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效應:為什麼我勸你遠離一個情緒化的人?

2020-12-25 心理三冬暖

同事最近上班無精打採的,整個人都顯得非常疲憊,中午叫她出去吃飯,她有氣無力的給了我三個字「沒胃口」。

平時的她像個小太陽一樣,渾身充滿能量,周圍的人都很喜歡和她聊天,每當遇見不開心的事情了,都不用找她排憂解難,只是坐在一旁看著她你都覺得整個人充滿了能量,毫不誇張的說,她是我們公司的能量站,誰沒有動力就去充幾下立馬恢復到最佳狀態。

看到她現在這幅樣子還是有些詫異,便問其原因,她說最近她的一個朋友來這裡找工作,還沒有找到住處就先借住在她那裡。其實這些都無所謂,關鍵是這位朋友是位天生的悲觀主義者,面試不順能在家斷斷續續的哭一個星期。每次同事回家後,她的朋友就開始和她講今天發生的事情,又遇見了哪些麻煩的事,生活有多不好,世界有多麼不公平。聽得多了,同事竟然也開始抱怨人生了。

同事作為一個可移動的能量站,卻沒有逃過朋友的一番抱怨,這種場面恰恰就是典型的情緒效應。

情緒效應又稱情感效應(Emotiona lEffects),它主要是指一個人的情緒狀態可以影響到對某一個人今後的評價。這種影響在在第一印象形成過程中更為明顯,第一次接觸時主體的情緒狀態對於對方關係的建立或是對於對方的評價,都會產生不可思議的差異。不僅如此,交往雙方可以產生"情緒傳染"的心理效果。如果主體情緒出現反覆不穩定的情況,它就會引起對方不良態度的反映,從而影響彼此一段關係的建立。

美國洛杉磯大學醫學院的心理學家加利·斯梅爾曾做過一個實驗,他把一個整天樂呵呵渾身充滿活力的人和一個整天愁眉苦臉、鬱鬱寡歡的人關在一個屋子裡,結果還不到半個小時,那個樂觀主義者情緒就顯得有些低落,整個人無精打採的,完全沒有了往日的風採。加利·斯梅爾隨後又做了一系列實驗證明,一個人只要20分鐘就可以受到他人低落情緒的傳染。一個人的敏感性和同情心越強,越容易感染上壞情緒,而且這種傳染過程是在不知不覺中完成的。

一個人的情緒很容易受其他人情緒的影響,也很容易將自己的情緒傳遞給其他人。好的情緒能讓人快樂一整天、事業和生活都有很大的改觀;不好的情緒則會讓人心情低落、抑鬱,甚至能毀掉一個人的一生,那我們該怎麼樣去運用情緒效應呢,讓它朝好的方面發展呢?

三冬暖認為要想有一個好的情緒,下面兩點是必不可少的:

1.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

每個人都不是神人,而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有著自己的特點和個性,而生活又像一個錯綜複雜的迷宮,時常會讓人迷了路,兜兜轉轉發現又回到了想要離開的起點,生活中有這麼多各種各樣的情況需要我們去面對去解決,所以有些情緒很正常。

但是,我們一定不能被情緒所控制,而是要學會控制情緒。當我們出現情緒的時候,我們不能坐在一旁任其發展,而是應該仔細回想一下我們為什麼會出現不良情緒,到底是什麼原因引起這種局面的。當我們找到原因後,再分析這件事是不是值得我們去生氣。如果實在無法相通,那就去聽音樂、去讀書、去看電影、去跑步……去做一切值得卻做的事情,將情緒轉移。

人生有很多事情,除了生死,其他的都是小事,所以,我們應該自己學會化解情緒,用積極健康的心態去面對遇見的問題,給自己最大的信心和最好的情緒,做一個不會情緒化的大人,絕對是對未來人生最好的幫助。

2.靠近正能量的人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當然也有一些自控力強的人,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但這裡我不想談論自控能力,而是想別人對你的影響。

這個在職場上最為明顯,沒有一個老闆會欣賞一個整天抱怨工作和生活的人,也不會提拔一個整日無精打採,垂頭喪氣的人。每個人都喜歡樂觀、開朗積極向上的人,當我們心情不高興的時候,坐在正能量的人的旁邊,看著他們充滿幹勁的樣子,開朗的笑聲也不情不自禁的被感染,正能量的人身上總是帶有幾分無法言喻的治癒能力,他們的魅力是與生俱來,他們也將是你最大的財富。

相關焦點

  • 孩子情緒化怎麼辦?認識一下「鐘擺效應」,讓孩子做情緒的主人
    孩子的情緒說爆發就爆發,總是沒有徵兆。有的時候看到孩子受了委屈,家長好聲好氣地勸,孩子不但沒領情,還越哭越大聲,又或者有時候和別的小孩子玩耍不小心弄傷別人,孩子也會忍不住委屈,號啕大哭。爸爸媽媽面對情緒化的孩子也會經常手足無措,無法跟孩子進行正常的交流。
  • 和情緒化的人相處會有怎樣的悲劇?
    ,身邊有一個控制不好自己情緒的人,就好比有一顆會隨時爆炸的炸彈。痴情女子劉玲因男友要與其分手,情緒失控,為留住男友,她將安眠藥放入男友的咖啡中,趁其昏睡之際,用注射器將水銀注入男友體內。結局當然是可悲的,她的情緒化不僅沒有留住男友,反而導致男友嚴重汞中毒,需要進行終生的驅汞治療,自己也將面臨6年的有期徒刑,以及77萬元的賠償費。為了避免情緒化帶來的創傷與悲劇,請務必遠離那些控制不住情緒的人。
  • 情緒化特嚴重的星座,連自己都不能控制好情緒
    人的情緒,其實是一件特別難以掌控的事情,無論你是一個多麼自律的人,你都未必可以很好地掌管好自己的情緒,情緒說來就會來了,一下子情緒就上來了,想控制都難,情緒來了,說的話都特別難聽,有些人明明可以壓抑自己,但還是選擇了盡情發洩,看來一個人情緒化,真的太可怕了。
  • 情緒變化快,如何與情緒化的人相處?
    雖然你們只是普通同事,對方卻拿你不當外人,隨意開玩笑,你若表達不滿,對方立刻扮無辜狀。時常大發雷霆,泯然「眾人皆醉我獨醒」的狀態。如果你有個這樣的上司,你會是什麼感受?十分控制,必須按照對方的想法去做事情,否則就擺臉色。
  • 為什么女人如此情緒化?看完這些你肯定會有共鳴!
    這就是自然的運作方式,當你從一個大的角度來看,你會發現男人和女人的差異對這個世界和你個人來說都是一件好事。女性的影響為什么女人如此情緒化?一般來說,男人不太重視女人容易情緒化的事情。例如:一個男人可能看到一個人正在感受一種痛苦的情緒,但他不會像女人那樣本能地感到需要安慰。只要他正在實現他的目標或得到他想要的,他可以視而不見而不關心。當然,我這裡是泛指。
  • 孩子總是「情緒化」?想讓孩子有效調節情緒,關鍵在「認知重評」
    能夠享受親子之間的美好時光是讓父母感覺到開心的地方,但是,孩子經常的情緒化表現也會讓父母感覺到無奈。比如說,周末的時候,我出門前,孩子正在正在看電視。我回來之後,孩子還在看電視。我問了孩子的奶奶,奶奶說"他幾乎看了一天的電視"。對於孩子的表現,我很生氣。我說:"今天是周末,所以你可以放鬆一下。但是你也不能太過於放鬆啊。
  • 如何和情緒化的人相處
    ①領悟為什麼做不到「冷靜」什麼是情緒化?簡單說就是管不住自己,經常被情緒控制,產生不當言行的一種表現。生活的無奈在於,很多時候我們無法選擇我們的家人、親戚、同學、同事和領導,而他們之中往往不乏情緒化的人,恰恰我們還沒法不和他們打交道。這就是人生的無奈。
  • 孩子容易情緒化?這是缺少「情緒教養」,家長要注意
    孩子缺乏「情感教育」會有以下特點1、情緒暴露孩子有情緒是正常的,情緒化很容易,因為他們對情緒了解不夠,因為他們還年輕,我不知道如何疏通自己的情緒,這導致情緒積壓,沒有發洩的地方,我只能用「外化」的形式來表達,例如,閨蜜的孩子在玩耍時,突然遇到賽車「不快」,我們認為這可能是一個沒有電池的小東西
  • 「情緒化嚴重的男人,嫁不得」
    或許在一些人看來,這就是件小事,誰還沒個脾氣呢?但在我看來,這並非脾氣不好,而是性格缺陷。這種情緒化嚴重的人,一旦暴怒,就不會顧及旁人,更不會顧及後果。我曾經也見過這樣一個情緒化嚴重的男人,結婚前看起來文質彬彬,一表人才,但婚後的生活卻成了一場噩夢。
  • 讓孩子遠離情緒化,父母需要放下"吼"和"哄"
    可以說,姐姐的教育方式是情緒化的,並且這種情緒化也感染了兒子。有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姐姐都會被兒子的班主任告知,她的兒子會在學校打罵其他同學,為此,給大家帶來了不少的困擾。於是,當兒子回家後,姐姐都會對其進行打罵一番。終於有一天,姐姐在吼罵的兒子的時候,兒子用尖銳的聲音回吼道:"你管我?我就是要這麼做。
  • 情緒化的人可怕嗎?
    我太感性了,就像多愁善感的林妹妹,有時候因為喜歡的人的一個舉動,就有小情緒。我總是容易把情緒寫在臉上,有些朋友說我這樣的性格好,很真性情。但我覺得自己的情緒已經傷害到愛我的和我愛的人。心姐,你覺得我是一個情緒化的人嗎,情緒化好嗎?
  • 一個情緒化的伴侶有多可怕?情緒穩定是婚姻幸福的首要條件
    看到過一句話:「一個情緒不穩定的人,無論他多有能力,都不可能成功,因為「情緒是1,其他是0」,控制情緒,就是最基本的能力。」情緒化的人往往精神高度緊張,他們十分依賴愛與安全感,但卻又像個小孩子一樣沒有能力去經營維持一段健康的關係。他們敏感、控制欲強、渴望得到別人的關心與注意。
  • 情緒化會嚴重影響人際交往,情緒其實與心理承受力和閱歷修養有關
    一般來說,一個成熟的、有豐富閱歷又有較高文化修養的人,會有更高的自制力,客觀積極地看問題,即便有不快不滿或者不平,也會抱著一顆豁達開朗的心面對,就會把不良情緒消化掉,避免情緒化,別人也就不會受到他的不良情緒的影響。這個人的社會公眾形象也就相對好一些。
  • 心理學:情緒化的憤怒,往往來自於情感上的誤解
    男生會抱怨:你究竟想要怎麼樣?女生更會情緒化的表示,你根本就不了解我,你根本就不關心我!其實,引起情侶之間產生矛盾的根源,大多是由於對彼此需求理解的偏差,而產生的誤解。在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做「投射效應」,投射效應是指個體依據其需要、情緒的主觀指向,將自己的特徵轉移到他人身上的現象。在現實生活之中,我們在與人交往的時候,常常會不自覺的運用起「投射效應」。
  • 【情緒管理】性格太過「情緒化」怎麼辦?
    一個情緒善變、狀態多變的人,就很像熱帶雨林氣候一樣「陰晴不定」,一天之內心情如同坐過山車忽上忽下,10分鐘前嬉皮笑臉、有說有笑,10分鐘之後滿臉陰沉、沉默寡言。
  • 認識情緒,練習把「情緒化」理性的說成「情緒話」
    你有沒有覺得很難過,但找不到真正的原因?你有沒有覺得人真的太複雜了,所以乾脆埋頭去做自己的事?你有沒有想過自己為什麼會這樣想、那樣做?你會花時間了解自己嗎?你會去分辨此時此刻的狀態到底是自己還是身邊的人的情緒呢?
  • 說李達康可愛的人,真的理解李達康嗎?如何與情緒化的人溝通
    他確實是一個真性情、有缺點、直來直去的人,他不完美但他很真實,雖然一心想著GDP但卻並不被大家所討厭,反而是觀眾自發的為達康書記「守護GDP」。這個角色的火爆也向我們證明了,真實比完美更有魅力!但是為什麼可愛的李達康同志動不動就炸毛、動不動就情緒化呢?這裡邊其實是有原因的。
  • 「踢貓效應」:人若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就會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
    這個現象叫「踢貓效應」。 所謂的「踢貓效應」,是指人的情緒受到外界的影響而急速變壞,又把這種壞情緒由點到面一層一層傳遞給身邊的人,從而產生一種連鎖反應。在這裡面,我們看到,壞情緒最終的承受者,是最底層的弱小群體。
  • 為什么女人和男人越親近,越容易情緒化?
    李先生很困惑,女友是一個很有文靜的姑娘,性格溫和,待人寬厚,工作上屬於老好人,在外從不曾與誰紅過臉。可是為什麼回到家就完全變了一個人,對他頤指氣使不說,還特別容易發火。明明剛剛還一起聊某個劇,聊得挺開心,後來不知哪句話不妥,語氣立馬變得又冷又衝。你一句,我一句,越發不可收拾。
  • 孩子情緒脆弱,誇不得、罵不得?家長需警惕「蛋殼效應」
    文 | 小鴻兒媽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很多家長可能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孩子情緒脆弱,一誇就沒心沒肺地笑,一批評眼淚就控制不住,真的非常讓人擔心。很多人對「蛋殼型情緒」感到陌生,到底什麼是蛋殼型情緒呢?顧名思義就是孩子的情緒像蛋殼一樣,容易受到外界影響,孩子會根據外界的刺激做出相對應的反應,甚至會更加誇張和過火。就像小柚每次放學回家就要看動畫片,無論家長怎麼勸都無動於衷,小柚媽媽氣急就對孩子說:「你要是再不聽話,把動畫片關了,我就把家裡的電視賣了,以後誰都沒電視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