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1、張愛玲的高級就在於她不是單純地寫男女情愛,張愛玲寫男女之間的關係,但是她把這種關係當成男女之間的戰爭來描寫的。張愛玲的蒼涼,高級地挽救了作品當中鴛鴦蝴蝶派的男男女女。
2、張愛玲是穿越了民國一直走到今天的,張愛玲作品當中的人物、張愛玲作品當中的男女關係、因為愛情、婚姻而展開的男女之間的戰爭,在本質上其實和我們現代人是一樣的。
3、林青霞到中年的時候才開始閱讀張愛玲,並且她覺得了張愛玲的好。因為只有經歷過了,才能夠慢慢地用她的精力、學養來讀出張愛玲的夾縫文字,才能夠體會到領悟到張愛玲作品當中所謂的「生至艱難,死至艱辛」。
鳳凰網香港號的觀眾朋友大家好!今天是張愛玲誕辰100周年紀念日。說起張愛玲,我們會想起她一生曲折的際遇,出眾的才情,愛恨交織的愛情韻事;也會想起她筆下形形色色的人物,緣起緣滅的故事。無論是她的愛情觀,還是美學品味,都值得讓人細細品味。
為何她的作品經久不衰,歷久彌新?總能帶給我們新的觸動和感悟呢?她的情感世界和新世代的年輕人有何關聯呢?今天節目時間陳箋請來張愛玲文學研究者,作家淳子一起來聊聊。
行走中尋找張愛玲
鳳凰網香港號陳箋: 淳子你好!大家都說2020年是「愛玲愛玲年」,你作為張愛玲的研究者,你認為她到底是怎麼樣的一位大才女,至今還能夠讓廣大讀者跟著她筆下的愛情故事一起笑一起哭呢?
淳子:真的不敢想張愛玲誕辰距100年了,也真的不敢想張愛玲過世已經25年了。她過世25年,但是我們發現每當有關張愛玲的作品、電影或者有關張愛玲的信息出現,都會掀起一陣漣漪。我覺得這種張愛玲的現象便足以說明張愛玲作品的經典性,她可以穿越戰爭,穿越時代,穿越歲月,依舊用她的文字激活著我們現代人的每一個文學的神經。
鳳凰網香港號陳箋:對你來說,你覺得她的作品或者她本人最大的吸引力在哪裡?
淳子:我覺得張愛玲對我最大的吸引力簡而言之就是高級。就是那句話:再豪華的人在張愛玲面前都顯得寒酸。那你一定問我張愛玲高級在哪裡?也還是兩個字,尊嚴。張愛玲在她人生當中有過無數次的選擇,每一次的選擇都是改變她命運的,而她在每一次的改變命運的選擇的時候,她第一標準、首要標準從來沒有更改過的標準,那就是尊嚴。而張愛玲的媽媽也是如此,我覺得張愛玲的人生其實最後都是複製了他母親的DNA基因。
鳳凰網香港號陳箋:你最近也出了一本新書《傳奇·張愛玲》,是用一種行走的方式來閱讀張愛玲,我知道你去了她很多海外的故居,其實這個靈感從哪裡來的呢?
淳子:靈感要源自於2000年我去巴黎。我們在巴黎21天,我們除了享受米其林三星以外,剩下來的幾乎所有的時間都在尋找我心儀的那些文人,比如說薩特、波伏娃、杜拉斯、然後還有海明威在巴黎的足跡,還有喬伊斯在巴黎的足跡。當我在巴黎做這樣的尋找的時候,我同時心裡還有另外一條線,我就在想,在我們中國在我生活的這一座都城——上海有哪一位作家,有哪一位文人是值得我這樣去尋找的?我想來想去覺得只有張愛玲。於是我從巴黎回來以後就開始了行走尋找的方式。
而我在行走和尋找的方式當中,得到了兩個重大的發現。第一個重大的發現,那就是張愛玲的母親和張愛玲的姑姑,三位因為各種原因單著的女人,她們有一個特徵,那就是每當人生發生變故的時候,她們首先的反應那就是空間移動,搬家。所以當你尋找到她們每一個物理空間的時候,也尋找到了她們生命的關鍵點,這是一個發現。
第二個重大的發現,那就是張愛玲寫作的特點。張愛玲幾乎寫作的特點都是各有其本,順手拈來。比如說她的那一部短篇小說《色戒》,被李安稱為是中國中文小說短篇小說當中最美麗也最殘酷的小說。張愛玲為什麼會寫這樣一部作品,寫一位色情女間諜,張愛玲之前和之後的所有素材,所有的女主人公的人設都是不同的。原因就是在於張愛玲與胡蘭成離婚以後,她為了讓胡蘭成找不到她,又開始物理空間的移動、搬家,而這一個搬家恰巧是搬到了當年《色戒》原型,也就是鄭蘋如刺殺丁默邨的現場,張愛玲就在刺殺現場的樓上,住在二樓的公寓裡,於是張愛玲就萃取了這個題材。
她一直很熱愛這個題材,她五十年代的時候就用英文把這個故事寫了一遍,但是因為當時的政治語境不適合發表,於是這個素材就在她的心裡藏了將近30年,一直等到她定居洛杉磯以後,到了七十年代末的時候,她把這個故事寫出來了,而這個故事再一次印證了我的一大發現,那就是各有其本、順手拈來,這就是行走的意義。
張愛玲的高級:從男女情愛描繪人性
鳳凰網香港號陳箋:所以你走進她的故居的時候,體會到她生活的軌跡有了怎麼樣的變化?《色戒》搬上屏幕之後也是受到大家的追捧,這個題材多少來源於跟她和胡蘭成的那段經歷吧?張愛玲的作品有一個特點,不是在訴說一個唯美的愛情故事,她筆下的愛情故事都是愛恨交織的,這些故事都是緣起緣滅的,或許沒有一個很好的完美結局。有的人甚至說她是用一種比較辛辣冷峻的筆調來寫人間的各種哀涼或者是惆悵。是不是這種哀愁也是一種美, 也是對你的一種吸引呢?
淳子:張愛玲的高級就在於她不是單純地寫男女情愛,如果單純地寫男女情愛,他很可能被歸於鴛鴦蝴蝶派,或者就是被歸到瓊瑤和三毛之列了。張愛玲的高級就在於她寫男女之間的關係,但是她把這種關係當成男女之間的戰爭來描寫的。我們就用《傾城之戀》舉例。《傾城之戀》是許鞍華改編張愛玲電影的第一個作品,應該說《傾城之戀》改編的不是特別成功。事後許鞍華有一個檢討,她說她誤讀了張愛玲。當她讀張愛玲《傾城之戀》時,她把傾城之戀當作一個一般意義、傳統意義上的愛情故事來描寫的。等到日後許鞍華才看懂了張愛玲的企圖心。
其實張愛玲寫愛情,她是顛覆愛情的。我們可以看到白流蘇和範柳原,他們是一對漂亮的做張做勢的,但是又是自私的男女。他們從上海到香港,又從香港到上海,又從上海到香港不斷的進行著男女之間的心機的決鬥。然後太平洋戰爭爆發了,香港淪陷了,在淪陷的過程當中,在斷垣筆下、在炮火聲中這一對一直持續著用心機進行搏鬥的男女,忽然發現原來人世間只有面前的這個人是真實的存在的,是真實可以依靠的,於是他們結婚了。而張愛玲是這樣點評他們結婚的「一個城的毀滅成就了一對普通男女」。那成就了沒有?還沒有完。接下來張愛玲繼續反高潮顛覆愛情。接下來是這樣的,結婚以後範柳原不再對白流蘇說情話了,他把這些情話拿去對別的女人說了,坐在屋子裡的白流蘇,聽到屋外的範柳原在與別的女人撩撥的時候,她伸出腳來踢翻了腳邊的蚊香罈子。這一腳這一筆是張愛玲一直想表達的那一點,再長情的愛情也經不過日常的傷害。張愛玲的作品的底色那就是蒼涼,也可以說正因為張愛玲的蒼涼,高級地挽救了張愛玲作品當中的所有的鴛鴦蝴蝶派的男男女女。
鳳凰網香港號陳箋:所以她對人性解讀的深刻,或許已超越了對情愛的描繪。你覺得她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深刻的感悟呢?
淳子:張愛玲在創作之初,她就特別地有意識地描寫人性,因為描寫人性才是永恆的。你剛才問到為什麼張愛玲那麼多年過去了,都市的男男女女依舊把她的書作為聖經,特別是上海她的那一棟骨灰級的舊居常德公寓,經常會有來自於外地的,來自於臺灣的,來自於香港的張迷,口中心中默念著張愛玲的那種可以兀自燃燒的句子,然後抬頭仰望張愛玲舊居的窗子,舊居的陽臺。為什麼?那就是張愛玲寫出了都市男女的人性。
鳳凰網香港號陳箋:確實對人性的描寫是最能夠打動人的地方。那麼現在我們身處在智能化時代,有人說年輕人或許已經不會像張愛玲筆下的男女那樣談戀愛,寫情書了。因為在伴侶之間可能出現了第三者,是誰呢?一部手機。也有可能科技進步到談戀愛也不需要情侶了,跟機器人拍拖就可以。對於當今社會的新生代、都市人的情感生活,您是怎麼看?
淳子:我一直是活在文學裡的,一直也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的。最近幾年特別是最近幾天,更是誇張地變態地生活在張愛玲的文字裡。張愛玲對自己的婚戀觀,比如說她非常徹底地體現她婚戀觀、愛情觀的,她對情愛選擇的那些價值觀的作品。一是《小團圓》,小團圓裡面的九莉,我們在她無數和友人的通信當中都已經坐實了,九莉指代的就是張愛玲,這是一。張愛玲在這一部小說裡面,九莉這位女主人公對情感的選擇和在其他小說裡面比如和《金鎖記》、《傾城之戀》,《紅白玫瑰》,包括《第一爐香》裡面的女主的選擇都是不相同的。在《小團圓》裡面,張愛玲對愛情的選擇就是兩句話,第一句話「愛就是不問值得不值得」,第二句話「凡是沒有發生的都要讓它發生」,如果還有第三句話的話,那就是「生命不需要描摹,讓生命來到你這裡」。如果還有第四句話,那就是「無論是愛過還是被愛過,還是被傷害過,還是被拋棄過,所有的這一切千轉百回發生過以後,總還有一些什麼留下來的。」
然後我們再來看張愛玲的另外一部作品,那就是《色戒》。有許多人有許多學者都認為《色戒》裡面她其實回答了當年她和胡蘭成之間的那一種情感,她剖白了自己。在《色戒》裡面張愛玲寫王佳芝色情女間諜,她最後放走了她自己的獵物,而這一個放走獵物的代價便是奉上自己年輕美麗的生命,而張愛玲的解讀是:人生最暢快的,便是那一撒手的瞬間。這就是張愛玲,這也是我欣賞的張愛玲。這也是我一直說張愛玲特別高級的那一個點。所以現在人類現在的那些更年輕的那一代人,你剛才問到的新新人類,他們的情愛觀,我不夠了解,不了解也是源自於我太接受張愛玲的說法了。
張愛玲在人生的最後,在美國,當她和賴雅懷孕以後但是最後決定要把這個孩子放棄了。這是張愛玲人生當中的最後一次做母親的機會,但是她放棄了,放棄以後她了很長的一篇文章來說明她為什麼要放棄。她就說第一她害怕這個孩子生下來以後,對她會很壞,替她的母親報仇,因為張愛玲對她的母親那種弒母的情節非常嚴重,這是其一。
其二,張愛玲說現在的父母都不懂得子女,倒是子女往往能夠看穿父母。所以張愛玲害怕擁有下一代。我也同樣如此,我有下一代,但是我不懂他們,他們應該有他們的生活,無論是他們不會寫情書也好,無論是他們在情人和情人之間有了第三者,有寵物或者手機也好,那是他們那一代的人的情感,而我們這一代人的情感,我想我們將一直保持那種最經典的最古典的那種情感,就像張愛玲在小團圓裡面有四句詩:「住在水邊,雨聲潺潺,總希望是因為下雨你沒有來」。
鳳凰網香港號陳箋:在張愛玲的作品中的每一個角色,可能我們不曾相識,但是或多或少都會在內心產生一種觸動。她描述的情感也好,人性也好,都會讓我們感覺是相當濃烈真實的存在。在現在網絡時代,年輕人的愛情似乎我們這一代人不太懂了,很多人說現在是一個低欲望的時代,似乎少了轟轟烈烈的愛情。張愛玲描述的男女關係就算結束了,或許她都會覺得值得,都會覺得留下點什麼,就像你剛才所說的那樣。但是現在如果戀人分手了,可能大家就會用很簡單的網絡語言來形容碰到了「渣男」或者是「渣女」。你覺得張愛玲的經典會不會在下一代的年輕人當中流失呢?它有沒有保存的渠道?
淳子:我是這樣理解的,張愛玲是穿越了民國一直走到今天的,張愛玲作品當中的人物,張愛玲作品當中的男女關係,因為愛情因為婚姻而展開的男女之間的戰爭,在本質上其實和我們現代人和現代的年輕人是一樣的。比如說最近許鞍華拍的《第一爐香》裡面的葛薇龍。其實我們還可以在許多的經典作品裡面看到葛薇龍,比如葛薇龍其實就是德伯家的黛絲,葛薇龍就是家裡妹妹。其實這些女生在物慾當中掙扎著、沉浮著、選擇著,然後最後不同的選擇就會有了不同的人設,就會有了不同的生命方式。愛情的本質,婚姻的本質從來沒有改變過。也就是說愛情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很難永遠用信仰、用政治、用道德去支撐的,在這些背後那就是一個大寫的錢字。現在的男女,張愛玲作品當中的男女,許鞍華再次解讀當中的男女,包括亦舒筆下的男女,都是張愛玲作品當中的男男女女。所以張愛玲紅了又紅,張愛玲這一朵花一直開不敗。
鳳凰網香港號陳箋:最近我看到香港的《明報》月刊也做了一期張愛玲特輯,其中有一篇是林青霞寫的「走近張愛玲」,她說在張愛玲的《小團圓》剛出版的時候她就買了,放在床頭11年都沒看下去,今年初不時掃到這本書,仿佛在向她招手,她就下決心仔細把它看完,後來便欲罷不能。看下去之後她才覺得好像這個人物又跟她以前演的紅塵滾滾有點相似,大家說她演的就是張愛玲。是不是對張愛玲的領悟也需要時間,就像酒一樣時間越長才越能夠品味到張愛玲作品的不同層次呢?
淳子:這又是張愛玲的作品的高級。當年九十年代初的時候,林青霞她坦白,她知道她演的是張愛玲,但是她卻沒有讀張愛玲。我也私下裡面思忖,她為什麼不讀張愛玲?也許那個時候她忙著和秦漢戀愛了,所以她演了張愛玲,但是她卻沒有讀張愛玲,而這兩年她開始閱讀張愛玲了,她發給我一張照片,這張照片是她在香港的她的臥室,在她的梳妝檯上一摞皇冠出版的張愛玲的全集,也就是說林青霞一位大美女到了人生中年的時候,她開始閱讀張愛玲,並且她覺得了張愛玲的好。因為她只有經歷過了,她才能夠慢慢地用她的精力,用她以後的學養來讀出張愛玲的夾縫文字,她才能夠體會到領悟的 get到張愛玲作品當中所謂的「生至艱難,死至艱辛」,她才能夠體會到張愛玲說的「短的是時間,長的是磨難」,她才能夠體會到張愛玲令人丹田一裂的那句話「我們回不去了」。而張愛玲她的寫作的企圖心也在於此,她越寫越淡,越寫越淡。
從《秧歌》開始是張愛玲風格的改變的一個分水嶺,然後從《小團圓》開始又是張愛玲晚年風格的一個特徵。張愛玲晚年的風格,她的文風就像日本導演小津安二郎一樣,那架攝影機放在那裡是不動的,永遠是不動的,是讓人物自己動,很淡很淡,但是不是白開水,淡淡的裡面有夾縫文字,你沒有文學準備,沒有人生閱歷的準備,你就不能夠讀到張愛玲的夾縫文字。我想林青霞到了這一個年齡,她是能夠讀到張愛玲的夾縫文字了,所以她愛上了張愛玲。
鳳凰網香港號陳箋:雖然我們可能漸漸地不能讀懂新世代年輕人的愛情觀了,在中國也好,尤其是在日本,說現在已經是低欲望的時代了,戀愛婚姻都已經不再成為必然。不過你認為無論在什麼年代,愛情是一個永恆的旋律,講一講往常的愛情情感觀和現在的新興人類相同和不同之處又在哪裡呢?
淳子:人性永遠是在那裡的,現實的生活永遠是在那裡的。張愛玲說,「時代是匆忙的,我們都是時代列車上的匆匆的過客。」我們不知道這一輛列車會把我們帶到哪裡去,所以我們所能夠做的就是張愛玲說的「愛就是不問值得不值得」。因為愛過只有付出過,無論你受傷、收穫,悲哀、歡樂或是悲欣交集,那是豐滿的人生,張愛玲就是豐滿的人生,並且豐滿的人生最後繁衍成了一個傳奇。
鳳凰網香港號陳箋:這也是你為什麼在今年在出版了你的新書《傳奇·張愛玲》的原因嗎?
淳子:今年是張愛玲100年,然後你剛才提到的我新出的那本書《傳奇·張愛玲》,我是根據現代人的閱讀的節奏,用了270多個片段,拼湊了拼貼了一個張愛玲,而這種拼貼的方式就是用了王家衛電影《花樣年華》和《2046》的方式。也許你會問為什麼要用王家衛的這種電影方式,原因有兩個,張愛玲有很多頭銜,其中有一個重要的頭銜就是「紙上電影張愛玲。」為什麼有那麼多導演願意改編張愛玲的作品?因為張愛玲的作品太有鏡頭感,這是其一。
其二,我們知道王家衛曾經在張愛玲過世前4個月的時候,曾經想向張愛玲購買《半生緣》的電影版權,但是這件事情還沒有來得及辦的時候,張愛玲就過世了。於是王家衛在極大的遺憾之後,他說過這樣的話,他說,「其實我的許多的作品都是在張愛玲致敬」。果然,比如你看他的《東邪西毒》,他其實也是寫男女情愛,也是寫男女戰爭,然後他的時間跨度就是18年,暗合張愛玲的《十八春》,我們知道《十八春》最後改寫成《半生緣》的,而王家衛通過了電影,通過了鏡頭語言也是體現了張愛玲的那句最蒼涼的最震撼人心的那句臺詞,那就是「無論你怎麼等,無論你怎麼怎麼努力,無論你曾經怎麼愛過,怎麼恨過,我們都回不去了。」
鳳凰網香港號陳箋:張愛玲年輕時候的作品,她寫得都非常的濃烈,就像你所說的,寫到後面之後,你感覺她文筆淡了,但是並不是淡而無無味?
淳子:是寫作的風格變淡了,她不再用那些華麗的濃烈的歐式的句子了,所以胡適也非常欣賞她這一點。
張愛玲的軟肋:戀父情結
鳳凰網香港號陳箋:剛才你說現在的年輕人可能有不同的愛情故事,有些年輕人會追求物質比較多,在拜金的路上尋尋覓覓她的愛情。你能否設想一下關於翁帆和楊振寧的愛情婚姻故事,讓張愛玲來寫的話,她會怎麼描述?
淳子:翁帆的這一段婚姻其實倒也蠻契合張愛玲的一貫的婚姻觀的。張愛玲她曾經在公開的場合,在文學沙龍裡面她說過這樣的話,她就說男人的年齡就是要比女人大一點,我們可以看到張愛玲,無論是她第一任丈夫還是第二任丈夫,都是要比她大出很多的,第一任丈夫比她大了十幾歲,第二任丈夫比她大了幾乎30歲。對張愛玲來說,她覺得只有中年男子讓他產生感覺,這是一。二,張愛玲說女人是要對男人多一點崇拜才好的,她是在說男女婚戀關係的時候說這句話的。而張愛玲在《小團圓》裡面就用非常性感的非常暴露的細節和語言說了女人對男人的崇拜。所以翁帆的婚戀模式符合張愛玲的婚戀模式。
我曾經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講了兩講張愛玲,這兩講張愛玲就是一個主題,那就是張愛玲的永遠的軟肋,就是她戀父情結。這在張愛玲的《雷鋒塔》,特別是《小團圓》裡面,包括《憶胡適之》裡面,我覺得我找到了許多證據。
鳳凰網香港號陳箋:如果她描述現代智能社會底下年輕一代的情感生活,你想她又會是怎麼樣的描述?
淳子:她已經提前為我們描述過了,像《第一爐香》的葛薇龍,所以後來的香港的作家亦舒,她書中的許許多多的男女的人設都是在張愛玲的作品裡面舀了一瓢水,然後去生發的。張愛玲的人設、張愛玲的愛情觀直接滋養了現代的作家。
沒有上海就沒有張愛玲
鳳凰網香港號陳箋:您作為張愛玲研究者,也是一名作家,張愛玲讓你的人生增加了些什麼?
淳子:我覺得在行走尋找閱讀張愛玲的過程當中,我愛上了另外一個人,那就是土耳其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帕穆克。帕穆克寫過一本書,《伊斯坦堡:一座城的記憶》。帕穆爾是沿著普魯斯特海峽,沿著他們家族的舊居,通過寫作家族故事、家族歷史寫出了一座城的歷史和一座城的悲哀。而我在尋找行走閱讀張愛玲的過程當中,我深深的體會到這一個過程,不僅是書寫的過程,閱讀的過程也是一個讀成的過程,我也深深的體會到每一個腳步深深地懷著我對這座城的眷戀,也深深地體悟到張愛玲對這一座城的眷戀。
我們知道張愛玲中年以後,她幾乎對人的拒絕,她嚴重的社交的不適應症已經是到了變態的地步了,但是她說上海人還是可以見一見的。張愛玲在上海32年,在美國40年,它不斷書寫的、反覆書寫的、不斷改寫的,或者是重新書寫的作品,幾乎所有的主題都是上海,所以我在這兩個不同時代的作者身上看到了相同的氣質,看到了他們和他們生存的物理空間城市的關係。如果沒有伊斯坦堡就沒有帕穆克,如果沒有都柏林就沒有喬伊斯,如果沒有巴黎就沒有巴爾扎克、雨果、普魯斯特,如果沒有倫敦,那就沒有狄更斯,同樣如果沒有上海就沒有張愛玲。上海是張愛玲的恩賜之地,它幾乎兌現了張愛玲的所有的許諾,而同時張愛玲用了她的絕世的才華回報了這個城市,讓我們走在這個城市的時候,總是能有歷史的文學的享受,太美好了。
鳳凰網香港號陳箋:好的,謝謝淳子老師在今天這個特別的日子再來講讀張愛玲,確實它留給了張迷們很多精神財富,人生中很多東西都是只有你親身走過才會有感受,無論經歷了什麼,一切都已經回不去了。我們更要把握當下,珍惜所有。謝謝您。
淳子:Happy birthday,Eileen C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