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與賴雅:他是她的肩,讓她得到依靠,卻讓她擔起更重擔子

2020-12-15 小久看

她是一朵飄到塵世的花,終不知將萎落何處……

她的腳步很輕,卻不是大家閨秀的姍姍蓮步,是一種無根浮萍的漂。

她先是漂到了香港,1955年秋天的一個傍晚,她離開了香港,又漂到了美國。

那年,張愛玲35歲。

△、人到中年的張愛玲,漂泊到美國,在波士頓的文藝營進行寫作。

由聲名顯赫的貴族之家,到破落殘敗的最後貴族;由才情絕世的年輕少女,到漂泊天涯的中年婦女,一切都是怎樣的蒼茫變幻。

張愛玲是一個職業文人,沒有固定的收入,到了美國的她開始為自己的生計發愁。

張愛玲向基金會尋求資助。之後,她挑中了麥克道威爾文藝營。

1956年3月初,張愛玲從紐約搭上開往波士頓的火車。

新罕布夏位於美國東北部,那裡的太陽下山的很早。

華燈初上,張愛玲從遠處就看到文藝營寬闊的營地。大廳燈火輝煌,如同一棟富麗堂皇的別墅。

雖然已是冬末,但寒風凜凜,路上堆積著殘雪。

張愛玲住在女子宿舍,並擁有了一間個人用的工作室。

住在文藝營,日常起居不用自己操心。早上大家集中共進早餐,飯後各回各的工作室施展才華。

為了避免打擾藝術家們創作,管理中心想的很周到,他們將午餐籃子放在工作室門口,任藝術家們隨需隨取。

白天,張愛玲在自己的工作室中構思寫作。

她開始著手創作第二部英文長篇小說《粉淚》,這部小說是以《金鎖記》為藍本。

工作室的外邊,是幽深的樹林,活潑的松鼠在期間竄來竄去,為她的創寫作增添了不少樂趣。

文章動筆不久,張愛玲就遇到了困難,因為小說涉及上海淪陷的情況,對此她不是很清楚。找遍了圖書館,也沒有發現相關的資料,這個問題困擾著她。

張愛玲的思路阻滯了。她坐在桌旁翻開通訊錄:池田篤紀。

張愛玲決定給池田篤紀寫封信,請求池田把她的信轉給胡蘭成。

張愛玲最後一次給胡蘭成寫信,已經是十年前的事了。可即使如此,那封信的內容,她仍能一字不落地背下來。

張愛玲不願再想往事,於是找出一張明信片,飛快地寫了兩句話。

她省去了上下款。

△、猛然間,她感覺心中最深處那根最隱蔽最纖細最柔軟的心弦,被輕輕彈撥了一下:一股溫暖的清流汩汩流進她乾裂的心田。

寫作間隙中,張愛玲去了文藝營大廳。裡面熱鬧非凡,一如往常。

這裡沒有人是她所熟悉的。張愛玲獨自坐在一邊,靜看喧囂。

一聲彬彬有禮而又親切的問候,傳到了張愛玲的耳朵裡。一個美國老人正在向她打招呼,他就是著名的戲劇家賴雅先生。

第一次見面,賴雅就消除了張愛玲對西洋人的阻隔感。

因為這是個極其開朗的老人,風度翩翩,氣色也不錯。他有著孩子氣的活潑,和青年人一樣有感染力的朗朗笑聲,他身上散發著那種樹葉漸漸變黃時特有的色澤和光彩。

賴雅毫也不掩飾對這個沉靜憂鬱、周身散發著神秘感的東方女子的興趣。

她似乎冷若冰霜,眸子裡是夢一般的荒涼;可她又極其慈悲柔順,總是安靜地崇敬地聽著他講述一切,偶爾她也會答或問上幾句。

她的英語熟極,從寥寥數語中,他便觸摸的到她的靈氣和才華。

兩天後,1956年的一場最猛烈的暴風雪襲擊了這一地區。

附近交通阻斷,通訊中斷。為了保證安全,文藝營,將所有的藝術家都集中在文藝營大廳中。

張愛玲孤單的站在人叢中,賴雅突然出現在面前:「我找了你很久。」

他的眼中洋溢著笑意,風度十足的挽起了張愛玲的胳膊,把她安頓在沙發上。

張愛玲欣然的跟著賴雅,沒有任何唐突感。他們並肩而坐,海闊天空地聊了起來。

賴雅,幽默感常常引得張愛玲放聲大笑,他慶幸這場暴風雨的到來,人們為之驚慌失措,沒有心情打擾他們。

暴風雪持續幾天,沒有停的意思。

張愛玲和賴雅,會在一起進餐,邊吃邊聊。

賴雅對張愛玲很有興趣,張愛玲與他想像中的中國女子非常不同。在他眼中,張愛玲身材高挑,舉止優雅,能說流利地道的英語,氣質上更接近西方的淑女。張愛玲面對賴雅,也變得活潑幽默起來。

賴雅時常會開心大笑,稱張愛玲為「可愛的女孩兒」。

張愛玲的臉紅了,她想到自己已經36歲了,竟然被人當面稱作「可愛的女孩兒」。

張愛玲邀請賴雅到她的工作室。

萊雅站在窗邊望著窗外的落雪和松林,說:「這周過得不錯,沒想到會遇見你。你差點兒就從我的身邊擦身過而過,可是我認出了你。」

張愛玲聽得懂賴雅在說什麼。但她並沒有搭話,只是默默的看著他。

猛然間,她感覺心中最深處那根最隱蔽最纖細最柔軟的心弦,被輕輕彈撥了一下,一股溫暖的清流汩汩流進她乾裂的心田。

她想起來,這幾天自己的笑聲超過了以往十年。

兩個多月後,這一對不同國際的老少作家戀愛了。

這時賴雅65歲,張愛玲36歲。

△、賴雅成了張愛玲的肩,一邊讓她得到了依靠,一邊卻讓她擔起了更重的擔子。

幾天後,張愛玲接到一封從日本來信,裡邊竟然有一張照片:胡蘭成穿著灰色長袍站在日式建築前,他的頭髮已經發白,臉上顯出滄桑衰老的神色。

張愛玲把照片和信都放回信封。照片上的男人對自己來說,已經沒有任何意義。她甚至後悔寫那封信。

張愛玲很快就忘記了胡蘭成的事,因為她與賴雅面臨著分離的痛苦。

賴雅在麥克道威爾文藝營的期限到了,他將離開這裡去紐約北部的耶多文藝營過六個星期。

六個星期後怎麼辦?樂觀的賴雅也不免為自己的前途充滿焦慮。

張愛玲在送賴雅上車的路上,他們都沒有說話。到了車站,張愛玲突然意識到從此不知何時才能見到賴雅。

她感到一陣揪心的痛,她握著賴雅的手,淚水點點滴滴的滑落下來。這是為生活的沉重與緩緩撕裂的心而留下的淚水。

張愛玲儘管手頭也很拮据,臨別時她還是送了一些錢給賴雅。

七月的一天,賴雅突然收到張愛玲的來信,得知張愛玲已經懷上他的孩子。他吃驚不小。

賴雅離婚後,他一直避免自己陷入男女之事的麻煩中,與前妻婚姻的失敗,使他對婚姻失去了信心,他認定自己不適合過婚姻生活。

等情緒平靜下來。賴雅重新考慮這件事情,孩子的出現改變了一切,張愛玲腹中有了他的孩子,他應該承擔起照顧她、保護她的責任。

賴雅的眼前浮現出張愛玲優雅的身影和隨風飄動的烏髮。

張愛玲美麗可愛,最重要的是張愛玲的善良、厚道以及他們在一起時的彼此了解,相處融洽,他們所建立的那一份深厚的感情都深深的印在了賴雅的腦海。

賴雅決定向張愛玲求婚。

張愛玲一向不喜歡孩子,但這回不同,是自己的孩子。

為了他所愛的男人,張愛玲又一次委屈了自己。

與賴雅的愛,雖然少了初戀時的浪漫和激情,但賴雅的溫柔和體貼讓她有了安全感。

張愛玲體驗到了一種成熟的愛,一種美麗而不浮躁的愛,體驗到了人情,人性中至善至美至大的感情。

1956年8月,萊雅與張愛玲在紐約市政府公證結婚。

但不幸的是,十月,賴雅在營地的大廳裡中風了,他覺得死神正在接近自己。

張愛玲也覺得自己的生活從天堂跌到了地獄。可她堅持著,把她的一腔柔情,全部獻給這個愛她的人

經過治療,幾個星期後賴雅可以下床了,張愛玲每天陪他在樹林中散步,欣賞著飄飛的黃葉在朦朧蕭瑟的秋風裡輕舞。

在張愛玲的悉心照料下,萊雅的身體恢復的很快。

在以後的日子裡,張愛玲寫了大量愛情喜劇劇本,這成了她的收入的主要來源。

賴雅的寫作也取得了一些進展,達到了可觀的稿費。

1962年,賴雅的再次中風。

張愛玲一個人在異國,既要照顧自己,又要照顧丈夫,生活的艱難是可想而知的。

但張愛玲身上偉大的女性精神被激活、被提升,她的付出就像不盡的江河水滋潤著他的愛人。

在以後的日子裡,她的愛承託著他們兩個人,在生活的波濤中沉浮。

愛情之神,似乎並沒有給張愛玲以過多的恩惠,而她則把這一段段感人的愛情故事寫給了人間。

1967年,張愛玲把病入膏肓的賴雅從邁阿密帶到了康橋。

因為此時張愛玲打算翻釋晚清小說《海上花列傳》,而且她被麻州康橋的一所大學邀請為其成員。

張愛玲在康橋一邊工作,一邊照顧賴雅,直至賴雅去世。

這時的張愛玲,可以在愛情的路上真正的歇息了。

這一天,一滴無言的淚,慢慢地流過她的臉龐。

相關焦點

  • 張愛玲與丈夫賴雅:世人眼裡的「不般配」,為何在她眼裡卻是真愛
    但,張愛玲就將他認作真愛,嫁的毫不猶豫。 1956年8月,張愛玲同賴雅結婚。婚後的生活,十分的清貧,卻很甜蜜。賴雅是位學識淵博之人,張愛玲同他交流毫無障礙,可暢所欲言,思想上的撞擊讓張愛玲覺得美妙無比。兩人在相處中,賴雅對張愛玲總是格外的體貼包容,他關切著張愛玲的生活,總是為張愛玲將一切準備後,即便後來病重,也努力為張愛玲減輕負擔。
  • 36歲的張愛玲,嫁給65歲的賴雅,是真愛嗎?繼女為何說她不可理喻
    她的一生,就是最好的寫作素材。張愛玲一生都描寫她的生活,如若不是生活在這樣的家庭中,她的成名或許會更晚一些。家庭環境雖然不好,但有書看,大量的閱讀以及她眼睛所及的事物,都成為她日後的寫作素材。30年代的上海,思想開明。張愛玲憑著《沉香屑第一爐香》一舉成名。小時候物質和精神上的缺失,在她的作品中被彌補。
  • 張愛玲36歲嫁給了65歲賴雅:大她15歲的胡蘭成和原生家庭傷她太深
    張愛玲36歲嫁給了65歲美國人賴雅:大她15歲的胡蘭成和原生家庭傷她太深1955年秋天的一個傍晚,35歲的張愛玲乘海輪到達了美利堅合眾國,當海輪駛出維多利亞港灣時,她永別了東方國度,在異國他鄉留下了淚水。她原本以為接下來的生活儘是些傷悲、悽涼的日子,一如她作品裡的男男女女,顧曼楨一生的不幸,白流蘇的妥協等等,幾乎每一本都是蒼涼的味道。
  • 張愛玲與第二任丈夫賴雅情事紀實!翻開他日記方知:她其實很幸福
    賴雅對張愛玲的另一個影響就是:在他的影響下,她完成了與母親的最終和解,也開始慢慢變得有情義了。前半生裡,張愛玲一直被認為是涼薄的。她在書中對父親、母親的批判便可見一斑,她更曾在現實裡扮演一個讓世人很不能理解的絕情角色。
  • 因為一個善意的笑容,張愛玲與相差半百的賴雅開始了新的人生路
    關於這一點,張愛玲在給其好友宋淇夫婦的書信裡就曾這樣調侃道:「它離過一次婚,而且有一個女兒已經結了婚。他以前在歐洲做通訊記者,後來又在好萊塢做了許多年的劇本編輯,但近些年來卻窮途潦倒,和我一樣身無分文,而年紀比我大得多,似乎比我更沒有前途。
  • 張愛玲嫁大自己29歲的賴雅,是精心設計?繼女說:那女人不可理喻
    「生命中是否會有一個人,當你第一眼看到他時,你已經知道,就是他了。這時,你微笑的眼睛望著他,篤定地說:你哪裡都別想再去了!」——張愛玲
  • 張愛玲和美國作家奉子結婚 跳蚤咬得她到處搬家
    著書都為稻粱謀 張愛玲曾和美國作家「奉子結婚」   上世紀四十年代,張愛玲出名以後認識了胡蘭成,胡蘭成是汪偽政權的高官,兩人結婚沒有舉行婚禮。抗戰勝利後,胡蘭成逃到溫州一帶的鄉下,張愛玲一往情深,曾到鄉下找他。但是胡蘭成輕佻成性,在逃亡期間還跟兩個女人交往。張愛玲不得不跟他分手。
  • 張愛玲為何不肯生下孩子?事後19年她給出原因:小孩一定會對我壞
    這速度,與當年她和胡氏戀情一般神速。這當然歸功於張愛玲自幼缺乏父愛,在心理上一直存在父親角色的補償需要。而賴雅除了較胡氏更要年長,亦雅擅文墨,善於溝通,以及具有豐富的閱歷。賴雅與張愛玲追求自由、熱愛流浪的賴雅,自1926年離婚後,基本上不再對結婚抱有興趣了。可是張愛玲的這個消息讓他不得不重新考慮這個問題。結果是,他跟張愛玲求婚,並且很快結婚。
  • 張愛玲虧欠的,是未出生的孩子:害怕自己當不好媽媽,也是種深情
    張愛玲與賴雅結合,一直令眾多張愛玲粉絲不解。 論年級,張愛玲30多,賴雅60多,怎麼看都是不相配的;看身體,張愛玲正值壯年,賴雅已經垂老,身體還一直不好;談經濟,張愛玲存款不多,賴雅也更不是個富裕之人。
  • 張愛玲的晚年怎麼樣?窮困潦倒是假,她過得比大多數人幸福
    尤其是張愛玲的晚年,很多人都用孤寂來形容。但是張愛玲活得真的如此蒼涼嗎?就如她書中塑造的很多角色一般。但是真實的張愛玲晚年生活並不貧困潦倒,或者說,其實她比很多人都過得更幸福。為什麼這麼說呢?但是也招來了各種流言,因為胡蘭成不僅是一個作家還是一個十足的漢奸,但是張愛玲依舊選擇了他,就像她說的那樣,「因為懂得,所以慈悲。」但是這段婚姻還是沒能夠持續很久,因為在結婚後沒多久胡蘭成就淪為了政府的通緝犯,逃離了上海去了武漢,在那裡他就和醫院裡的一個年輕護士周訓德陷入了愛情,還舉行了婚禮。
  • 張愛玲:生命是一襲華美的長袍,上面爬滿了蝨子
    23歲那年,她在《紫羅蘭》上發表第一篇長篇小說《沉香屑·第一爐香》,自此年少成名。在次年,張愛玲結識了自己生命當中的第一個愛人,胡蘭成,然而不幸的是,這段感情只維持了短短兩年,兩個人最終以分手而收場。36歲時,她和美國劇作家賴雅走到了一起,在張愛玲人生當中的這兩段感情,都不可避免地對她的寫作風格產生深厚的影響。
  • 他和張愛玲兩次徹夜長談,保持通信28年:她本不是無情人
    上司陳世驤先生要他幫忙物色人選接補空缺,他轉託夏志清先生,夏先生又推薦了張愛玲。此時,賴雅已經去世。張愛玲平時生活簡樸,只要收入足以維持一個人的生活即可。「想找個收入奇少,工作也不多的小事。」討論之後,她接替莊信正的工作,但不必全天上班。工作量算是四分之三,這樣可以儘量多留時間從事創作。
  • 張愛玲、林徽因,你更喜歡誰?
    上次本號發布了一則作家劉震雲的文章,受到了大家關注,這次對現代的兩位才女略論一二,看誰更自由,且問你更喜歡誰?張愛玲,今天可以說名字最俗,不過半個世紀前,用愛做名字的也不多吧,算得上超凡脫俗嗎?愛玲其實來自於英文名字Eileen附生活照,本人覺得這張最能代表張愛玲,但也個人偏愛而已。
  • 張愛玲與賴雅的婚姻
    張愛玲移居美國後,雖然她的小說的英文版已在美國發行,且得到一定的好評,但並沒有給她帶來多大的收益。她開始為自己的生計發愁。1956年2月,她向位於新罕布夏州的麥克道威爾文藝營寫信請求幫助。這個文藝營是由美國著名作曲家愛德華·麥克道威爾的遺孀瑪琳·麥克道威爾夫人於1907年創建的。張愛玲很快被允許進入這個文藝營,分到了宿舍,而且有了自己的工作室。
  • 硃砂痣蚊子血,張愛玲啊張愛玲,對於愛情你終究義無反顧!
    愛玲先是不介意胡已成婚的事實,後不管他漢奸的身份,再又對胡逃亡生涯中生活上的接濟。最後得知胡的藏身之處,千裡迢迢找到他的時候,胡對她的愛早已燒盡。愛玲是眼見為實,心自枯竭,無力能改變什麼,只是告之胡蘭成自將萎謝。萎謝的豈止是愛玲一顆愛男人的心。是所有期許,憧憬,幻象,摯愛的終結。
  • 楊絳對張愛玲的評價:對她有偏見,外貌醜陋,更愛出風頭
    他們對彼此的態度全然不同,張愛玲很欣賞楊絳,但是楊絳卻對張愛玲有偏見,在外更是聲稱張愛玲外貌醜陋,更愛出風頭。張愛玲一代才女,一生寫下了無數小說、散文,深得文藝青年們推崇,她一生的經歷更是讓我們不勝唏噓。
  • 才女張愛玲:開到荼靡花事了,人間何處不傷情
    去往美國的張愛玲生活更加糟糕,她住在狹小的空間裡,在那裡她結交了一位好朋友,她叫炎櫻。她們經常在一起閒聊,說起那些女人們之間的話題,有了朋友的陪伴,張愛玲的生活總算有了一絲陽光。可是在美國的張愛玲日漸感受到經濟帶來的壓力,於是就申請去麥克道維爾文藝營居住。
  • 揭秘:女作家張愛玲與丈夫賴雅不為人知的過往
    謎一樣的張愛玲,總是習慣把自己活成「謎」。對於賴雅,張迷們總是耿耿於懷,因為他在張迷眼裡實在是「汙點」太多。1956年,張愛玲懷了賴雅的孩子,因為當時二人都面臨經濟困境,加上居無定所,張愛玲被迫打掉了她此生唯一的孩子。
  • 林徽因給她送醋,張愛玲說她膚淺,冰心到底做了啥?導致被人群嘲
    這其中冰心絕對算是一個奇葩,她遭到了魯迅、張愛玲以及林徽因的輪番嘲諷,成為了當時文壇的笑柄,她究竟做了什麼?竟然淪落到這樣的地步?與林徽因的愛恨糾葛冰心與林徽因的故事一度是當時報紙的熱點,畢竟林徽因各式各樣的緋聞層出不窮,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與別人的不合自然也是茶餘飯後的話題。
  • 張愛玲誕辰百年,回望她的背影卻感到蒼涼
    今年九月是張愛玲誕辰一百周年,從年初起有人就戲稱2020年是「愛玲愛玲年」,這位滬上傳奇女作家的身影又一次來到聚光燈下,儘管她從未遠離過。▌張愛玲對張愛玲的追念如同一場民間慶典,除了鐵桿「張迷」,連略知一二的普通讀者也都歡喜而紛攘地試圖參與進來——譬如對即將上映的由張愛玲小說處女作改編的同名電影《第一爐香》,人們從立項起就持久地關注,並樂於拋出各式各樣的「指導意見」,小到葛薇龍的「粉撲子臉」究竟是什麼樣的臉,大到小說裡的「無邊的荒涼」是什麼樣的荒涼,每個人都不憚於自稱是張愛玲的模範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