶,古之零陵,懷素的出生地——永州
    懷素出生在零陵。零陵是哪?或許有很多人不知道。零陵是古代的地名,按現在的區域劃分來說,懷素應是湖南省,也就是現在的永州,懷素是地道的湖南永州人。永州在很早之前被稱為零陵,據說這名字還和舜帝有關係。歷史上零陵或者遭到貶謫到零陵的名人有許多,比如三國的關羽,南北朝的裴松之等等。至於永州這個名字,是在隋朝的時候開始的,隋文帝把零陵這個郡縣名字給改了,「廢零陵郡置永州總管府」,從此,零陵便慢慢被人稱作為永州了。至於為什麼叫永州,而不叫其他什麼州,大概是因為當地有名的永山吧。從唐代開始,永州這個地方便開始名揚天下。
  • 水墨瀟湘源,零陵書寫「永州第九記」
    立身水墨瀟湘源,2100多年「湘南古邑」零陵,《永州八記》加分其文化IP,「永州八景」舒展其山水畫卷……旅遊升溫、旅遊旺區,「進城、下鄉、入水」,零陵正奮筆疾書全域旅遊「永州第九記」。漢唐名郡零陵,遠自漢代,即保持超高「出鏡率」:公元前166年,漢文帝析長沙國置零陵郡;舜南巡狩而崩,「葬於江南九疑,是為零陵」,零陵名載《史記》。
  • 中國流動科技館湖南永州零陵站第二輪巡展啟動
    紅網時刻11月27日訊(零陵站記者 林思堯 實習記者 彭若飛)11月26日,中國流動科技館湖南永州零陵站第二輪巡展啟動儀式在零陵區君誠學校舉行。省科技館副館長蔣電波宣布巡展啟動,零陵區委副書記龍軍致辭,區政協副主席蔣炳忠主持儀式。
  • 湖南旅遊:永州古稱零陵郡,因瀟水與湘江在城區匯合又雅稱瀟湘
    湖南旅遊:永州古稱零陵郡,因瀟水與湘江在城區匯合又雅稱瀟湘永州古稱零陵郡,因為舜帝南巡崩於寧遠九山而得名又因為瀟水與湘江在城區匯合,便得雅稱瀟湘。永州是 戲曲文化比較發達的地區,這裡有富有地方特色的大型地方劇種一一祁劇。除此之外,還有零陵花鼓戲,祁陽小調。本偶戲等地方戲曲。
  • 永州電大(永州社區大學)零陵社區學院正式揭牌成立
    )零陵社區學院在零陵區文化館正式揭牌成立。永州電大校長崔瑩、零陵區文化館館長楊斌峰、永州電大終教辦工作人員以及零陵社區學院的師生代表參與了此次揭牌儀式。儀式上,崔瑩表示,開辦社區學院是深化和豐富社區教育的重要舉措,零陵社區學院要充分利用永州社區大學、零陵區文化館的資源優勢,創新開展各類社區教育學習培訓,整合優質資源,拓寬辦學領域,努力把零陵社區學院建設成為省內有影響
  • 永州零陵成就了柳宗元的《江雪》
    秦屬長沙郡,西漢始置零陵郡(零陵一名最早見於《史記》,得名於舜葬九疑,零陵即舜陵),東漢置泉陵,隋置永州(永州一名註解最廣是《方輿勝覽》的「有永山永水之出州」)。永州零陵一直為唐、宋、元、明、清歷代五朝的郡、道、路、府、州治所。新中國成立後,先後設屬永州專區、零陵專區、湘南行政區、零陵地區等。1995年建立地級永州市,轄2區9縣等。
  • 零陵:城市公交變身流動符號 傳遞永州美
    紅網時刻6月6日訊(零陵站記者 盤鑫)「圖文、飾品、窗簾、紙扇······應有盡有!處處充滿了人文氣息,古城零陵的公交車真是『高大上』!」6月5日,湖南科技學院畢業大學生趙雨婷和朋友們來永州零陵故地重遊時,在公交車上連連發出稱讚。
  • 永州零陵將增特色旅遊,黃田鋪揚名了!
    文/笑看紅塵TSZ早上,鄰居去送孩子上學,聊起了孩子讀書的事,後來聊上了學校,又聊到了零陵黃田鋪中學,他說,這次黃田鋪中學揚名了,有400多名學生考上了大學,上面特別撥了好多個億來建設學校。黃田鋪有多少學生考上大學我沒聽說過,撥了多少錢也不知道,只知道黃田鋪一些大概情況。
  • 永州零陵機場候機廳廣場舊貌換新顏
    紅網時刻10月2日訊(通訊員 廖茂盛 何天平)9月30日,由湖南省永州市經投集團投資建設的永州零陵機場候機廳前廣場提質改造工程順利完工。提質改造後的候機廳前廣場舊貌換新顏,以嶄新的面貌為「十一」黃金周乘機旅客提供舒適優美的環境,助力「旅遊升溫」戰役。
  • 瀟水河畔,陽明山下,湖南的南大門2130歲了,它的名字叫永州
    湖南自古被稱為瀟湘之地,但瀟湘具體指的是哪裡卻鮮為人知。其實,最早的瀟湘指的是瀟水與湘水交匯之處,也就是湖南省最南邊的永州。永州有個非常好聽的名字,叫零陵。由於風景優美,在攝影圈子中一直有這樣一句話「瀟湘之源,詩畫零陵」。
  • 瀟水河畔陽明山下,湖南的南大門2130歲了,它的名字叫永州
    湖南自古被稱為瀟湘之地,但瀟湘具體指的是哪裡卻鮮為人知,其實,最早的瀟湘指的是瀟水與湘水交匯之處,也就是湖南省最南邊的永州,永州有個非常好聽的名字,叫零陵,由於風景優美,在攝影圈子中一直有這樣一句話「瀟湘之源,詩畫零陵」,本來魚皮餃對這些旅遊城市外在的名氣是不屑一顧的,因為盛名之下往往難副其實
  • 廣東中山到永州的大巴,只去零陵,不進冷水灘,怎麼回事?
    表姐從廣東中山回永州,第一天到車站,卻沒有到永州的班車,第二天一早8點多,表姐兒子把表姐送到一輛不知道從什麼地方來的大巴車,並打電話告訴我,這車上寫著中山——永州,應該去冷水灘。表姐上車後,司機說有三個人不是去永州站的,(按司機說,永州站在零陵)一個去祁陽,一個去東安,另一個就是表姐,來冷水灘的。後來聽表姐說起,我感到很奇怪,來永州的班車應該去了零陵再到冷水灘啊!
  • |永州|零陵區|蔣永記|零陵古城|瑤寨
    千年古城,零陵夜宴,月夜月美!在時刻等你來的永州零陵古城,紅網主播帶你領略夜色之美。零陵古城除了各種地道小吃,特色餐飲也有不少,本期紅網主播帶您打卡瑤寨特色餐廳和蔣永記·東安雞餐館。瑤族是永州一個古老的世居民族,人口眾多。
  • 永州303路公交車正式開通,湖南科技學院可直達永州...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8月26日訊(通訊員 曹細芽)8月26日上午9時,永州中心城區303路公交車正式開通,首臺公交車從湖南科技學院發出,湖南科技學院廣大師生現場體驗303路公交車。303路公交車的開通,是永州市公交事業上的一件大事,也是永州市民生活中的一件喜事。它的開通,體現了市委、市政府貫徹落實教育優先、公交優先的發展理念;它是黨和政府關注民生,全心全意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的具體體現。
  • 湖南這所大學改名確實成功,校名高大上,卻被吐槽:不為以後考慮
    一般來說,高校改名主要有三種類型:一是學校改為學院,再改為大學;二是向著更大的地名靠攏,以省份或者華北、華中命名;三是加上「科技、理工」等時髦熱詞。湖南就有一所改名很成功的大學,它就是位於湖南永州市的湖南科技學院,原名零陵學院。原來很難從校名上判斷這所學校的位置,「零陵」是湖南永州的一個區。
  • 湖南永州旅遊景點介紹,永州好玩地方推薦,永州著名五個旅遊景點
    湖南永州是我國歷史文化名城,擁有兩千多年歷史文化,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永州有哪些好玩地方,永州著名五個旅遊景點推薦。二:柳子廟(永州市零陵區平陽南路141號),其歷史悠久、建築風格獨特、紀念意義深遠,是當地著名的旅遊景點之一,柳子廟是紀念柳宗元的地方,有點像一個大祠堂,柳宗元曾被貶在永州任司馬,磚木結構,面對愚溪,背靠青山。
  • 「歷史文化名城」湖南永州市有哪幾所高校資源呢?
    永州是國家森林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永州境內通過湘江北上可抵長江,南下經靈渠可通珠江水系,自古代便是重要的交通要塞,是湖南通往廣西、海南、粵西及西南各地的門戶。自公元前124年始置泉陵侯國以來,永州已有2100多年的建制史。此外,永州還是懷素、黃蓋、周敦頤、李達、陶鑄等歷史名人的故鄉。
  • 永州零陵南路會和湘江西路匯合嗎?匯合後會有什麼好處?
    零陵南路,是零陵北路和零陵中路的延續,也算是冷水灘最長的街道之一了!零陵南路的終點在永州經開區境內,和九嶷大道會合處。零陵南路和湘江西路到底會不會匯合?近日,一位網友留言,說零陵南路一直修到通過蔡市路並和湘江西路交匯,對整個蔡市的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從零陵南路的路線上看,如果一直向前,就是通過魚塘,到達3公裡附近和蔡市路交匯,再向前和湘江西路相連。
  • 湖南永州:瀟湘源學校爭先創優碩果纍纍
    2020年高考成績揭曉,湖南永州瀟湘源學校傳來好消息多年以來,由於各種原因,永州不少經濟條件好的學生都轉學到省城讀書了,而在永州一帶的寒門學子都期盼一所在家門口就能夠實現自己夢想的學校。今天,永州瀟湘源學校首屆高考大捷的消息傳來,怎麼不令永州的學子及家長感到振奮呢?那麼,永州瀟湘源學校有著什麼樣的魔力創造了如此好的成績呢?
  • 湖南兩個讀音萌萌又有深厚「背景」的城市,你知道是哪裡嗎?
    省會長沙穩居國內新一線城市名列,南嶽衡山所在地衡陽、毛主席故鄉湘潭、國家工業重鎮株洲、羽毛球之鄉益陽、湘軍故裡婁底、桃花源裡的常德、湘菜之首東安雞的發源地永州。湖南唯一的國際貿易口岸城市嶽陽、湖南最會做生意的城市邵陽、中國最早的國家森林公園張家界、中國女排騰飛地郴州、中國第一古商城所在地懷化、鳳凰古城所在地,湖南唯一少數民族自治州湘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