閨蜜小希兒子8個月,度過一個夏天之後,前幾天去醫院體檢,發現寶寶瘦了一斤。原來是寶寶苦夏導致。終於盼來了秋高氣爽的秋季,這兩天寶寶胃口大開。這讓小希非常欣慰。更讓這個當媽高興的是,自己終於不用每天給寶寶洗澡了。
要知道,每次給寶寶洗澡,都會關掉空調和風扇,寶寶洗完澡之後,小希渾身都是汗,簡直是蒸桑拿。
秋季洗澡,控制三點
要控制洗澡頻率。
相信有很多父母和小編一樣,無論夏天還是寒冷的冬天,幾乎每天都要洗澡。否則睡不著覺。對於寶寶來說,則不需要每天都洗澡,尤其是秋冬季節。首先是溫度不適宜,特別是晚秋,晝夜溫差大,時不時還有冷空氣出現,稍不留意,可能就會導致寶寶受涼感冒。
其實是秋天氣候比較乾燥,寶寶身上分泌的皮脂可以有效地對抗乾燥,保護皮膚。所以如果孩子沒有出汗,一般建議1個星期洗2到3次澡就可以,家長可以勤給孩子換衣服即可。
要控制洗澡時間。
有些家長認為,寶寶好幾天沒洗澡,多給孩子泡些時間,好好洗掉身體的髒東西。另外也有一些寶寶喜歡玩水,這樣無疑就延長了寶寶的洗澡時間。其實這樣的做法不可取,秋天溫度低,如果把寶寶身體長時間裸露在外,會導致受涼感冒。另外洗澡時間過長,也會導致洗澡水變涼,容易生病。建議秋季給寶寶洗澡要控制好時間。
注意洗澡部位
有幾個部位最好不要洗得太乾淨。
肚臍
肚臍附近有內臟的反射神經,如果過度地清洗可能會導致身體消化系統的不適,而且還可能會引起肚臍眼部位感染。
護理方法:建議用溫熱毛巾輕輕擦拭,注意力度不要太大。
耳朵
掏耳朵是生活中經常遇見的事情。成人的耳朵不建議經常掏,寶寶的耳垢更不能輕易去挖了。
有的父母覺得耳垢根本不起作用,用牙籤、挖耳勺給寶寶挖耳垢,這是不對的,寶寶的耳垢對於耳膜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護理方法:用棉籤蘸些溫水,在寶寶的外耳周圍擦拭即可,注意不要深入進耳道擦拭,控制寶寶頭部不要讓寶寶亂動。如果是耳垢,臉部的運動,如咀嚼,打哈欠,或者是寶寶爬、跳等運動,會自動脫落、排出。
私處
由於寶寶的抵抗力不強,所以對於私處的清洗,一定要做到護理得當。不然,可能會引起泌尿系統感染,所以家長給寶寶清洗時,一定要注意。寶寶專用盆放入適量的溫水,清洗即可。
接種疫苗之後不洗澡。
針口處會有傷口存在,洗澡容易導致傷口感染。另外接種疫苗的寶寶身體免疫機能較低,抵抗力不強,很容易讓疾病乘虛而入。
犯困時不洗澡。
睡前洗澡的習慣並不適合寶寶。如果寶寶想睡覺犯困了,家長不必再讓寶寶洗澡了。很多家長都會發現,寶寶洗澡前想睡覺,但洗完澡之後就精神了,很長時間才能入睡。原因是洗澡之後,身體循環加快,導致人的心率和血壓都有一定的升高,從而產生興奮感。建議家長可以寶寶飯後半小時之後給寶寶洗澡,這樣對於睡眠和消化都有利。
劇烈運動後不洗澡
寶寶大汗淋漓的,家長最想做的就是趕快讓寶寶洗個澡,其實這個想法不對的。運動之後洗澡會導致身體缺氧引發寶寶噁心、嘔吐的情況。讓寶寶休息半小時之後,調整好身體狀態再洗澡。
寄語:寶寶洗澡有講究,寶媽不要隨意進行。尤其是秋季,晝夜溫差大,貪玩好動的孩子很容易在出汗後,接觸冷風而著涼幹感冒。等到孩子休息片刻,再調整適當的水溫給他們洗澡。當然洗澡時間不宜過長,避免損傷皮膚,或是導致孩子困意全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