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19歲時,在她的作品《天才夢》裡寫過一句話:「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蝨子。」
沒想到一語成讖,晚年的張愛玲,獨自在異國他鄉,身著一身華服,為了躲避「蝨子」,從1984年至1988年僅僅4年時間,她的搬家次數約有180次。
「蝨子」好像跟著她搬家的,她搬到哪裡,「蝨子」就跟到哪裡,她說這是一種來自南美的、肉眼看不見的蟲子。
可能我們也很難想像到這樣一個偉大的作家被幾乎看不到的蟲子所折磨,關於張愛玲晚年的消息,我們更多的是從她和別人的通信中得知。
張愛玲出生於1920年,是民國時期著名作家。她是官宦後代,祖母是李鴻章的長女。
幼年時期,父母感情不和,兩人終於在張愛玲9歲那年離婚了。後來繼母進門,張愛玲的處境更加糟糕,繼母待她並不好,曾因為和繼母發生口角,被父親拿著棍子差點打死,弟弟的冷眼旁觀,也是她心中解不開的結。
張愛玲逃出父親家,去找母親,母親收留了張愛玲,卻對她也不好,甚至有些怪她,因為她的到來,降低了母親的生活質量。
張愛玲年少成名,曾經那樣絢麗的綻放在上海文壇界,卻在24歲那年遇見胡蘭成之後,甘願放下頭頂上的光環與之深情纏綿。
胡蘭成是社會上的名流,張愛玲被他談吐與作風吸引,兩人相戀不到1年便結了婚。胡蘭成風雅,但也風流,他身上有舊時代男人的惡習——一個男人應該有許多個女人。
張愛玲曾親自抓到過2次胡蘭成出軌,都選擇了原諒,就像她自己所說:「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但她心裡是歡喜地,從塵埃裡開出花來。」
她一再的退讓並沒有換來丈夫的回頭,心灰意冷之下,結束了與胡蘭成短短2年的婚姻。在這一段感情中,張愛玲傷得太深、太重,往後的十幾年,他都在有意地逃避感情。
正如她自己所說的那樣:我將只是自我萎謝了。
或許是,上天垂憐,張愛玲在最無助的時候遇到了她的第二任丈夫——戲劇家賴雅。他們相差30多歲,在一起時依然義無反顧。
張愛玲是經歷過感情重創的人,也經歷著文學事業的低谷,和流落他鄉的孤獨寂寞,在賴雅這裡,她內心一角似乎被柔軟的觸動著。
他們結婚2個月,賴雅就因為中風臥病在床,張愛玲一人奔波維持生計。日子雖然變得忙碌而又窘迫,但張愛玲是快樂、幸福的。過了12年,賴雅去世後,她的生活才輕鬆了一些。
1984年至1988年,張愛玲幾乎每周都要搬家一次。張愛玲曾經給夏志清的一封信上說:「天天上午忙搬家,下午遠道上城,有時候回來已經過午夜了,最後一段公車停駛,要叫汽車——剩下的時間只夠吃睡……」
她說她的生活裡充滿了入眼看不到的「蝨子」,但她能感受到它們的存在。
1995年中秋節前夕,張愛玲死亡已有大概一周了,才被房東的女兒發現,死因是心血管疾病。
張愛玲就這樣寂寞地走了,如同她寂寞地活著一樣。
一世傾城,一世憂傷
糟糕的童年、波折的愛情、孤單的晚年,短短15個字,組成了她的一生。她自生及長,都受傷太重,對她而言,與原生家庭、與生活和解太難了。
她的冷心冷情,其實是對自己的一種保護,全副武裝,從不傷人,也不讓人近身。她說,只有寫作支撐著她,不管是精神還是物質上的。身為作家,她確實成就了半生輝煌。
張愛玲這位人稱「最後一個貴族傳人」的人,恰恰把自己的人生過成了一個中國現代的「曠世傳奇」。她有勇氣,也有能力,當一切怪異放在她的身上時,又顯得那麼自然。
在閒暇時刻,品一杯好茶,讀一讀《張愛玲傳》,你會看見紅塵阡陌,多少人在紛紛擾擾的人世間的來去匆匆;人生如夢,多少人又在這百年的轉息之間流連悵惘。
張愛玲一生都在努力讓自己過得更好,她對人生的勇氣也令人欽佩,她可能是我們已知的現代中國作家中,最勇敢的那一位。
不論怎樣我們都應看一下張愛玲,至少能被她對生活的熱愛感染,會對生活增添更多的熱情與積極的態度。在乏味的生活中重拾對生活的熱愛,努力活出自己期待的樣子。
除此之外,這套書內還有3本《陸小曼傳》和《林徽因傳》《李清照詞傳》。每一本都是能讓人終身受益的好書。
讀一讀才女之韻,生活仿佛也慢下了腳步,一切都是歲月靜好的模樣。
這一套4本書,一共只要38.8元,也就是兩頓飯錢。能在瑰麗的文字中,感受陸小曼、張愛玲、三毛的繁華世界,何樂而不為?
點擊下方連結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