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的文字柔情似水,誰知她曾有一個吸鴉片的父親

2020-12-16 明清歷史小能手

文/明清歷史小能手,本文為百家號「明清歷史小能手」創作整理,轉載請註明來源於百家號:明清歷史小能手。

張愛玲的母親走了之後,父親這邊的家很快又變回了天津的老樣子:花園洋房,狗,一堆的僕人,一個吸鴉片的父親,沒有母親。

時間仍一如既往地靜靜地溜走。她住在學校裡,繼續上著小學。每逢節假日,都會有家裡派來的司機來接她。在學校讀書的時候,小愛玲繼續學習鋼琴,還請了一位白俄老師授課,每周一次。但父親認為學費太貴,每次她向他要錢交學費時,父親總是一拖再拖,遲遲不肯給。可憐的愛玲"立在煙鋪跟前,許久,許久,得不到回答"。鋼琴課也就此斷了。

1934年,張愛玲從黃氏小學畢業,進入了有五十年歷史的聖瑪麗亞女校。此時的她不再是從前那個懵懂無知的小女孩了,一片新的天地在她面前展開。和一切剛剛走上人生之路的少女一樣,她開始設想著自己的未來:中學畢業後就到英國去讀大學,學畫卡通畫片,儘可能地把中國畫的畫風介紹到美國去,要比林語堂還出風頭,穿最別致的衣服,週遊全世界,在上海擁有自己的寓所,過一種"乾脆利落的生活"。

顯然,張愛玲的這些理想受著她母親歐式生活方式的影響。然而,這種理想還未及實行,家中又發生了一起"結結實實的,真的"事件--父親又結婚了。可以說,這件事預示著張愛玲整個少年時期陰鬱記憶的開始,也正一點一滴地磨去她原本對家的熱愛,最終導致了她的第一次出逃,並漸趨獨立面對外面的社會,真正的"赤裸裸地站在天底下了"。

父親迎娶的是孫用蕃,即孫寶琦的第七個女兒。孫氏一系也是顯貴人家。孫用蕃的父親孫寶琦,1901年出任法國大臣,1903年又兼任西班牙國大臣。在法期間,他還暗中協助孫中山從事海外革命活動。因而進入了民國時期,他仍能夠繼續在新政府裡任職。北洋政府期間,他曾先後擔任過外交總長和國務總理的職位。

孫寶琦,除了正室外還有4個妾,一共有24個子女,在女兒中,孫用蕃排行老七,當時已經36歲了,同時也是陸小曼的閨中密友。據說十分精明能幹,善於交際和處理家務。如此看來,她嫁給財勢漸弱的張廷重,和她的兄弟姐妹比起來,似乎有點"下嫁"的意思,其實這位老小姐早染上了阿芙蓉癖(抽鴉片),而這一點是張愛玲的父親所不知道的。

1934年的夏天,張愛玲父親在禮查飯店進行訂婚儀式,半年之後在華安大樓舉行了婚禮。張愛玲和表姊們一起參加了這次婚禮。那一年,她14歲。這是一個非常敏感的年齡,然而在整場婚禮上她都一直沉默著,面對父親鬧哄哄的喜事,她沒有喜,也沒有憂。對未來的生活,此時的她是否已預知到某種陰影正悄然靠近呢?成年後的張愛玲在《私語》中揭示了她的這種隱憂。

"我父親要結婚了。姑姑初次告訴我這消息,是在夏夜的小陽臺上。我哭了,因為看過太多的關於後母的小說,萬沒想到會應在我身上。我只有一個迫切的感覺:無論如何不能讓這件事發生。如果那女人就在眼前,伏在鐵欄杆上,我必定把她從陽臺上推下去,一了百了。"

不幸被她言中。由於這位後母的出現,或者說因為她所起到的作用,張愛玲日後的這段生活開始嵌進更深而終身無法癒合的傷口,在反抗這創傷衝擊的掙紮下,曾經的那段橙紅色的童年時代、充滿優裕感傷的少年時代,一同成為了遙遠的記憶。她開始面對自己應承擔的責任,開始像大人那樣思考。

後母進門後,對住房十分不滿意,總覺得現在住的洋房太狹窄,不夠氣派,因而要求搬家。此時在張愛玲的二伯父的名下,正好有一棟別墅空下來,一家人就搬了進去。別墅原本是李鴻章送給女兒的陪嫁,李菊耦還在世的時候,張愛玲的二伯父、父親還有姑姑都住在那裡。等祖母去世後,子女們分了家產,別墅歸於二伯父名下。在她父親謀得天津的職務遷居之後,她的二伯父覺得住在這樣大的別墅裡太過奢侈,也搬了出去,一直把房子租了出去。

這棟別墅位於麥德赫司脫路與麥根路的交界處,挨著蘇州河,能夠望見河對面的閘北區。別墅是在清末民初時建的,仿歐式建築。房間很多而且進深很大,後院還留有一圈房子供僕人居住,算起來總共有二十多間。一般而言,像這樣大的房子,人口眾多的大家庭來住才划算,但張愛玲一家總共只有4個人而已,而且房租昂貴,他們根本沒必要租住在這樣寬闊豪華的房子裡,可她的後母堅決不住那棟康樂村的房子。那裡離她的舅舅家太近,而且後母一點也不喜歡她和弟弟總去舅舅家玩,凡是和張愛玲的母親有關的事物,這位後母都不喜歡。

相關焦點

  • 《劍網3》柔情似水枕怎麼樣 柔情似水枕分享
    導 讀 劍網3柔情似水枕怎麼獲得?
  • 他終日沉迷鴉片無大志,卻連娶兩位千金小姐,生下一女家喻戶曉
    也就是說,從一個人的童年,大概可以看出他一生是怎樣的,但可以輕易猜測的,就不叫人生了,比如晚清世家公子張志沂,作為李鴻章的外孫,他從小受過嚴格的教育,受過母親的規勸,從不與其他紈絝子弟同流合汙,任誰都看不出他是個斯文儒雅的翩翩公子,可誰知他後來因沉迷鴉片而墮落,這是怎麼回事?張志沂,河北豐潤人,生於1896年,父親為清末重臣張佩綸,母親為李鴻章愛女李菊藕。
  • 張愛玲雖是天才卻不幸,父母怎樣才能不毀有天賦的孩子?
    -羅曼·羅蘭張愛玲的早期苦難與她高貴身份造就孤傲而張愛玲寫作的早期訓練,也來自童年的苦難:父母因為性情差異巨大,經常爭吵冷戰,她四歲左右父母便離婚。因為自己性情隨追求自由與獨立的母親,封建遺少父親屋簷下的張愛玲無法與整日只會吸鴉片的父親與繼母和平共處。
  • 七旬張愛玲,17 歲的愛與憎
    她的父親在 1934 年再婚,娶了一位時年 36 歲的「老姑娘」,所幸,張愛玲一直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她寧願瑟縮到一個角落中畫畫。她對父親家裡的一切都看不慣,她的父親與後母都有吸食鴉片的不良嗜好。張愛玲曾撰文描寫那時候對於這種生活的感受:「那裡我什麼都看不起。鴉片,教我弟弟做《漢高祖論》的老先生,章回小說,懶洋洋灰撲撲地活下去。」
  • 她曾和張愛玲齊名,還為成龍起藝名,是民國最「毒舌」的文人之一
    她曾和張愛玲齊名,還為成龍起了藝名,是民國最毒舌的文人之一民國時期,張愛玲,蘇青,關露已經潘柳黛被譽為文壇四才女,而標題所說的,就是文壇四才女中的一個——潘柳黛。潘柳黛的祖上的清朝的官員,父親卻是個紈絝子弟,在祖母去世後還染上了抽鴉片的惡習,對待感情也不忠,還經常去逛窯子。而潘柳黛的母親是大家閨秀,一開始還對父親好言相勸,沒想到父親完全置之不理,說話就像對牛彈琴一樣,完全沒有用,惡習還是沒有改掉。於是兩人就陷入了無休止的爭吵當中,夫妻的感情也越來越差。
  • 張愛玲:最好的愛情,是成全自己
    張愛玲說:「如果愛一個人,會把自己低到塵埃裡,但心裡是歡喜的,會從心裡開出花來。」在民國時期有四大才女,分別是呂碧城、蕭紅、石評梅和張愛玲。其中張愛玲的家境最好,她是名門之後,貴府千金。她的一生上演著愛恨情仇,把自己活成了一部傳奇。作家白落梅用清雅唯美的文字,為這個民國奇女子寫了一部傳記——《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傳記裡再現了張愛玲的傾城往事。
  • 張愛玲——塵世裡蒼涼的一個靈魂
    張愛玲跟弟弟表明了難處,張子靜自告奮勇說他幫忙說服父親。於是,找了個機會,趁著孫用蕃不在場的時候,他跟張志沂說了姐姐的情況。彼時,距離當年張愛玲被毒打以及逃脫張家已經4年了!血脈親緣的神秘性就在這裡,無論當時怎樣憎恨,總會不用多言,三言兩語就能化解仇恨。張志沂聽了只輕聲地說了句:「你讓她來吧。」時隔幾年,張愛玲重新進了這老宅,父親也許老了些?
  • 為什麼張愛玲入了胡蘭成的坑?
    有人說張愛玲有戀父情節,或者缺少父愛。這兩種觀點我都不贊同。張愛玲的父親是晚清才子,文採一流。對於張愛玲這樣的才女來說,全中國也難找到能夠相互欣賞的男人了。張愛玲戀父有什麼錯,不戀父的女兒才奇怪,只要有限度就行。張愛玲缺少父愛嗎?父親在家安排她讀私塾,請的中文老師是名家,請的外文老師是老外。
  • 女作家張愛玲一生中難忘三個男人,但沒有生孩子,這是為什麼?
    張愛玲是很多人喜歡的作家,但是她平生高傲,薄情寡義。臨終前,她把大筆遺產給了朋友,而當弟弟窮困潦倒,打算娶媳婦買房子借點錢的時候,張愛玲說無法幫助他。張愛玲註定是一個有爭議的作家。然而,這一切與遺產有關。談到這,有很多人就問,她為什麼不要一個自己的孩子呢?
  • 重讀愛玲② 張愛玲文字風格是怎麼煉成的?別光盯遺著,譯著也大有文章
    1979年,著名文學評論家夏志清在他的《中國現代小說史》中,判斷張愛玲是「今日中國最優秀最重要的作家」,張愛玲的《金鎖記》是「中國從古以來最偉大的中篇小說」。自此助推張愛玲在華人世界走紅,甚而掀起「重寫文學史」的熱潮。他這樣分析張愛玲的文學素養來源,「張愛玲天賦靈敏,她所受的又是最理想的教育。她的遺少型的父親,督促她的課業很嚴,她從小就熟讀中國舊詩古文。
  • 張愛玲:愛,就是不問值得不值得
    香港的淪陷成全了流蘇,使她成為贏家,由「二奶」變成了名正言順的妻。 張愛玲寫道,「婚姻就是長期的賣淫。」 於是,小說裡,她給了這對自私的男女一個看似完美的結局。
  • 張愛玲,一個「惡俗不堪」的名字,卻成了「文壇最美的收穫之一」
    她把中國古典的敘述模式和意境美蘊與現代西方心理分析技巧精美地加以融合,她的小說意象新奇疊出,語言極為鮮活,奔湧的感情把古典的詩意境界照得通體透明。其文字所迴環的氣韻格調總透出一種「原始的荒涼」,是充滿野氣的清新,精雕細琢,卻又似天成,平淡自然又襯之華麗繁盛。
  • 張愛玲為躲避「蝨子」4年搬家近180次,曾被父親用棍子差點打死
    張愛玲出生於1920年,是民國時期著名作家。她是官宦後代,祖母是李鴻章的長女。幼年時期,父母感情不和,兩人終於在張愛玲9歲那年離婚了。後來繼母進門,張愛玲的處境更加糟糕,繼母待她並不好,曾因為和繼母發生口角,被父親拿著棍子差點打死,弟弟的冷眼旁觀,也是她心中解不開的結。
  • 張愛玲與第二任丈夫賴雅情事紀實!翻開他日記方知:她其實很幸福
    相識後的第二天,互相有好感的賴雅與張愛玲就開始由公共交往轉入私人交往了。僅僅一個多月後,兩人的感情就飛速發展了。對於賴雅而言,這個天才女作家身上有著東方古典美,她雖年歲不大卻見解獨到總能給他驚喜;而對於張愛玲而言,年紀上可以做自己父親的賴雅思想成熟、才華橫溢且不世俗,他身上的灑脫、率真是她以往從未在任何人身上見過的。
  • 張愛玲36歲嫁給了65歲賴雅:大她15歲的胡蘭成和原生家庭傷她太深
    接著他們暢遊了紐約,張愛玲雖然在她的書中,筆調十分刻薄,卻是個十分善良的人,當賴雅要去紐約州北部的耶多文藝營的時候,手頭再拮据、捉襟見肘的她,依然會送錢過去,就像她無數次寄錢給胡蘭成一樣……張愛玲的兩次婚姻選擇和善良,到底和原生家庭有沒有關係呢?我認為肯定是有很大的關係的。
  • 張愛玲的小說有什麼特色?
    這兩點,張愛玲把握的很好。在張愛玲的筆下,幾乎每個故事都是有頭有尾,都是完整的。人物的性格發展在情節推進中得到完成,具有整體美,而人物性格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她作品中的人物都是不徹底的,其最大的特點是不好不壞,亦好亦壞,她的作品裡沒有一個完美無缺的「高大全」人物,也沒有一個作惡多端、壞透了的人物,大都是些帶有舊制度烙印、人格有缺陷、有弱點的人物。
  • 張愛玲逝世20周年:她用七句話寫儘自己的一生
    她是青花瓷上的濃淡轉筆,是曲調裡的抑揚頓挫,點點滴滴都是才情,清冷的幽光,暗藏一生輾轉幾多憂傷。終其一生,橫空出世的來,旁若無人的活,聽天由命的走。她,就是民國奇女子張愛玲。在張愛玲逝世20周年的日子裡,她筆下的靈魂、文字中的孤傲,跌宕起伏的人生軌跡,給我們留下了無限的遐想與餘味。
  • 張愛玲繼母:名動民國的七小姐,晚年面對刻毒後母罵名回復很禪意
    曾名動民國的上海灘七小姐有兩位,一位是清末首富盛宣懷家的七小姐盛愛頤,而另一個則是民國總理孫寶琦家的孫七小姐孫用蕃。而後一個七小姐孫用蕃則正是名作家張愛玲文中的「刻毒」繼母。在張愛玲的筆下,繼母孫用蕃是一個心機毒辣且吸鴉片的壞女人,她還在書裡說自己逃離家中是因為:她先因留宿姑姑家和繼母衝突,後因繼母扇她耳光她還手導致更大衝突,父親在繼母挑唆下對她拳打腳踢,並因此囚禁了她。張愛玲筆下的自己出走背後歸因是狠心且心機的繼母,她還描述說自己被父親打個半死軟禁後還得了痢疾,若非自己逃出她很可能就那樣死了。
  • 張愛玲:那些最值得留戀的過往,莫過於童年時的歡樂時光
    最美好、最潔淨、最單純的回憶驚世才女張愛玲,也同我們一樣,有過簡約如畫的童年。也許她的童年並非盡如人意,但對於一個小女孩來說,她所能銘記的,只有那些值得留戀的趣事。人的一生,最美好、最潔淨、最單純的回憶,莫過於童年舊事了。張愛玲後來在她的作品《私語》裡,對童年那段日子進行了比較細緻入微的描寫,從中足以看出她最開始時的快樂與筆間的柔軟。
  • 盛名下的蒼涼 | 胞弟眼中的張愛玲
    張愛玲張愛玲曾在1944年5月發表的散文《童言無忌》中這樣描寫她唯一的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