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是否會有一個人,當你第一眼看到他時,你已經知道,就是他了。這時,你微笑的眼睛望著他,篤定地說:你哪裡都別想再去了!」——張愛玲
在民國時期的女作家中,張愛玲是最為人所熟知的一個名字。人們喜歡她,沒有特別的道理。就是她的文字特別優美,特別飽含深意。當她想說的會滔滔不絕,讓人隨之進入她的內心世界,她不想說的總是草草帶過。
字如其人,張愛玲的文字就像她的人一樣。愛恨別離,有時深情款款,有時又無比的狠厲。你以為張愛玲天生就是這樣一個人,但卻並非如此。大多數人的性情,都是原生家庭所造就的,張愛玲也是如此。
張愛玲1920年出生於上海,她的家室非常的顯赫,祖父張佩綸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鴻章的長女。到了張愛玲父親張廷重這一代依舊顯赫,不過這也造就了張廷重紈絝子弟的性格。
張廷重有很大的鴉片癮,而且生活非常的不檢點。因此張愛玲的母親黃逸梵在生下張愛玲和張愛玲的弟弟張子靜後便與張廷重離了婚。
後來張廷重再婚,找了一個很厲害的婆娘,張廷重經常幫著自己新娶回來的嬌妻教訓不聽話的張愛玲。有一次就因為張愛玲和繼母吵架,就被關了一星期的禁閉。
後來張愛玲離家出走去投奔了自己的生母黃逸梵,生活上雖然有了很大的改變,可是從小缺失的父愛卻是再難以彌補了。或許也是這個原因,張愛玲選擇的伴侶,都是比她要大上很多的。
比如說胡蘭成,便比張愛玲大了14歲。張愛玲在胡蘭成這裡曾收穫過美好的愛情,胡蘭成是情場老手,非常懂得如何去把握女人的心,在這場感情裡,張愛玲始終是敗落下風,卑微的像情感的乞兒。
在與胡蘭成步入婚姻之後,胡蘭成便開始厭倦張愛玲了。在一個寂靜而孤獨的夜晚,張愛玲忽然想明白了,他在1947年6月給胡蘭成寫了一封訣別信,不僅如此還奉上了自己30萬元的稿費,結束了這段婚姻。
後來,張愛玲去了美國。張愛玲雖然在國內很有名氣,但是到了國外知道她的人卻很少,張愛玲主動的加入了麥克道威爾文藝營,在這裡她結識了賴雅。
36歲的張愛玲無可自拔的愛上了大自己29歲的「老文青」賴雅,兩人的愛情發展的很快,在結識了僅僅兩個月便在一起過夜了。很多人甚至懷疑,張愛玲接近賴雅實際上是別有用心,是為了能夠在美國站穩腳跟。
但在和賴雅結婚後,賴雅數次中風,都是張愛玲不離不棄的陪在身邊。還外出賺錢補貼家用,在外人看來張愛玲完全不必如此,她和賴雅也沒有這麼深厚的感情基礎,賴雅的女兒菲斯甚至對張愛玲評價道:「那女人,不可理喻」,她完全不理解張愛玲為何嫁給父親賴雅。
實際上菲斯和張愛玲是同一類人,賴雅年輕的時候風流不羈,同樣對自己的子女缺少關愛。菲斯或許嫉妒張愛玲能得到父親的愛,因此才說出這樣的話。而張愛玲之所以選擇賴雅,是因為至少有個人堅定不移的愛自己,因此張愛玲沒有離開賴雅,即使賴雅過世後,也沒有再改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