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東正教,基督教,改革宗,聖公會,路德宗……暈了沒?

2021-02-07 劉偉婷

我說過好多遍的……更多的是在心裡說吧……每次聽道回來,都很想要整理筆記,一是好記憶不如爛筆頭,何況我這三秒鐘的記憶,二是好東西喜歡與人分享,何況是這麼寶貴的信息。


但是,想想而已,我不想再找藉口說,忙,只想再一次的悔改說:懶,軟弱……


盼望努力的,更加靠主剛強一點點,盼望這些信息,能對你有所幫助。


在對教會的歷史聽了很多次,還是支離破碎,一頭霧水,沒辦法連貫後,某個主日下午的一次分享,大概釐清了些思緒,由於我知識的碎片,可能在整理的過程中, 會出現諸多錯誤,如果你有發現,可以留言指出來,謝謝!


 


首先,把時間分成幾個階段:


從神學上來看


1054年的教會,還是比較正統的,持守相同的信仰告白,有句話叫四大信經定三一(三一真神)

四大信經是:


使徒信經

(很可能寫於第一或二世紀的"辯士時期",主要目的是要澄清信仰內容,特別是回應當時已被判為異端的諾斯底主義。《信經》共有12句﹐分成3部分寫作。第一部分相信全能的父神,用來對抗馬吉安派。第二部分相信耶穌基督是完全的神也是完全的人,用來對抗嗣子論、幻影說、神格唯一論。第三部分相信聖靈、教會、赦罪及復活,除了對抗神格唯一論外,也澄清諾斯底派靠知識得救的論點。)


尼西亞信經


(產生於公元325年,主要是解決亞歷山大教會中,耶穌與天父關係理解上的分歧:耶穌是否與天父同質還是類似。)


迦克頓信經


(制定於公元451年,是基督宗教關於基督論正統的準則。該信經極力維護基督單一位格的完整,全然強調基督神人二性的分別。它針對猶提乾派的基督論--即認為基督只具有神性,人性被神性所蓋過--清晰地提出:基督從神性而言,與父神同質,就其人性而言,與人類同質,其二性"不相混亂、不相交換,不能分開,不能離散",二性存在於一位格內。)


亞塔納修信經

(據說此信經是在四世紀,由亞他那修根據以前的信經及奧古斯丁的《論三位一體》寫成,最早在五世紀的拉丁教會中出現,而完整的形式則出現於九世紀。此信經是第一個闡述三位一體教義的信經,也是最好的一個。)


這四大信經,都是教會歷史上,出現各種異端時,為對抗異端保守神的教會而出現,是對聖經教義的總結。而不是很多人認為的,高舉教義,以教義取代聖經等。


羅馬公教(即天主教)一路發展,各種問題層出,於是,宗教改革開始,1517年開始的宗教改革,統一稱為抗羅宗(即新教)

抗羅宗(即新教)又分出很多個宗教,其中主流的三個是:路德宗,聖公會(後來發展成為英國國教),改革宗


1517年以後:

大概在500年前,出現了蘇西尼:倡導神格一位論(一位一體)

大概在400年前面,出現阿米念:新派(即自由派)

新派(即自由派)(17世紀理性主義崛起的時候,這個教派的神學教義滲透到各大宗派,包括天主教,東正教,新教等,造成極大的破壞,可以說是摧毀了整個歐洲的基督教,1926年,普林斯頓神學院淪陷,標誌著新教所有神學院被攻陷。)

為對抗新派(自由派),英美教會聯合起來抵擋,於是出現了福音派,寫下了《福音派宣言》

福音派中,又衍生出基要派(福音派和基要派的主要區別,可以這樣去理解,福音派中特別能打的,叫基要派)

然後是新正統派(這是一個極其邪惡詭詐的宗派,主要代表人物是巴特,最邪惡的地方就是很多神學教義似是而非,容易迷惑人,沒有紮根的正統教義,不容易分辨)

1919年,和合本聖經出版,瑞士巴特的《羅馬書注釋》也出版,受新正統影響的像《保羅新觀》這類的書,充斥著各大基督教的書店或網店,小心中招

最後是靈恩派(大概興起於100年前,也是一個滲透到各到宗派的教派,受後現代後潮影響極深,主要特點是:聖靈比聖經大,一禱告,聖靈就來了,每個信徒自己解釋,定義神的話語)


來看看差別:

(註:如果你去看巴特的書,可不是這麼明顯的說,遣詞造句是真的很具有迷惑性)


從體制上來看

東西方教會:


1517年以後,東西方教會互不承認


抗羅宗(即新教)前期三大宗派:路德宗,聖公會(後來發展成為英國國教),改革宗,後期分出無數支派


(耶穌會是屬於天主教的,特蕾莎修女,利馬竇都是屬於耶穌會的。

天主教主要持守由天特大會出來的天特信條

安立甘宗即聖公會,曾是一個極其高派的教會,當時宣稱:非聖公會即非法。這種高派姿態持續了大概200年


亞州長老會發展的比較好的地方是韓國和臺灣。

臺灣主要是長老會,但已經有名無實,在制度上強調一致性,不強調差異性

香港沒有長老會,有路德宗,聖公會,宣道會,浸信會(香港主要宗派),建道會,循道會,信義會等)


另外,來看看聖公會,浸信會,重洗派,長老會,福音派,基要派,衛理公會,靈恩派等宗派從神學,組織,地域上的不同:

聖公會:‍英格蘭獨屬,前期只從地域分,現在按組織方式,發展到全世界,神學上是加爾文主義

浸信會:不分地域,不分組織結構,有長老制,會眾制,主教制。神學上有區分, 洗禮的神學觀是浸洗

重洗派:神學,組織全錯,不分地域

長老會:組織結構上長老制,神學上改革宗神學,不分地域

福音派:無組織無地域,1974年,由全球著名福音派領袖、布道家葛培理博士發起洛桑會議,普世福音大會(不能不說,葛培理的神學到晚年的時候……)

基要派:無組織無地域,19世紀初針對新派的錯誤衍生出來的福音派,再出來的基要派)

衛理公會:先在英格蘭,後到全世界,神學上有些是純正的阿米念主義,有些是純正的加爾文教義,例如懷特菲,鍾馬田)

靈恩派:無組織無地域



 


還很不完整,可是網絡上的資料很亂,我不想隨便從網絡上抓取太多自己很不確定的材料,手上也有幾本書能找到些相關的材料,只是時間有限,所以,有機會再繼續完善……





















相關焦點

  • 天主教、東正教、基督教的區別是什麼?
    隨著時間的推移,地理的區分也逐漸影響了各自區域之教會權柄的劃分,西羅馬帝國就逐漸成為以羅馬教區為主的區域(天主教的前身),而東羅馬帝國就逐漸形成以君士坦丁堡教區為主的區域(東正教的前身)。 其二是語言文化因素,由於西羅馬帝國主要以講拉丁語為主,東羅馬帝國主要以講希臘語為主,久而久之,語言的差異就逐漸生發文化和習俗方面的隔閡,這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天主教與東正教之間差異的形成。日後分裂時的情形便是:天主教都以拉丁語區域為主,東正教都以希臘語區域為主。
  • 知識點普及 二:基督教內三大派別(天主教、東正教、基督新教)
    基督教是一個總稱,天主教、東正教、基督新教是三大分支,在我國習慣上稱基督新教為基督教。
  • 天主教、東正教、基督新教傻傻分不清?
    主要分三大教派: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中國將新教直接譯為基督教)。其中,新教因反抗天主教而產生,兩者差別巨大。而天主教和東正教的差異相對來說較小。接下來,螺螄君帶大家簡單了解下這三大教派。天主教(拉丁語:Catholicismus)是基督宗教最悠久的宗派,其拉丁語本意為「普世的」。
  • 東正教,天主教,基督教三者之間區別
    東正教:    東正教或稱東方正教是基督教分支中的一個派別,主要是指依循由東羅馬帝國
  • 基督教、天主教、猶太教、伊斯蘭教的淵源、區別與衝突(四)
    三、天主教、東正教、基督教(即指基督新教)的主要聯繫和區別 天主教是基督宗教的一個分支
  • 天主教/東正教/新教究竟啥區別
    1517年,德意志神甫和神學家馬丁.路德發表《95條論綱》,要求廉儉化教會,回到聖經,由此引發宗教改革風暴,很多國家和地區的教會從天主教脫離出去,另立新教。到1648年三十年戰爭結束的時候,天主教和新教各自在歐洲的勢力範圍大致上確定了下來。
  • 天主教、東正教、新教,這些基督教教派到底有什麼差別?
    但是基督教內部其實也是教派臨立,在現代社會至少還可以被分成新教、天主教、東正教以及東方正教會等幾個大類,而這些教派的形成,其實也跟基督教歷史上幾次大分裂密切相關,那麼當時是什麼導致了這些教派的分裂?他們之間最大的不同點又是什麼呢?
  • 幫你徹底搞清楚基督教那些分支
    其中公教在國內一般稱天主教,正教一般稱東正教。16世紀宗教改革運動後,誕生了一批新的教會,統稱新教,也可稱更正教,在中國以基督教自稱的一般都是新教。所謂基督教與天主教名稱的區別,只是當年不同教派的傳教士進入中國傳教時的翻譯問題。其實從清晰明了的角度考慮,三大教派應當稱為公教、正教、新教,或者天主教、東正教、更正教,三者統稱基督教。不存在所謂東正教與新教歸為基督教,天主教單立一派的說法。如果真硬要分類,也是天主教與東正教分為一組,新教單獨一組。
  • 猶太教和基督教有什麼區別?天主教、東正教、新教你能分得清嗎?
    那麼猶太教和基督教到底有什麼區別?天主教、東正教,新教和它們又是什麼關係?天主教、東正教,新教之間又有什麼區別呢?簡單說,公元前的猶太人都是信奉猶太教的,在耶穌基督誕生之後,基督教才從猶太教中分離出來。之後,基督教傳到西方,因為對《聖經》的不同理解,逐漸發展出三個較大的基督教派:即天主教、東正教和基督新教。
  • 基督教與天主教的區別
    推薦閱讀:基督教的宗派、教派、異端古老的基督教/更正教,囊括了這五大宗派:路德宗(Lutheranism)、改革宗(Reformed)、安立甘宗(Anglicanism)、>長老宗(Presbyterianism)、公理宗(Congregationalist)。
  • 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區別
    在這信仰根源上,沒有區分「天主教」、「基督教」的名稱。  2.分枝:從教會歷史看,原本是合一的教會,在歷史中有二次大分裂:公元1054年,合一的教會分成二個教會:東方教會和西方教會。東方教會,史稱希臘公教會或東正教;西方教會,史稱拉丁公教會或羅馬公教會。
  • 「改革宗天主教」
    「改革宗天主教」作者:何奇偉五百年前,我們並沒有離開公教(Catholic
  • 基督教:分歧嚴重!世界第一大宗教為什麼分裂成天主教和東正教?
    >但作為羅馬國教的基督教在11世紀的時候卻經歷了一次嚴重的分裂,分成了羅馬教皇為代表的天主教和君士坦丁堡主教為代表的東正教。天主教主要在英法德等西歐國家繼續傳播,在傳播過程中又分成新教和舊教;東正教則是在希臘、巴爾幹半島等國佔優勢。天主教和東正教因為對於誰是領導和一些教義的分歧不能達成共識,相互之間封閉了達千年之久。基督教為什麼會在11世紀分成天主教和東正教呢?這兩大派之間有哪些恩怨使得它們分裂長達千年?
  • 如何了解天主教與基督教?
    在中文語境中,當人們談起「基督教」時,一般具有兩重含義,第一層含義是廣義,即Christianism,指包括全世界所有信仰耶穌基督的宗教,一般主要包括羅馬天主教(Roman Catholicism)、東正教(Orthodox Christianity)和十六世紀宗教改革後產生的新教(Protestantism
  • 東正教、天主教和基督新教到底是怎麼來的?
    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東西教會大分裂——基督教分裂為天主教和東正教公元395年,宗教改革運動——公教分裂為天主教和新教1517年10月31日,修士馬丁·路德張貼了反對贖罪券的九十五條論綱,引發了宗教改革運動,公教再次分裂。
  • 基督教:分歧嚴重!世界第一大宗教為什麼分裂成天主教和東正教?
    但作為羅馬國教的基督教在11世紀的時候卻經歷了一次嚴重的分裂,分成了羅馬教皇為代表的天主教,和君士坦丁堡主教為代表的東正教。天主教主要在英法德等西歐國家繼續傳播,在傳播過程中又分成新教和舊教;東正教則是在希臘、巴爾幹半島等國佔優勢。天主教和東正教因為對於誰是領導和一些教義的分歧不能達成共識,相互之間封閉了達千年之久。
  • 天主教與基督教的區別(完整版)
    在這信仰根源上,沒有區分「天主教」、「基督教」的名稱。2.分枝:從教會歷史看,原本是合一的教會,在歷史中有二次大分裂:公元1054年,合一的教會分成二個教會:東方教會和西方教會。東方教會,史稱希臘公教會或東正教;西方教會,史稱拉丁公教會或羅馬公教會。
  • 基督教派系簡介
    「基督教教派」(或「自認為基督徒的教派」)按歷史或教義相關次序排列。基督宗教主要分成三大宗派,即天主教會、東正教會、基督新教。基督新教中因為教義的些微差異,又分為不同教派,如路德宗、長老會、浸信會等,而小教派則可能僅有幾個教會。本列表多數情況下不標明教會相對大小。
  • 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區別(完整版)
    東方教會,史稱希臘公教會或東正教;西方教會,史稱拉丁公教會或羅馬公教會。東西方教會在信仰根源上,可說完全相同,而在表達信仰及敬禮上,卻有各自的特色;在教會行政上,各自分治,東正教由其首席教長以象徵性領導,羅馬公教會由教宗以實質性領導。為辨別這兩個公教會,一般稱希臘教會為東正教(ORTHODOX),稱羅馬公教會為 ( CATHOLIC中譯:天主教 )。
  • 【漲知識】天主教與基督教的區別(完整版)
    在這信仰根源上,沒有區分「天主教」、「基督教」的名稱。2.分枝:從教會歷史看,原本是合一的教會,在歷史中有二次大分裂:公元1054年,合一的教會分成二個教會:東方教會和西方教會。東方教會,史稱希臘公教會或東正教;西方教會,史稱拉丁公教會或羅馬公教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