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過好多遍的……更多的是在心裡說吧……每次聽道回來,都很想要整理筆記,一是好記憶不如爛筆頭,何況我這三秒鐘的記憶,二是好東西喜歡與人分享,何況是這麼寶貴的信息。
但是,想想而已,我不想再找藉口說,忙,只想再一次的悔改說:懶,軟弱……
盼望努力的,更加靠主剛強一點點,盼望這些信息,能對你有所幫助。
在對教會的歷史聽了很多次,還是支離破碎,一頭霧水,沒辦法連貫後,某個主日下午的一次分享,大概釐清了些思緒,由於我知識的碎片,可能在整理的過程中, 會出現諸多錯誤,如果你有發現,可以留言指出來,謝謝!
首先,把時間分成幾個階段:
從神學上來看
1054年的教會,還是比較正統的,持守相同的信仰告白,有句話叫四大信經定三一(三一真神)
四大信經是:
使徒信經
(很可能寫於第一或二世紀的"辯士時期",主要目的是要澄清信仰內容,特別是回應當時已被判為異端的諾斯底主義。《信經》共有12句﹐分成3部分寫作。第一部分相信全能的父神,用來對抗馬吉安派。第二部分相信耶穌基督是完全的神也是完全的人,用來對抗嗣子論、幻影說、神格唯一論。第三部分相信聖靈、教會、赦罪及復活,除了對抗神格唯一論外,也澄清諾斯底派靠知識得救的論點。)
尼西亞信經
(產生於公元325年,主要是解決亞歷山大教會中,耶穌與天父關係理解上的分歧:耶穌是否與天父同質還是類似。)
迦克頓信經
(制定於公元451年,是基督宗教關於基督論正統的準則。該信經極力維護基督單一位格的完整,全然強調基督神人二性的分別。它針對猶提乾派的基督論--即認為基督只具有神性,人性被神性所蓋過--清晰地提出:基督從神性而言,與父神同質,就其人性而言,與人類同質,其二性"不相混亂、不相交換,不能分開,不能離散",二性存在於一位格內。)
亞塔納修信經
(據說此信經是在四世紀,由亞他那修根據以前的信經及奧古斯丁的《論三位一體》寫成,最早在五世紀的拉丁教會中出現,而完整的形式則出現於九世紀。此信經是第一個闡述三位一體教義的信經,也是最好的一個。)
這四大信經,都是教會歷史上,出現各種異端時,為對抗異端保守神的教會而出現,是對聖經教義的總結。而不是很多人認為的,高舉教義,以教義取代聖經等。
羅馬公教(即天主教)一路發展,各種問題層出,於是,宗教改革開始,1517年開始的宗教改革,統一稱為抗羅宗(即新教)
抗羅宗(即新教)又分出很多個宗教,其中主流的三個是:路德宗,聖公會(後來發展成為英國國教),改革宗
1517年以後:
大概在500年前,出現了蘇西尼:倡導神格一位論(一位一體)
大概在400年前面,出現阿米念:新派(即自由派)
新派(即自由派)(17世紀理性主義崛起的時候,這個教派的神學教義滲透到各大宗派,包括天主教,東正教,新教等,造成極大的破壞,可以說是摧毀了整個歐洲的基督教,1926年,普林斯頓神學院淪陷,標誌著新教所有神學院被攻陷。)
為對抗新派(自由派),英美教會聯合起來抵擋,於是出現了福音派,寫下了《福音派宣言》
福音派中,又衍生出基要派(福音派和基要派的主要區別,可以這樣去理解,福音派中特別能打的,叫基要派)
然後是新正統派(這是一個極其邪惡詭詐的宗派,主要代表人物是巴特,最邪惡的地方就是很多神學教義似是而非,容易迷惑人,沒有紮根的正統教義,不容易分辨)
1919年,和合本聖經出版,瑞士巴特的《羅馬書注釋》也出版,受新正統影響的像《保羅新觀》這類的書,充斥著各大基督教的書店或網店,小心中招
最後是靈恩派(大概興起於100年前,也是一個滲透到各到宗派的教派,受後現代後潮影響極深,主要特點是:聖靈比聖經大,一禱告,聖靈就來了,每個信徒自己解釋,定義神的話語)
來看看差別:
(註:如果你去看巴特的書,可不是這麼明顯的說,遣詞造句是真的很具有迷惑性)
從體制上來看
東西方教會:
1517年以後,東西方教會互不承認
抗羅宗(即新教)前期三大宗派:路德宗,聖公會(後來發展成為英國國教),改革宗,後期分出無數支派
(耶穌會是屬於天主教的,特蕾莎修女,利馬竇都是屬於耶穌會的。
天主教主要持守由天特大會出來的天特信條
安立甘宗即聖公會,曾是一個極其高派的教會,當時宣稱:非聖公會即非法。這種高派姿態持續了大概200年
亞州長老會發展的比較好的地方是韓國和臺灣。
臺灣主要是長老會,但已經有名無實,在制度上強調一致性,不強調差異性
香港沒有長老會,有路德宗,聖公會,宣道會,浸信會(香港主要宗派),建道會,循道會,信義會等)
另外,來看看聖公會,浸信會,重洗派,長老會,福音派,基要派,衛理公會,靈恩派等宗派從神學,組織,地域上的不同:
聖公會:英格蘭獨屬,前期只從地域分,現在按組織方式,發展到全世界,神學上是加爾文主義
浸信會:不分地域,不分組織結構,有長老制,會眾制,主教制。神學上有區分, 洗禮的神學觀是浸洗
重洗派:神學,組織全錯,不分地域
長老會:組織結構上長老制,神學上改革宗神學,不分地域
福音派:無組織無地域,1974年,由全球著名福音派領袖、布道家葛培理博士發起洛桑會議,普世福音大會(不能不說,葛培理的神學到晚年的時候……)
基要派:無組織無地域,19世紀初針對新派的錯誤衍生出來的福音派,再出來的基要派)
衛理公會:先在英格蘭,後到全世界,神學上有些是純正的阿米念主義,有些是純正的加爾文教義,例如懷特菲,鍾馬田)
靈恩派:無組織無地域
還很不完整,可是網絡上的資料很亂,我不想隨便從網絡上抓取太多自己很不確定的材料,手上也有幾本書能找到些相關的材料,只是時間有限,所以,有機會再繼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