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與第二任丈夫賴雅情事紀實!翻開他日記方知:她其實很幸福

2020-12-15 記者李滿

1981年9月16日,年61歲的張愛玲在寫給宋淇的信裡說:

「《大成》與平鑫濤兩封信都在我生日那天同時寄到,同時得到七千美元和胡蘭成的死訊,難免覺得是生日禮物。」

信中的胡蘭成,是張愛玲那曾背叛過她的第一任丈夫。

在這之前,張愛玲曾在胡蘭成寫完自傳《今生今世》後的各種明裡暗裡示好後,非常生冷地回了一句:

「不要再寫信來,《今生今世》下卷等出版了仍請你寄來。」

這樣的話,從張愛玲嘴裡出口,連胡蘭成那不太懂文人心思的妻子佘愛珍也看明白了:「她不想搭理你了,只是作品還是可以交流。」

與張愛玲後來對胡蘭成冷漠相反的是,她對自己的第二任丈夫卻溫情滿滿,以至於丈夫死後多年,她仍一直以「賴雅太太」自居。

張愛玲與這個大自己29歲的丈夫之間,究竟曾有過怎樣的過往,他為何能成為她一生最溫暖的念想?要解開這一切,還得回到張愛玲與賴雅相識的最初說起。

1955年秋天的一個傍晚,年少成名的中國女作家張愛玲踏上了一艘從香港維多利亞港灣開出的輪船。這一年,張愛玲與胡蘭成已離婚9年,她與青年導演弧桑的愛情也已落下帷幕多年。

此時的張愛玲已經35歲了,在這個本該什麼都有了的年紀裡,張愛玲卻只留下了一身的傷痛。就連曾一度讓她引以為傲的事業,也因為自己漢奸胡蘭成老婆的身份拖累而受阻了。

樹挪死,人挪活,既然一切都已經要死不活了,就姑且挪挪試試吧,或許,還能有轉機呢!

然而,這個「轉機」終究沒有如張愛玲想的那般容易,最初,即便她的英文版小說《秧歌》得到了業界的好評,可這部小說最終也只叫好不叫座,作品並沒有給她帶來理想中的收益。

花很長時間寫作一部作品,最後卻連溫飽錢都沒掙到,這樣的結果讓張愛玲很苦惱。但她知道,現在還遠不是苦惱的時候,因為此時她必須先解決生計問題。

這位曠世才女最初在美國解決生計的法子很讓國人唏噓:申請麥克道威爾文藝營的救助。

可嘆,名門之後、曠世才女卻在中年時於異國落到如此下場。好在,一切都還剛起頭,一切都還有機會轉寰。

人只要不放棄希望,一切就都將有可能。

麥克道威爾文藝營是一個有救濟性質的地方,這裡收留的多是窮困潦倒的文藝界人士。正是在這裡,張愛玲邂逅了同樣處於潦倒狀態的美國戲劇家賴雅。

兩人第一次見面是1956年3月31日,那天,賴雅主動走到張愛玲面前說:「請允許我介紹我自己……」兩人就這樣相識。

張愛玲後來才知道,這個主動跟自己打招呼的大叔正是美國小有名氣的天才劇作家。他甚至還曾被預言過會得諾貝爾文學獎。在美國好萊塢圈子裡, 他的劇本一直廣受歡迎。

可因為賴雅的追求享樂和不肯迎合市場,與張愛玲結識時他已經很久沒有出版作品了。也正因此,他才會淪落到和張愛玲一樣要靠麥克道威爾文藝營的救助過活。

與張愛玲不同的是,賴雅一生情史不斷,離婚後,他身邊的情人也一直不斷,只是沒有再婚罷了。賴雅的沒有再婚卻並非因為現實,而只是因為他自己不想。

畢竟,有才的男人和有才的女人一樣,其想法從來與常人有異。在賴雅心裡,若非情投意又合,他是斷不會再考慮婚姻的。

相識後的第二天,互相有好感的賴雅與張愛玲就開始由公共交往轉入私人交往了。僅僅一個多月後,兩人的感情就飛速發展了。

對於賴雅而言,這個天才女作家身上有著東方古典美,她雖年歲不大卻見解獨到總能給他驚喜;而對於張愛玲而言,年紀上可以做自己父親的賴雅思想成熟、才華橫溢且不世俗,他身上的灑脫、率真是她以往從未在任何人身上見過的。

最重要的是,在那最艱難的年月裡,風趣幽默且懂得照顧人的賴雅給了張愛玲如父、如兄的關愛。這樣的關愛,是從小缺乏父愛、缺少溫情的張愛玲最欠缺的。

人在落難時,往往更脆弱,也更容易被溫情擊中。兩個天涯淪落人,就這樣相戀了。在賴雅的日記中,他還記錄下了兩人第一次留宿的點滴。5月12日,賴雅日記記載:

「去小屋,一同過夜」。

戀愛後,兩個都會寫文章的人開始互相影響,他們的關係也在相互影響中升華了。張愛玲從賴雅那裡學習到了西方戲劇創作的精髓,而賴雅也從張愛玲這兒,懂了中國文化。

最好的感情,從來是互相成就的,一如彼時的張愛玲與賴雅。

張愛玲後期創作風格之轉入「細密真切的生活質地」,以及自描手法的完美運用等,都是她後期創作中的重大突破。

這些進步多少都離不開賴雅的影響。賴雅對張愛玲的另一個影響就是:在他的影響下,她完成了與母親的最終和解,也開始慢慢變得有情義了。

前半生裡,張愛玲一直被認為是涼薄的。她在書中對父親、母親的批判便可見一斑,她更曾在現實裡扮演一個讓世人很不能理解的絕情角色。

張愛玲母親黃逸梵早年曾丟下丈夫、子女與張愛玲姑姑離家出走,張愛玲對此一直耿耿於懷,後來,她母親雖資助她上學、為她請最好的老師,可她卻始終與母親有隔閡。

後來,為了報復母親,她竟在掙了稿費後將一堆錢扔給母親說:「咱們從此兩不相欠了。」張愛玲的這種做法自然是傷到了母親,母親傷心地道:「縱使我是陌生人,你也大可不必對我如此。」可她對母親的話,卻頗不以為然。

張愛玲對母親的態度改觀,是在遇見賴雅後。這個經歷過無數生死也懂人間情事的男子,在靜靜聽完張愛玲的抱怨後扶著她的肩膀認真道:「你的母親為你做的這一切,西方很少有母親能做到。聽著,你得換位思考,她其實非常不容易。」

只這一句,張愛玲便不再說話了,賴雅見狀只輕輕攬她入懷。在賴雅的影響下,張愛玲對母親的感情慢慢發生了變化,在後來一封她寫給母親的信裡,她竟寫到:「媽媽,請給我留一條門縫。」

這封關於門縫的信,徹底解開了張愛玲與母親幾十年的心結。後來,黃逸梵在英國重病,病中,她提出想見張愛玲,她在信上說:

「我死前唯一的願望就是見你一面」。

可因為此時的張愛玲買不起機票,她只寄了100美元的支票給母親,自己並未前往英國。支票寄出後不久,黃逸梵便帶著遺憾離世了。

母親的離世給了張愛玲重擊,她為此大病了一場,病好後,她才在賴雅的陪伴下清理母親寄給她的一大箱子古董、錢物和照片等。

賴雅在日記中記敘這段時說:

「當箱子被打開時,整個房子充滿了悲傷的氣息。」

這段生死,讓張愛玲對愛有了新的理解,它也讓她對賴雅有了新的認識。她意識到,賴雅在給她打開一個看世界的新窗口,透過這個窗口:綠依舊,陽光依舊,可世界卻分明地變了。

也是透過賴雅,張愛玲才深刻地意識到:真正的愛情不純是欲望等等的交織,也不是互相需要,而是相濡以沫、包容理解等等美好的糅雜。

與賴雅在一起的日子裡,張愛玲再沒有了和胡蘭成在一起時的怕失去的不安,他給她營造了一個舒適安全的氛圍,在這個氛圍裡,張愛玲的心徹底柔軟下來了。

在張愛玲眼裡,賴雅有東方人的儒雅,也有西方人的浪漫。他總是想方設法給張愛玲製作驚喜和浪漫,即便他一直在清貧中。

張愛玲母親死後,賴雅為了緩解她的心情,特地選在她生日那天給她驚喜。這件事情對賴雅來說著實不是個易事,因為他還得先通過張愛玲的西曆生日推算出她的農曆生日。

這件對西方人來說極難的事,賴雅一個人偷摸著完成了,他準確推算出了:張愛玲農曆生日8月19日,對應的是1957年的10月1日。這年的生日,張愛玲過得開心極了,她後來說:這是她平生最快樂的一次生日……

對於一個女人而言,能被心愛的男人捧在手心裡,大約就是世間最美好無疑了。最難能可貴在於,賴雅對張愛玲的愛不僅體現在生活的細微處,更體現在精神上。

賴雅從內心深處欣賞張愛玲的才華和文字,也深深為她在思想上的獨特著迷。他對她的愛,從來無孔不入,就連張愛玲那個苛刻的好友炎櫻也說:「賴雅對她的愛是痴愛,所以打動了她。」

賴雅的女兒在談到父親與張愛玲的婚姻時說:「他對她的愛是全無保留的愛。」

可世間從來沒有圓滿,情愛也是如此。賴雅與張愛玲婚姻也面臨了老天給的無數挑戰,這頭一個挑戰兩人情感的便是賴雅的中風。

兩人婚後不久,曾有過中風經歷的賴雅就接連中風了幾次。每每這種時候,賴雅對張愛玲的需求就變得非常深重了,嚴重的時候,他甚至像個孩子一樣拉著張愛玲的手一刻也不肯鬆開。

後來,張愛玲為了掙醫藥費去香港寫作時,賴雅竟像個無助的孩子一樣日日鬧騰,直到張愛玲回到身邊。張愛玲從香港回來時,賴雅不僅激動得整晚睡不著,還提前一天跑去了機場等候妻子。

不難想像,在飛機上的張愛玲知道另一邊有一個人在這樣熱切盼望她歸來時,心裡該有多溫暖。

賴雅將全部的愛都毫無保留地給了張愛玲,與她結婚後,他的日記裡就滿滿全是他了。他將愛玲的一切,都事無巨細地寫在日記裡,像他寫劇本一般。

如今,透過這些日記,人們才驚詫地發現,婚姻原來還可以好到這種模樣。請看1958年9月1日賴雅日記中的記載:

「1958年9月1日,星期二,睡得好冷。單人毯子夠兩人蓋,一個人睡的話會冷。9點前把E(愛玲)換到臥室。」

這段日記中記錄的是兩人的日常,文中的將愛玲換到臥室,實際是把已睡著的張愛玲抱進臥室。從賴雅的記載來看,這件事應該是他經常在做的。

而翻開賴雅1961年2月5日的日記,則可更詳細地窺見兩人婚後生活的日常,從這天的日記來看,兩人的生活頗為豐富:賴雅陪張愛玲看了眼科,然後他們在雨中回家後又吃了茶和蛋糕。隨後,他還陪她看中國新年遊行到6點45分。

單單這天的日記裡,愛玲的名字就出現了無數次,如「回家,吵醒愛玲」、「看報直到愛玲從眼科醫院回來」、「愛玲跟我離開了」、「愛玲累壞了」……

賴雅對張愛玲這般的愛和呵護,也難怪後來她會在看到胡蘭成在《前世今生》裡對她的描述時厭惡至極了。人,從來是在合適的對比中準確認識事物的。在如此強大的對比下,張愛玲怎不對胡蘭成覺得分外矯揉造作、噁心呢!

在賴雅的呵護下,張愛玲滿眼柔情。但她的柔情越甚,賴雅的離開對她的傷害便有多重。

1967年4月,眼見賴雅的病情越來越重,張愛玲心急如焚,她一邊祈求上蒼多給他們一些時日,一面不停地想辦法創造與賴雅獨處的機會。

後來,張愛玲乾脆帶著賴雅悄悄離開邁阿密大學,前往康橋。半年後,在張愛玲的陪伴下,賴雅安詳地辭別了人世。

離世時,張愛玲與賴雅約定:不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卻求同歲終老。

賴雅死後,張愛玲時年年僅47歲,此後,她索性將名字改成了愛玲賴雅並一直以「賴雅太太」自居。也是自這以後,她再未與任何男子有過情愛,這大概只因為:她已經得到過最好的愛了。

1995年中秋,張愛玲在加州韋斯特伍德市羅徹斯特大道的公寓辭世,死時,她恰好也是75歲。

張愛玲最終踐行了與賴雅地諾言,他們也用這種方式彌補了「君生我未生,君生我已老」的遺憾。

相關焦點

  • 張愛玲的晚年怎麼樣?窮困潦倒是假,她過得比大多數人幸福
    尤其是張愛玲的晚年,很多人都用孤寂來形容。但是張愛玲活得真的如此蒼涼嗎?就如她書中塑造的很多角色一般。但是真實的張愛玲晚年生活並不貧困潦倒,或者說,其實她比很多人都過得更幸福。為什麼這麼說呢?母親黃逸梵是出國留洋的新派女性,而她的父親則是一個典型的遺少型(指生活在新時代而留念舊時代的思想腐敗的人)的一位少爺,曾在天津鐵路局當過英文秘書的職位。張愛玲的家庭可以說也算的上是大家。張愛玲的童年生活也和所有人一樣有過快樂和幸福,尤其是在她8歲的時候,母親留洋回來曾經給過她虛幻的憧憬。
  • 賴雅曾信奉馬克思主義,調侃張愛玲看的英文通俗小說是「垃圾」
    張愛玲與賴雅對於張愛玲在美國的第二任丈夫賴雅,我們所知並不多,但從留下的文字來看,和張愛玲結婚後雖然身體狀況一直不好,但他應該是真心愛張愛玲的。張愛玲和賴雅1956年5月12日,在賴雅留下的日記中,曾有這麼一筆記錄:「去小屋,一同過夜。」不久張愛玲懷孕,賴雅向她求婚,他們在紐約舉行了簡單的婚禮。
  • 張愛玲與賴雅:他是她的肩,讓她得到依靠,卻讓她擔起更重擔子
    為了避免打擾藝術家們創作,管理中心想的很周到,他們將午餐籃子放在工作室門口,任藝術家們隨需隨取。白天,張愛玲在自己的工作室中構思寫作。她開始著手創作第二部英文長篇小說《粉淚》,這部小說是以《金鎖記》為藍本。
  • 張愛玲與丈夫賴雅:世人眼裡的「不般配」,為何在她眼裡卻是真愛
    但,張愛玲就將他認作真愛,嫁的毫不猶豫。 1956年8月,張愛玲同賴雅結婚。婚後的生活,十分的清貧,卻很甜蜜。賴雅是位學識淵博之人,張愛玲同他交流毫無障礙,可暢所欲言,思想上的撞擊讓張愛玲覺得美妙無比。兩人在相處中,賴雅對張愛玲總是格外的體貼包容,他關切著張愛玲的生活,總是為張愛玲將一切準備後,即便後來病重,也努力為張愛玲減輕負擔。
  • 她一生嫁了三任丈夫,第二任對其幫助最大,其中一個是渣男
    嚴鳳英自幼就長相非常漂亮,多才多藝,她就像是天生為演戲而生,在很小的時候開始學習京劇,然後開始接觸黃梅戲,對於黃梅戲非常痴迷。嚴鳳英的家庭條件比較一般,所以經常會接一些演出,在一次演出中一位軍官看上了多才多藝的嚴鳳英,將其強行綁到自己家中要和嚴鳳英成婚,嚴鳳英對其並不喜歡,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躲過了軍官。
  • 胡蘭成出軌護士寡婦,張愛玲為何不立馬離婚?她是何時徹底死心的
    胡蘭成向張愛玲要《天地》上刊登的照片,她後來在贈他的照片上寫了一句話:「遇見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但她的心是歡喜的,開出花來。」1944年8月,胡蘭成與第二任妻子離婚,同月與張愛玲結婚。美好是假象,幸福是幻覺。「胡張戀」婚姻的第三者們,如期而至。第一個情敵:護士小周1944年11月,胡蘭成到武漢《大楚報》任主編,在武漢他勾搭上了漢陽醫院的護士周訓德,那年她才17歲,胡蘭成大她21歲。
  • 張愛玲的小說是在反映著她的人生,華麗的袍子長滿了蚤子
    而後張愛玲一發不可收拾,陸續了發表《沉香屑·第二爐香》、《茉莉香片》、《到底是上海人》、《心經》、《傾城之戀》等一系列小說、散文。傅雷曾贊《金鎖記》是淪陷區最美的收穫之一。每一位作家的小說總是反映著他的人生觀,或者是他人生經歷的投影。張愛玲也不例外。
  • 揭秘:女作家張愛玲與丈夫賴雅不為人知的過往
    謎一樣的張愛玲,總是習慣把自己活成「謎」。對於賴雅,張迷們總是耿耿於懷,因為他在張迷眼裡實在是「汙點」太多。1956年,張愛玲懷了賴雅的孩子,因為當時二人都面臨經濟困境,加上居無定所,張愛玲被迫打掉了她此生唯一的孩子。
  • 她第一任丈夫家暴,第二任丈夫封建,如今和第三任丈夫越活越年輕
    第一段婚姻結婚的時候斯琴高娃才18歲,她的第一任丈夫叫孫天相,比斯琴高娃大9歲,是內蒙古電影製片廠一名年輕的導演。1968年,兩人登記結婚。第二年,他們的女兒孫丹呱呱墜地。第三年,兒子孫鐵也出生了。孫天相不是蒙古人,而是是東北人,脾氣非常火爆,婚後越來越明顯,動不動就對斯琴高娃打罵,而斯琴高娃也心直口快,是鐵娘子性格,遇事不能受委屈。
  • 我所知的張愛玲
    我寫信約夏志清先生,結果他已經做了別的安排,不能分身,最後經他輾轉介紹,請到了張愛玲。研討會開始前幾分鐘,其他人都到齊了,還不見張愛玲蹤影。福倫茲先生(系主任)急了,問我怎麼回事,我當然更急,進進出出地梭巡著。最後張愛玲姍姍而至,事實上並未遲到。我第一次看到她的印象是她很高很瘦,走起路來不快不慢,很從容,有點像男人。
  • 她結過三次婚,第一任丈夫吃軟飯,第三任丈夫家喻戶曉,最後自殺
    民國時期的女伶們在愛情生活中都是很豐富的,比如說言慧珠,言慧珠在情場上打轉,結過三次婚,第一任丈夫吃軟飯,第三任丈夫家喻戶曉,但是最後她卻含冤自殺了。言慧珠出身戲劇名家,蒙族旗人,她的父親是民初京劇四大鬚生之一的言菊朋。言慧珠天生麗質,亭亭玉立,不但相貌漂亮,而且她還愛唱戲所以家裡就送她唱戲。
  • 想要林徽因的幸福,卻走了張愛玲的路,「活該」你受了愛情的苦
    林徽因和張愛玲,同樣出身官宦之家,同樣是家中長女,同樣也是父母不睦,父親再娶,同樣都是在文學上天賦異稟,同樣都是民國女神。為何一個一生幸福無比,另一個卻遭遇背叛,痛苦半生。1904年林徽因出生在有著「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美譽的杭州,林徽因的童年並不像表面那樣美好,他的母親只是父親林長民的第二任妻子,因為不通琴棋書畫,思想又老舊所以不受父親寵愛。她生過三個孩子,只有林徽因活了下來,所以母親整天怨憤抑鬱,但好在林徽因比較伶俐活潑,她能連接著熱鬧的前院和母親冷清的小房子。
  • 喜歡張愛玲的一句話,只有20個字,卻觸動了很多人的心
    都說喜歡張愛玲的女人有一顆柔軟的心,容易陷入感情,也容易為情所傷,可不知道說這話的人知不知道張愛玲有這樣一句話:「我愛你,關你什麼事?千怪萬怪也怪不到你身上去。」 在19歲那年,張愛玲用一篇《天才夢》踏入了文壇,那句「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真實得不像一個二十歲女生的文字。 那之後,她陸續發表了《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茉莉香片》《傾城之戀》等一系列作品,成為上海灘炙手可熱的女作家。
  • 喜歡是放肆,愛是克制,張愛玲與導演桑弧的一段情
    蕊秋就是黃逸梵,張愛玲的母親。美國作家汝狄是九莉的第二任丈夫賴雅。巜小團圓》裡提到了一位叫燕山的青年才俊,電影演員,生活裡的原型就是張愛玲曾經深深愛過的導演桑弧。至此,張愛玲與桑弧的一段情才被人所知,桑弧一生也是三緘其口守口如瓶,從沒將他與張愛玲的這段感情公諸於世,即使曾有人不停去問他,他也只是靜靜微笑,不吐一字,始終像個紳士一樣保持著自己的沉默。「雨聲潺潺,象住在溪邊,寧願天天下雨,以為你是因為下雨不來。」
  • 張愛玲晚年心病纏身,因蝨子搬家180次,逝世一周才被發現
    晚年張愛玲深居簡出,身邊也沒有陪伴的人,她的親人早已逝去,唯一一個弟弟也沒有來往,大概是胡蘭成給她造成傷害遺留,導致她很少對人產生信賴感,曾經愛過的第二任丈夫賴雅,也比她先離世,這下張愛玲徹底成為孤家寡人。她第一任丈夫是胡蘭成,對張愛玲始亂終棄,造成巨大傷害,直到遇見第二任丈夫賴雅,賴雅是一個美國作家,比張愛玲小三十歲,但他們還是相愛,張愛玲不顧眾人眼光,毅然與賴雅結婚。
  • 她曾是第一美人,嫁了兩次都不幸福,晚年坦言:最恨第一任丈夫
    當在某一個地方獲得了太多的時候,他註定要在一些別的地方失去些什麼。秦怡在影視劇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遺憾的是,她的感情生活非常不順利,一生遭遇了很多的磨難。她曾是第一美人,嫁了兩次都不幸福,晚年坦言:最恨第一任丈夫!和那些資質一般的演員比起來,秦怡顯然是幸運的。她是老天爺賞飯吃的那種演員,面容姣好,演技優秀,演什麼都不費力氣。
  • 楊絳對張愛玲的評價:對她有偏見,外貌醜陋,更愛出風頭
    這兩個人的感情經歷都投射到了作品裡面,在張愛玲的作品《半生緣》裡面,男女之間的愛情就是一個悲劇,往往是你愛的人離你幾步之遙,你說盡一切情話,他無動於衷。把自己低到塵埃裡張愛玲曾經和一個叫胡蘭成的談過戀愛,張愛玲年少成名,胡蘭成對她展開猛烈追求,這兩個人都是在文學方面有造詣的人,張愛玲也被他打動了,兩個人走到了一起。
  • 張愛玲誕辰100周年|作家淳子:林青霞到中年才讀懂的張愛玲,到底有...
    就是那句話:再豪華的人在張愛玲面前都顯得寒酸。那你一定問我張愛玲高級在哪裡?也還是兩個字,尊嚴。張愛玲在她人生當中有過無數次的選擇,每一次的選擇都是改變她命運的,而她在每一次的改變命運的選擇的時候,她第一標準、首要標準從來沒有更改過的標準,那就是尊嚴。而張愛玲的媽媽也是如此,我覺得張愛玲的人生其實最後都是複製了他母親的DNA基因。
  • 胡蘭成把張愛玲傷得七零八落,卻在佘愛珍面前,像馴服的小綿羊
    1954年,「母毒蛇」佘愛珍50歲時,嫁給了49歲的胡蘭成,她成了他最後的女人,而他是她第三任丈夫。胡蘭成,這個將文壇才女張愛玲傷得悽悽慘慘,七零八落的渣男,最終被大姐大佘愛珍收拾得服服帖帖。胡蘭成與第二任妻子全慧文她的優秀引得流氓教主季雲卿的目光,收為乾女兒,嫁給了司機吳四寶。來自蘇北農村的文盲青年吳四寶,得到佘愛珍的相助如虎添翼。
  • 朱西寧致張愛玲公開信(張愛玲因這封信與他絕交)
    一朝風月二十八年──記啟蒙我與提升我的張愛玲先生》,張愛玲讀後給了他回信。三十年不見,大家都老了——胡蘭成會把我說成他的妾之一,大概是報復,因為寫過許多信來我沒回信。」張愛玲所說的「那封公開信」指的就是朱西寧的《遲復已夠無理》,而所謂「把我說成他的妾之一」大概是張愛玲對朱信中「五餅二魚」說的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