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一花一世界,博物館折射的是一個國度、一個地域、一個城市的精神文化厚度。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今年的主題是「博物館藏品架起溝通的橋梁」。今日起,本報推出「打開四川博物館地圖」系列報導,從文史類、自然科學類、高校類、民俗類、遺址遺蹟類等角度,解密您身邊的博物館裡鮮為人知的寶貝和故事。
記者 張良娟 李思憶 餘如波
【廣角鏡】
厚重歷史 託起現代的高度
四川21個市州,幾乎都有文史類博物館,這類博物館已成為了解當地歷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文史類博物館往往涵蓋大量地方歷史的文化遺存,既有館藏多個種類文物的綜合性博物館,也有專攻某一類的專題性博物館。有的以時間為軸,通過大量文物重溫地域歷史;有的以類別為界,展現當地獨特的歷史文化風貌。這類博物館如同一個雙筒望遠鏡,一筒連著歷史,一筒連著文化,需要反覆咀嚼才品出味兒。
國家自2008年起對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三館」實行免費開放政策,此類博物館大都免費向公眾開放。
【點睛臺】
四川博物院:一壺嵌三圖,畫說戰國蜀地風流
作為西南地區最大的一家綜合類文史博物館,位於成都浣花溪畔的四川博物院藏有約26萬件藏品,其中國家三級以上珍貴文物7萬餘件,國家一級文物1412件。
在很多地方,「鎮館之寶」往往是某一件聲名赫赫的藏品。但在四川博物院,「鎮館之寶」卻數不過來。話雖如此,該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陳志學還是向記者「隨便」介紹了幾件寶貝。
戰國嵌錯水陸攻戰紋銅壺
1965年發掘於成都市百花潭中學。「整個壺以三角雲紋為界帶,分上、中、下三層。上層圖案是採桑射獵圖,中層是宴樂弋射圖,下層則是水陸攻戰圖。」陳志學說,這幾組圖案給研究成都戰國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提供了重要依據:採桑圖說明成都在戰國時期,採桑養蠶技術已非常發達,也為成都是南方絲綢之路源頭提供了證據;水戰和陸戰圖案則說明古蜀國在戰國時期戰事頻繁,與秦、巴、楚等地都有戰爭;狩獵圖案風格與其他地方館藏的青銅器上狩獵紋飾相似。據此可推測,古蜀國在戰國時期就比較開放,不封閉地與周邊交流。
九域守令圖碑目前還沒有展出過。這是一塊高約1.8米、寬約1.5米的石碑。碑上刻印著北宋年間的全國行政區劃地區,標註了1400多個宋代地名。陳志學說,「這幅圖的輪廓與我們現在的中國地圖輪廓大致相似,古人是用什麼手段來測繪並畫出這樣一幅地圖的?實在讓人既驚嘆又好奇。」
四川宋瓷博物館:藏品神秘身世至今未解
5月11日,記者在遂寧的四川宋瓷博物館館長何瀛中的帶領下,走進了這座內部裝修以傳統土窯為藍本的全國第一個瓷器專業博物館。
踏進博物館展廳,雙眼迅速被滿滿的青綠色和玉白色所「佔領」。「你看到的這些寶貝,都是遂寧船山區南強鎮金魚村村民王世倫在1991年9月挖土坑時不小心發現的。」何瀛中告訴記者,經文物部門搶救發掘,那次共出土了985件宋代瓷器、18件宋代銅器。
荷葉蓋罐改寫我國瓷器史 (鎮館之寶) 這尊荷葉蓋罐高31.3釐米、寬23.8釐米、腹徑達1米。蓋罐邊沿,輕薄如紙的荷葉邊翻翹著,蓋住鼓鼓的罐身,通體飽滿晶瑩,色澤碧綠鮮亮。何瀛中介紹說,荷葉蓋罐在元代流行,陶瓷界一度因此認為只能元代始有,而金魚村荷葉蓋罐的出土,改寫了我國的瓷器史。「如果不是當年王世倫一鋤挖掉了它的一隻『耳朵』,這件龍耳簋式爐說不定也是鎮館之寶。」解說員一番講解也讓記者大開眼界:99隻精巧碟子藏身荷葉蓋罐、印花纏枝蓮荷紋三足筆墨插有加熱水保溫功能、宋人鬥茶為何愛用玳瑁色茶碗……
縱然已出土20多年,這批瓷器的「身世」仍是未解之謎,學術界一直沒有權威定論,這也為這批瓷器蒙上了一層神秘面紗。
雅安市博物館:青銅矛為證成都歷史前推200年
總面積1.7萬平方米的雅安市博物館坐落在青衣江邊的雅安市文定路。館內5個展廳中,以「南方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為主線,陳列著雙頭人面首蛇身臥姿陶俑、明代貼金銅佛像等500餘件文物精品,時間從舊石器晚期延續至明清。
「成都」銘文青銅矛(鎮館之寶)展品「隱藏」在二樓展廳中。5月11日,該館副館長郭鳳武告訴記者,1986年,滎經縣同心村發現戰國晚期船棺葬,這件青銅矛便出土於其中的一號墓。矛長約20釐米,鋒、刃、葉、脊、骹等部分保存完整,呈現出耀眼的金屬光澤。銅矛骹部精心雕刻著類似面具、帶有鮮明巴蜀風格的紋樣,令人感受到咄咄逼人的「殺氣」。
「『成都』銘文青銅矛」之所以引人注目,主要在於矛身上鏨刻的金文「成都」。郭鳳武說,在這支矛出土前,「成都」稱謂最早出現於西漢。在戰國文物上發現「成都」字樣,說明當時已有「成都」的說法,將成都歷史向前推進了近200年。
連結
涼山博物館 館藏金器、銅器、玉器、石器、漆木器、陶器等文物兩萬餘件,對研究整個西南地區文化具有重要價值。
綿陽博物館 館藏西漢人體經脈模型、我國體量最大的東漢搖錢樹、配有牽馬俑的大銅馬、造型精美的說唱俑和東漢銅佛像,被譽為「綿陽五絕」。
瀘州博物館 目前川南地區最大的一座綜合性博物館,以書畫、石刻和酒類文物最具特色。獨特而豐富的漢代畫像石和宋代畫像石在我國唐宋美術考古領域具有重要價值。
宜賓博物館 重點藏品:朱提造作雙魚銅洗、西王母俑、黃賓虹篆書七言聯
達州博物館 重點藏品:南宋鴻鍾、張大千《傅心畲設色人物圖》軸
甘孜博物館 重點藏品:騎馬護法神像、近百幅明清唐卡、明永樂帝敕封噶瑪巴誥書
峨眉山博物館 重點藏品:160餘枚宋代鐵全堆積而成的錢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