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右上方藍字「星標」晏凌羊
與我一起做一個愛學習、願成長的人
閱讀全文約需7分鐘
離開胡蘭成後,
張愛玲真的枯萎了嗎?
文/晏凌羊
每次看張愛玲失戀後寫的文字,我都覺得她真的是個文學天才,能把失戀女人的心態臨摹得那麼到位。
在《小團圓》中,張愛玲這樣形容失戀的感受:「那痛苦像火車一樣轟隆轟隆一天到晚開著,日夜之間沒有一點空隙,一醒來它就在枕邊,是只手錶,走了一夜。」
她是真的愛,而胡蘭成也是真的渣。
日軍敗退後,胡蘭成在東躲西藏的日子中,還不停撩妹。先是撩了一個護士,後來又撩了一個姨太太。
張愛玲跑去溫州看他,讓他在自己和「那些女的」之間做一個選擇。胡蘭成回答道:「情是花開,自生自美自調謝,我不能選擇,不是不愛,是不能這樣選擇。」
這話說得特別好聽,但翻譯成人話就是:「老子不選,老子兩個都想要。」
張愛玲過了幾天「三人行」的日子,後來實在受不了了,回了上海。
臨行前,張愛玲對胡蘭成說了寥寥幾句傷心話:「倘使我不得不離開你,不會去尋短見,也不會愛別人,我將只是自我萎謝了。」
後來,張愛玲給胡蘭成寄錢、寫信時說:那天船將開時,你回岸上去了,我一人雨中撐著傘在船舷邊,對著滔滔黃浪,佇立涕泣久之……
再後來,胡蘭成去上海找張愛玲,卻絲毫不懺悔自己的濫情,反倒要張愛玲評價他和護士小周的戀愛文寫得怎樣,還跟張愛玲談起他和姨太太的事。
那一夜訣別之後,張愛玲再沒見過胡蘭成。
在給胡蘭成的最後一封信裡,她寫到:「我已經不喜歡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歡我了的。這次的決心,我是經過一年半的長時間考慮的,彼時唯以小吉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難。你不要來尋我,即或寫信來,我亦是不看的了。」
在這封信裡,張愛玲給胡蘭成寄了三十萬稿酬,那是她寫電影劇本得到的全部稿酬。那時候,張愛玲和導演桑弧合作了兩部電影:《不了情》和《太太萬歲》。當時,這兩部電影票房很好,幾乎場場爆滿。
張愛玲在自傳體小說《小團圓》裡寫道:「但是燕山的事她從來沒懊悔過,因為那時候幸虧有她。」張愛玲和桑弧應該是有過很短暫的一段戀情的,只是都還沒到公開階段,兩人就分道揚鑣了。
兩人分手的原因,有人說是桑弧太內向,而張愛玲對胡蘭成餘情未了。
也有人說是桑弧有點介意張愛玲跟過胡蘭成結過婚(他自己未婚),介意張愛玲子宮頸斷了(其實可能不過就是現代醫學上的「宮頸糜爛」而已,這已經被醫學界界定為「不是病」)。
1951年,桑弧娶了一個圈外女子。1952年,張愛玲離開上海去了香港;此後,張愛玲與桑弧再未見過面。
2004年,桑弧因病逝世,享年88歲。
張愛玲到了香港後,寫了兩本政治傾向性很強的小說(我們看不到)。再後來,她乘坐郵輪去了美國,並在那裡認識了她最後一任丈夫賴雅。
某天,我翻到一張張愛玲和賴雅的合影,那張照片看得我很是感慨。
清瘦的張愛玲,弱柳扶風地站在丈夫賴雅身邊。兩人看起來不像夫妻,倒像父女。
事實上,賴雅的年齡也足以做張愛玲的父親。
賴雅比張愛玲年長30歲,是張愛玲在美國過得最落魄的日子裡結識的,張愛玲說他「比自己更沒前途」。
張愛玲跟賴雅談戀愛以後,懷上了孩子,她告訴了賴雅,賴雅就向她求婚,張愛玲剛好也不喜歡孩子,就做了流產手術。
結婚後,張愛玲把自己再婚的消息告訴了遠在英國的母親,她母親雖然覺得女兒配賴雅可惜了些,但還是送出了祝福。
張愛玲成婚後兩個月,賴雅就中風了,之後身體狀況開始變差。和賴雅結婚的第二年,張愛玲母親在倫敦去世。
母親去世前,給張愛玲寫信,說她最大的願望就是見她一面。但當時張愛玲很窮,她的能力不足以去支付一張飛往英國的機票,又或者,她也不願去。
哪怕張愛玲跟母親關係不大好,但母親去世後,她其實是有點難過的。賴雅為了哄妻子開心,愣是推算出了她的農曆生日並給她祝壽,哄得張愛玲很開心。
和賴雅結婚後,張愛玲的境況並不是很好,
她一直幻想著能在紐約寫成一部新小說,揚名立萬,但美國人不認她作品的帳。隨著賴雅的中風病倒,加上之前張學良拒絕接受她採訪等一系列打擊,致使她的小說夢破滅。
後來,張愛玲為了掙錢不得不獨自去香港為電影公司寫劇本《紅樓夢》。
當時電懋和邵氏都在搶拍《紅樓夢》,邵氏動作比較快,電懋搶不到只能放棄,就耍賴跟寫劇本的人說張愛玲這個劇本寫得不好,不用給錢。
張愛玲在給賴雅的信裡,有傾訴過自己的苦惱:
「辛苦地從早上十點寫到凌晨一點,手腳都腫了。」
「工作了幾個月,像只狗一樣,卻沒有拿到—分酬勞。」
雖然張愛玲在給賴雅的每封信裡,都寫了「親親你的耳朵」「愛你」「我相信我們的未來」之類的話,但字裡行間還是難掩狼狽和心酸。
在香港那陣子,張愛玲幾乎彈盡糧絕,連生活費都得找好友借。
一想到天才張愛玲也會被人嫌棄她的稿子並拖延稿費,我也為她感到心酸。
後來,賴雅病得嚴重,張愛玲只拿了點劇本定金,就回了洛杉磯。
賴雅提前一天早早地等在了機場。那時候的賴雅已經年紀很大了,他是真的需要她。
賴雅晚年都是依賴張愛玲照顧,張愛玲就放棄了回港臺發展的這個念頭。而賴雅在身體好轉時,會承擔家裡所有家務,減輕妻子負擔。
賴雅享年76歲,他死的時候張愛玲47歲,之後張愛玲開始了長達27年的獨居生活,直到1995年9月去世,享年74歲。
張愛玲對賴雅沒有感情嗎?顯然不是。
她那麼清高孤傲的一個人,能和賴雅走過11年,靠的肯定不全是仗義。
我更寧願相信:賴雅能夠給張愛玲安全感,不是那種世俗意義上與物質條件有關的安全感,而是精神上的某種掌控感。和賴雅在一起,她沒有像和胡蘭成在一起時的失控感,這就夠了。
很多人說張愛玲找賴雅,完全是為了找長期飯票,可張愛玲何其孤傲,她應該是不屑於在感情中當那個依附者的角色的,她或許更願意做一個救贖者。而賴雅的虛弱和衰老,可以激發她的救贖欲。這一點讓我想起張愛玲和胡蘭成徹底訣別時,給他寄出了自己的全部稿費,可她實在是沒必要這樣做的。賴雅去世後幾年,張愛玲移居洛杉磯,開始了幽居生活。1981年9月16日,61歲的張愛玲在寫給宋淇的信裡說:「《大成》與平鑫濤兩封信都在我生日那天同時寄到,同時得到七千美元和胡蘭成的死訊,難免覺得是生日禮物。」▲大家注意張愛玲這張照片中,她手裡拿的報紙上寫了啥,我覺得張愛玲生活中可能也是個逗逼的。
張愛玲在美國的經濟狀況發生好轉,與瓊瑤的丈夫平鑫濤還有點關係。
1965年,張愛玲的好友宋淇與臺灣皇冠出版社老闆平鑫濤相識,宋淇向平鑫濤推薦了張愛玲。
從此,張愛玲的作品都由皇冠獨家出版,她開始有了穩定的版稅收入。
皇冠給張愛玲的稿費,也比其他家高很多。而此時,瓊瑤已經因為小說《窗外》一舉成名,投到了平鑫濤的麾下(兩人到了1979年才結婚,結婚時一個41歲,一個52歲)。
平鑫濤那時創新性地創立了「皇冠基本作家制度」,以預付稿費的方式培養有才華、有潛力的作家,吸引了一大票優秀作者,後來還捧紅了三毛。
有意思的是,平鑫濤的叔叔叫平襟亞,曾是上海灘有名的書商,當時他主辦的雜誌是上海灘的頭部刊物。
張愛玲當時有找過他約稿子,他很快給她發了,但是張愛玲希望早點出名,就給他寫信說自己想出一本短篇小說集。
平襟亞相信張愛玲的才華,但是不相信世道:身處亂世,大家都快吃不上飯了,誰還買書?
於是,他婉拒了張愛玲。
結果,一年之後,張愛玲的小說集《傳奇》賣第四天就脫銷,張愛玲也成為了上海灘最紅的女作家。
這筆錢,平襟亞當時沒賺到,但是,二十幾年以後,他的侄子平鑫濤因為獨家出版張愛玲的著作,賺到了。
1969年賴雅去世後,張愛玲沒有了沉重的家庭負擔,「皇冠」也發展得特別好,能給她支付源源不斷的稿費,使她晚年能夠衣食無憂。
八十年代,張愛玲能在大陸重新流行起來並被讀者廣泛接受,與平鑫濤在臺灣長達十幾年的造勢確實離不開干係。
時運這玩意兒,真的很玄幻啊。
從1984年8月到1988年3月這三年半時間內,張愛玲平均每個星期搬家一次。這似乎有點誇張,因為這樣算下來,張愛玲搬家次數達 180多次,可以上金氏世界紀錄。
張愛玲給文學史家夏志清的一封親筆信裡,說法更嚇人:「我這幾年是上午忙著搬家,下午忙著看病,晚上回來常常誤了公車。」
可以確信,晚年張愛玲搬家頻率之高也大大超乎一般人的想像。
而她之所以頻繁地搬家,僅僅是為了「躲蟲子」——一種她認為來自南美、小得肉眼幾乎看不見、但生命力特別頑強的跳蚤。她隨身攜帶著簡易的行李,只要在棲身處發現跳蚤就馬上離開。
張愛玲躲避跳蚤,說到底可能是一種強迫症,一種病態。
近幾年很多描寫張愛玲的文章,總是把她視為一個行事不同於常人的「絕世高人」,甚至連她為了躲蟲子而搬家都被美化為是「不屑世俗」,這可能真是對她的神化和誤會。
一個人只要在某方面有點過人之處,人們就喜歡把TA過份拔高和美化,儼然TA得場病都能得出藝術高度。
這思維也不大對。
大家都是人,名人也是人,是個人就會有喜怒哀樂,也會拉屎放屁,也要感受生死無常。往大裡看,都是逃脫不了人生之苦的芸芸眾生。
倒是張愛玲獨自死在公寓裡、死後幾天才被人發現,這一細節被人視為晚景悽涼。
以前我覺得這種死法簡直太可怕了,甚至接近於恐怖狀態了。
可現在卻覺得,如果我們知道死神將至,那這種死法未必不體面。
如果大限來臨,我們身邊都是哭泣的親人,我們可能會放不下他們,會心生不舍,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死神把並不情願赴死的自己給帶走,這何嘗不是一種痛苦?
如果是先清場,找一個不被任何人打擾的角落,從容地、主動地迎接死神呢?會不會心安一些?
前者被動,後者主動。我總覺得主動的人生會更幸福一些。
張愛玲享年74歲,她生前就指定了遺囑執行人。她的遺體後來被火化,由朋友攜帶出海,撒於太平洋。
我們也實在沒必要同情張愛玲,說她晚景悽涼。
事實上,晚年的張愛玲並不缺錢花,她死後帳戶上的存款還有270萬港幣。而且,她也過得不是人們想像中那般孤獨,晚年她閱讀了諸多版本的《紅樓夢》,還寫了一本《紅樓夢魘》。
即使張愛玲的下半生過得不那麼好,但我們和張愛玲又有什麼分別呢?
年輕時候,我們追求刻骨銘心、轟轟烈烈的愛情;到了一定年紀之後,我們追求俗世裡的安穩。年輕時候,我們需要愛著;中年之後,我們只需要活著。生命裡的那點暖,我們願意接著;生命裡的那些寒冷,我們勇敢受著。
如此而已。
全文完
歡迎分享或轉發
這是最好的鼓勵
一點碎碎念念
其實,張愛玲根本沒有因為離開胡蘭成而凋謝了。她後期的文字,功力還是在線的,只是因為不大符合我們這邊的宣傳風向,所以那些作品不為我們熟悉。當然,我也得承認:她的創作高峰期確實是在40年代。那時候,她的編劇功力也是很紮實的。只是一想到天才張愛玲去到美國後,沒法把才華換成錢、也會因為經濟困窘而被電影公司嫌棄來、嫌棄去,我也覺得有點心酸。看來,在那個時代,一個作者想要過得你的文字再好、水平太高,也得資本看得上。擱現在,張愛玲要是做自媒體,光靠我們讀者或許就能養活她了,不必再受那些窩囊氣了。當然,如果她做自媒體,估計也會一發廣告就被讀者狂罵。說到這裡,我又得多嘴一句:疫情期間,自媒體廣告業也大受影響,羊羊這邊也過得比較艱難,但因為熱愛寫作,還是堅持日更原創文,堅持每月寫十萬字,真的也挺不容易的,犧牲了大量陪娃時間。如若後期廣告有點多,還請多多擔待。有的人特別希望作者過得窮困潦倒,這種心態有點怪。關注「晏凌羊」
在後臺回復關鍵字「8」
可查看更多有料文章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點擊標題可查看):
女性覺醒 | 你可以「女拳」,但不能「雙標」
女性覺醒 | 有「好嫁風」就能嫁個有錢人,你當有錢人瞎啊?
女性覺醒 | 「你單身那麼久,就沒需求的嗎?」
情感婚戀 | 「想離婚?先考試!特殊日期不準離婚。」
情感婚戀 | 婚前以為他是富二代,婚後才知道他的法拉利是租的
娛樂觀感 | 相比甄嬛,我更喜歡長今