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與丈夫賴雅:世人眼裡的「不般配」,為何在她眼裡卻是真愛

2020-12-15 騰訊網

張愛玲的一生,有著太多的紛紛擾擾,她的兩段婚姻,都不被世人看好,卻收穫了不一樣的結果。她的文學成就毋庸置疑,而她的生活軌跡,卻充斥著屬於張愛玲的神秘。

張愛玲在1920年9月30日降生於沒落的貴族家庭,她的父親是一個紈絝子弟,母親在她年幼時便遠赴重洋。故張愛玲的童年,缺乏父母的呵護和關愛,這造就了她性格中的冷傲和無助。

1944年,張愛玲的文採打動了胡蘭成,胡蘭成對其窮追不捨、噓寒問暖,最終抱得美人歸。可在這段婚姻裡,張愛玲是弱勢的,胡蘭成於她如同斷線的風箏,無法掌握,只得痛苦的看其在外拈花惹草,二人最終於1947年離婚。

此後的張愛玲,孤身一人,醉心於文學創作,直至與1956年同賴雅相識。當時賴雅已經65歲高齡,且籍籍無名,而張愛玲比他小29歲,卻聲名大噪。在世俗眼中,二人毫無般配之處。但,張愛玲就將他認作真愛,嫁的毫不猶豫。

1956年8月,張愛玲同賴雅結婚。婚後的生活,十分的清貧,卻很甜蜜。賴雅是位學識淵博之人,張愛玲同他交流毫無障礙,可暢所欲言,思想上的撞擊讓張愛玲覺得美妙無比。兩人在相處中,賴雅對張愛玲總是格外的體貼包容,他關切著張愛玲的生活,總是為張愛玲將一切準備後,即便後來病重,也努力為張愛玲減輕負擔。這樣的行為給予了張愛玲足夠的溫暖同安全感,她是如此欣喜於自己可以步入這樣一段婚姻。

賴雅給予張愛玲的幸福太多,讓張愛玲用一生的時間去回味。張愛玲38歲生日時,賴雅精心準備,給張愛玲度過了平生最快樂的生日,即便中間有聯邦調查員前來調查賴雅欠款的小插曲,也不能改變這個生日的成功性。

後來賴雅頻繁中風,二人生活窘迫,資金有限,為了給丈夫提供治療,張愛玲不遠萬裡回到香港撰寫劇本賺錢,平日裡省吃儉用苛待自己,只為給賴雅攢下治療費用。分別的時日總是痛苦,夫妻二人隔著大洋,彼此思念。

無法抑制思念的賴雅寫信讓張愛玲返程,她迫切應允。當她風塵僕僕的走出機場時,才知道賴雅早一日便在此等候,為得只是希望她一出機場便能看見他。如此舉動令張愛玲感動不已,小別勝新婚,二人的感情更加深厚。

但生活對於張愛玲和賴雅的摧殘並未結束,賴雅的身體每況日下,最後直接便是癱瘓在床,無法自理。張愛玲為了賴雅,奔波不停,日子過得窘迫,但她十分知足。

張愛玲陪伴著賴雅,直至他生命的盡頭。賴雅逝世時,76歲。夫妻二人一路坎坷的攜手走過了11年,此後,世間只餘一位文採斐然的張愛玲,卻少了愛她入骨的賴雅。

賴雅死了,張愛玲的愛情也隨之凋零。她守著這份幸福的記憶,再未曾嫁人。直至1995年9月8日,獨居的她被發現已經死亡一周。至此,屬於張愛玲的故事徹底終結。

張愛玲和賴雅於世人眼中有再多的不般配,也抵不過素來尖銳的張愛玲自己一句他們很幸福。張愛玲是個寂寞的女人,她精緻卻又世俗的活著,始終保持著自己的高傲和冷漠,看透世俗卻又情根深重。這樣通透的女人,死亡之於她,想來不過是一次旅程的告別。

參考文獻:

《張愛玲傳》

相關焦點

  • 揭秘:女作家張愛玲與丈夫賴雅不為人知的過往
    「張愛玲這朵鮮花,漂洋過海地插在了賴雅這坨牛糞上。」這是1956年8月,36歲的張愛玲與65歲的賴雅結婚以來,世人對這段婚姻的評價。不管是在張迷眼裡還是在世俗眼裡,這段婚姻始終讓人覺得膈應。賴雅是居美的德國人,垂垂老矣,且離過婚。
  • 36歲的張愛玲,嫁給65歲的賴雅,是真愛嗎?繼女為何說她不可理喻
    張愛玲曾說過:"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蝨子"。她一生跌宕起伏,最後卻病死在美國一所公寓中,一周後才被發現,連個送葬的人都沒有。她當年的這句話或許對她生命結局的神預言——一生遭遇種種磨難,有如那捉也捉不完的"蝨子",最後導致客死異鄉。
  • 張愛玲與第二任丈夫賴雅情事紀實!翻開他日記方知:她其實很幸福
    與張愛玲後來對胡蘭成冷漠相反的是,她對自己的第二任丈夫卻溫情滿滿,以至於丈夫死後多年,她仍一直以「賴雅太太」自居。張愛玲與這個大自己29歲的丈夫之間,究竟曾有過怎樣的過往,他為何能成為她一生最溫暖的念想?要解開這一切,還得回到張愛玲與賴雅相識的最初說起。
  • 張愛玲與賴雅:他是她的肩,讓她得到依靠,卻讓她擔起更重擔子
    張愛玲最後一次給胡蘭成寫信,已經是十年前的事了。可即使如此,那封信的內容,她仍能一字不落地背下來。張愛玲不願再想往事,於是找出一張明信片,飛快地寫了兩句話。她省去了上下款。樂觀的賴雅也不免為自己的前途充滿焦慮。張愛玲在送賴雅上車的路上,他們都沒有說話。到了車站,張愛玲突然意識到從此不知何時才能見到賴雅。她感到一陣揪心的痛,她握著賴雅的手,淚水點點滴滴的滑落下來。這是為生活的沉重與緩緩撕裂的心而留下的淚水。
  • 因為一個善意的笑容,張愛玲與相差半百的賴雅開始了新的人生路
    可能也是因為這樣的緣故,再加上她天性裡面對陌生人的窘迫。所以她時常是獨自坐在一個角落裡,安靜地傾聽。張愛玲年輕時就曾寫過散文稱「擔心自己說話不討人喜歡」,別人厭煩了也不好意思告訴她,因而她總是想要傾聽別人。她靜坐在角落的時候,不知道一位優雅不羈的老者正在注視著她。
  • 張愛玲嫁大自己29歲的賴雅,是精心設計?繼女說:那女人不可理喻
    當她想說的會滔滔不絕,讓人隨之進入她的內心世界,她不想說的總是草草帶過。 字如其人,張愛玲的文字就像她的人一樣。愛恨別離,有時深情款款,有時又無比的狠厲。你以為張愛玲天生就是這樣一個人,但卻並非如此。大多數人的性情,都是原生家庭所造就的,張愛玲也是如此。
  • 晚年悽慘的張愛玲:我不需要任何人來同情我
    這次的決心,我是經過一年半的長時間考慮的,彼惟時以小劫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難。你不要來尋我,即或寫信來,我亦是不看了的。後來胡蘭成寫信給張愛玲好友炎櫻,流露挽留之意,張愛玲沒有回信。從此便了結了一段奇世姻緣。再後來,移居美國時,她又遇到了第二任丈夫—賴雅。與賴雅的相依相偎,坎坷卻又美好。但好景終究不長。
  • 張愛玲晚年心病纏身,因蝨子搬家180次,逝世一周才被發現
    晚年張愛玲深居簡出,身邊也沒有陪伴的人,她的親人早已逝去,唯一一個弟弟也沒有來往,大概是胡蘭成給她造成傷害遺留,導致她很少對人產生信賴感,曾經愛過的第二任丈夫賴雅,也比她先離世,這下張愛玲徹底成為孤家寡人。她第一任丈夫是胡蘭成,對張愛玲始亂終棄,造成巨大傷害,直到遇見第二任丈夫賴雅,賴雅是一個美國作家,比張愛玲小三十歲,但他們還是相愛,張愛玲不顧眾人眼光,毅然與賴雅結婚。
  • 張愛玲為何選擇賴雅而毫不猶豫的拒絕了年輕而有才氣的桑孤?
    1956年,張愛玲在美國女子職業的宿舍呆不下去了,她沒有固定收入,所以她決定向位於新罕布夏州的麥克道威爾文藝營寄了一封申請書,希望在3月13日到6月30日期間能夠住在文藝營,並且在冬季結束的5月15日之後能繼續留在貴營。在這裡,她遇到了她的第二任丈夫美國作家賴雅。
  • 胡蘭成出軌護士寡婦,張愛玲為何不立馬離婚?她是何時徹底死心的
    每次他來,她總是身穿一件桃色旗袍,因為他說「好看」,她在房間裡卻穿繡花鞋子,也是因為他說「好看」。她執意愛一個世俗眼裡不合適的男子,只因為這個男人「懂」她。一個女人的一生,可能會愛上很多人,但是最美的「綻放」卻只有一次,張愛玲的這一次給了胡蘭成,只因胡蘭成「懂」她。
  • 張愛玲:被世人誤解的「天才作家」,她比誰都懂得應該如何活著
    張愛玲的父親身上有許多大少爺的惡習,抽大煙、養姨太太、逛堂子,自己怎麼開心怎麼來。基本不怎麼關注張愛玲的生活,就跟當今的那些 "甩手掌柜"父親一個樣。張愛玲的母親是名門千金,雖然奉了父母之命嫁給張愛玲的父親張志沂,可她沒有臣服封建思想。丈夫的花天酒地,她選擇視若無睹。
  • 張愛玲巨額遺產送給朋友,不給弟弟一分,卻對兩個男人仁至義盡!
    1957年,張愛玲母親重病想見她最後一面,她沒有去,僅僅寄去了100美金。1995年,張愛玲逝世,留下32萬美金全部贈給好友宋淇夫婦,沒有留給弟弟張子靜一分錢。親情淡漠的她為何對生命中的兩個男人仁至義盡!
  • 「陽光擦乾了我思念你的淚水」一代才女張愛玲
    於是他們分開了,胡蘭成離開中國去了日本,1955年,張愛玲也來到了美國,初來乍到,她對這裡的一切都有著興趣,一年以後,在一個文藝者的聚會上,36歲的張愛玲遇到了65歲的老頭,賴雅。早先年間,賴雅曾結過婚,但是因為沒有共同的語言,婚姻並不如意,幾十年的時間他也有過很多女友,但直到遇見張愛玲,他才有了重新結婚的念頭。
  • 張愛玲的晚年怎麼樣?窮困潦倒是假,她過得比大多數人幸福
    在後來逃到浙江時,又和範某女士同居,忍無可忍的張愛玲最後決定離開。而在這之後張愛玲遇到了她的第二任丈夫賴雅,他是一位德裔美籍劇作家,他們在1956年相遇,當時張愛玲36歲,但賴雅已經65歲了。而這段愛情,張愛玲一直陪伴賴雅直到他去世。
  • 張愛玲談楊絳,與楊絳談張愛玲,風格相去甚遠,或許是因文人相輕
    張愛玲,一代才女佳人,創作了大量文藝小說,散文,被無數文青所喜愛。而她的經歷和愛恨情仇更是令人噓虛。楊絳,風華絕代,是丈夫眼裡的最才的女,最賢的妻。不僅和錢鍾書的愛情常為後人稱道,她的成就也十分巨大,被人們尊稱為「先生」。同樣是一個時代傑出的才女,同樣的才華橫溢,高貴美麗。
  • 張愛玲為何不肯生下孩子?事後19年她給出原因:小孩一定會對我壞
    1956年7月5日,也是張愛玲與賴雅第一次「同房之好」不到兩個月後,已經離開麥克道威爾文藝營的賴雅,收到了張愛玲的一封信,信中告知自己懷了孕。張愛玲與賴雅結婚,除了戀父情結在作怪,不可否認是帶有目的性的,然如果對張愛玲有所理解,便知這種下三濫的手段根本不為她所屑。再者,在到達美國之前,張愛玲曾於香港出版一部《赤地之戀》的小說。到美國後,她將這部小說翻譯成英文,原內容完全保留。到引人注目的是,她加入了一段人工流產的細節描寫,詳細到令人咋舌。
  • 張愛玲晚年3年搬家180次,孤苦無依,被蝨子逼到精神崩潰
    能寫出這樣一行文字,其心靈世界該是有多麼昏暗渾濁,一眼望看不到邊際的蒙沉生活又該是多麼的痛苦;然而這就是才情過人慧根深種的張愛玲晚年所感知到的世界。從她的一生中可以看出來,人若是對人性的感知太靈敏和聰慧了;那絕對會使自己心靈受傷。若是對情之一道太過執著和用心,往往會傷及自身活不長久。
  • 幾何伴讀 | 張愛玲《紅玫瑰與白玫瑰》
    ——題記 本書主要從作者張愛玲個人,本書內容,佳句賞析三部分來向您做介紹。張愛玲,女,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活躍於上世紀40年代,作品多以上海為背景,如《色戒》、《半生緣》、《茉莉香片》等。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絕對,紅玫瑰也會有真愛,白玫瑰也會去偷情,愛情的難點在於並不是選擇之後感情就會永駐,它像玫瑰一樣經歷過生活的風吹雨打,需要非常盡心的呵護,愛情這道題最難解的部分恰恰是在選擇之後的部分,也就是對感情需要承擔責任。張愛玲本人的愛情智慧是如何的呢?
  • 張愛玲讀書挑剔 外國作家最愛毛姆
    張愛玲讀書挑剔 外國作家最愛毛姆   都說張愛玲平生最恨的三件事: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三恨紅樓未完。  張愛玲喜歡讀書,但她讀的書一定是自己最感興趣的,不感興趣的,不管誰介紹都不會去讀,而《紅樓夢》卻一讀十年,《紅樓夢魘》是她唯一一部學術著作。
  • 張愛玲:生命是一襲華美的長袍,上面爬滿了蝨子
    23歲那年,她在《紫羅蘭》上發表第一篇長篇小說《沉香屑·第一爐香》,自此年少成名。在次年,張愛玲結識了自己生命當中的第一個愛人,胡蘭成,然而不幸的是,這段感情只維持了短短兩年,兩個人最終以分手而收場。36歲時,她和美國劇作家賴雅走到了一起,在張愛玲人生當中的這兩段感情,都不可避免地對她的寫作風格產生深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