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為躲避「蝨子」4年搬家近180次,曾被父親用棍子差點打死

2020-12-23 縱筆畫江山

張愛玲19歲時,在她的作品《天才夢》裡寫過一句話:「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蝨子。」

沒想到一語成讖,晚年的張愛玲,獨自在異國他鄉,身著一身華服,為了躲避「蝨子」,從1984年至1988年僅僅4年時間,她的搬家次數約有180次。

「蝨子」好像跟著她搬家的,她搬到哪裡,「蝨子」就跟到哪裡,她說這是一種來自南美的、肉眼看不見的蟲子。

可能我們也很難想像到這樣一個偉大的作家被幾乎看不到的蟲子所折磨,關於張愛玲晚年的消息,我們更多的是從她和別人的通信中得知。

張愛玲出生於1920年,是民國時期著名作家。她是官宦後代,祖母是李鴻章的長女。

幼年時期,父母感情不和,兩人終於在張愛玲9歲那年離婚了。後來繼母進門,張愛玲的處境更加糟糕,繼母待她並不好,曾因為和繼母發生口角,被父親拿著棍子差點打死,弟弟的冷眼旁觀,也是她心中解不開的結。

張愛玲逃出父親家,去找母親,母親收留了張愛玲,卻對她也不好,甚至有些怪她,因為她的到來,降低了母親的生活質量。

張愛玲年少成名,曾經那樣絢麗的綻放在上海文壇界,卻在24歲那年遇見胡蘭成之後,甘願放下頭頂上的光環與之深情纏綿。

胡蘭成是社會上的名流,張愛玲被他談吐與作風吸引,兩人相戀不到1年便結了婚。胡蘭成風雅,但也風流,他身上有舊時代男人的惡習——一個男人應該有許多個女人。

張愛玲曾親自抓到過2次胡蘭成出軌,都選擇了原諒,就像她自己所說:「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但她心裡是歡喜地,從塵埃裡開出花來。」

她一再的退讓並沒有換來丈夫的回頭,心灰意冷之下,結束了與胡蘭成短短2年的婚姻。在這一段感情中,張愛玲傷得太深、太重,往後的十幾年,他都在有意地逃避感情。

正如她自己所說的那樣:我將只是自我萎謝了。

或許是,上天垂憐,張愛玲在最無助的時候遇到了她的第二任丈夫——戲劇家賴雅。他們相差30多歲,在一起時依然義無反顧。

張愛玲是經歷過感情重創的人,也經歷著文學事業的低谷,和流落他鄉的孤獨寂寞,在賴雅這裡,她內心一角似乎被柔軟的觸動著。

他們結婚2個月,賴雅就因為中風臥病在床,張愛玲一人奔波維持生計。日子雖然變得忙碌而又窘迫,但張愛玲是快樂、幸福的。過了12年,賴雅去世後,她的生活才輕鬆了一些。

1984年至1988年,張愛玲幾乎每周都要搬家一次。張愛玲曾經給夏志清的一封信上說:「天天上午忙搬家,下午遠道上城,有時候回來已經過午夜了,最後一段公車停駛,要叫汽車——剩下的時間只夠吃睡……」

她說她的生活裡充滿了入眼看不到的「蝨子」,但她能感受到它們的存在。

1995年中秋節前夕,張愛玲死亡已有大概一周了,才被房東的女兒發現,死因是心血管疾病。

張愛玲就這樣寂寞地走了,如同她寂寞地活著一樣

一世傾城,一世憂傷

糟糕的童年、波折的愛情、孤單的晚年,短短15個字,組成了她的一生。她自生及長,都受傷太重,對她而言,與原生家庭、與生活和解太難了。

她的冷心冷情,其實是對自己的一種保護,全副武裝,從不傷人,也不讓人近身。她說,只有寫作支撐著她,不管是精神還是物質上的。身為作家,她確實成就了半生輝煌。

張愛玲這位人稱「最後一個貴族傳人」的人,恰恰把自己的人生過成了一個中國現代的「曠世傳奇」。她有勇氣,也有能力,當一切怪異放在她的身上時,又顯得那麼自然。

在閒暇時刻,品一杯好茶,讀一讀《張愛玲傳》,你會看見紅塵阡陌,多少人在紛紛擾擾的人世間的來去匆匆;人生如夢,多少人又在這百年的轉息之間流連悵惘。

張愛玲一生都在努力讓自己過得更好,她對人生的勇氣也令人欽佩,她可能是我們已知的現代中國作家中,最勇敢的那一位。

不論怎樣我們都應看一下張愛玲,至少能被她對生活的熱愛感染,會對生活增添更多的熱情與積極的態度。在乏味的生活中重拾對生活的熱愛,努力活出自己期待的樣子。

除此之外,這套書內還有3本《陸小曼傳》和《林徽因傳》《李清照詞傳》。每一本都是能讓人終身受益的好書。

讀一讀才女之韻,生活仿佛也慢下了腳步,一切都是歲月靜好的模樣。

這一套4本書,一共只要38.8元,也就是兩頓飯錢。能在瑰麗的文字中,感受陸小曼、張愛玲、三毛的繁華世界,何樂而不為?

點擊下方連結查看詳情:

相關焦點

  • 張愛玲晚年3年搬家180次,孤苦無依,被蝨子逼到精神崩潰
    曾經在十八歲的美好年華寫下「生命如一襲華美外袍,上面爬滿了蝨子」的張愛玲可能也未想到,她晚年的生活還真是經常受蝨子騷擾纏身;以至於把晚年的她折磨得幾近瘋狂不停地搬家來擺脫它。晚年生活的張愛玲臨逝前都還在不斷地搬家,其次數幾乎是每周就要搬一次家。短短的三年多時間內,她就搬了一百八十多次;簡直就是想要創造吉尼斯紀錄一般。
  • 張愛玲晚年心病纏身,因蝨子搬家180次,逝世一周才被發現
    1984年到1988年這段近乎四年的時間內,她搬家已經遠超一大批人,然而搬家的原因,是源於一場失敗的婚姻,臺灣作家莊信正在2008年所出版的《張愛玲來信箋注》,裡面公布與張愛玲往來的八十四封信,2012年蘇偉貞也公布十餘封信,和張愛玲聯繫甚密的夏志清,也向世人公布與張愛玲的一百多封信,張愛玲晚年與別人唯一溝通方式,便是通過寫信。
  • 張愛玲晚年雖然動作頻繁,卻難避「蝨子」
    到了美國,關於她的消息越來越少,尤其到了晚年,張愛玲成了孤苦伶仃的老人。最讓人難以理解的是,按照張愛玲遺囑執行人的說法,這位女作家從1984年8月到1988年3月,近4年的時間裡,每隔一周搬家一次,但搬家的理由卻是為了"避蝨子"。張愛玲身上藏蝨子的背後,是她居住的房子環境惡劣,還是背後另有真相?。
  • 張愛玲三年搬家180次,身患皮膚病只是表因,難言之隱讓人心酸
    正如張愛玲的晚年,她永遠只能在搬家之中逃避,甚至都不能回到現實。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一、張愛玲的輝煌張愛玲出生於1920年,是現代非常優秀的女作家,曾經7歲開始寫小說,12歲在校刊雜誌上發表作品。她曾經在1943年到1944年先後創作發表了《沉香屑》系列作品,曾一度引起大家的追捧,之後又發表了《傾城之戀》和《紅玫瑰與白玫瑰》等經典小說。客觀來說,張愛玲在文學上的成就實在是了不得,她不僅拓展了女性文學的新天地,而且還使得寫實小說達到了更高的境界。此外,她還使得自己的作品形成了一種另類的藝術風格,可謂是獨樹一幟。
  • 張愛玲晚年一星期搬一次家,家具衣服隨買隨扔,究竟為何
    張愛玲出走美國,在異國他鄉經濟窘迫,還要照顧癱瘓的丈夫,生活把她從一大才女折磨成一個普通的老人。我們對她印象最深刻的除了她的才華外,就是她兩段失敗的感情,由於童年生活不幸導致張愛玲在愛情中屢屢失敗。晚年的張愛玲在美國,幾乎每個星期就要搬一次家,在三年的時間她將近搬了180次家。據她自己所說,她頻繁搬家是為了「躲蝨子」。
  • 為逃避跳蚤,張愛玲晚年不斷搬家,最後住旅館還要天天換房間
    張愛玲性格內向,不喜歡與人交往。晚年的張愛玲,過著深居簡出的日子,就連住所地址和電話號碼也鮮為人知。她還極其愛乾淨,晚年為了躲避跳蚤,不斷搬家,甚至後來住進了旅館。她曾在書中寫道:「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子,爬滿了蚤子。」張愛玲晚年時,慘遭「蟲患」。跳蚤在張愛玲身邊無處不在。跳蚤一步一步將張愛玲的內心防線擊潰。她痛苦過,反抗過,也絕望過。
  • 色戒、半生緣背後的真實故事,早年與漢奸成婚,晚年蝨子纏身而死
    大家都知道李鴻章,也知道張愛玲,但是大家並不知道,李鴻章是張愛玲的曾外祖父,張愛玲本人非常有才,是著名的民國才女,當今如多的著名的影視劇比如《色戒》、《半生緣》都是出自張愛玲的手筆,張愛玲本是名門閨秀,但是有人說她的一生非常悽慘,尤其是到了晚年,還患有精神疾病,孤身一人在跳蚤的折磨下而死
  • 張愛玲逝世20周年:她用七句話寫儘自己的一生
    嫖妓,養姨太太,賭錢,吸大煙,一步步墮落下去。受過五四運動和新文化影響的黃素瓊無法忍受丈夫的紈絝作風,離家出走以示抗議——名義上好聽一點,是說出國留學。後來,張志沂再婚,後母孫用蕃進門。孫用蕃與張志沂都有抽大煙的癖好,進門後不僅抓緊日常開支,還一再鼓動張志沂搬到位於泰興路和泰安路轉角的大別墅裡。在這裡,張愛玲與父親之間的和平被打破。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1
  • 一向精緻的張愛玲,家中卻出現跳蚤,頻繁搬家還是因跳蚤而死
    張愛玲是大家眼中的曠世才女,雖然在我們的印象中她不是一個完美的人,但論到精緻她當時數一數二的存在。即使一生之中經歷過不少窮苦,但始終活得十分精緻。一向精緻的張愛玲,家中卻出現跳蚤,頻繁搬家還是因跳蚤而死。
  • 張愛玲的文字柔情似水,誰知她曾有一個吸鴉片的父親
    文/明清歷史小能手,本文為百家號「明清歷史小能手」創作整理,轉載請註明來源於百家號:明清歷史小能手。張愛玲的母親走了之後,父親這邊的家很快又變回了天津的老樣子:花園洋房,狗,一堆的僕人,一個吸鴉片的父親,沒有母親。
  • 為什麼張愛玲說: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蝨子
    4歲,母親與姑姑一起遊學歐洲,追求自由,父親將張愛玲接到家裡,有家中的姨奶奶看管。張愛玲從小就感受到了沒有父母的孤獨。10歲,父母因諸多矛盾無法調和協議離婚。父親給她找了一個繼母。張愛玲的繼母像很多影視劇中的繼母,形象相差無幾,經常打罵張愛玲。一次張愛玲挨了繼母一耳光,出門頂撞繼母並忍無可忍地想要還手,最後卻遭到了父親的一頓毒打,拳腳相加過後,父親竟然喪心病狂地揚言要開槍殺了她,最後在姑姑的說情下,他被父親關進了一個空,房間一關就是半年,在繼母的羞辱和虐待之下,在父親的冷漠之下,張愛玲孤獨寂寞的度過了自己的整個青春期。
  • 張愛玲已離開24年,命運要從「原生家庭」說起,刻薄只是她的面具
    1995年的今天,正是當年中秋節的前一天,著名女作家張愛玲在洛杉磯家中寓所,被房東發現已經逝世。24年前的9月8日只是張愛玲被發現逝世的日子,她真正過世的時間,應該還在多天以前。蒼涼,大概就是張愛玲的人生基調。用現在的話說,她命運的種子,從她「原生家庭」的困境中就已經種下了。張愛玲的父親張志沂(左二),母親黃素瓊(右二),姑姑張茂淵(右一)等在天津英租界住處的花園裡。
  • 張愛玲在美國的艱難歲月:「像只狗一樣」
    從1966年到1994年近30年間,張愛玲給友人寫過84封親筆信。這批珍貴信札在埋藏幾十年後,近日公之於世。84封信札,內容涉及張愛玲在美國找工作、搬家、收集資料等許多方面,令人再一次關注張愛玲赴美後的生活狀況……「天天上午忙搬家」1955年,張愛玲從香港移民到美國。就在這一年,她的第一部英文小說《秧歌》在美出版。翌年她到麥道偉文藝營寫作。可是,她的第二部英文小說沒有《秧歌》的好運。
  • 張愛玲在美國的艱難歲月
    從1966年到1994年近30年間,張愛玲給友人寫過84封親筆信。這批珍貴信札在埋藏幾十年後,近日公之於世。這84封信札,內容涉及張愛玲在美國找工作、搬家、收集資料等許多方面,令人再一次關注張愛玲赴美後的生活狀況……水土不服,老是感冒1955年,張愛玲從香港移民到美國。
  • 棍子造句和解釋_棍子的例句有哪些-小孩子點讀
    用竹、木或金屬製成的圓長條。 [他用一根柳木棍子當扁擔,挑著行李卷。] 棍子參考例句: 1、那人拿著棍子兇神惡煞地追趕著一個小孩。 2、只有你的棍子比別人粗,才能保衛和平。 3、我們堅決反對抓辮子,戴帽子,打棍子。
  • 棍子造句和解釋_棍子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棍子(gùn zi)。近義詞有:棍棒。用竹、木或金屬製成的圓長條。[他用一根柳木棍子當扁擔,挑著行李卷。]4、他瞧見弟弟正在用棍子打小狗,連忙大聲喝止。5、餐廳老闆拿起棍子,趕走逗留在門口的一群野狗。6、裡邊並無扣帽子打棍子等不實之詞。7、政協工作堅持不打棍子不扣帽子不抓辮子。
  • 她用《傳奇》寫自己的傳奇:張愛玲33堂寫作課,華美與蝨子的悲美
    只不過是: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蝨子。讀這本端木向宇老師寫的《張愛玲的33堂寫作課》,就是一邊向張愛玲的文字深處索取技巧,一邊窺探她的生活,再一邊心裡暗暗叫勁替她拈蝨子般的感覺。而她的母親是新派,長年在國外留學旅居,姑姑也是洋派人士,可父親卻是封建遺老,這種強烈的對衝,再加上兒時原生家庭所帶來的傷害,使得她在年紀小小的時候就世故而老辣,文字超然脫俗幼時熟讀詩詞古蹟,少年時就讀香港,能夠熟練運用英文寫作,中西語言並雜豐富了她的寫作視野,她的第一部小說《第一爐香》用著《紅樓夢》裡的背景和語言,卻寫著香港最時尚的交際圈,強烈的色彩與中西文化打造了這篇成名作
  • 散文|杜陽林:蝨子和跳蚤
    不是我們主觀意願想要養它們,而是這些小蟲太過皮實,繁衍猖獗,除之不盡殺之不絕,生生不息於人的身體之上,以噬血為樂,咬人為快。它們就是蝨子和跳蚤。說起蝨子和跳蚤,其實並非「中國特產」,在著名的《格林童話》中,有一篇寓言故事就談到了蝨子和跳蚤,可見在全球範圍,這兩樣小蟲都是頗具「知名度」的。
  • 才女張愛玲:開到荼靡花事了,人間何處不傷情
    這個地方可以為供張愛玲的生活提供安穩的保障,這是一個公益文化圈,為那些知名作家提供免費的住宿,張愛玲在這裡總算安穩了下來。賴雅在遇到張愛玲時已是一位年過60的老頭兒,比張愛玲要大29歲。可能作家都有一種對於情感的偏執吧,張愛玲放棄了世俗的眼光,用最熾烈的情感去擁抱了這段感情。女人在戀愛中,總是把自己變成一個傻子,張愛玲在賴雅面前,也完全失去了理智,在投入的激情之下,他們有了屬於彼此的孩子。
  • 張愛玲:生命是一襲華美的長袍,上面爬滿了蝨子
    張愛玲的原生家庭並不算多麼幸福,她出生在上海,祖上家世顯赫,祖父是清末名臣,祖母是李鴻章的長女。十歲那年,父母離婚,從此張愛玲跟隨父親生活。23歲那年,她在《紫羅蘭》上發表第一篇長篇小說《沉香屑·第一爐香》,自此年少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