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進步,生活質量的提高,孕期及產後這兩個比較特殊的生理階段,準媽媽及生後媽媽的飲食調養更加重視。現今,科技先進,技術發達,人們在冬天便能食用到夏季的水果,而各式各樣的營養補品更是多的讓人目不暇接,該如何為媽媽們選擇合適的補品呢?又有哪些食物是媽媽們不適合食用的呢?請看下文。
準媽媽在懷孕期間應該合理膳食,保證生活規律,起居有度。孕期常見的禁用食物:1)活血類食物,如桃仁、山楂、山慈菇、蟹爪等。2)滑利類食品,如冬葵葉、莧菜、馬齒莧、茄子、荸薺、山慈菇、薏苡仁、木耳等。3)大辛大熱類食品,如肉桂、乾薑、花椒、胡椒、辣椒,及生薑、大蒜、羊肉、雀肉、鰻鱺魚等。4)飲料酒類食物,如烈性白酒、紅酒、啤酒、碳酸飲料等。
妊娠期間,凡是有破血破氣,軟堅散結作用的食物均應禁用。這一階段,母體宜多食甘平清淡、滋養氣血之品,且應饑飽有度。
產褥期即俗稱的坐月子,在這個時期婦女因分娩後體質虛弱,氣血不足,加之還需要哺乳,分泌大量的乳汁,在飲食上要多食用些補益氣血而又有利於分泌乳汁的食物。同時,忌用對產婦健康不利及有礙泌乳的食品。
由於分娩後身體氣血不足,故應該多飲用一些溫補的食物,以利於氣血的恢復。如果生產後進食寒性、生冷的食物,不利於氣血的運行,有礙產後惡露的排出和瘀血的去除,同時也會損傷脾胃,導致脾胃消化吸收功能障礙。常見食品有如西瓜、香蕉、梨、枇杷、橙子、柿子、甜瓜、苦瓜等瓜果類食物,黃瓜、茄子、芹菜、茭白、莧菜、小白菜、西紅柿等偏涼的蔬菜類食物,以及蛤、蚌、螃蟹、牡蠣肉、生魚、生蝦、海蜇、鱉肉、海帶、紫菜、海藻等海產品;另外也要避免食用綠豆、蘑菇、菊花、茶葉、苡仁、蘆根以及冷飯、冷飲料、冰冷食物等。
辛辣刺激食品容易傷津耗氣,不利於氣血的恢復,容易導致便秘,會影響睡眠及腸胃功能,同時對嬰兒也是不利的。常見食物有如辣椒、花椒、胡椒、桂皮、八角、小茴香、蔥、蒜、韭菜、生薑、酒、濃茶、咖啡等。
孕婦生產後,瘀血內阻,不宜進食酸澀收斂類食品,以免阻滯血行,不利於惡露排出。常見有如烏梅、蓮子、柿子、南瓜等。
過鹹的食物,含鹽分多,鹽中的鈉可引起水滯留體內,嚴重時會造成水腫。但也不可不食用鹽,產婦在產後尿多、汗多,鹽分會隨之排出,需要補充一定量的鹽來維持水電解質的平衡。常見有醃製品類食物。
產婦產後身體虛弱,胃腸功能亦較弱,加上運動量小,堅硬不易消化的食物,不利於產婦消化、吸收,易導致恢復較差,有時還會導致消化不良。如堅果、肉乾、油炸、油煎類等食品。
婦女生產後進入哺乳期,應該多食下乳的食品,以利於乳汁分泌,從而滿足嬰兒的飲食需求。若食用回乳之品,不利於產婦身體的恢復,而且不能餵養嬰兒。《滇南本草》中記載:「麥芽,治婦人奶乳不收,乳汁不止。」所以麥芽、啤酒這些麥芽製品是不能食用的。
此外,產婦飲食還不宜過飽,產後身體虛弱,脾胃功能也較弱,所以要少食多餐,不僅不會增加脾胃的負擔,還可以增強營養的吸收。產後婦女身體發胖,但產後所增重量主要為水分和脂肪,而泌乳及產婦本身的恢復都需要營養,所以不可節食。據報導,產婦應多吃一些含鈣豐富的食物,每天要從食物中獲得2 800千卡以上的熱量,以滿足自身和哺乳的需要。如果是為了恢復體形,可以適當增加運動量,做些健美操,以消耗多餘熱量,切不可盲目節食。
中醫認為「產後必虛」。此時要注意產婦營養的補充,宜多食用些滋陰養血的食物,湯補最好,忌用辛燥傷陰耗血、寒性生冷的食物。藥食同源,且食物也具有四氣五味和升降沉浮的特性,飲食在女子懷孕及產後的護理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注意飲食禁忌,制定正確的飲食計劃,對於產婦身體康復是有重要意義的。
妊娠期的中藥禁忌,從藥物的功效來說,主要是忌活血破氣、滑利攻下、芳香滲透、大熱有毒之品。
桃仁、紅花、三稜、莪朮、澤蘭、蘇木、劉寄奴、益母草、牛漆、水蛭、虻蟲、乳香、沒藥等。這些藥物有益氣活血的作用,血液循環加快,導致體內氣亂,無力安胎。
滑石、冬葵子、甘遂、大戟、芫花、薏苡根、巴豆、牽牛子、木通等。此類藥物有瀉下的作用,可以損傷體內陰氣。陰傷則胎失所養,氣耗則胎失固攝,易發生滑胎。
附子、肉桂、川烏、草烏等。這些藥物為辛熱之品,辛熱走竄迫血妄行,燥能傷津,對胎兒不利,且多有不同程度的毒性,易發生墮胎。
如麝香、草果、丁香、降香等。這些藥物有調節疏通氣機的作用。氣行則血行,以致迫胎外出,易發生胎漏等。
如水銀、硃砂之類,可以直接傷胎、腐胎,當嚴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